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学生个人利益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某大学为例

2022-06-08

黄月婵 崔凌枫 何斌 展鹏

摘要:基于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的调查数据,在André Hansla(2011)进行的关于对环境政策措施与价值观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上,加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观点,研究环境价值观中的大学生个人利益价值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以大学生团体为基础,从利用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角度为心理学关于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环境意识;个人利益;环保行为;环境成本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力。对环保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公民来说,既是依法维护自身在环境问题上应当享有的权益的需要,也是环保运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内在动力基础。同时,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促进个体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方法,从而有利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与环保行为的实施,同时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途径。

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在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有三种基本理论。第一种是德国学者Diekmann和Prei?sendorfer(1992)提出的“低成本理论”。第二种是美国学者罗纳德·英格尔哈特(In?glehart)提出的“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1977)。第三种是施瓦茨(Schwartz)的“规范—行动”模型,认为人们的认知方式即对环境问题的归因是影响环境保护行为的因素。

国外早期的研究都将环境保护行为作为环境意识或环境态度的重要维度。但是国内由于关于环境行为或环境意识的测量争议较多,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比较零散,但总体上这方面的研究已具备一定规模。国内关于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学资料对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环境保护意识对环保行为的影响。

综合文献发现,研究者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证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完善。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因此,关于利益价值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应当进一步研究。

一、概念界定

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环境保护行为也称“环境友好行为”或“环境适宜行为”。简而言之,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本文所指的环境保护行为是指个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的有利于环境的各种行为,比如节能、节水、节电、垃圾处理等,简称为日常型环境保护行为。环境行为可以分为两个行为领域: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环境行为,是指个人在私人领域内,无需与他人直接互动时采取的正面的环境行为,如清洗餐具时的节水习惯、购买环保型洗衣粉、废旧电池放到回收处等。而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是指个体处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中,有他人在场,并需要与他人直接互动时采取的正面环境行为,如与他人讨论环保话题、参与环保社团或环保活动、为了环境问题进行上访、投诉等。

本文中个人利益表示在有环境行为产生时,个体在此类行为上要付出的总代价和总收益。其中按来源分类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按利益本身的性质分类则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而我们本次研究的主导在于探讨大学生个人直接利益对于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

二、调查与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与修改

问卷总共包括4 部分,人口学资料(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7方面)、环保行为(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保护态度)、利益成本。问卷的题目类型为封闭式问题,环保行为部分的回答方式:经常如此、偶尔如此、从不如此,分别赋值3分、2 分、1 分,而环境意识(参考NEP 量表)、环境成本(André Hansla,2011)部分的回答方式为Likert 5点量表式。

问卷初步编制完成之后,先发给了6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在预测问卷回收时请求被试提出修改意见,然后针对回收的问卷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信度为0.569偏低。随后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对问卷进行调整修改,最终确定环境行为部分包括7题、环境意识包括16题、利益成本包括5题。

2. 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经过修改之后,重新选取被试进行第二次问卷的发放。本次被试为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共发放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问卷194份,有效率97%。

3.结果分析

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平均分(2.465)明显高于公共领域环境行为得分(2.146),且通过T检验显示大学生在公私不同领域中的环境行为具有显著差异(p=0.000)。即大学生更多地在私人领域中从事环境友好行为,较少从事公众参与意识的公共领域环境行为。可见,目前大学生的环境行为具有选择性。

表2为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直接成本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价值观有较好的负相关(-0.629)和环境态度有较好的正相关(0.642),但是直接成本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系数不显著,结构效度一般。在环境意识的问卷中,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较高,即在除了行为外,大学生对于环境行为的认识和评估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的。

在日常生活中,数据表明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明显比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发生的频繁。虽然从其平均值无法直接看出,但从其标准差可以看出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大都集中在“经常如此”和“偶尔如此”之间。而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几乎成一条直线分布,行为发生分散。

在环境意识的测试中,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较高,即在除却行为外,大学生对于环境行为的认识和评估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的。

在最后一栏中,数据表明面对直接的利益损失时,大学生对于环境行为和环境政策的看法向“无意见”靠拢。

表3 为看出家庭经济水平在当地所处的层次对环境行为与直接成本的影响方差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水平在当地所处的层次对环境行为与直接成本的影响,对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影响较大(sig=0.040),同时对公共领域的影响却几乎没有。回归系数为-3.583,说明经济特征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反而比来自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事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由此我们推论,对于家庭环境相对贫困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注重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避免浪费的情况出现,而家庭相对较好的大学生有可能存在对资源不重视的情况。

三、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多于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的原因

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多于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的原因有三点:(1)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相对于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而言,花费的代价会更少。比如时间代价,在私人领域,大多数的环境行为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的。而在公共领域,则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其所具有的团体性间接地说明了此类行为的复杂性和秩序性。甚至上访、投诉这些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可能还会牵扯到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由于我国社会的大环境影响,在比如像公益环保、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中,大部分公民都不能对其有正确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甚至鄙视和嘲笑从事这种行为的人,从而导致了小部分有心进行环境行为的人产生迟疑,影响公共领域环境行为的发生。(3)在此次调查的人群中,大部分被试家庭条件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自身家庭的状况,使得其更多地倾向于花费时间从事其他的事情,从而为以后的创造物质利益打下基础。

四、大学生对于环境行为和环境政策的看法

由于此问卷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故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偏高没有面对直接的利益损失时,他们对于环境行为和环境政策的看法赞成度提高。在面对利益损失时,大学生也会更多地去考虑成本问题。虽然,环境状态的提升是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间接价值,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现状下,人们更多地是考虑眼前的利益,即“后物质主义”人群。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评价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我们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人们也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和不破坏环境,讲究文明生活,保持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但是这种意识和行为却遭到了个人利益的无限限制,当经济利益产生时,行为就将发生改变。就像前人的研究一样,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环保意识的高低与大学生环境行为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个人的利益与环保行动需要付出的个人成本却真实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环保行为。这一点是需要引起我们现在社会重视的,现代的教育在不断加强意识层面的教学上也应该加强对行为的直接的强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André Hansla, Tommy G?rling, Anders Biel (2011),Attitude toward environmental policy measures related tovalue orientation[J]. 美国: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11-15.

[2]Diekmann, Andreas,Preisendorfer, Peter(2001),Umweltsoziologie. Reinbek bei Hamburg: Ro?wohlt[M].

[3]Ronald FInglehart (1997), The Silent Rev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任莉颖.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杨明,主编.环境问题和环境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89-113 .

[5]吴祖强.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7(7):13-16.

[6]刘计峰,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厦门:当代青年研究,2008:8-17.

[7]李莉,范叶超.环境意识对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J].厦门:当代青年研究,2011:9-21.

[基金项目: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GCX13129,项目名称:民族地区涉环境群体性事件心理机制及对策——基于贵州省雷山县的实证调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