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新思考 ——兼论封贡体系下宗主国宗主权的行使

2022-06-08

陈俊达1,邵晓晨2

(1.吉林大学 文学院历史系,吉林 长春 130012;2.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高丽国王继位后顺利得到辽朝册封需满足两个条件:良好的辽丽关系及在位一年以上;辽朝皇帝继位、上尊号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时,会对高丽国王进行加册;辽朝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不是辽丽地位平等的体现,而与册封一样,是辽朝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册封、加册与贺生辰皆是辽朝行使宗主权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辽朝;高丽;册封;加册;贺生辰;封贡体系;宗主国;宗主权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06-07

收稿日期:2015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陈俊达(1991-),男,江苏徐州人,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朝关系史、辽金史;邵晓晨(1990-),女,吉林延边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

关于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相关问题,学界一直给予较多关注,并已取得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史料记载的欠缺与混乱,导致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能得出令多数学者信服的结论,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从分析高丽国王受辽册封、加册及贺生辰的七种类型入手,进而论述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三个特点,并兼论封贡体系下宗主国宗主权的行使,希望有助于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

一、高丽国王受辽册封、加册及贺生辰的七种类型

高丽自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年)春二月“始行契丹统和年号”[1],正式成为辽朝的藩属国。至高丽睿宗十一年(1116年)四月,“以辽为金所侵,正朔不可行,凡文牒除去天庆年号,但用甲子”[2],“高丽对辽的朝贡结束”[3]。122年间,高丽历经成宗、穆宗、显宗、德宗、靖宗、文宗、顺宗、宣宗、献宗、肃宗、睿宗十一任国王,每位国王的生卒日,受辽朝册封、加册、贺生辰情况,兹考述如下:

(一)成宗

成宗名治,生于高丽光宗十一年(960年)十二月[4],卒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年)十月[5]。统和十四年(996年)三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6],此为辽朝遣使册封高丽国王之始。997年十二月,辽贺生辰使抵达高丽贺成宗生辰[7],此为辽朝派遣贺生辰使之始。无辽朝遣使加册成宗的记载。

(二)穆宗

穆宗名诵,生于高丽景宗五年(980年)五月[8],卒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二月[9]。统和十六年(998年)十一月,辽遣使册诵为高丽国王[10]。统和十七年(999年)十月[11]、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二月[12],两度受辽朝加册。无辽朝遣使贺穆宗生辰的记载。

(三)显宗

显宗名询,生于高丽成宗十一年(992年)七月[13],卒于辽圣宗景福元年(1031年)五月[14]。辽圣宗太平二年(1022年)四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5]。太平三年(1023年)至太平九年(1029年)及1031年,辽朝八次遣使贺显宗生辰,皆于每年的七月抵达。无辽朝遣使加册显宗的记载,但辽朝于1023年首次遣使册封高丽太子钦(即德宗)为高丽国公[16]。

(四)德宗

德宗名钦,生于辽圣宗开泰五年(1016年)五月[17],卒于辽兴宗重熙三年(1034年)九月[18]。无辽朝遣使册封、加册、贺德宗生辰的记载。

(五)靖宗

靖宗名亨,生于开泰七年(1018年)七月[19],卒于重熙十五年(1046年)五月[20]。重熙八年(1039年)四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21]。1039年至重熙十四年(1045年),辽朝七次遣使贺靖宗生辰,皆于每年的七月抵达。并于重熙十二年(1043年)十一月,受辽朝加册[22]。

(六)文宗

文宗名徽,生于开泰八年(1019年)十二月[23],卒于辽道宗大康九年(1083年)七月[24]。重熙十六年(1047年)九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25]。重熙十七年(1048年)至大康八年(1082年),辽朝三十五次遣使贺文宗生辰,除1048年于十一月抵达高丽外,其余皆于十二月抵达。并分别于重熙十八年(1049年)正月[26]、辽道宗清宁元年(1055年)五月[27]、清宁三年(1057年)三月[28]、辽道宗咸雍元年(1065年)四月[29]四次接受辽朝加册。不仅如此,辽朝还于1055年五月遣使册封高丽太子勋(即顺宗)为三韩国公[30],并于1057年三月[31]与1065年四月[32]对其两度加册。

