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2022-06-08

孙文丽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之下,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进入城市谋生。一方面,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媒体和公共话语空间上所呈现的这一人群却与欺骗、投机等负面标签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新京报》为例,分析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的建构,探讨其媒介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媒介形象新京报

大众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建构一事物的媒介形象,影响着受众对此事物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的特点,是符号化的社会体征。①大众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建构出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媒介形象,影响着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甚至成为政府制定有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常常出现选择性报道以及标签化、概念化的现象,不仅失去了媒体应有的责任和人文关怀视角,也给大众的认知造成了误导。

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媒介形象建构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通常以城市繁华地段、公共交通工具为乞讨场所,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更因其不安定因素而被视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2011年,由中国社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起普遍关注,乞讨儿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也随之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通过对相关报道的梳理发现,此类报道在报道主题、报道倾向上均存在着媒介形象建构失当的问题。

本文以北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新京报》为研究对象,选择2010 年1 月1日至2015 年2 月28 日为研究时段,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乞讨”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进行搜索,消息、特稿、评论、图片等报道形式均为搜索对象,得到样本共计119 篇。

1、报道主题:违法犯罪主题增量显著

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以新闻报道内容为划分依据,将新闻内容主题划分为七大类:①遭遇不幸(被杀、被骗、受伤等),②违法犯罪(职业乞讨、妨害社会治安、组织乞讨、拐卖儿童),③救助制度、社会管理,④乞讨儿童,⑤生存状况反映,⑥非政府层面的社会救助,⑦正面主题(自立自强、拾金不昧)。通过对119 篇报道进行内容主题的统计分析(同一篇报道中可能涉及多个报道主题),结果如表1 所示:

分析发现,在报道主题方面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报道较多针对他们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生存的灰色空间,更多的表现了这一人群消极、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各报道主题当年此类报道中所占比重有所变化:2011年表现为个各主题报道均衡;2011 年至2012 年,受“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影响,关于乞讨儿童及其救助制度的讨论成为主要报道主题;2013 年至2015 年,涉及违法犯罪的主题开始增多并成为主要报道主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乞讨儿童的相关报道中,隐含着成年乞讨人员涉嫌拐卖儿童、强迫儿童乞讨的违法犯罪主题。通过以上梳理笔者发现,《新京报》在2011 年以来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成年乞讨人员的新闻报道主题偏向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涉及违法犯罪的报道主题增量显著。

2、报道内容:倾向性明显

报道倾向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立场和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②媒体在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报道中的倾向性是该媒体在看待这一群体时所采用的基本立场,体现在报道主题、报道内容等方面。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首先体现在媒体对报道主题的选择。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涉及流浪乞讨人员正面形象的新闻主题类别为“正面主题(自强自立、拾金不昧)”,涉及其负面形象的新闻主题类别有“违法犯罪”,中性形象的有“非政府层面的社会救助”、“生存状况调查”、“救助制度”、“遭遇不幸”、“乞讨儿童”。统计发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在报道中纯负面形象的主题占报道主题总量的19.4%,但将负面形象与“遭遇不幸”形象中偏向消极的形象累加起来,所占比例则达到34.7%。此外,在2011 年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影响下,新闻媒体上涉及乞讨儿童的报道开始间接涉及城市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负面形象,而在2011 至2015 年,此类报道主题所占比例为30.5%。由此,涉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负面形象的新闻报道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其次,在新闻标题方面也体现了媒体的报道立场。例如2014 年9 月18 日《“月汇万元”乞讨老人吃剩饭睡站内称钱用来养老》的报道,将“月汇万元”的定语加于乞讨老人之前,隐含着“职业乞丐”的负面形象,但详细阅读报道内容却发现,这位老人过的是捡剩饭充饥、常年睡地下停车场的生活。2014 年5 月22 日《“丐帮”头目受审被指胁迫聋哑人乞讨》、2014 年3月19 日《“东莞丐帮”乞丐制造》、2013 年7 月20 日《北京地铁的乞讨江湖》等报道中,标题中使用“丐帮”、“江湖”等词语,很容易使人将乞讨人员与帮派、黑帮等违法犯罪组织及其违法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而在这些报道中,真正涉嫌违法犯罪的实际上是组织并强迫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乞讨的少数人员。在现实中,真正陷入生活困境而以乞讨为生的有未成年人、残疾人,也有投亲无着、外出务工无着者,还包括一些精神病人等,这部分是需要救助的人。③但这些报道所建立的“黑帮”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的联系,却最直接的被加在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甚至可能同样是受害者的残疾人或儿童乞讨人员身上。这类标题及其所建立的联想存在夸张和扭曲的成分,它给大众带来的是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完全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新闻媒体的客观报道原则。

二、媒介形象建构失当的原因

媒体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新闻报道呈现标签化、污名化的态势,其原因可从媒体、受众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自身及宏观社会环境等方面考量。

从媒体方面来看,新闻报道中所展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形象大多具有故意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的特征。例如对“职业乞丐”、“乞丐富翁”的报道,诚然,在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标题及新闻更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但选择个体案例进行集中报道,它的反面却是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群体及其生存状况客观报道的缺失。其所采用的事实常常是极端和片面性的,较多的采用典型的、个别的、特殊的事例。对于反映整体的客观现实来说,仅有这样的事实往往不够。④

从受众方面看,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报道并通过集中报道、深度报道等方式强化其重要性,设置媒体自身议程。受众在接触媒体的过程中从媒体的议程设置中得到对某一事物重要性的意见,并将这种意见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与媒体越来越趋同的看法。在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认知中,受众越来越频繁地从媒体上得到“职业乞丐”、“乞讨人员的犯罪行为”等认知,也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性的注意与媒体报道相契合的现象,选择性的忽视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一事实以及这一事实背后所涉及的复杂经济、社会、制度因素。

从宏观社会环境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自身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差异、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阶层分化等问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经济因素促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求生计,其中也包括了流浪乞讨人员。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进城务工失败或无着、投亲无着而被迫流浪的人群。此外,自2003 年“孙志刚事件”之后,国家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并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该《办法》却暴露出许多漏洞。救助管理办法的不完善、多元化救助体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流浪乞讨问题。与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自身的因素,其构成人员大多为社会生存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或是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其生存状态极易使人对其产生肮脏、精神状况不佳的印象。而这类人群恰恰没有能力向社会表达自身诉求,也就丧失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的途径。近年来,还出现了“乞丐团伙”和“经营乞讨”现象⑤,更加剧了社会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偏见。

结语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因其特殊性而常被主流社会置于社会的边缘,但其产生原因与当下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等背景性因素紧密相关,对于这一群体不能简单的以标签化的方式去看待。大众媒介在塑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媒介形象、影响公众认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大众媒介报道失衡、对一群体媒介形象建构失当,相应产生的偏见也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本身已经丧失了话语权,偏见、成见会将他们推向更为边缘化的地位,不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以及和谐、包容的城市文明的建设。因此,对于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媒介形象建构更应该遵循客观性原则,还要更多的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栾轶玫,《媒介形象的研究现状及重新定义》[J]《. 今传媒》,2006(9):19

②王娜,《女博士网络媒介形象分析与实证研究》[D]. 南京大学,2012

③卢国显、王太元、李春勇,《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社会距离与管理创新思路——基于全国五个城市的调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0-46

④ 风天笑,《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J]《. 社会学研究》,2010(3):177-198

⑤王保庆、徐芳、姜怀忠,《当前我国社会乞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13-18、2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