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2022-06-08

李翩影

【摘要】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2012 年至2014 年3 月底的深度报道,在大量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考察法,对《南都》近三年呈现的深度报道特点、现状等展开具体研究,着重考查了其舆论监督功能。以期对当下都市报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深度报道《南方都市报》异地监督 写作风格

一、深度报道的界定

深度报道在我国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模糊概念,至今没有明晰的定义和一致的衡量标准。通过对比中外学者的定义,可归结出几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衡量标准:

1、篇幅上,深度报道应该是相对长篇幅的,有详尽的报道、剖析、挖掘。

2、是否追寻“深刻”“全面”是衡量报道深度的关键元素,具体在对事件深层原因、利益纠葛、制度、文化、背景等进行足够深入的探究。

3、目的是迫近真相,接近本真。是否揭示了某些深层东西,是否告知了受众应知而未知之物。

4、选题上,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富有争议选题或关乎公共利益、很有难度的。

5、深度报道的结尾一定是经过多方求证后得出某种推论,这种结果不一定具有某种是非对错,但绝不是人云亦云、就事说事的浅层停留。

由此,我们可以尝试定义:深度报道即追寻着“深刻”“全面”,以“迫近真相,接近本真”为目的,选题上关乎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报道题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调查性报道,一是解释性报道。

二、《南方都市报》及其“深度”情结

深度报道历来是报纸赢取受众的法宝,尤其是在商业化大潮中深受新媒体冲击和同质化的竞争影响,更使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深度报道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目标。作为其中翘楚,《南都》自2003 年开辟“深度”专版以来,即以高密度、高质量、几近100%的原创大获赞誉。但是,由于各种“新闻禁令”和编辑内部压力,对比2003 年,近三年的《南都》深度报道都有哪些变化呢?

1、版面变动

A 版已很难找到“深度” 栏目,“深度”版面被转移到了报纸的后半部分,比如S 叠/G 叠。最初的《南都》“深度”作为其一大招牌,不仅设有专门的“深度”和“深度周刊”专版,且多位于A 版的显著位置。

2、报道密度上,有时隔半个多月也难觅“深度”芳踪

虽然有“调查”专版且篇数较多但往往选题意义不大。《南都》以往的深度周一至周五基本可保证三到四篇且刊发时间基本固定,数据统计在80 天有多达41篇精彩的深度报道。

3、“深度”非深度,“非深度”类深度深度版面有的报道却不像深度报道,非深度版面却俨然是深度报道。譬如《深度周刊·新史记》版中的多篇内容多只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简单回溯,其次如版名为《看中国·深度》也不过是对当下某个热点的进一步浅显展示,终归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但《澳门财产公开:一场渐进式破冰之旅》一文虽位于“重点”版面,却将澳门财产公开的深层种种予以深入剖析,有一个求索的过程,具备了深度报道应有的特点,明显属于深度报道。除了“深度”版面,《南都》的深度报道极可能在“重点”“调查”版面。这体现了现代报纸的一个趋势,即“类深度化”。显然,当今纷繁杂乱的信息社会,简单播报已不能吸引受众,将报道做深做精才是出路。本次研究为达到精准定位,只选取“深度”和“深度周刊”两个版面考察,共整理出222 篇深度报道。

三、《南都》“深度”专栏和“深度周刊”的栏目特色

1、“深度周刊”的开设

《南都》不仅专门开设了“深度”专版,且创造性地设立了每周一纵观的“深度周刊”,将本周最有影响的报道以一周短评的方式或鞭辟入里的介绍,引人深思,有时候这样的一周综观常常不止是一家之言,巧妙嵌入其他媒体的说法体现客观。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写作往往是令人惊艳的工整对仗,给人气势恢宏之感。这种工整与文字的凝练尤体现在标题上,譬如《南都》2013 年七八月的深度周刊即先后以“复” 与“负”、“气”与“期”、“染”与“然”、“退”与“推”、“谣”与“摇”、“折”与“遮”、“争”与“正”命题。

2、《南都》深度报道没有季节性

研究对照近两年的大事记发现《南都》深度报道几乎反应了一年中最富争议的话题,即使有的话题在深度报道中没有体现,但在“调查”“重点”等版面几乎都有着重报道。在观察《南都》深度报道季节性的时候,发现《南都》并没有很显著的报道季节性特点,除了年关和两会期间深度报道篇数略减外,《南都》近两年半的深度报道维持在每两个月13-19 篇的报道频率,具体如表1:

3、《南都》深度报道呈异地监督化在这222 份样本中,属于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类有120 个。其中,跨地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有103 篇,占86%。可见,《南都》虽作为地方性报纸在选题上却已突破地方局限,放眼全国,隐隐呈现出异地监督的特性。

在103 个异地监督样本在“监督报道领域”分配上,以“政法领域”和“工商业” 所占比例最高,各达15%;“科学文教”次之,占14%;其后是“社会领域”占11%,“财政金融”、“生态环保”、“公民维权”也均有关注。有近一半集中于“政法领域”、“科学文教”、“工商业”、“社会领域”与“公民维权”,显示《南都》跨地区舆论监督报道内容所涉及的议题集中于某些特定领域。(见表2)