(七)顺宗

顺宗名勋,生于重熙十六年(1047年)十二月[33],卒于1083年十月[34]。无辽朝遣使册封、加册、贺顺宗生辰的记载。

(八)宣宗

宣宗名运,生于1049年九月[35],卒于辽道宗大安十年(1094年)五月[36]。大安元年(1085年)十一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37]。1085年至大安九年(1093年),辽朝九次遣使贺宣宗生辰,除1085年使者“不及期”[38]、大安四年(1088年)于十月[39]抵达高丽外,其余皆于九月按时抵达。无辽朝遣使加册宣宗或册封王太子的记载。

(九)献宗

献宗名昱,生于大康十年(1084年)六月[40],卒于辽道宗寿昌三年(1097年)闰二月[41]。无辽朝遣使册封、加册献宗的记载。寿昌元年(1095年)十一月[42]、寿昌二年(1096年)十二月[43],辽朝两次遣使贺献宗生辰。

(十)肃宗

肃宗名颙,生于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七月[44],卒于辽天祚帝乾统五年(1105年)十月[45]。1097年十二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46]。寿昌四年(1098年)至乾统四年(1104年),辽朝七次遣使贺肃宗生辰,皆于十二月抵达。并于1104年四月,接受辽朝加册[47]。不仅如此,辽朝还于寿昌六年(1100年)十月遣使册封高丽太子俣(即睿宗)为三韩国公[48],并于1104年对其进行加册[49]。

(十一)睿宗

睿宗名俣,生于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50],卒于睿宗十七年(1122年)四月[51]。乾统八年(1108年)二月,受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52]。乾统七年(1107年)至1116年,辽朝十次遣使贺睿宗生辰,皆于正月抵达。无辽朝遣使加册睿宗或册封王太子的记载。

综上,可得高丽国王受辽册封、加册及贺生辰的七种类型(见表1):

二、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三个特点

综上所述,可得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三个特点:

(一)高丽国王得到辽朝册封需满足两个条件:良好的辽丽关系及在位一年以上

由上文可知,高丽十一任国王中受辽册封的有成宗、穆宗、显宗、靖宗、文宗、宣宗、肃宗、睿宗八人,其从继位到受册所用时间,详见下表(见表2):

由上表可知,成宗、显宗、靖宗从继位至得到辽朝册封,用时较长。这是因为成宗继位时,高丽尚未成为辽朝的藩属国,辽朝通过993年对高丽的第一次征伐,才迫使高丽加入辽朝构建的封贡体系之内[53];显宗继位后不久,即与辽朝进入大规模交战阶段,战争一直持续到开泰九年(1020年);靖宗继位时,正值辽丽关系紧张时期,虽未发生大规模冲突,但高丽“广收辽叛逃人员、抄掠辽兵、阻拦东女真与辽的联系”[54],而辽朝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于重熙二年(1033年)[55]与重熙六年(1037年)[56],两度派兵进攻高丽边境,对高丽国王的册封自然无从谈起。因此,高丽国王继位后,良好的辽丽关系是其能够顺利得到辽朝册封的前提条件。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德宗没能得到辽朝册封的原因。1031年五月,德宗继位后,欲借辽圣宗去世、大延琳叛乱余波未尽之机,迫使辽朝从保州城撤军、拆毁鸭绿江浮桥、并归还扣留的高丽使者[57]。当辽朝拒绝这些要求后,高丽单方面宣布终止与辽朝的使者往来,于同年十一月辛丑“停贺正使,仍用圣宗太平年号”[58],导致双方关系迅速恶化,甚至在德宗元年(1032年)出现“契丹遗留使来,至来远城,不纳。遂城朔州、宁仁镇、派川等县备之”[59]的剑拔弩张的局面。此次冲突导致双方使者往来中断五年之久,而德宗仅在位四年,便于1034年9月病逝,因而未能得到辽朝册封。

