缔冠期刊网

基于比较优势的旅游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

2022-06-08

裴 蓓

(安庆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 要:旅游本科教育当前的发展遇到了尴尬,为了解决这个尴尬,本文在分析旅游本科专业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打造旅游本科专业的比较优势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优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比较优势;旅游专业;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60-03

一、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尴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很快,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对旅游人才的旺盛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旅游高等教育事业也飞速发展,从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首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存的完整系统,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852所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达498379人,其中,本科生占37.03%。2011年全国共有436所高等院校招收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1]。可见,旅游本科教育已初具规模,成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和旅游就业市场主要的供应方之一。

虽然高校在旅游本科专业教育事业建设上热情很高,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结果并不理想,其处境的尴尬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生报考率低

高校开办的旅游本科专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招生规模普遍出现下降的态势。无论是我国最先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8所高校,还是我国大学综合排名位列前10的著名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2]。早期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大多数高校,最近每年招生规模只能维持在30人左右。著名高校中的西安交通大学甚至由于选择旅游本科专业的学生过少而停止该专业的招生。

(二)业内就业率低

在旅游就业市场上,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本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主力军,但现实状况是旅游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选择旅游行业的比例越来越低。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3]。旅游本科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以及高流失率的事实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社会认可度低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旅游本科生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在与同专业不同层次旅游毕业生的竞争中,旅游本科生被社会认为眼高手低,“科研不如研究生,动手不如专科生”,其实际能力与旅游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在工作中表现不出本科生的明显优势。在与同层次不同专业本科生的竞争中,旅游本科生也体现不出很强的竞争力。如旅游公司的导游、文秘等旅游本科生所能从事的工作,来自中文、外语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能胜任,在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等个别岗位上甚至可能还竞争不过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4]。

旅游本科专业教育遭遇的尴尬是因为开办专业时对其性质认识不清,在教学上忽略了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特点,致使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有必要认清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根据比较优势来有针对性地对旅游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比较优势

(一)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旅游本科教育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新时期旅游经济服务的较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应用性教育。旅游本科教育产生的背景注定了其带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它应旅游业之生而生,面向旅游行业,对口设置,贴近社会,强调务实,要求学生能直接处理旅游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国家教育部把旅游本科作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之下的一个专业,也说明了其带有很强的应用性质。(2)复合性教育。旅游经济活动现象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对其分析研究必然要借助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3)综合性教育。作为本科层次教育中的一员,旅游本科教育必然要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即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综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也就是说旅游本科教育是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

(二)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优势分析

从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可以看出,不管与高等教育中同层次相关专业的教育相比较,还是与高等教育中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相比较,旅游本科专业教育其实都是有它的优势的,这些优势也就构成了它的存在价值。(1)与高等教育中同层次相关专业的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与旅游本科专业教育同层次的相关专业教育有工商管理、中文、外语等专业的本科教育。和这些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相比,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统合旅游从业工作中所要用到的各个相关专业本科教育中的知识要素和能力要素,去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而其他专业的本科教育只是涉及到旅游从业工作中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这样的教育都是面向一般情况的普适教育,比较笼统和泛泛。(2)与高等教育中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与旅游本科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有旅游高职高专教育和旅游研究生教育。和旅游研究生教育相比,旅游本科教育的应用性使它注重旅游行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强调旅游从业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技能等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强;旅游研究生教育是学术研究型教育,注重理论方面的深、精、专,强调的是旅游科研能力、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旅游业是与人打交道的服务型行业,所以旅游本科专业学生在从事旅游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更为突出。和层次低于旅游本科教育的旅游高职高专教育相比,旅游本科教育的综合性使它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更强调知识基础的广度与深度、能力的多样化和素质的提升与拓展;高职高专满足的是一线工作的具体岗位的需求,如导游服务工作岗位、餐饮服务工作岗位、客房服务工作岗位等,更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规范性的培养。而旅游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动态变化的,其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发展变化更新,所以旅游本科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强,后续发展空间也更大。

三、旅游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

为了实现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的优势,必须对当前的旅游本科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修正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体现了办学思路和方向。旅游本科教育是新型教育,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致使当前的旅游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混乱。有的沿袭传统办学方针,盲目攀高,有的跟风职业教育方式,自降规格,这些都不利于旅游本科教育优势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正。首先是要合理定位。旅游本科教育是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与同专业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具有实用性和理论性兼具的优势,据此,旅游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基本定位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的旅游行业专业人才。其次是要具体明确。旅游业是综合性服务产业,涉及到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区景点等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各种类型的业务,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旅游专业的专业方向非常广泛,若不具体明确,就会容易出现散而杂的教学状况,不能体现旅游本科毕业生专而精的优势。为此,可以根据旅游专业的学科和就业方向,将其细分为若干方向,再针对每个具体的专业方向去细化培养目标,使之与就业市场要求和未来发展相适应。

(二)改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是对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应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完善。首先是完善课程类型。一是将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通过通识课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与外语、计算机等通用能力;通过基础课来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形成宽泛的基础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通过专业课来打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二是将专业课里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方向课相结合,通过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专业方向课来细化培养目标,实现学生对旅游方面工作专精独到的就业优势。三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强化理论。四是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必修课打基础,保证学生具备旅游中高层级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以选修课作为补充和拓展,发展学生的技能和特长。在完善课程类型的同时还要合理处理好各类课程所占课时的比例关系,以促使旅游本科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协调发展。其次是及时开发新课程。旅游业是随时代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行业,开展旅游本科教学时应及时跟踪行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不断开发相关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第二外语、CAD制图等,通过新课程的开发使旅游本科学生知识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更为突出。再次是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当前的旅游本科实践教学内容大多是模仿高职高专的一线服务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对本科学生最应该具有的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客户营销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技能训练不足,应注意加强。此外还要注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为一体。通过旅游资源考察、旅游知识竞赛、鸡尾酒会、导游大赛等课外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安排不当会影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随意性强,因此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首先是要注意课程的前后顺序。很多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未能科学考虑所开课程的内容,甚至将一些基础理论课程安排到大三、大四,而把一些选修课程安排前面,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所以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开课的先后顺序,明确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开课时应遵从通识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课的顺序,层层推进,以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循环交叉进行。当前的旅游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是在所有的理论课学习结束之后集中进行的毕业实习,这种做法未顾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实践教学作为旅游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逐层深入,把实践课有机地贯穿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做到了“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四)更新教学方法

好的计划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配合实施。针对旅游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尝试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到旅游企业现场教学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启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专题研讨法、管理游戏法、批判性思维训练法等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对旅游活动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归纳、解决的能力。

综上所述,旅游本科专业教育虽然目前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只要认清它的性质和特点,从建立比较优势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优化,就能实现它的功能和价值,最终使其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秦兆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机制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5):95-98.

〔2〕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3〕朱金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危机与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72-74.

〔4〕庄小丽,潘启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讨[J].管理探索,2007,(9):6-8.

〔5〕郭峦,王真慧.市场需求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6,(6):55-5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