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儿科医学临床应用提高的论文(共2篇)

2022-06-08

  儿科医学它其实是现在一门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特别紧密结合的科学,同时也是现在国家都特别重视的一个课程,那么儿科医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范文吧。


  第1篇:关键词:如何提高我国儿科转化医学水平


  申晨,申阿东


  【摘要】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科医学包罗万象,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实现儿科疾病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等等依赖于转化医学水平的提高。推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对于儿科医生责无旁贷。儿科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必须在临床医生的主导下,在对转化医学的充分认知下,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屏障进行打破,由多学科间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完成。尽管儿科转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目前我国儿科转化医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是非常宝贵的。


  【关键词】转化医学;儿童;儿科医学


  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因为人对自身的认识是没有终点的,对生命的敬畏是永恒的。转化医学起源于1992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toBeside)”这一概念,其目的在于对临床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转化医学的是“临床-实验室-临床”的循环往复,是不断用基础研究来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一个转化的终点是另一个转化的起点[1]。


  我国是人口大国,儿科疾病类型和数量众多,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着经验,是医德和医术兼备的一群医生。同时,儿科医生掌握了最丰富的临床资源,从临床发现问题进行科学实践并最终服务于临床是医学科研的宗旨,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推动医学进步责无旁贷。


  1推进儿科转化医学的重要性


  儿科医学看似是专科医学,然而儿科疾病包罗万象。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童疾病的类型、发病、诊断、治疗、预后和转归有自身的特点[2]。例如,遗传性疾病在儿童医院的就诊率高,儿科医生的识别对于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非常重要;又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结构缺陷疾病就诊率高,儿科医生的手术技能、临床经验和严谨的态度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再如,儿童呼吸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同时面临病原复杂、耐药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儿科医生知识面和决断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由于儿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不能直接从成人类推,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儿科医生对自身的要求同样不能局限在仅仅具备好的医德和医技,还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什么是创新,引进一个新概念、开辟一个新领域、寻找一种新物质、发明一种新方法、采用一种新技术等等都属于创新的范畴[3]。这里所谓的创新必然是指最终服务于临床的创新,也就是基于转化的创新,其目的是提高医疗总体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可以看到,每一次临床体验大的改观必然依托于疾病精确识别技术的提高、新的药物类型或剂型的研发、精确治疗规范的制定、基于临床需求的治疗和手术设备的改良等一个个转化创新的完成。儿科医生对于推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责无旁贷。


  在当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推动医学研究走向精确[4-5]。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去思考和选定临床最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设计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是当代儿科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进行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对我国医生而言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时机,在转化医学领域逆袭,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对于医学发展的贡献。


  2儿科转化医学的现状


  转化医学在国内已经逐渐得到了重视[6-7],在国家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儿童医院的科学研究应该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这一观念得到了普遍认同[8]。然而,国内儿科医生对转化医学相关理论的了解普遍不多,缺乏转化医学研究必备的科研能,儿科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医学院校和医院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可以进行转化研究的成果尚不多。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原因:(1)部分儿科医生对科研的认识尚具有局限性,认为医生主要是致病救人,对临床技能提高兴趣最高,对短平快的跟踪性研究较为感兴趣,而对耗时、费力的转化和创新研究的愿望十分不强烈;(2)一些临床和基础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持续合作的信心和毅力。


  客观原因:(1)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短缺,平均约为0.52人每千名儿童,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儿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给予的尊重度相对不高,难以吸引大量优秀人才[9];(2)由于儿科医生短缺,现有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量大、压力大,处于持续疲劳状态,儿科医生参与临床技能相关的培训交流已经不多,则很少再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基础研究相关的会议和培训,科研思路和实践经验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3)目前基于科研项目和文章的晋升晋级的压力,迫使儿科医生不得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短平快的学术创作中去;(4)临床和基础的合作过程中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双方不能全身心投入;(5)由于转化研究的周期较长,可能存在一些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进展,尚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3目前推动转化医学的做法


