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老城南改造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2022-06-08

南京市人大代表秦淮区三组

摘要:根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增强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实效的若干意见》要求,秦淮区三组对老城南改造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收集了老城南改造保护相关资料,实地视察了门东地区、越城天地、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项目改造情况,召开了政府分管部门、有关企业及街道等十余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安排相关负责人列席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组织代表多次开展专题交流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南京市老城南;改造建设;专题调研

一、老城南基本概况和改造保护现状

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地区,曾为南唐都城核心区,历十朝至今,仍生生不息。它乃南京“城之心、市之源”,见证了南京城市近2500年的发展历程。是古都金陵的主要承载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古都特色的主要反映地。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打造,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主要以内秦淮河流经区域为大致范围,东、西方向至外秦淮河,南至应天高架,北至建邺路、白下路、秦淮河中支(古运渎河),面积约7.29平方公里,涉及朝天宫、洪武路、双塘、夫子庙、中华门五个街道。

1.空间分布

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4处,集聚了夫子庙、瞻园、甘熙宅第、中华门瓮城、朝天宫、江南贡院、南捕厅、大报恩寺遗址等著名人文景观,以及蒋百万故居、沈万三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园、凤凰台等一大批历史资源点,拥有金陵刻经雕版印刷技艺、秦淮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81项。

2.时间轴线

老城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京每个重要历史时期都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记,形成独有的城市特色。公元前472年的周朝,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中华门外长干里,史称“越城”,是南京2485年建城史的开端;六朝时期,晋朝时王导谢安居住在乌衣巷一带,南朝时朝天宫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十里秦淮千年流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明朝时期,在建初寺、长干寺、天禧寺地宫原址按皇家礼制重建了规模宏大的大报恩寺,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明城墙;清朝时期,南捕厅作为南捕通判衙署曾名噪一时,清末李鸿章创建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即现在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前身,开启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先河。

3.风貌保存

老城南地区是古都金陵总体格局、街巷肌理、各种文物遗存和历史建筑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老城南包含11 处历史地段、4处历史文化街区、6处历史风貌区、1处一般历史地段。其中,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保持了较好的建筑风貌,延续了历史上的繁华景象;朝天宫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明城墙(秦淮段)、中华门瓮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防工事之一;门东、门西、南捕厅等地段是最能体现市井风情、传统居住、街巷肌理和风貌格局的片区……

4.实施历程

老城南历史文化改造保护历经三个阶段。一是论证阶段。2006 年—2009年,旧城改造快速推进,但老城保护手段单一。由于过分强调改造,全面保护不够,最终明确了“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十六字保护方针。二是实施阶段。2010 年—2012 年,市政府成立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统一运作实施老城南保护复兴。按“小规模、单元式”更新原则,延续原有街巷界面、单元尺度和院落布局,并注意适应现代生活及使用功能的需要,突出了对传统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和对保留建筑的“活态”改造利用,提升老城南的整体价值。三是提升阶段。2013年3月区划调整后,两区合并,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不仅打破了以前两个行政区割裂老城南整体风貌的局面,也为统一实施老城南历史文化复兴提供了可能,老城南保护与复兴进入全新阶段。

老城保护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旧城改造到老城保护的转变。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城南风貌的原真性;二是从单体修缮到全面保护的转变。不仅保护文化遗存本身还要保护周围环境、风貌格局,突出历史地段保护复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从项目建设到综合利用的转变。更加注重项目文态、形态、业态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的协调统一;四是从模式单一到有机更新的转变。避免老城保护的同质化倾向,形成具有秦淮特色的古城风貌和文化优势。

二、老城南改造保护的它山之石

1.上海新天地的成功运营

上海石库门里弄有近百年历史,最多时有9000多处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石库门空间结构已不适合现代人居住。香港瑞安集团借助人们怀旧心理,投资上海新天地项目。利用石库门老建筑以旧整旧,外表保留其建筑群砖墙屋瓦,内部则通过引进独具特色的饭店、酒吧,度身订做出体现现代休闲生活的都市生活方式。把这片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改变了石库门原有居住功能,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成功运营带来的启示:一是引入有经验、实力雄厚的社会资金,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老城区进行整体改造;二是由于老城改造投资较大,规划时要体现较强的综合性和前瞻性。比如,必要的商业定位功能,以利于各类资金的进入;三是商业运营模式要实现管理与经营分离,实现运营的可持续性。

