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影像作品涉及的相关法律的研究

2022-06-08

马 璇

(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在电影作品中不乏有关法律制度与法律意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影像中的法律能够对电影出品国家的法系的经典判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我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针对影像中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观念进行了分析,对电影中所包含的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进行了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影像;法律;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56-02

英美等国家实行的是判例法,通过对国外电影情节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为中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法律与文学的理论背景

在美国法学院的学术运动中,詹姆斯·怀特在《法律的想象:法律思想与表达的性质之研究》中提出了法律与文学的概念。理查德·A·波斯纳指出,法律与文学的分支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作为文学的法律、通过文学的法律、有关文学的法律与文学中的法律。大部分的学者都将法律与文学的范畴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学的法律,另一方面为文学中的法律。从法律题材的电影中能够对法律文化进行了解,从电影中与法律相关人物的出场能够对冲突与对抗进行感受,通过相关人物的雄辩能够对法律的制定与正义的伸张进行了解。

劳伦斯·费里德曼提出了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指特定公众或者特定群体保有的关于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想法、价值观、期待和态度。”费里德曼指出法律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内部法律文化,指的是法律职业人的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是外部法律文化,指的是外行人的态度与行为。从广义上将,法律文化指的是对以法律为中心的行为与态度进行描述的方式,其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事实、行为模式等。

二、法律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人们很少会将电影与法律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代表着刻板、理性,而电影则更多的体现浪漫与感性。法律与电影之间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是法律对电影内容的分级控制,当然,法律也为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与灵感。在电影中对法律进行体现,将电影提高到了权利宣讲、社会责任代言的层次,提高了电影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法律文化自身具有的各种悬念、冲突、对抗等特点更是与电影艺术相契合。把法律作为电影素材,促使法律与电影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电影类型——法庭片。受到电影广泛影响的推动,法律的制定及权利的伸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法制变革发挥了先锋作用。

(一)法律题材电影的类型

依据电影塑造的形象,可以将电影划分为四种类型:(1)法官型电影。法官在案件庭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纽伦堡审判》就成功地塑造了劳森与海伍德量英雄般的法官形象。(2)陪审团型电影。陪审团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旁听的方式对嫌疑人是否有罪进行确定,采用的是一票否决制,《十二怒汉》是最为典型的代表。(3)律师型电影。律师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重要的角色,通过律师的交锋能为电影制造戏剧性,《造雨者》、《永不妥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律师型电影。(4)罪犯型电影。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够更深层次地对人性进行透视,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二)电影能够使法律案例得以延伸

在现实的世界中,法律通过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法律职业者在对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仅仅需要对法律中确立的事实与要素的关系即可。法律属于一种技术体系,其中将情景化与背景化去除了,当事人相当于一个代号,当事人行为相当于代码,法律职业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代号与代码依据法律的公式对号入座,从而实现对法律的适用。法律是把世界简化了,而世界实际上是不能被简化的,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通过电影能够将法律实践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法律的适用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电影对法律案件的事实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在电影中当事人从代号转变为具体的“人”,通过电影的方式实现了法律案件的还原,对法律案例进行了扩展。

(三)电影加深了人们对法律理解与想象

最为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很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电影,例如《似是故人来》、《正当防卫》、《正义法庭》等。法律题材电影通常都是某个时代人们对法律的思考,或者是对法律制度的分析,电影作品能够对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揭露,电影作品中对人性进行破译也对法律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位陪审员对同事进行说服,宣告被告人无罪的经历;《杀戮时刻》中杰克对自身的法律价值判断进行了表达。法律题材电影能够对司法体制的线索进行整理,从而对法律文化观进行考察。在法律电影的视域之下对法律文化流变的格局进行观察与了解,对法律制度与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变迁与法律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三、影像中包含的法律

提到法律,人们能够想到的就是刻板、无情,而提到电影则想到的更多的是浪漫、多彩。两者之间虽然在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但其表达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电影通过光影的方式对生活进行生动描写,法律通过严谨的逻辑对生活进行辨别。电影可以涉及各种法律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展现正义与罪犯的斗争,每部电影都是进行法律分析的生动活泼的素材。电影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法律进行了展示,从而成为法律人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电影中法律故事的鉴赏,能够感受电影故事所描述的国家的法律文化。例如在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中,在最终审判的过程中,除8号陪审员,其他11位陪审员都认为男孩“杀死其父”的罪行不成立。从这个电影中能够对美国“陪审团评议”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在法律题材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法庭审判环节,各种冲突、对抗、交锋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蒂克斯为汤姆进行的辩护,《费城故事》中约瑟夫为巴克特进行的辩护,都很好地展现了抗辩双方的较量。

这些电影能够帮助人们从法律的角度对法律的起源、发展、刑侦、犯罪心理等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帮助人们对人权、自由、民主、个人权利等方面进行感知。法律题材的电影中最为主要的现实意义就是传播法治文化与精神,从而提高受众的法律意识,健全法制。

四、中国的电影与法律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法律与中国的电影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中国的法律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民众对法律电影的认识大部分来自西方法律电影,尤其是美国的“法庭片”。中国的法律电影尚未形成规模,在影视界,甚至连“法律电影”的概念都模糊不清。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法律电影”似乎很多,包括各种警匪、犯罪、官场等,但是对其内涵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电影称得上法律电影,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并未将法律或者法治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只是把它作为提升可视性的元素,中国的法律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法律影像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律题材电影的盛行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看待法律事件的态度与方法。电影展示了“那些工作在公平体制中的优秀的人们,至少这个体制会以某种形式向我们传达正义。虽然有些电影关注的是正义的缺失,但是这些电影仍然有美,就在于它没有让我们丧失对法律的信仰,毕竟那些失败只是由于那些腐败的警官们。法律理想被个人乃至集体的不忠诚所颠覆”。法律电影能够影响公众的法律观念,增强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形成优秀的法律文化,这对建立法制社会意义重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昌辉.“法律与电影”:新的研究视角和教育手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8-161.

〔2〕王林敏.送法下乡与民族习惯法的变迁——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材料说明[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0-15+20.

〔3〕张建平,周宇升,丁勇.影像时代的“行业法规类”课程开发:以“影像中的药事法问题”为切入点[J].齐鲁药事,2011,(12):754-755.

〔4〕王华.影像中的“父子”叙事与隐喻——对电影《马背上的法庭》的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74+80.

〔5〕童晓岚,郭德双.简析经典法律电影对美国法律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7):105-106.

〔6〕杨曙.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华语影像中的表达嬗变——从传统伦理背叛到民族大义冲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6-68.

〔7〕王瑜.影像改编与暴力叙事——抗战影像与当前文学影视中的“暴力”[J].电影文学,2011,(6):74-75.

〔8〕王曙.穿越影像世界,探求法律真谛——《影中觅法:寻找电影中的法律世界》评介[J].时代法学,2014,(3):119-120.

〔9〕彭耀春.警察创作的警察影像——从警察作者的视角看中国公安题材影视作品[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58-62.

(责任编辑 徐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