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江苏省电影创作现状及其成因

2022-06-08

郭海燕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江苏省后计划体制以来的电影生产状况,从国家宏观意识形态与政策、江苏本地电影文化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江苏省电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富有启发的意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江苏电影;现状;成因

江苏自古人杰地灵,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时期,江苏电影人都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编剧、导演、演员还是其他各类电影技术工作者,都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显著位置。例如,中国早期电影的特别贡献者、出生于吴县的包天笑(代表作《空谷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于淮阴的陈白尘(代表作《阿Q正传》)、谢铁骊(代表作《早春二月》)、出生于镇江的张骏祥(代表作《鸡毛信》;出生于南京的水华(代表作《白毛女》)、王苹(代表作《柳堡的故事》)、王家乙(代表作《五朵金花》);出生于常熟的严寄洲(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电影剧作家和作品。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电影生产有着严格的计划体制,全国拥有拍片计划的电影制片厂16家,被称作计划内电影厂,地方小厂属于计划外电影厂。计划外电影厂要投拍故事片供应市场,需与计划内大厂联合挂名。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细则》,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金获得了电影制片的“准入证”。2004年开始执行的电影四大文件,更使中国电影生产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旧模式,开始向市场体制转型。江苏电影创作也因此进入后计划体制时代。

一、后计划体制下江苏电影制作状况

1.优秀作品大量涌现,票房收入节节攀升

取消计划限制后,江苏涌现大批电影制作及传媒公司。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影视作品呈井喷之势,更让江苏文化和市场创作主体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电影制作行列,其中不乏叫响省内外的力作。例如,2007年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广电总台和山西电影制片厂、北京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故事片《江北好人》,2012年由常熟市政府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故事影片《柳如是》,均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近年来,江苏影视单位在积极参与主旋律影片和商业大片摄制的同时,还作为投资主体拍摄出品了一批质量上乘、口碑良好的主旋律影片。比如,《下辈子还做母子》《草房子》《红发卡》《情暖万家》《秋之白华》《吴仁宝》等,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受到电影专家学者的好评。电影《吴仁宝》通过长线放映方式,收获票房过千万元。有的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李源潮同志任江苏省委书记时亲自领导策划拍摄的影片《情暖万家》,以泰州市信访局张云泉事迹为原型,由江苏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拍摄,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江苏省少儿文学创作在全国名列前茅。2013年江苏某民营公司拍的儿童片《我的影子在奔跑》,获得本年度金鸡奖与华表奖。一些具有国际先进市场营销理念的江苏电影人,找准市场定位,也同样成功拍摄和发行了电影产品。例如,《秋之白华》卖到了日本市场。2012年,江苏省城市影院共放映电影180.3 万场,观影4434.02 万人次,票房收入15.63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6.1%、34.87%、43.43%,居全国第三位。制片方面,2011年包括动画片共生产27部,2012年21部。

2012年3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部省共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唯一一个数字电影产业园区。园区以数字电影拍摄为龙头、后期制作为支撑,实现电影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为解决江苏电影剧本缺乏问题,2012年,江苏省文联及属下的电影家协会举办了首届江苏省“钟山奖”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的大型活动,在江苏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通过征集、推荐优秀电影剧本,发现、培养优秀青年编剧人才,推动电影创作繁荣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江苏优秀电影作品生产。

2.生产规模小、精品力作不多、优秀人才缺乏

2011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江苏省电影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市场主体不强、生产规模较小、精品力作不多、优秀人才缺乏、地区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缺乏一批以电影制片业为龙头,以高效发行放映为保障,以多层次开发、多渠道经营为支撑,具备良好综合效益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整个制作业采用的还是较传统模式,缺乏现代电影企业所需要的监制、制片人、项目经理等岗位设置。江苏民营电影公司的盈利手段处于较低级状态,只满足于不赔钱,能赚一点钱,甚至不问所融资金对电影长远发展有多少助益。例如,不顾及剧本故事情节基础如何,对社会游资,甚至是某政府重要官员子女因参与而带来的投资不分区别地吸纳。

按照电影产业发展规律,产业链完整后,制作体系非常发达了,支撑这个制作体系的发行体系也应相对完善,才能形成良性发展。2012年全国院线公司票房排行榜上,江苏本土院线公司票房没有一个进入前10强。江苏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朱波说,2012 年江苏电影票房156348万元,排名全国第三,位列广东省和北京市之后。2008年以来,江苏电影票房年均增长率超过60%。2但目前江苏省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高效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熟市场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方式在江苏电影业中还未出现。

二、江苏电影未形成较大影响力原因

后计划体制以来,江苏电影并未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地方省市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不是各省市的重要税收来源

中国主要依赖的是制造业。国家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可能像对待关系国计民生的制造业和国防工业那样重视。由于一些人仅从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角度看待电影业,出现大量游资进入电影行业,甚至大老板出钱给小情人拍电影状况。这是一种拿电影当玩具的做法。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就因为出现过这种情况,而致使电影业趋于衰落。当前中国电影投资处于非理性亢奋状态,很多投资不是行业性投资,而是冲动式投资下造成的虚假繁荣,对电影市场有害而无利。

国家对电影文化产业重视不够,影响了电影的百花齐放繁荣发展。从文化工业角度看,雅与俗是共创与独创的区别。雅是为自己创作,如果写的时候考虑以卖多少为目的就是俗。在一个产业中,俗与雅应处于均衡状态。例如,香港王晶的俗电影培养了电影市场,有老板愿意投资,有一些人才就流向了王家卫。而台湾有十年电影没有产业,因为台湾年轻导演都想当侯孝贤、蔡明亮。现在有人愿意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电影,台湾电影才得以新生。大陆电影政策有特定的意识形态指向,有时要自由表现的电影未必有票房。这样,一些艺术电影在现有电影生态环境中生存艰难。

