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觉醒》中艾德娜觉而未醒原因分析

2022-06-08

王 静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觉醒》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她分析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等方面的境况,从而揭示了妇女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和阻力。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爱情和自由,她逐渐觉醒,离开了丈夫和家庭。然而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频频碰壁,最终葬身大海。本文试从男权压制﹑道德约束和艾德娜自我局限性三方面来分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觉醒》;艾德娜;男权;道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61-02

《觉醒》是凯特·肖邦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她塑造了一位与传统女性截然相反的新女性艾德娜·蓬特利尔。肖邦在其小说中提出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等方面的境况,从而揭示了妇女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和阻力。肖邦塑造了一位追求个人自由﹑正视自我价值的新女性。然而女性获得解放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必将遇到男权、社会道德的阻击。

一、男权的压制

艾德娜生活的新奥尔良是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缩影。在这个世界里,为人妻,为人母,扮演称职的主妇,是女性的角色定位。男权社会要求女性顺从,恪守基于性别的社会规范,压制不合时宜的个性诉求。首先是父亲对艾德娜的压制。因为艾德娜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所以父亲指责她“缺少姐妹情谊,缺乏女性应有的体贴”,甚至劝诫蓬特利尔先生“要拿出男子汉的气魄来,驭妻之道无它,权威和强制都是必要的”。对此小说无不讽刺地写道:“他可能还不明白,正是他的强制使妻子早早地进了坟墓。”[1]其次是丈夫对艾德娜的压制。“艾德娜置身于法国式的上流社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给她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她每天的生活就是相夫教子,大摆筵席,周旋于宾客之间,展现其女主人的魅力。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艾德娜时常表现得安于现状”[2]。她温柔贤淑,对丈夫惟命是从。尽管内心充苦闷烦躁,但艾德娜却没有做任何反抗。事实上,她已经失去了自我,其内化的男权价值观成了婚姻安稳的砝码,却使她在丈夫乃至社会面前都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

婚姻是束缚女性自由的枷锁,也是男性控制女性的最有力的工具。小说的第一章就给读者展现了女主人公艾德娜在家里的地位和困境。在格兰德岛上避暑时,蓬特利尔先生不耐烦地等待着去海滩游泳的妻子归来。他见到妻子返回后的第一句话是:“真蠢!在这个时候,这样大热天去游泳!”紧接着,他又补充说:“把你晒得都认不出来了。”[1]说这句话时,他瞅着妻子,就像看着一件心爱的财产遭到破坏似的。在蓬特利尔的眼里,艾德娜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珍贵漂亮的花瓶,是向外人炫耀的资本,他根本没有平等地看待作为女性的艾德娜,从不去关心艾德娜需要什么。所以,艾德娜在某种程度上说根本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嫁给了贵族出身的蓬特利尔后,艾德娜虽然物质上极其富有,但是精神上却很空虚。“似乎有一种无法说出来的压抑感,从她意识中的不能抓挠之处滋生出来,使她的整个身心充满了一种莫名的伤感……这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心境。”艾德娜内心的压抑感越来越强烈,丈夫婚后的无理取闹让她感到绝望。一枚小小的戒指让女人不再自由,从结婚那天起就从属于丈夫。艾德娜为了摆脱男权的压制,“她停下来,摘除结婚戒指,狠狠地把它摔在地板上,又用鞋跟去踩它,力图使它粉碎”[1]。但是来自父亲和丈夫的双重压制是沉重的,是艾德娜无力解决的,因此这是导致艾德娜一步步葬身大海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道德的约束

在19世纪,美国社会所提倡的女性应该虔诚、贞洁并且温顺。这实质上是把妇女囿于社会为她们界定的生活圈子之中。在这个圈子里,妇女的职责和义务早已由传统观念所规定,任何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表露都会遭到扼杀。

在《觉醒》中,肖邦刻画了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安德烈是一位典型的“天使型”女性。她美丽、温柔、贤淑,符合童话故事中的“天使”形象:她是男人的生育与性工具,因为她每两年生一个孩子;她喜欢做针线活,生活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经济上依赖丈夫。瑞伊丝属于大龄“剩女”。传统的道德习俗认为,没有家庭和爱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而女性主义认为,家庭和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和唯一,选择何种存在形式是每个人的权利。瑞伊丝渴望爱情,她曾对艾德娜说,值得她爱的男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理想以及卓越的才能,是能够吸引周围人的目光的优秀男人。瑞伊丝有自己的品味,坚持自己的爱情标准。没有爱情和家庭,她依然生活地很快乐,因为爱情不是她人生的唯一。虽然瑞伊丝经济相对拮据,但她享受着自由,并且是大家公认的了不起的钢琴演奏家。瑞伊丝认为,艺术家需要具备很多素质,他必须具备天赋,还必须具备胆识和勇气,艺术家要敢于挑战和反抗权威。

艾德娜则勇于反抗传统,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中的爱情。格兰德岛的度假唤醒了艾德娜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格兰德岛本身就是世外桃源,富有梦境气息,与现实世界严谨的性别规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艾德娜回忆起小时候对骑兵军官、对邻居姐姐的男友的懵懂情怀以及青春期时对男演员的痴迷。而与罗伯特的相遇更加速了艾德娜的觉醒。