除良好的辽丽关系外,高丽国王想得到辽朝册封,在位至少需要一年。一般来说,高丽新国王自继位至得到宗主国辽朝册封之前,需要经历以下两个阶段:首先,新国王继位后,需遣使至辽朝“告哀”、“告嗣位”。如成宗于997年十月去世后,继位的穆宗于十一月“遣阁门使王同颖如契丹告嗣位”[60];靖宗于1046年五月去世后,继位的文宗于六月甲寅“遣尚书工部郎中崔爰俊如契丹告哀”[61]。其次,辽朝在得知高丽国王去世后,遣使“赙赠”、“祭奠”、“吊慰”、“起复”。如辽朝因成宗去世,“敕还纳币之物”[62];靖宗去世后,辽朝遣起居舍人周宗白前往高丽“归赙”[63],并遣忠顺军节度使萧慎微、守殿中少监康化成等祭奠[64];肃宗去世后,辽朝同时派遣祭奠使、吊慰使、起复使三个使团前往高丽[65]。经过这一系列程序后,辽朝才会对高丽新国王进行册封。由上表可知,这一过程需时13个月至28个月不等。因此,顺宗仅在位三个月(1083年七月至1083年十月)即病逝,所以未能得到辽朝册封。而宣宗于1094年五月去世后,继位的献宗遣使至辽朝报哀,辽朝随即派遣赙赠使[66]、敕祭使、慰问使、起复使[67]前往高丽,并告知献宗已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68],然而献宗却于辽朝正式册封前,于次年十月下制退位,所以亦未能得到辽朝册封。

(二)辽朝皇帝继位、上尊号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时,会对高丽国王进行加册

前文已述,穆宗、靖宗、文宗、肃宗四位高丽国王,除得到辽朝册封外,亦曾受辽朝加册。其中穆宗受加册二次、靖宗一次、文宗四次、肃宗一次。四位高丽国王受辽朝加册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1.辽朝新皇帝继位后。如道宗继位后,于1057年加册文宗为“兼尚书令,加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二百户”[69];天祚帝继位后,于1104年加册肃宗为“忠勤奉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70]。

2.辽朝皇帝上尊号后。如圣宗在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十月,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71]后,于次年遣使加册穆宗为“守义保邦推诚奉圣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兼政事令上柱国,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72];兴宗在重熙十一年(1042年)十一月“加上尊号曰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73]后,于次年遣使加册靖宗为“守太傅兼中书令,加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仍赐同德致理四字功臣,散官勋爵如故”[74];兴宗在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十一月上尊号为“钦天奉道祐世兴历武定文成圣神仁孝皇帝”[75]后,于次年遣使加册文宗为“守太师,加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五百户,余如故”[76];道宗于清宁二年(1056年)“上尊号曰天祐皇帝”[77]后,于次年加册文宗为“兼尚书令,加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二百户”[78];道宗于咸雍元年(1065年)“加上尊号曰圣文神武全功大略广智聪仁睿孝天祐皇帝”后,改元,大赦[79],并遣使加册文宗为“守正保义四字功臣,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余如故”[80]。

3.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时。如圣宗于999年遣右常侍刘绩赴高丽,加册穆宗尚书令[81],是由于同年圣宗亲率辽军大举伐宋,为稳定后方、避免两线作战而拉拢高丽;兴宗于1049年加册文宗“高丽国王,加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仍赐资忠奉上四字功臣,阶勋如故”[82],同样是由于辽朝在取得辽宋关南地之争的胜利后,“狃于一胜,移师西夏”[83],辽夏战争全面爆发,辽兴宗亲征,因而拉拢高丽。

此外,圣宗于太平元年(1021年)十一月,上尊号为“睿文英武遵道至德崇仁广孝功成治定昭圣神赞天辅皇帝”[84]后,于次年四月遣御史大夫上将军萧怀礼等册封显宗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仍赐车服仪物[85]。张国庆先生认为这是辽朝“加册”高丽国王的表现[86],实则不然。前文已述,显宗无受辽朝加册的记载,此为辽朝在结束与高丽长达十年的战争状态后,对显宗高丽国王身份的承认。

综上所述,辽朝对高丽国王进行加册,不是因为受加册的高丽国王“在位时间长”[87],而是因为辽帝继位、上尊号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这也是成宗、显宗、宣宗、睿宗四位高丽国王未能得到辽朝加册的原因,至于德宗、顺宗、献宗,前文已述,三人未曾得到辽朝册封,更不用说加册了。

