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吴清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2022-06-08

文/陆钢

吴清源走了,走得那么平静。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吴清源了,很少知道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他那超越时空的伟大思维。正如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所说,在吴先生的世界中,胜负只是一个附带因素。对吴先生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在我看来,用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来形容吴清源不平凡的一生再也恰当不过了。

大学读书期间,吴清源对我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当时从各种渠道知道了吴清源的一些逸闻趣事,于是喜欢上了围棋,甚至经常拿着吴清源的名局通宵达旦地打谱。我的故乡上海松江是文化古城,有一批围棋爱好者,其中有一位是吴清源师傅顾水如的关门弟子。这个小老头当时是县统计局的,下棋特快,如种豆一般,不讲棋理,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后来我设法从华东师大搬来了谢裕龙等选手。谢裕龙是上海围棋队教练谢裕国的弟弟,棋力在业余六段左右。在谢裕龙等一千高手前面,松江的选手只能俯首称臣。

当时,对于大数人来说,吴清源这个名字既遥远,好像不可企及;又似曾相识,因为上世纪80年中国曾以吴清源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了一部《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电影。早在在北洋政府时代,吴清源已经声名远扬。12岁那年,吴清源打遍北京无敌手,于是惊动了嗜棋如命的段祺瑞。他邀请吴清源上段府做客手谈,并且给予生活资助。之后,吴清源东渡日本,开始了惊世骇俗的围棋人生。

在日本惊世骇俗的围棋人生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全面输给日本。北洋水师覆没、割地赔款和不平等条约签订成为国人的耻辱。面对日本强大的军事力量,国人只能期望在个别领域特别是软实力领域取得一些象征性的胜利来获得心理平衡。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筹备中日围棋比赛。但两国围棋的实力相差实在太大,甚至比两国军舰差距的还大。中国最强大的围棋国手被日本几个三四流的棋手全部打翻在地。文革前也曾发生过这一幕:一位五段的日本女棋手把当时的中国国手全部打败。这让国人何以忍受!中国不仅打仗输给日本,下棋也下不过日本。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也很简单。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停地追求变化,追求现代化,而中国却固守千年祖宗之法不变。当时的国手竟然还遵守者远古规矩,下棋还摆“座子”,即下棋前先在四个星角交错放黑白各二子。如此迂腐,焉有不败之理?为了实现围棋赶超日本,段祺瑞努力把有才华的青年棋手送往日本学棋。在段祺瑞的督促下,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出现了。吴清源在日本棋手赖越宪作的积极帮助下终于成功东渡日本,开始其难忘的围棋人生。在中国东面的邻国,一颗耀眼的巨星出现了,旋即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日本棋坛战栗。吴清源以一个人的力量与整个日本棋坛抗衡,最终让所有的日本棋手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尽管吴清源在日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但随着中日陷入战争状态,已经加入日本国籍的吴清源自然为国人所不耻。渐渐地,他淡出了国人的视线。除了专业棋手之外,对于国内民众而言,吴清源只是一个遥远的回忆。

然而,世事难以预料。20世纪80年代吴清源再度进入国人的视野,当时全国上下呈现一派围棋热的景象。造成围棋热的很大原因是中日双方举办了中日围棋擂台赛。很多人把擂台赛看成是洗刷中国百年耻辱的机会。这个时候,人们想起了吴清源。这是一位在世的“霍元甲”。霍元甲在武力上打败日本人;吴清源则在智力上摧毁日本人。围棋在日本的地位犹如足球在巴西的地位崇高无比。而当时中日围棋水平的差距有如今天中国足球与巴西足球之间的差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围棋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棋手却将日本棋坛杀得人仰马翻。从1939年至1956年,吴清源横扫日本棋坛,在十番棋中将日本的顶尖高手几乎全部降级。若不是1961年出了车祸,吴清源的时代可能延续到21世纪。

