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实施10年评估及建议

2022-06-08

许红卫

摘要:湖北省的“一主两副”战略及其技术性支撑成果《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已历经10 年时间的实施和检验,梳理、归纳这10年来的实践、认识,并对各类原始素材予以考证,还原了“一主两副”战略形成的主体路径及其诞生的思想渊源,评估了“一主两副”战略在推进历程、实施措施、实践运用、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规律,并从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及时优化相关措施、提升理论认识水平、科学推广合理运用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一主两副;评估;策略

“一主两副”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旨是构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襄阳、宜昌为副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其所作的名词详解为:“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将襄阳(时名襄樊,下同)、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三足鼎立’发展态势。”

该详解表明,湖北省的“一主两副”战略于2003年正式确立,已经历过10年时间的实践和检验。一方面,相对于湖北省之前出台的其他战略决策,如“一特五大”、“两通起飞”等,“一主两副”无疑是最持久、最有影响力的;另一方面,事实证明“一主两副”的城市群构架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提高集群效率,已成为湖北发展的长远导向①。

为此,就“一主两副”战略在这10年实施过程中的探索情况、运行特征及其相关背景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一、“一主两副”战略的形成路径

上述有关“一主两副”名词详解的内容来自于2003年9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鄂政发[2003]30号);除此之外,该文件还强调:“按照国务院审批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1999年9月,其“一主两副”思想形成的关键性节点如下:2001年10月,首次将襄阳、宜昌并列提升为“全省副中心城市”;2002年5月,率先提出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主体的“一主二副”观点;2002年8月,确立湖北省“一主二副”的整体架构及相关成果,并于2002年8月23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秘五字第446号将其下发到17个市州和15个厅局。

2003年8月1日,《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复实施(建规[2003]157号),标志着湖北省“一主二副”的总体框架获得国务院的正式认可;2003年9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标志着“一主两副”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然,上述过程只是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形成的主体路径而已,相关部门和学者也有类似的工作和观点。但与之相比,《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时间更早、概念更明确、内容更完整,而且其逻辑性更严密,相关的思路和证据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可谓一气呵成。

二、“一主两副”战略的思想渊源

1990年代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曾制定了“一特五大”的发展战略,其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一个特大城市(武汉)、五个大城市(荆州、黄石、襄阳、宜昌、十堰),并以此为中心带动全省的发展。随着该战略的全面实施并逐步成为现实,一些谋求改进、优化的思想也逐渐的产生和形成。这其中,“金三角”的思想最具典型意义:1998年10月,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建设厅、省社科联课题组认为:湖北经济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和以黄石(东)、宜昌(西)、十堰、襄樊(北)为顶点的“金三角”格局。

1999年4月,湖北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认为:应将湖北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金“三角”、大“三带”格局,其中,三角分别以武汉、襄樊和宜昌三个大城市密集区为顶点。

2001年4月,《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加快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的“金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可见,虽然“金三角”的组合方式不同,但其不仅具有与“一特五大”战略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而且较“一特五大”又精简、又强化了一步。可以说,“一主两副”是“金三角”思想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2011年4月7日,湖北省长王国生在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战略襄阳现场办公会讲话中强调,从区域发展的带动力看,武汉和宜昌、襄阳分处鄂东和鄂西南、鄂西北的“金三角”阵型,将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稳固支架。

三、“一主两副”战略的推进历程

回首“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的推进历程,有持续的思考,有反复的探索,总体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曲折的、先抑后扬的反转之路。

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的重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开始转入一个低谷,思维方式也陷入一个低潮,“大都市区”、“大经济区”等不断受到各种质疑甚至指责,《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认识也受到批评,“一主两副”可谓生不逢时。

直到2006年1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武汉为主中心、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

2011年2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坚持以武汉为全省主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主两副’总体格局”。2011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在武汉、襄阳和宜昌召开“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现场办公会,之后,还连续发布了加快实施“一主两副”战略的3个配套性文件(鄂发〔2011〕17号、19号、20号)。

四、“一主两副”战略的实施措施

在“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的推进历程中,湖北省各部门、各地方乃至相关的社会组织,探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力度重大、成效明显而且引人瞩目的如下:

1.领导高配

2011年8月,宜昌市委书记、襄阳市委书记同时被高配为副省级干部,加上副省级城市武汉在内,湖北省“一主两副”的市委书记都由副省级干部兼任,这有利于三市获得更多的决策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且能在更大范围调配资源,使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

2.部门支持

自2011年开始,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大力推进“一主两副”工作的决策部署,省政府多个部门深入三市开展调研,倾力支持“一主两副”。其中,省发改委侧重重大项目跟踪服务,省建设厅注重“一主两副”城镇密集区规划,省经信委注重产业扶持,省国土厅侧重用地保障等。

3.地方推动

2011年4月以后,武汉力争通过建成“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等,规划、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襄阳则围绕“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总体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宜昌则以构建“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夯实宜居、宜业、宜旅“魅力之城”为核心采取强市行动。