(三)辽朝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不是辽丽地位平等的体现,而与册封一样,是辽朝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

994年至1116年间,辽朝共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79次,是辽朝派遣出使高丽的使团中频度最高的。金渭显认为,派遣贺生辰使标志着辽朝对高丽“除了维持宗主国的名义关系外,另发展出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这种平行对等的相互关系,已经极为接近近代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了”[88]。魏志江认为,派遣贺生辰使体现了“在不平等朝贡体制的规范下,仍存在一些国际交往中的平等因素”[89]。然而,仔细分析高丽国王受辽朝贺生辰的情况后可以发现,辽朝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绝不是辽丽地位平等的体现,而与册封一样,是辽朝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

据《高丽史》记载,辽朝仅在忙于祭奠去世的高丽国王、册封继位的新王的年份中不派遣贺生辰使,其余年份,即使是在辽朝皇帝去世时,也未曾停止贺生辰使的派遣。如1031年六月圣宗去世后,辽朝仍遣耶律温德、赵象玄赴高丽贺显宗生辰,并于同年七月按时抵达[90];1055年八月兴宗去世后,辽朝仍遣金州刺史耶律长正赴高丽贺文宗生辰,并于同年十二月按时抵达[91]。可见辽朝对贺高丽国王生辰一事的重视。然而由表1可知,高丽十一位国王中辽朝既遣使贺生辰且贺生辰使抵达高丽的时间与生日相符的仅有成宗、显宗、靖宗、文宗、睿宗五人,其余六位国王中,宣宗、献宗、肃宗三人虽然辽朝遣使贺其生辰但贺生辰使抵达高丽的时间与其生日不相符;穆宗、德宗、顺宗三人,无辽朝遣使贺其生辰的记载。

前文已述,献宗生于1084年六月,肃宗生于1054年七月,而辽朝贺生辰使却于1095年十一月、1096年十二月抵达高丽贺献宗生辰,于1098年至1104年间,每年的十二月抵达高丽,贺肃宗生辰。无论是十一月还是十二月,皆与献宗、肃宗的生辰不符。前辈学者暂无对此反常现象的分析,本文认为,因相关史书中不见献宗、肃宗“改期受贺”的记载,故此为辽朝单方面修改派遣贺生辰使的时间;又辽朝此前贺显宗和靖宗生辰时,使者皆于七月抵达高丽,故此非“暑雨泥潦,使驿艰阻”而导致的“不及期”或延期遣使。应结合献宗、肃宗继位前后的相关史事进行分析。

献宗于1094年五月继位后,按照相关程序遣使至宗主国报哀,辽朝在得知宣宗去世的消息后,随即派遣赙赠使、敕祭使、慰问使、起复使前往高丽,并告知献宗辽朝已开始筹备对其册封的相关事宜。然而献宗在位仅仅十七个月后,于次年十月,以“病羸不能抚邦”[92]为由,下制禅位给年长自己三十岁的叔父(即肃宗)。肃宗继位后立即遣使向辽朝报告[93],辽朝得知后却遣使来贺“前王生辰”[94]。因此时献宗已禅位,故此前王当指献宗,又献宗生日已过,故辽朝此举应为“补”贺献宗生辰。1096年为肃宗元年,而辽朝仍只遣使贺献宗生辰,并于十二月抵达,较1095年晚一个月,可见此并非按照献宗生辰时间来贺,因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1097年初,辽朝甚至遣使赐献宗物[95]。闰二月献宗去世后,十二月辽朝正式册封肃宗为高丽国王,同年辽朝未派遣贺生辰使。次年,辽朝始遣使贺肃宗生辰,然而贺生辰使却于每年十二月抵达高丽,又肃宗生日在七月,可知辽朝此举并非是贺肃宗生辰,而只是对1095年、1096年补贺献宗生辰的继续。同时寿昌五年(1099年)十月,“高丽王颙遣使乞封册”[96],道宗拒绝了肃宗加册的请求,于次年仅遣使册封高丽王太子[97]。综上我们看出辽朝对肃宗即位的合法性始终持怀疑态度。肃宗虽受辽朝册封,每年亦受辽朝遣使贺生辰,但辽朝通过贺生辰使抵达高丽的时间与肃宗生日不相符的方式表达对肃宗继位的怀疑。可以佐证笔者此观点的证据就是,当睿宗继位后,1105年与1106年辽朝未派遣贺生辰使,但从1107年开始至1116年,辽朝贺生辰使于每年正月抵达高丽,贺睿宗生辰。因睿宗生日在正月,故贺生辰使的派遣又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样,宣宗继位前,由于文宗与顺宗一年之内同时去世,辽朝亦怀疑宣宗继位的合法性。据《高丽史》记载,1083年十一月,高丽遣侍御史李资仁如辽告丧[98]。李资仁抵达辽朝后,道宗以“二君连逝,必有其故”为由,不允许李资仁入京。后李资仁提出“愿留臣等,遣使本国究问,臣若诬罔,当服重罪”才得以面见道宗[99]。也正是因为宣宗继位的合法性同样受辽朝质疑,因此,宣宗在位期间,1085年[100]与1088年[101]辽贺生辰使同样出现两次未在宣宗生日之前抵达高丽的情况。由此可见,辽朝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不是辽丽地位平等的体现,而与册封一样,是辽朝是否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