年轻的罗伯特激发了艾德娜往昔的浪漫情怀。罗伯特陪她在海滨漫步、游泳、聊天。日复一日,他的魅力和激情以及大海的浪漫气氛渐渐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爱情和肉欲的烈火。由于过于自信,她想游到“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游到的地方。她不停地游着,觉得自己好像是融化在无边无际的水天一色之中”。她尽可能地伸开双臂,向自己新的世界游去。第一次成功游泳给了艾德娜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勇气和信心。在大海中自由地驰骋,使她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性欲也被激发。注视着罗伯特的身体在月光下忽隐忽现,艾德娜第一次感到心在怦怦地跳。但是艾德娜的觉醒受到了传统习俗的强烈阻碍。当她回头远眺时,发现“留在身后的那片海水是那样地陌生,似乎成了不借助他人之力简直就无法逾越的屏障”[1]。死亡的恐惧笼罩着她,艾德娜很快就精疲力竭,她未能超越平常的妇人们,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力量颠覆传统习俗。

对艾德娜来说,爱情之火让她失去了理智。回来后,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罗伯特的音容笑貌萦绕在她的心头。她不知不觉地低声哼起一支小曲,这是罗伯在回家的路上教给她的。曲子的开头是“啊,如果你知道”[1],而且每段结尾也是“如果你知道”。艾德娜抛弃家庭和孩子,不顾一切地追求罗伯特,但是罗伯特对他们之间的爱多了几分理智,虽然他深爱着艾德娜,但他无法摆脱世俗社会的约束,他选择了逃避。他唱的这首歌“如果你知道”暗含了深远的意义,它留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可以浪漫地理解为“如果你知道我爱你”,也可以残忍地理解为“如果你知道我不得不离开你”。罗伯特不敢面对艾德娜,当他从遥远的墨西哥回到故乡时也不敢见艾德娜。当他们偶遇时,他又消失地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张字条“艾德娜,我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此时的艾德娜已经看清了现实,她说:“我再也不是蓬特利尔的一件私人财产了,我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如果蓬特利尔说:‘嘿,罗伯特,把她带走吧,祝你们幸福,她是你的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们两个都很可笑。”[1]在强大的社会道德的约束面前,罗伯特没有反抗社会道德的勇气,艾德娜势单力薄,反抗也是徒劳的,悲剧的命运在所难免。

三、艾德娜觉醒的局限性

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艾德娜毅然从豪华的大房子里搬出来,住进了己租的附近拐角处的一处小房子。这座“鸽子房”虽然非常小,但是艾德娜非常满意,因为这座房子使她完完全全摆脱了丈夫的控制,里面所有的摆设都是她自己赚来的,所以感觉到这所房子到处都是温暖的光,有家的气氛。此刻,艾德娜暂时摆脱了作为妻子的义务和作为母亲的责任,她实现了自我,她的爱情意识和独立意识觉醒了。但是艾德娜的这种觉醒是不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在世人看来,她为了实现自我,摒弃了太多的责任。安德烈一次次地提醒她不要忘记孩子,不要忘记作为一个母亲她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可是当妻子义务﹑母亲责任和自我实现发生冲突的时候,艾德娜还是选择了自我,这是她精神上的觉醒。《觉醒》第23节,曼德莱特医生和艾德娜分别讲述了两个故事,故事的主题涉及女性婚后出轨。两个故事暗含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取向。“医生应蓬特利尔先生之邀,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观察艾德娜,获悉她外在变化的根本原因。他的话语平淡,充满善意,旨在揭示现实社会的现实选择:放弃情欲,回归现实,继续暗淡却安全的人生。医生将艾德娜的变化归因于情欲,没有真正地分析出她离经叛道的原因。对此艾德娜阐释了她的追求,她的话语充满了朦胧的画面感,故事虚无缥缈,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3]。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爱情有时候也会成为女性觉醒的障碍。艾德娜的觉醒,是在罗伯特的逐步激发下产生的,伴随着艾德娜觉醒的还有她的自我意识:“她的内心似乎有种曙光出现,一方面照亮她眼前的路,另一方面又禁止她走上这条路。”[1]这道曙光是她觉醒的开端,可惜艾德娜没有完全领悟到这道曙光的含义,她觉醒过来的生命力几乎完全投入到和罗伯特的爱恋中。在罗伯特离开她去了墨西哥以后,她似乎失去了精神支柱。在花花公子厄络宾的追逐下,任凭本能的驱使,误入歧途。艾德娜如果不是对爱情过于理想化,在罗伯特离开后,她也许不会那么绝望,也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艾德娜以为女性觉醒过来的全部目的就是爱情,她忽略了自我发展的全部意义。“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新女性,她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不甘心白来世上一趟,但对于自己想要的人生规划仍然是模糊不清的”[4]。艾德娜的觉醒是有局限性的,没有意识到女性关于完美爱情的幻想,对于自己的独立和解放反而是一种阻碍。如果艾德娜借助自己的艺术特长来充实自己,将苏醒过来的能量升华为艺术的创造力,她一定能够实现自我,踏上自由和自我解放之路。

艾德娜觉而未醒,最终葬身大海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男权社会、道德甚至爱情都成为她追求自由与解放的障碍。肖邦正是通过艾德娜悲剧的命运来唤醒整个社会意识的觉醒,呼吁整个社会要给予女性尊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女性自己要有追求平等自由的勇气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凯特·肖邦.觉醒[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2〕于坤.父权文化的牺牲品——试论《觉醒》中艾德娜的悲剧命运[J].作家杂志,2010,(12):61.

〔3〕邵凌.游走于现实和梦境的边缘——读凯特·肖邦的《觉醒》[J].世界文学评论,2008,(2):126.

〔4〕胡江波.再论女性的觉醒——以凯特·肖邦的《觉醒》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2):143.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