4.民间参与

2011年11月,湖北省“一主两副”青年创业者联盟在宜昌城区宣告成立,目标是加强产业对接、优劣互补,引领优强企业率先发展,其中,特别是打破区域限制,引导三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拓展企业发展领域。

五、“一主两副”战略的实践运用

在湖北,“一主两副”战略并不仅仅停留在省一级的决策层面,其思想已逐步渗透到市级、县级的意识层面,其中,属于城镇空间布局类型的实践运用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城镇体系构架

随州市:推进“一主(曾都区)两翼(随县、广水)、多点支撑”城镇化进程。恩施州:提出“一主(恩施市)两副(利川市、来凤县)”的城镇化格局。黄梅县:建设“一主两翼”,一主指黄梅县城,两翼指小池镇和五祖镇。

2.城区功能组织

鄂州市区:形成一主(中心城区)两翼(葛华科技新城、花湖工贸新城)“品”字形发展态势。

黄石市铁山区:谋求“一主(主城区)两翼(东部工贸新城、西部科技新城)”新格局。

咸丰县城:建设“一主(县城)两翼(工业园片区、火车站片区)、一城两河”的总体布局。

3.专业设施配置

武汉市:武汉铁路局枢纽客运“一主两辅”(武汉站以及武昌站、汉口站)、货运站“一主两辅”(舵落口站以及横店站、流芳站)、编组站“一主两辅”(武汉北编组站以及武昌南、武昌东编组站)。

黄石市:着力打造“一主(胜阳港商业中心区)两副(黄石经济开发区和黄石港)”商贸圈。

随县:形成“一主(炎帝神农景区)两翼(玉龙温泉、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的旅游格局。

六、“一主两副”战略的理论研究

自2010 年以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对“一主两副”战略及相关思想理论性思考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了“一主两副”战略的思想体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1.叶青:湖北的“一主两副”

2010年9月,该文主要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解释了“两副”的必要性,并提出武汉对武汉城市圈中其他八个城市有帮扶的任务,宜昌对荆州、恩施、神农架有帮扶的任务,襄樊对随州、十堰、荆门有帮扶的任务。

2.韩民春、曹玉平、白小平: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2011年1月,该文从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成长三角理论认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5 点政策建议,包括:将“一主两副”作为“两圈一带”战略支点去推进,参照武汉“1+8”城市圈的做法给予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多的支持,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划空间等②。

3.秦尊文: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思考

2011年11月,该文从中心地理论、城镇体系理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空间演化模型等方面解释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合理性,并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认定提出了几点标准,如省域副中心城市与省域主中心城市应有较大的空间距离,省域主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能简单地以GDP规模认定等③。

七、启示与建议

纵观湖北省“一主两副”战略这10年运行的总体轨迹,并非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开好了局、打实了基础,而且对今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多珍贵的启示。其中,最值得称赞的经验就是思想和理念的上行下效、措施和行动的横向互动,从而能很快的形成氛围,能充分的积聚力量。而有必要引起重视的教训就是理论上提升不够、措施上更新不及时,以致于不能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持续的“加油”,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形。为此,提出如下策略性建议:

1.坚定思想,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同志指出:大国政贵有恒,不能随便“翻烧饼”。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最怕方向发生变化,最怕政策出现摇摆,否则,再好的战略也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弃。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再就“一主两副”战略发文,进一步坚定思想,旗帜鲜明强调继续实施“一主两副”战略,让全省广大干群的思想不犹豫、步伐不徘徊、干劲不松懈。

2.综合评估,及时优化相关措施

统一了思想、鼓舞了精神还不够,建议省里组织一次针对各部门、各地区贯彻实施“一主两副”战略相关措施的检讨和评估。要沉下去“接地气”、要走出去获得“正能量”,多调查研究、多学习借鉴,既要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又要力度适宜、方法得当,明确哪些措施可以适可而止,哪些措施必须强化。

3.深化研究,提升理论认识水平

“一主两副”战略不仅在湖北显示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其实在全国许多地区也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的,这充分表明“一主两副”的城镇空间构型具有客观的规律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建议理论、政策等部门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要将“一主两副”上升到范式(模式或模型)的理论高度,增强实施“一主两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大胆实践,科学推广合理运用

“一主两副”战略虽已走过10年的历程,但深刻的认识和真正的实施还仅仅只是近几年的事,其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还远没发挥出来,要加大工作力度,要创造性地继承和践行“一主两副”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胆实践,科学推广合理运用“一主两副”范式,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放大能效,强力支撑湖北的“中部崛起”。

引文注释

①湖北:创新引领建设“一主两副”中心城市[N].人民日报,2012-08-22.

②韩民春,曹玉平,白小平.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4-91.

③秦尊文.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思考(N).湖北日报,2011-10-16.

(作者单位: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