车祸发生以后,吴清源不能在一线战斗,他开始培养能够传承自己衣钵的弟子。尽管吴清源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激情,但为了适应日本围棋残酷的竞争现实,他的学生也必须在胜负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林海峰对得起吴清源大弟子的名号。他在日本棋坛的骄人战绩,证明他是一代胜负大师。林海峰的棋风厚实均衡,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他这是把棋下在地上啊!而林海峰的弟子张栩也是胜负大师,近日风头甚劲。他夺得了日本七大战头衔,实现了大满贯。但张栩的棋风与师傅相反,单薄锐利,倒是接近“剃刀”坂田荣男。

胜负虽然实现了,但吴清源的理想没有实现。他是希望把棋下在天上,将围棋的绝唱回荡在浩瀚无际的星空里。为了延续他的围棋理想,吴清源收下了已经是世界女子围棋第一人的芮乃伟。芮乃伟虽是女子,可其刚烈勇猛的棋风令天下男儿忘而却步。与吴清源相似的是,芮乃伟以一己之力奋战另一围棋强国韩国,20余载独自抗衡韩国五代天王。她曾经两次夺得韩国男子棋战的头衔;经常一人杀入顶尖男棋手的胜负世界里。如果我们还记得曹熏铉、李昌镐和李世石等韩国棋手曾将中国棋手杀得片甲不留的事实,实在要为芮乃伟欢呼,向她表达敬意。然而,芮乃伟仍然只是把棋下在地上,按照吴清源的界定,这仍然不是他理想中的21世纪围棋。

纵观战后近70年,最接近吴清源理想的是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官正树。他和吴清源一样颠覆了围棋的经典定律:金角银边烂肚肠。当众人喜欢取实地时,武官却要取势。他把棋下在外面,下在空中。他要形成自己的小宇宙。一旦小宇宙爆发,对手的棋子便灰飞烟灭,顷刻间形成了庞大的武官帝国。武官正树的“宇宙流”体现了一个棋手在胜负世界中实现自我超越的思想境界。这样的棋手是罕见的,也是难以生存的。武官正树的棋艺以及他对围棋的理解在侪辈中是独树一帜的。但在胜负世界里,武官的胜率是比较低的。比起他的同门师弟小林光一,武官拿的各种棋战头衔少得多。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棋手最不害怕的日本超一流棋手中就是武官正树,但武官毫不在意。每逢输棋,他淡然一笑,鹅毛扇摇摇,一切便过去了。武官的棋是下在星空里的,这真是少有的纯真棋士。可惜他不是吴清源的弟子,而是木谷实的弟子。

木谷实是吴清源的好友又是对手。两人同时出道,共同于1933年创立了开拓围棋新风的“新布局”,被称之为“棋界双壁”。木谷实虽曾被誉为天才棋士,可是一生几乎没有获得过重大的头衔,因为前面横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就是吴清源。与吴清源生在同一个时代,既是木谷实的悲哀,也是其他日本棋手的悲哀。吴清源对围棋深不可测的领悟以及他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强大战力与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断绝了任何棋手在围棋头衔争夺战中获胜的希望。然而,吴清源唯一钦佩的人却是木谷实,不仅是因为他的人品令人称道,还因为他培养了众多超一流棋手:大竹英雄、加藤正夫、石田芳夫、赵治勋、武官正树和小林光一等。这些棋手中的任何一位对于同时代的中国棋手来说都是一道过不去的坎,直到在1984年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破了这个神话。这时离吴清源1928年东渡日本学棋整整56年。

中华文化成就了他的棋艺

也许有人会问:吴清源的棋艺是哪里学来的呢?我认为他是在中国学会的。在日本,没人能理解吴清源的革命性围棋思维,自然也谈不上向他传授棋艺。因此14岁的吴清源名义上到日本是去学棋,但实际上是他参加了各类比赛。在一系列的比赛中,吴清源确立了无敌天下的棋圣地位。当时轰动日本棋界的名局是1933年吴清源与日本第一高手秀哉的比赛。吴清源开局的三手棋分别是“三三,星,天元”,这个别具一格的布局震撼日本棋坛。接着,吴清源与木谷实共同推出了新布局理论,把围棋带入到现代化社会。吴清源的厉害不仅在于有理论,而在于他能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以至于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终于迎来了吴清源时代。