而这103 个异地监督样本中遍及8个议题,可见《南都》在选题上的多元取向,但还是主要集中在“社会问题”上,占最高比例39%;“司法与国家执政问题”次之,占17%。(见表3)

跨地区舆论监督报道的权利主体与监督的客体对象的关系,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借鉴学者杨明品的定义:由下对上的监督是指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施政活动的监督;由上对下的监督是指对言论及社会整合的监督,对违法乱纪、败坏道德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的监督。在这103 个样本中,由下而上的监督报道占51%,由上而下则占49%。由此看出,《南都》在跨地区舆论监督报道中的监督关系相较平衡,体现其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四、《南都》的写作风格

如图1,《南都》的222 篇深度报道的主要报道领域在工商业和社会领域,工商业报道37 篇,占17%;社会领域题材35 篇,占16%;科学文教和政法报道并列第三,均占12%,由此可见《南都》深度报道总体议题上的广泛多元。随后的分析选取占比例最大的“工商业”展开。

1、形式上:多稿多文体挖掘,力求深刻全面

《南都》在动态消息播发后,紧随着推出深度报道强力追击。对一些重要议题甚至用一个整版或几个整版进行不同角度的报道。比如“袁厉害孤儿院失火”的报道中,在“重点”播出新闻《兰考一私人孤儿所起火7 死1 伤后》,推出“深度”采用多稿对比法,如对比其他民间孤儿院和国外民间收养制度的探讨,《兰考7 童殒命政府责任不可推卸》将矛头直指政府;在“深度周刊”以一篇长文《始自爱心终于痛心》综述事件。多稿挖掘以一种开放全景式方式,将读者置于排山倒海的真相当中。此外,组合式如短评、专访、背景知识等的运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风格上:独特视角,理性又人文《南都》不仅坚持独立观察社会,尽可能地刊发独家新闻,即使在报道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时也力求理性报道。譬如关于地沟油的报道,记者没有过多报道其危害,而另辟蹊径以地沟油竞争对手产业链及监管的缺失为突破口,更为理性的分析地沟油久禁不止的原因。在对肯德基“45天速成鸡”的调查中,又展现《南都》作为大报对事实的追求, 通过周密的采访,详尽的内容,大量的证据,顶住外界的压力和感性的影响,体现了对真相和良知的严肃维护。不过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并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它流露着对普通民众最深沉的关怀。在对三一“迁都劫”的调查报道中,记者的笔下不仅记录了一个大企业的变迁,还关注了一个个小人物的复杂心态。

3、语言平实见真,注重细节和故事化

《南都》的深度报道之所以影响广泛,不仅因其选材大胆,还在于其新闻即作品表达的观念。《危“鸡”四伏肯德基“45 天速成鸡”大起底》中“一进入鸡舍,一股鸡屎发酵后浓郁的氨气味扑鼻而来,让人有一种睁不开眼的感觉,一只只苍蝇更是迎面飞扑而来。大部分的白羽鸡密密麻麻地偎依着闭目养神,偶尔可见几只白羽鸡站起来抖抖身子在啄食,鸡屁股露出浅红色的肉”,语言平实,有写实主义文学意味,极具生活气息和现场感。《奶粉“假洋鬼子”生存术》中“在2010 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军登上前往新西兰的航班,他来回地翻看着合同以及之前草拟的商业计划,而当飞机即将着陆,接近地面时从窗户中看见大片的绿色,这个场景让张军开始兴奋起来,他知道,这片绿色的草地上所养着的荷斯坦奶牛,将给他带来巨额的财富。”这些基于事实的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情感,又通过微小细节交代了一些容易被隐藏的事实。与注重细节、故事化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文学化笔法,《南都》常在白描的陈述中穿插议论、象征等手法,读来传神生味。

4、视角上: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南都》在追求深入的过程中,往往从小人物、小事件着眼,挖掘新闻背后攸关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生命的新闻和信息,将人事置于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展示,从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例如2012 年2 月7 日刊登的《“宰”到“天涯海角”》基本由描述一般游客在三亚的旅游遭遇来揭示旅游中的宰客现象。此外,借由生意人拉尕的经历展示虫草营生,进而揭示《虫草链条:危险的赌局》。虽然报道最后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将这种现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结语

通过对《南都》近三年深度报道数据分析和文本解读,发现其深度报道以社会、时政类题材为主,多为负面问题,大量涉及异地舆论监督。尽管南都的深度报道依然在做,其强势风格却不比从前。此外,为顺应节奏快速的网络时代,增强可读性和出精品,《南都》在写作技巧上下苦工,同时秉持着“客观”“冷静”的原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王毓莉,《中国大陆〈南方周末〉跨地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之研究》[J].《新闻学研究》,2009(7)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