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析刺络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机制

2022-06-08

  摘    要:刺络放血作为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具有较好的退热疗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刺络放血疗法退热的机制为:以气机左升右降为依据,选取左侧穴位刺络放血可顺势引邪外出以退热;根据汗血同源理论,刺络放血可开宣腠理,使邪热随汗、血而出;因少火生气,火郁发之,选取耳尖穴、井穴(少商穴、商阳穴)刺络放血可宣泄外邪退热;少商穴、商阳穴所属经络互为表里,于两穴处刺络放血不仅可以清热解毒利咽,还可清宣肺热、承顺腑气,同奏退热之功。刺络放血疗法理论依据充足,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促进儿科外治法的发展。

  

  关键词小儿 外感发热 刺络放血 穴位 机制

  

  Mechanism of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

  

  JI Bia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hangsha Hospital of TCM;

  

  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has better efficacy on abating fever.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onduct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holds that the mechanism of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for fever is as follows: Based on left ascending and right descending of qi activity, the acupoints on the left side were selected and performed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to lead the pathogenic factors out of with the flow, whereby abating fe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weat and blood sharing the same origin,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can open and disperse the interstitial space, whereby pathogenic heat dissipating out following with sweat and blood; Fire-stagnation should be dissipated due to normal fire promoting qi production, so Erjian(EX-HN6) and Jing [Shaoshang(LU 11) and Shangyang(LI 11)] are selected to perform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whereby dissipating and purging the pathogenic factors to abate fever; 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to which Shaoshang(LU 11) and Shangyang(LI 11) pertain are exterior-interior interlinked, thereby performing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at the two acupoints, which can not only clear away heat, detoxify and relieve sore-throat, but also clear away and disperse pulmonary heat as well as carry and smooth fu-organ qi, simultaneously playing the function of abating fever.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has a sufficient theoretical basis, which can be activ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diatric external treatment.

  

  Keyword:children; exogenous fever; collateral-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therapy; acupoints; mechanism;

  

  外感发热是机体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1]。刺络放血作为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即通过三棱针或针头刺破局部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或淋巴组织液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因具有泻火退热的作用,常可收获良效。刺络放血现存最早的相关文献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具有调和气血、泻火除热、化瘀消肿、止痒除痹、开窍安神的作用[2]。郭太品等[3]通过对刺络放血理论历史演变的梳理,发现刺络放血理论萌芽于原始社会,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时期(提出刺法、禁忌、适应证等),发展于金元时期(各家学说争鸣),成熟于明清时期(其理论集成,应用广泛)。对于高热难退的患儿,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选取左侧耳尖穴、少商穴、商阳穴,经常规消毒后刺络放血,放血量以血色变为度,常获效颇佳。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阐述刺络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外治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左升右降,引邪外出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是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圣人南面而立,左手指东,右手指西,东升西降,亦曰左升右降。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以水为阴,火为阳,依据“两仪生四象”,可由阴阳衍生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水为太阴,火为太阳;阳气主升,少阳生太阳;阴气主降,少阴生太阴。若以阴阳五行匹配人体五脏,则左为少阳肝木,木生火,其性主升;右为太阴肺金,金生水,其性主降。因此,清·叶天士曰:“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而且清·黄元御在《黄元御医书全集》中根据河图洛书建立的“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理论模型,也进一步论证气机左升右降的理论。

  

  《素问·刺禁论篇》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二者升降相应,调节机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转。然而,小儿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完全一致。基于对小儿生理特点特殊性的认知,明·万全提出“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论述。“肝常有余”,小儿肝木左升之气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若感邪发热,因木能生火,邪气亢盛,易致肝火妄动,可出现肢体抖动、甚至惊厥等症。“肺常不足”,小儿肺脏娇嫩,肺金右降之气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若感邪发热,因火能克金,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因此,根据小儿气机运行的特殊性,宜选取患儿左侧肢体部穴位放血,在顺势引邪外出退热的同时,亦可防止邪气右降以加重病情,从而发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优势。

  