2.苏州桐芳巷古貌焕新机

苏州古城已有2500 多年历史,它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风貌通过历史街区得以充分展示。但随着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许多历史街区逐渐销蚀衰败,原桐芳巷也亦如此。改造后的桐芳巷沿用苏州传统的“方形网络、田字型”格局,构成宁静幽雅、灵活多变的空间,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目前已成为港、台等海外人士和一些高收入阶层的聚居区。成功启示主要有:一是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政府给予历史街区更新建设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二是有效的多元投资机制,鼓励企业甚至个人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多元资金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政府经费的不足;三是明确分类保护机制,严格保护文物,保留和修缮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拆除与环境不符且损坏严重的建筑。

3.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古城风范

古巴首都哈瓦那现有10 多万居民。原城墙内的古城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魅力。其保护经验主要在于:一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远期发展设想。二是号召居民共同保护,专门聘请经济学家、规划师和文化顾问指导古城保护,建起“邻里工作小组”,为古城居民提供技术帮助。

三、老城南改造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秦淮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植入

要始终立足于发掘、彰显秦淮历史文化,反映各时代民俗民风民情。建筑是载体,传统文化是灵魂,要避免魂体不符、分离及建筑个体化、单体设计,营造环境的相互映衬,注重造“境”,而不是造“景”。历史典故、名人故居、名家踪迹、文化故事等传统历史文化,是营造情境感和时空感要素,不可或缺,要预先通盘考虑。

2.切忌复制徽派建筑

以往建成的仿古建筑大体是徽派建筑的翻版。南京是六朝古都、十代都城,自古以来建筑体系完备,风格雄健,十分重视都城气派的延续。近代建筑大师杨廷宝就是这种风格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设计理念中植入了传统文化精神,成为近现代建筑的楷模。我们以往的景区建设虽不乏缺乏前瞻性,但缺少古都气象,今后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

3.设计、制作要接地气

以往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对历史文化未过深过细研究,缺乏本土文化生活经验和情感,对秦淮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上曾经的辉煌缺乏了解,所设计的作品有建筑构成的现代理念和气派,不能融入传统秦淮文化,历史气息、情境感和时空感匮乏,导致整个区域缺乏回顾性,没能把形而下的建筑载体与形而上的传统体现出来。“复建老城南”,“老”的城南韵味承载在老的建筑躯体、老的街巷肌理中。在设计构思初期应有“文化介入”,这种媒介就是秦淮文化人,特别是“老人”,避免灯下黑。

4.重视文化跟进、管理跟进

目前已建成的群落,有的是公园景点,尚未有具体管理运营项目,致使部分建筑未发挥作用。老城南复建中,应考虑文化和管理的跟进。要适时培养一批文化素质好、可塑性强的青年人才,对他们进行传统秦淮文化、历史文化专业培训,使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植入老城南地区的项目中。当前青少年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缺少视觉体验。“数典忘祖”几成现实。老城南地区古建复兴,就是要让青少年在这里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将书本上和传说中的历史知识,与置身其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其关键除载体建筑外,就是文化传播者和设施,及相对应的管理者。

5.交通网线设置要科学

要最大化发挥秦淮文化历史景区景点功能,交通网络设置和构成极为重要。要连点成线、左右“逢源”,让旅客便利地到达选定景点,并能自由地移动、转点。设计上无论水上还是陆地交通应让游客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6.加强沿河景观和绿化的互动

纵观秦淮两岸的沿河景观,除夫子庙核心景区外,大多数沿河建筑立面没有亲水性,景观性不强,更没有互动性设施。大多只重视了沿街的设计,对“秦淮”这个最能摄人情怀的水景却置若罔顾,以至于沿河两岸的景观平淡无奇;客人在船上不能与岸上表演、商业需求等多重互动,都是缺失文化传承的表现。清初文人张荣在《望江南·秦淮月》一词中,开头几句便是当年沿河岸景的描绘“江南月,第一在秦淮,沿河直从天上泻,歌声浑似碧空来,随处好擎杯”。他描写了两岸茶坊酒肆比邻,灯光闪烁,倒映河中,蜿蜒与远处天空中的星光、月光相接,状如自天上倾泻而下一般。而客人、商人的诗歌酬唱,叫卖应答声此起彼伏,浑厚高亢,由近而远,好似碧空中飘落一般,到处都是店家,都是欢乐的人群,人们随时都可举杯邀明月。新复建的设计者看到这段描写,是会有一番思索的。倘若有本土文化人的参与设计,将能产生更好的互动互补作用;忽视绿化景观。沿河两岸缺乏点睛的树,没有多少绿意。古时的秦淮烟柳是非常一景,种植一些耐活力强、树冠大的树种,与建筑相得益彰,让景点活起来会更有生气。