  尽管在儿科医院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较为困难,国内学校和医院对转化医学已经逐渐重视,并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一定成效。


  开展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在转化医学思路的指导下,针对儿科临床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例如,我院开展的“儿科医生大查房”,不仅邀请临床医生就临床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同时还邀请基础研究领域学者从临床问题切入进行学术讲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对儿科现状和亟待解决问题的认识,开拓了思路。


  建立科研合作:儿科医生和基础专职人员建立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转化医学研究。例如,我院有临床和科研两套人员,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尚具有先天优势。基础研究成果是转化的基石,因此在转化医学思路的指导下,医院进一步加大了对自身科研人员的能力培养并广纳优秀科研人才,使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得到壮大。同时,在医院的统筹管理下,鼓励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进行对接,以转化医学研究为导向探讨合作发展,建立战略联盟,在找准方向并建立科学假设的前提下合作攻关。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初步成果,在科研选题、文章发表和科研项目中标上得到了部分体现。


  建立儿科转化医学中心:例如,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3],致力于打造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儿科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平台,聚焦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儿童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儿童先天性重大出生缺陷,以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等领域关键临床问题,以实现“临床-科研-临床”的转化。


  4展望


  儿科转化医学研究致力于为儿童重大疾病的预防策略、诊断技术、治疗方法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和解决方案,实现儿童重大疾病和重要健康问题的规范化防治[6]。儿科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必须在临床医生的主导下,在对转化医学的充分认知下,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屏障进行打破,由多学科间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完成。尽管儿科转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目前我国儿科转化医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是非常宝贵的。


  儿科转化医学研究以临床为核心,由儿科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提供需求。在当前转化医学的背景下,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儿科医生,是国家、医学院校、公立医院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如何制定准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式、精准把握投入和产出,仍然是一个难题,尚需要不断摸索。


  目前,儿科医生短缺,造成了儿科持续疲劳状态,尽管短时间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但是所造成的儿科医生的亚健康、研究兴趣减低、离职等社会问题,严重损害了儿科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优秀的人才是学科发展进步的核心环节。加大儿科医生培养投入,鼓励优秀的生源进入医学院校儿科医学习,同时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对儿科医生的尊重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转化医学的思路下,适度调整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节奏,为儿科医生对临床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归纳,并通过循证方法进行分析提供时间,鼓励儿科医生有针对性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基础研究相关会议和培训,学习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医学研究方法。


  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对接,吸引优秀的基础领域科研人员尤其是行业专家参与转化医学研究,加强临床科室和基础研究部门的战略合作。


  医生的评价体系还需完善,医生的评价必然是以医德医技为基本,承担研究课题和学术论文在评价体系中的类型和比重尚需重视。


  5结语


  事物具有两面性,尽管我国儿科研究的基础相对薄弱,然而对儿科医生开展转化医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因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只要找准方向就容易取得大的突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儿科医生在世界医学舞台晋级的机会已经到来。


  第2篇: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陈跃1,杨吉刚2,邵付强1,赵瑞芳3,王雪梅4,解朋5,刘斌6,庞华7,吴哈3,白侠4,李亚明8*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泸州646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050;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1102;4.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5.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核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51;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41;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重庆400042;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科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放射性药物剂量、病史采集方案、显像程序流程、临床应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指南适用于临床应用较多的儿童核医学检查。该操作指南的目的是为核医学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儿童检查提供实用而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儿童;核医学;操作规范


  儿科核医学是指在小儿各年龄阶段,应用核医学技术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儿科核医学既是核医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儿科学诊治疾病必不可少的应用学科。儿科核医学的临床应用涉及小儿消化、泌尿、骨骼、循环、内分泌、神经等系统,因核医学的诊疗手段具有简便、安全、灵敏等特点,易于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儿科核医学的研究与服务对象是儿童,其生理和解剖有异于成人。因此儿科核医学的诊疗技术操作在操作流程、适应证、药物剂量、图像判读等方面均有别于成人核医学。本指南重点介绍儿科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岗位要求、放射性药物剂量、病史采集方案、显像程序流程、临床应用范围和安全性。