  2 汗血同源,刺络开府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阳加于阴谓之汗。”说明汗是体内津液在阳气蒸腾作用下,经由肌肤腠理所出而成。汗与血均为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经脉别论篇》中关于津液有这样的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关于血的形成,清·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辨·辨血》中论道:“血乃中焦之汁……奉心化赤而成。”由此可见,汗与血皆由饮食水谷入中焦脾胃运化而生,再经由他脏而成,故有“汗血同源”之说。而且,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明确提出“亡血家,禁发汗”的治法禁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其在皮者,因而汗之。”《伤寒论》中关于太阳伤寒治以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太阳中风治以桂枝汤解肌和营,并在方后的服法中提出“覆被取汗,以微似有汗出益佳”的调护。清·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病篇》中提出:“大凡治法……在卫汗之可也。”以辛凉解表类方药治之,汗出而解。由此可见,无论是寒邪还是热邪所致外感发热,其病邪都在皮毛,治法治则均注重从“汗”而解。

  

  汗孔,古称之为血府、鬼门。由于很多患儿服用退热药后并未汗出,或汗出不畅,以致邪热难出,故呈高热不退状态。而针刺穴位可帮助患儿打开肌肤腠理,宣肺发汗,使邪从汗出而解,以发挥退热的功效,此即《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所述:“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此外,基于汗血同源的理论,在耳尖、少商、商阳穴放出的适量血液也有替代汗出的作用,可发挥开鬼门,使邪随汗、血而出,达到退热的作用。

  

  3 少火生气,火郁发之

  

  《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意在表明小儿为纯阳之体,如草木之方萌,旭日之初升,其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由于小儿少阳之气旺盛,机体阳气有余,感受外邪侵袭后易从阳化热,因此临证时以小儿热病较为常见。正如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所述:“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此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所云:“少火之气壮,少火生气。”

  

  少火生气,气有余便为火,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康熙字典》以《易经》中“發,越也”的认识为依据,对“发”做出“舒也,扬也”的解释。明·张景岳在《类经》中也提出:“火郁之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同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因此“发”不可单纯地理解为发汗,更有发散、发泄、宣发之意。故“火郁发之”,主要是通过开其郁闭,调畅气机,因势利导,使内郁之火发散而出[5]。

  

  《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通过经络与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关联,纵观十二经络,六条阳经可直接上行于耳,六条阴经亦可通过各自经别而间接循行于耳,故《太平圣惠方》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络于耳。”耳尖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高位,耳郭上端,向前卷耳取之即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之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载:“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小儿感受外邪侵袭后出现发热,机体内火热邪气循经上行聚于耳部,故于耳尖穴刺络放血,乃取“火郁发之”之意,以引邪气宣泄外出而奏清热泻火之功。

  

  人体内气血阴阳交接于机体四肢末梢,此处亦是人体正邪交争之所。手太阴肺经之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均位于手指末梢端,同属于五腧穴之井穴,而且少商穴五行属木,具有很强的疏导、开泄作用[6]。因此在少商、商阳穴处刺络放血可以疏散外邪,引邪热外出,此亦取“火郁发之”之义。

  

  4 清宣上焦,承顺下焦

  

  《灵枢·经脉》中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出大指之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由此可见,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二者相互络属。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侵袭,常可出现发热、恶寒、咽痛、咳嗽等一系列肺系病证。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机体感邪后肺气失宣,气机升降失衡,肠道腑气不通,故临证时常可见到外感发热患儿伴有纳差、腹胀、便秘等症。因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应注重调畅机体气机,在清宣上焦肺热的同时,还需注意承顺下焦腑气,恢复体内气机平衡,发挥协同退热之效。

  

  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具有宣肺利咽、清热解毒等功效;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具有清热利窍、疏经活血的作用。然经之所过,病之所治,少商、商阳穴同为五腧穴之井穴,除可发挥穴位自身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外,还具有治疗穴位所属经络所主病证的功效。因此,笔者在临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选取的手太阴肺经之少商穴具有清宣上焦肺热、疏风解毒利咽功效,而配伍的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除可清热解毒利咽外,还具有承顺下焦腑气、荡除肠道积滞、引邪热从下焦而出的作用。二者协同配伍,以发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调畅气机、引邪外出的功用,此乃少商、商阳穴配伍之妙。

  

  由此可见,刺络放血的退热作用理论依据充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后期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可进一步促进外治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丹,吕文良.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1):104-107.

  

  [2]张国松,易法银.刺血疗法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29-2931.

  

  [3]郭太品,刘自力.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8):1126-1128.

  

  [4]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4.

  

  [5]杨琳,张丽萍.浅论“火郁发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0):727-729.

  

  [6]焦一菲.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湿温发热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