2.从文化产业形成基础看,中国,包括江苏还不具备电影产业良好运营条件

很多文化企业都是国有控股公司,交由职业经理人经营,但源头上不许民企进入。对像电影产业这样的媒介文化产业来说,要想形成真正的产业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业是市场条件下的商业运作体。只有在电影的物质保障和政策保护丧失条件下,电影企业个体必须自谋生路,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或合作真正以企业形态生存时,才具有形成产业的基本条件。二是个体市场行为成为主流。只有当大部分电影企业个体都依靠市场行为运作,商业运作体制成为文化行业主流时,电影文化系统才能称为产业。众所周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形成规模经济,具有竞争性的意识形态背景下,中国电影在计划体制时期已形成电影制片厂格局,重组成几大电影集团,如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巨无霸”是上述国有层面资金控股,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出台“四大文件”,允许民营电影公司自主经营后,除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博纳影业集团等具有原部分国营背景的董事会成员,形成较具影响力的民营电影集团公司外,一般基础薄弱的中小民营企业无法与之竞争。小投资片想搏市场,基本没有可能。美国也经历了小电影厂混战时期,最终兼并形成华纳,掌握了90%的市场。国内的现状是,传统的电影厂打散了,但市场未出现真正垄断性机构。通常,电影形成产业20%靠票房,其他靠衍生产品,比如服务;然后由创作带动产业。而现实是,中国目前能赢利的电影生产商主要依赖票房。江苏有的民营公司的思维是想赚政府的钱。为了不赔钱一味投政府所好,这自然不是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途径。

中国电影产业化政策打破了电影生产地域,排片的影院很少有江苏本地生产的电影。资金聚拢方面,可先做发行。例如,保利博纳,获得国外大电影公司影片分销权。2012 年的政策也使中国“巨无霸”电影集团获得发行好莱坞大片的份额,而江苏电影业却未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3.江苏电影创作留不住人才也与政策有关

人才都往北京跑。资金是江苏的,但演员和制作人员都是外地的。江苏电影业无论民营和国有,普遍高端主创人才缺乏,包括好剧本、好的制作班子。一个电影在哪个省市获得立项,由哪个省市出品,与奖励机制有关。与浙江比,江苏财政收入非常高,但浙江对一个电影作品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能给予一比六的奖励,江苏一比一都困难。陕西省的政策是,一个片子能获奖,或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奖励三百万或五百万元。

与之相关的是审片方对民营电影企业不放心,担心他们水准太低。电影局每次审片都提出诸如门槛太低,垃圾片太多的意见;但懂行的人认为,有量才能有质。如果都封杀了,量都没有如何谈质。所以要先繁荣再发展。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认定文化的重要性,一些政府官员满脑子考虑的都是经济问题。对国家、地方“软实力”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娱乐业假定性的深刻认识上。现实与娱乐要分开,电影是一种娱乐工业,不是现实,希望电影审查不要有太多禁忌。

4.民营企业许多负责人也存在剧本创意策划不够,竞争不足的问题

江苏本土生产的大量影片拍出来不好看,首先是剧本故事不够精彩。为什么不先把剧本搞好再拍?这就是江苏后计划体制以来,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显著特点。许多企业报怨审查不通过,是控制太严。其实关键还是自己没本事做好。计划经济年代有素养的电影人知道该拍什么,现在民营企业却不知道怎么拍,只是盲目投资想做电影这个生意。有些江苏民营企业急功近利,不明白像华谊兄弟这样的大型民营企业能够崛起的关键在于:营利的不二法门就是拍好电影,认真干电影就是电影公司的本业,别无其他。目前,投入到电影市场的热钱数量惊人,但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企业在“烧钱”。事实上业内专业从事影视拍摄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实行了策略式投资。

5.江苏缺乏整合分散经营的小公司的文化环境

私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特征,江苏更提倡集体致富,建设小康社会。江苏合伙人少,不像浙商那样具有敢于冒风险的文化特征。浙江省有商会,大家共同发展,都是合伙制。但江苏很多民营电影公司缺乏进行成熟的资本运作和内部重组经验。江苏电视能在当前中国电视行业中位于前列,关键是电视没有实行制播分离。江苏广电集团与南京电影制片厂相比,在全国影视中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基础。苏商也曾表示要宣传自己,展示江苏的软实力,但也只是流于呐喊,并未与电影企业进行更多合作。这就是双方相互牵制,形成电影业不发达,商人、政府想不到借这种媒介发言窘况的原因。

江苏目前还不具备促使电影企业创业发展的好环境。制度的建立是指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民营经济要提高利润,需要政治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是提高创业者身份的标志。经济地位是让他们获得合理合法的利润。创业中间的障碍很多,包括企业金融障碍、办事政府不接待、社会趋势、仇富心理等。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一直都不是一个创业的地方。解决好这些问题,出台更多鼓励支持政策,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优、创业”环境,江苏电影业才会迎来繁荣昌盛的新时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国富,主编.百年中国电影与江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30).

[2]朱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江苏电影强省建设新局面[J].中国电影市场,2013(2).

[3]刘志彪:http://js.qq.com/a/20140114/011389.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后计划体制以来江苏地区电影(故事片)创作研究》(批准号2012SJB760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