  1检查治疗准备和注意事项


  1.1患儿与家属的密切配合儿科核医学需面对各个发育阶段的患儿,而且需根据患儿身高、体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不同设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因此儿科临床核医学工作中从诊疗前的准备至诊疗结束常需比成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而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医务人员、患儿、患儿家属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


  预约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将检查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检查所需时间、检查的简要流程、检查的临床价值和检查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告诉临床医师、患儿和家属;候诊室提供检查手册、医院核医学科室网站上提供诊断治疗信息和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应使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与其交流,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检查期间可以选择患儿喜欢的录像、音乐等,从而减少其焦虑,获得满意检查结果;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离开家属会出现焦虑、害怕和啼哭,因此检查期间家属应在检查机房陪伴患儿检查,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检查;如果患儿需要镇静,麻醉科医师、临床医护人员、核医学技师和患儿家属都应在检查期间密切配合,以顺利完成检查。


  1.2检查期间体位保持不动很多核医学的检查项目需动态采集或全身扫描,因此在显像过程中要求目标检查部位保持静止,以避免或减少由于体位移动产生的伪影。


  采用胶带、布垫、沙袋、布毯等将检查部位与检查床固定,使显像部位在检查期间处于理想的显像位置;安静、弱光、父母关照的环境下,部分小孩容易入睡,可保持检查体位不变;玩具、海报、儿童书籍、影像和音乐等能够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逐渐接受、配合完成核医学检查。


  1.3检查镇静多数患儿通过与家属和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播放录像资料、辅助固定等措施,能够顺利完成检查。但仍有少部分患儿不能在检查期间保持体位不变,需要镇静才能顺利完成。镇静的目的是保证患儿检查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减少检查体位移动,获得理想的影像。


  医师需确认检查期间的镇静者,并在预约时交代镇静的注意事项。镇静前需签订麻醉同意书,按照麻醉要求提前做好禁食等准备工作。儿科患者镇静需儿科麻醉医师进行个体化用药(参考影像专业麻醉指南进行影像检查镇静)。在核医学科进行核素显像期间,麻醉医师和护士现场监护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直至患儿完全清醒。儿科核医学显像机房应配备麻醉期间需要的氧气、吸管、输液装置,以及预防发生麻醉不良反应所需要的急救药品和监护设备。每个影像检查机房也应安装电话以方便联系。门诊患儿需要达到离开医院标准后,方可离开。


  1.4办公环境儿科核医学办公环境应轻松舒适、温馨、愉快,地面、墙面可以提供儿童喜欢的色彩、图案,消除患儿和父母不必要的恐惧。


  儿科核医学医师应该提供舒适、安全、优化的检查治疗流程。需要有预约、候诊、热室、设备间、显像机房、控制室、报告室、办公室等房间,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等。儿科核医学应设有候诊间,候诊间应宽敞、舒适,除用于患儿候诊外,检查完毕后为方便问诊或排除污染等因素对影像的干扰,需患儿等待一定的时间。另外,也应该有儿童专用卫生间。


  儿科核医学显像机房应宽敞、有吸引力,机房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可以调节光线强弱;②灯光能够保障照明,满足注射需要;③具备挂输液瓶、输液袋的挂钩;④具备房间空调、联络电话、医用氧气、放射性气体安全处理设施、移动DVD播放器;⑤具备安放心电图、麻醉监护设备的空间;⑥门足够宽,方便病床进出[1]。


  2医务人员岗位要求


  为获得高质量儿科核医学诊断影像,需要儿科核医学医师、技师及护师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掌握儿科核医学诊疗项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1医师核医学医师是临床医学或影像学专业人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核医学医师应掌握患儿的病史、诊断、治疗资料,询问患儿病史及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与临床医师沟通,选择合适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检查前应交代是否需要镇静、麻醉、饮食等特殊注意事项;核医学医师应及时完成报告并上传至医院网络系统,或将报告和影像资料及时交给家属。