吴清源时代应该从1939年算起,当时发生了日本围棋史上最著名的棋战“镰仓十番棋”,以后17年吴清源独步日本棋坛,无人能够挑战成功。“镰仓十番棋”首先发生在木谷实和吴清源之间,总共持续两年,结果吴清源以六胜四负取胜。以后吴清源先后与日本棋坛的顶尖高手藤泽库之助、雁金准一、桥本宇太郎和坂田荣男进行多番棋的比赛。吴清源把他们全部打败。日本人心理不是滋味,在他们心目中,吴清源无疑是中国人。当然,有人对吴清源的中国身份有所怀疑,因为他曾三次变换国籍。1936年,他加入了日本国籍,后来他参加了宗教组织红卐会,这个组织遭到战后日本占领当局的取缔,因而以后的三年中吴清源一家没有国籍,成为“黑户口”。1949年吴清源又加入了台湾的“中华民国”,以中国人的身份参加日本棋战。1979年,为了孩子的前途,吴清源迫不得已,再度加入日本国籍。对此,吴清源解释道,第一次加入日本国籍是为了能在日本继续围棋修业;第二次加入日本国籍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因为日本不允许双重国籍。没有日本国籍就无法在日本生活和学习。这个解释是合理的。吴清源的国籍变换更多出于生活的考虑或被逼无奈,而绝不是对祖国的背叛。吴清源招收的几个弟子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他倾心授艺,寄托了对中国围棋复兴的希望。

如前所述,吴清源的棋艺是在中国学成的,日本的环境只不过给了他展示的舞台。然而,让人感到百思不解的是,中国围棋与日本围棋几乎相差好几个数量级,而吴清源,一个中国小子只身前往日本,为什么仅用十年时间就能威震日本棋坛、书写中国式英雄的神话呢?在日本的最初几年,吴清源是跟着濑越宪作的。濑越宪作在日本的棋坛地位很高,除了吴清源,他还有两位声名显赫的弟子桥本宇太郎和曹薰铉以及徒孙“石佛”李昌镐。但当时濑越宪作的围棋水平就已经无法与吴清源相比了。他与吴清源的关系好比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东渡日本之前,吴清源已经是围棋界的千里马。所以说,不是日本,而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养育了这位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这一点沈君山看得很透。他说,仅仅以围棋胜负来认识吴清源是不够的。虽然吴清源与别的棋手一样,在围棋的世界里也是反复争棋,但他的最后目的是从中领悟圆满调和的道。每逢大赛之前,吴清源总是要通渎一遍《道德经》。他已经做到,像水一样:宁静而空灵;无欲而无为;简约而自由。他对围棋的专注已经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有一次在大街上,他盯着一位女子的背影看,旁人以为他别有企图,其实是吴清源是在打棋谱,因为那位女子的和服像棋盘。

吴清源对名利的淡泊,使得他在任何大赛中保持着一种赤子般的安静。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荡漾着追求自由的精神气质,促使他屡屡在等级森严的日本棋界刮起一阵阵旋风,彻底颠覆禁锢棋手思维的清规戒律,从而实现了围棋现代化的转型。对此,武官正树深有感触地说,吴先生给他们带来了幸福。而他那超越时空的伟大思维,让我们见证了围棋界的爱因斯坦。在吴清源的眼里,棋盘不仅是棋手胜负的战场,也是天地宇宙的缩影。为了胜负,棋可以下在地上,但若想拥抱未来则要把棋下在天上,下在宇宙中。

到了晚年,吴清源仍然不顾高龄和他的弟子一起探索21世纪的围棋构想。在他的构想中,围棋摆脱了纯粹的胜负状态而达到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周易》中的六合之卦便是表达了这样的状态。由此引申的人生哲理是,饱受战争之苦的人类能否在21世纪超越胜负而达到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可惜的是,吴清源没有看到这一幕就轻轻地离去。像他的棋一样,他的生命也投放在星空里。在天堂里,吴清源继续下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他的生命并没有终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