7.引进优质的文化项目、文化人

全国各地高层次景区都有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与文化名人入驻。文化人不一定买得起房子,但我们可以无偿提供,“有偿”使用。有了文化艺术品牌的入驻,景点就有了灵魂,名气就会不胫而走。文化的力量和驱动力是无穷的,在文化影响下,经济一定能腾飞。特别是外出旅游的人,文化艺术的诱惑力是巨大的。无论心向往之或抱着朝圣心态、探幽发徽,都能吸引他们循着历史的踪迹,来秦淮一窥究竟。

四、老城南改造保护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尽快成立夫子庙—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明确管委会级别职权、机构职能、人员配备。加强各项目的组织协调,使管委会向上承接市级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与市级建设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向下负责监督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配合做好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并负责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应积极争取将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整体纳入市级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2.完善城市规划整体设计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要对老城南地区进行整体谋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功能定位同质化。要细化现有工程规划,进一步完善配套规划。项目建设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保持老城南地区风貌完整和历史延续,对7.2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全覆盖,达到“文脉相连,水脉相通,动脉相达”效果。从文化脉络上强化区域内的统一,从水系沟通上完成内外河的连通,从交通动线上实现节点间的畅达。文化是灵魂、水系是经络、交通是骨架、项目是主体,共同构成立体的、完备的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各功能片区做到游线互通、生态互融、业态互补,避免单一运作、封闭运营、片面追求就地平衡。重点把握好:一是业态错位与衔接过渡。做好升州路南北部分的协调,注重内秦淮河西五华里的过渡;内外秦淮河水系及游览线路的沟通;门东与夫子庙景区的衔接,做好箍桶巷北段的风貌过渡和长乐路交通组织,门东与夫子庙的业态错位;门西与南捕厅、仓巷的对接,注重产业的规划定位;门内与门外的协同,做好文化和业态的互补;城墙与水系的共融,把握和利用好两者的生态现状;内秦淮河与门西、胡家花园的连接,做好方案设计、景观协调。二是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要从民生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防灾等配套设施,地下空间、地面水系等规划设计,应围绕旅游要素,做好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规划,解决大型旅游客车停车难等问题。

3.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要通过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恢复老城肌理、挖掘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区域内涵。做到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现代城市时尚与老城传统风貌相结合,文化发展与商业发展相结合。应邀请专家科学论证,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目标。要保护老城建筑风貌,也要注重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保护,避免短期行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要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功能转换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历史建筑的物质躯壳,加入现代生活的内容,注重植入旅游、商业功能,使使用价值得到延续,为旅游、文化、创意、商贸、商务等都市产业发展提供富有独特魅力的发展空间和载体。要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加强公用事业等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质量优良、效益双赢、文保达标。

4.强化法制保障的作用

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要对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专项立法,进一步用法律法规规范老城南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5.社会各界鼎力支持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老城南板块的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这类项目涉及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资金回报周期长,投融资压力巨大。要借鉴国内外老城保护经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例如,福建省福州市政府投资45亿元保护修复了三坊七巷。每年安排城建资金用于老城南地区道路拓宽、绿地广场建设,降低公建配套成本。

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享受市级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要设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吸纳社会资金保护老城南历史文化。二是拓宽扶持途径。借鉴杭州、西安等地的做法,按“以地补文”、“以项目补保护”的思路,以土地捆绑平衡资金缺口的方式,在新区或高强度开发区域,以一定规模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专项用于老城保护的资金缺口,或通过适当提高容积率、减免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办法,增加对老城保护的投入。积极探索老城保护新思路,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建设的局面。即建设—转让—经营,是BOT演变的一种运作方式,有利于减轻项目的资金压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老城保护项目涉及征收拆迁和规划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不同的视角和对老城保护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片面舆论容易误导群众,给项目实施带来了阻碍。希望媒体、专家理解老城保护的复杂性;秦淮区政府要加大沟通,引导舆论为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凝聚正能量。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