  2.2技师所有核医学检查应由核医学技师操作完成,核医学技师需获得核医学技师大型设备上岗证。根据不同检查项目,核医学技师在检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为避免检查伪影出现,应该取下影响检查的金属物体,沾染放射性药物的尿布、衣物、皮肤等应在检查前更换,清洁干净后再进行显像检查;检查过程中积极与患儿和家属配合,认真观察患儿和仪器的变化,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处理;检查结束后及时进行图像处理,并征求核医学医师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延迟、不同体位或断层检查,确认已经获得理想诊断图像后,才可结束该检查。


  2.3护师核医学护师需对受检者进行预约,向患儿家属详细交代检查前、检查期间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护师应积极与患儿及家属配合,根据不同检查项目,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某些检查,患儿常因寒冷导致棕色脂肪显影,则需做好相应的保暖护理)。核医学护师需掌握临床各种急救操作,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对患儿进行急救[2-3]。


  3儿科核医学放射性药品的使用


  新生儿、婴儿生长发育期间的药代动力学与大龄儿童和成人不同。与成人相比,新生儿、婴儿的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气体通过肺循环更快、血液循环时间更短,随着生长发育,药代动力学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因此,儿科核医学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剂量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科核医学检查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应满足检查所需的最小化剂量,剂量过高可造成不必要的辐射,还可影响图像质量;剂量过低则由于采集信息有限而得不到理想的图像。临床工作中,儿科核医学检查显像剂用量通常根据患儿体质量或体表面积在成人用量的基础上进行校正计算;需要考虑动态或静态显像类型,通常动态显像所用剂量比静态显像大;检查项目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品剂量有所不同,如骨显像的剂量明显高于胃食管反流显像。核医学显像的显像剂使用剂量见表1。


  儿科核医学检查放射性药品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口服、吸入、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灌注和鞘内用药等,其中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给药途径。由于小儿的血管纤细,给静脉注射带来困难,所以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是儿科核医学影响静脉注射给药的关键。静态显像时,为保证注射质量,通常先放置静脉留置针,用三通管接静脉留置针,先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再推注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推注完成后再推注生理盐水清洗静脉留置针通道。动态显像时需要“弹丸”式注射,通常将有放射性药物的屏蔽注射器和盛有10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到三通阀,三通阀另外一端连接静脉留置针,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先注射1~3ml生理盐水(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再注射放射性药物,最后快速推注生理盐水3~5ml,同时进行图像采集[4-6]。


  4病史采集


  儿科核医学面对的主要患者群体为儿童,由于儿童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其进行诊治时与成人有所不同,在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说明病史陈述者(如患儿父母)与患儿的关系。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甚至语言尚未发育成熟,不具备明确、清晰表达自己病史的能力,因此需要家属代为陈述,而陈述者与患儿关系的亲疏可能会影响到病史记录的准确性;②要记录患儿实际年龄,如新生儿应该记录天数,婴儿应该记录月数,1岁以上应该记录几岁几个月;③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疾病在询问时各有侧重详略,如“牛奶”显像要注意其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


  5图像采集


  临床较常使用单探头或双探头γ相机,并应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不同能量和分辨率的准直器。注射(或口服、吸入)后图像的最佳采集时间取决于不同的检查项目。采集时,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选择采集参数。采集后,根据检查目的或医师需求追加局部或断层采集,某些检查可加扫延迟影像。


  部分检查采用SPECT/CT或PET/CT,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采集参数,如需采集CT图像,应遵循尽可能低剂量(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ALARA)原则。