同理穆宗由于在位期间对辽的态度始终首鼠两端,一方面保持对辽的朝贡,一方面仍维持着与宋的关系。甚至在999年受辽朝加册的同时,遣吏部侍郎朱仁绍如宋,陈“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之状”[102]。高丽的暧昧态度必然引起辽朝的不满,但当时辽宋战争正打的难解难分,前文已述,辽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明知穆宗不纯臣于己,不得已还对其两次进行加册,只能借停遣贺生辰使表达对穆宗的不满。至于辽朝未遣使贺德宗、顺宗生辰的原因,由前文可知,德宗由于在位期间辽丽关系紧张,顺宗由于在位时间太短,因而皆未能得到辽朝遣使贺生辰的礼遇。

三、小结:封贡体系下宗主国宗主权的行使

综上所述,册封、加册与贺生辰皆是辽朝行使宗主权的方式。其中册封是辽朝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加册是宗主国对藩属国恩典的体现,贺生辰则兼有二者特点。辽朝作为制度化东亚封贡体系的开端[103],其行使宗主权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朝时金丽外交制度大体上“循辽旧”[104],继续册封使与贺生辰使的派遣,但将“贺生辰使”改名为“赐高丽生日使”,显示了金朝宗主国的地位[105]。元朝一方面继承前代的怀柔政策,遣使册封高丽国王、赐予物品,但另一方面则强化压迫政策,遣使掠夺财富、征召高丽国王亲朝,甚至派人将其绑缚入朝[106]。明朝时期,明鲜关系作为“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107],明朝遣使册封朝鲜国王被朝鲜方面视为获得正统地位不可逾越的程序,只有得到明王朝的册封,自身的权力才可以宣示于天下,朝鲜国王在“事大保国”的基本国策下对册封之事极为关注[108]。而金代以降,贺生辰使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赐物使”、“行赏使”所取代,元明两朝在新皇帝继位或国家有重大喜事的时候,都会对藩属国进行赏赐。由此可见,贺生辰使是在东亚封贡体系初期,宗主国在权力尚未能干涉藩属国内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如前文所述辽朝不曾遣使贺穆宗生辰与推迟贺献宗、肃宗生辰等。而元朝皇帝不仅有权征召高丽国王亲朝,甚至可以对其随意废立;明朝亦曾因光海君非嫡长子而多次拒绝册封其朝鲜世子与朝鲜国王。正是因为宗主国权力的不断提高,蒙古人最终成功迫使高丽认同其建立的王朝同样为“中国”[109],明清两代则成功使得前近代的东亚成为一个共同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4〕〔5〕〔6〕〔7〕〔8〕〔9〕〔11〕〔1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成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5,35,47, 46,47,47,50,48,49.

〔2〕郑麟趾.高丽史第二(卷86).表卷第一.年表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30.

〔3〕付百臣.中朝历代朝贡制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59.

〔10〕脱脱.辽史(卷14).本纪第十四.圣宗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4.

〔13〕〔15〕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4).世家卷第四.显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51,65.

〔14〕〔16〕〔17〕〔1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显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3,67,74,79.

〔19〕〔20〕〔21〕〔2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6).世家卷第六.靖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80,93-94,86-87,91-92.

〔23〕〔25〕〔26〕〔27〕〔3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4,97,99,106-107,107.

〔2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9).世家卷第九.文宗三[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0.

〔28〕〔29〕〔31〕〔3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8).世家卷第八.文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11,120,112,120-121.

〔33〕〔3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9).世家卷第九.顺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0,140-141.

〔35〕〔36〕〔37〕〔38〕〔39〕〔40〕〔4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宣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1,153, 143-144,143,148,153,156.

〔42〕〔43〕〔44〕〔46〕〔4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7,160,156, 161,165.

〔45〕〔47〕〔49〕〔50〕〔5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肃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76-177,173-174,174-175,177,184.

〔5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4).世家卷第十四.睿宗三[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217-218.

〔53〕陈俊达.辽对高丽的第一次征伐新探[J].邢台学院学报,2014(3):106-107.

〔54〕付百臣.中朝历代朝贡制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58.

〔55〕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8.

〔56〕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6).世家卷第六.靖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84.

〔57〕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4).列传卷第七.王可道[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0.

〔5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5.

〔59〕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5.

〔6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穆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7.

〔6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4.

〔6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穆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7-48.

〔63〕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5.

〔6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5.

〔65〕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睿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78-179.

〔66〕脱脱.辽史(卷25).本纪第二十五.道宗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303.

〔67〕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献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4-155.

〔6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献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4-155.

〔69〕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8).世家卷第八.文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11.

〔7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2).世家卷第十二.肃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74.

〔71〕脱脱.辽史(卷14).本纪第十四.圣宗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2.

〔7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穆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9.

〔73〕脱脱.辽史(卷19).本纪第十九.兴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8.

〔7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6).世家卷第六.靖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2.

〔75〕脱脱.辽史(卷20).本纪第二十.兴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7.

〔76〕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06.

〔77〕脱脱.辽史(卷21).本纪第二十一.道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4.

〔7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8).世家卷第八.文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11.

〔79〕脱脱.辽史(卷22).本纪第二十二.道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4.

〔8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8).世家卷第八.文宗二[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20.

〔8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穆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8.

〔8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9.

〔83〕脱脱.辽史(卷93).列传第二十三.萧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79.

〔84〕脱脱.辽史(卷16).本纪第十六.圣宗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189.

〔85〕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4).世家卷第四.显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65.

〔86〕张国庆.辽与高丽关系演变中的使职差遣[C]//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编.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四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159.

〔87〕刘一.辽丽封贡制度研究[J].满族研究,2012(2):61.

〔88〕[韩]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契丹与高丽女真关系之研究[M].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173.

〔89〕魏志江.辽宋丽三角关系与东亚地区秩序[C]//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第四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21.

〔9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5).世家卷第五.德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74.

〔9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7).世家卷第七.文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08.

〔9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献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5.

〔93〕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6.

〔9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57.

〔95〕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60.

〔96〕脱脱.辽史(卷26).本纪第二十六.道宗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4:312.

〔97〕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1).世家卷第十一.肃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65.

〔98〕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宣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1.

〔99〕郑麟趾.高丽史第三(卷95).列传卷第八.李资仁[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97.

〔100〕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宣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3.

〔101〕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0).世家卷第十.宣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148.

〔102〕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3).世家卷第三.穆宗[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48.

〔103〕杨军.东亚封贡体系确立的时间--以辽金与高丽的关系为中心[J].贵州社会科学,2008(5):124.

〔104〕郑麟趾.高丽史第一(卷15).世家卷第十五.仁宗一[M].东京:国书刊行会株式会社,昭和52年(1977年):225.

〔105〕玄花.金丽外交制度初探[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1.

〔106〕梁英华.蒙元时期遣使高丽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89.

〔107〕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59-60.

〔108〕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4.

〔109〕陈俊达.试论高丽人的“中国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4(2):47.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