  6临床应用


  6.1消化系统儿科核医学在消化系统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①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主要用于了解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肝血管瘤的诊断;②肝胶体显像,主要用于配合其他放射性核素检查,作为阴性对照协助病变的定性诊断,协助鉴别诊断肝脏肿块;诊断布-加综合征;③肝胆动态显像,主要用于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的鉴别诊断,右上腹痛和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Kasai术后观察胆道通畅情况,诊断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胆道疾患等[7-8];④胃食管反流测定和显像,主要用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定量评估反流程度,评价有无因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吸入性肺炎;⑤胃排空显像,主要用于胃排空功能的评价,胃排空障碍原因的探讨,药物及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随访;⑥唾液显像,主要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随访,特别是有吸入高危因素如神经功能失调、出生时头颈部有缺陷的患儿,确定是否存在反复唾液、食物吸入;⑦异位胃黏膜显像,主要用于Meckel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和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筛查;⑧胃肠道出血显像,主要用于各类急性、慢性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定位。


  6.2泌尿系统儿科核医学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肾动态显像与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主要用于了解分肾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上尿路通畅情况;评估肾动脉病变及双肾血供情况,协助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了解肾内占位性病变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辅助鉴别良、恶性病变;②肾静态显像,主要用于了解双肾大小、形态、位置和诊断肾畸形和肾萎缩,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筛查,分肾功能的测定;③肾图,用于尿路梗阻的诊断及结合利尿介入法鉴别诊断机械性梗阻与非机械性梗阻,分肾功能测定及移植肾的监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


  6.3内分泌系统儿科核医学在内分泌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甲状腺显像,主要用于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功能、大小和重量的估算,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了解颈部包块与甲状腺的关系;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等;②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主要用于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剂量计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辅助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③甲状旁腺显像,主要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增生的辅助诊断及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④肾上腺髓质显像,主要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及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后的随访,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后的随访。


  6.4骨骼系统儿科核医学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局部骨三时相,主要用于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以及与蜂窝组织炎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骨缺血坏死的诊断,骨折术后修复和愈合的判断及移植骨存活的监测;②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以及判断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远处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代谢骨病的诊断及各种骨病治疗后疗效判断。


  6.5循环系统儿科核医学在循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心肌灌注显像,主要用于明确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无心肌缺血、评价病变心肌的活性、治疗效果的监测、生存期的预测,不同类型心肌病的鉴别;②平衡门控心血池显像,主要用于左、右心室心功能测定,评价疗效及预后判断,心室室壁瘤诊断;③18F-FDG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常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用于鉴别缺血与梗死心肌,先天性心脏病和各种后天性心脏病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


  6.6肿瘤与炎症疾病儿科核医学在肿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8F-FDGPET、PET/CT或PET/MR肿瘤显像,其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分期;术后纤维瘢痕与肿瘤残留的鉴别诊断;PET引导下的肿瘤穿刺活检;肿瘤复发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及预后的评价[9-11]。


  6.7呼吸系统儿科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肺通气与肺灌注显像,二者常联合用于对肺栓塞的诊断;肺通气显像还可单独用于评价局部肺通气功能;肺灌注显像还可单独用于肺血管和血流状况的评价,定量评价肺动脉狭窄手术效果[12-13]。


  6.8神经系统儿科核医学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血流灌注显像,主要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脑肿瘤治疗后坏死或复发的鉴别诊断,脑死亡的诊断;②18F-FDGPET脑显像,主要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诊断,脑肿瘤治疗后坏死或复发的鉴别诊断,精神疾病的研究,脑缺血或梗死病灶的定位诊断与疗效判断,脑生理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6.9放射性核素治疗儿科核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1I治疗儿童Graves病;131I治疗儿童非毒性甲状腺肿;131I治疗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MIBG治疗肾上腺素能肿瘤;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瘢痕等[14-15]。


  7安全性


  由于放射性核素在儿科影像诊断中应用的剂量都非常小,对人体无害、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也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和渗透压改变。而且儿童所接受的辐射吸收剂量远远低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人体不同部位剂量限值的规定,因此儿科核医学在患儿中的应用相对安全。


  放射性核素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权衡治疗给患儿带来的收益与放射性核素可能带来的与之相关的危害之后,本着对患儿最有利的原则,推荐在具备适应证的情况下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