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春夏养阳”养生之法

2022-06-08

王 伟 蒋 筱 陈豪特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 要】“春夏养阳”归根到底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临床实践。本文从“春夏养阳”各家学说入手,试图找到“春夏养阳”中蕴含的养生之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春夏养阳;养生;各家之说

1 裨养阳气与养生同道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述:上古知道者度百岁去,生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对外在环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个体“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内外调摄、摄生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春夏养阳”调饮食、合四时、应变更,因时制宜的调和阴阳、裨养阳气,实属摄生养生。

2 “养”与“补”异

“养”与“补”两者从机体情况和程度上看,存在极大的差别:“养阳”者,机体无病或尚未病;“补阳”者,阳气消弭,机体处于病态。就摄生治疗而言,“养阳”即保全康健之身,属养生,针对未病或病而未发之人。“补阳”即补缺损之阳气,属治疗,针对已病或已发病之人。两者借用方式各异,“养阳”顺四时、合天地、借饮食、导引等以防治;“补阳”多病显后,借药物内服外用以祛病邪。“养”乃滋养、补给,然王冰注曰:“养,即制也。”在注解《黄帝内经? 素问》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即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制其抗阳。无论是滋养、补给,还是“制”,都是养生之道。滋养太过则过;制之适度则佳,“养阳”重在尺度。

3 “春夏养阳”之由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春夏阳气生发、养长,人应顾护、滋养阳气与天之气相应。春季阳始生,养阳以滋夏季之养长;夏季阳之盛,养阳以备秋之养收、冬之养藏。

三伏灸意在三伏养阳,重在“夏治”,借天灸、天时滋养机体之阳。夏季多暑热暑湿,易伤阳;酷暑亢阳,易耗气伤阴;阴阳两伤,阴不敛阳、阳不固阴,阴阳失调,疾病自生。春夏养阳应天时,避淫气,顾机体。三伏为长夏,应脾之土脏。湿邪困脾伤阳,脾之运化受损,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受截,机体疾病易患性增加。夏季养脾阳以化湿健运,助生化,实正气,邪不可干,养阳不可太过,调养之时顾护阴精,以助阴阳互生、调和,促素体健康。

4 “春夏养阳”之各家之说

4.1 顺应天时,养生、养长之道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违逆自然规律、生理规律,则即时而病抑或择时而病。借春夏阳气生发、充盛之性,补给机体秋冬内耗虚衰之阳气,以应轮回周始。春阳生发,病虫肆虐,养阳以御邪抗毒;夏阳充盛,时令之邪相伴,养阳以健脾运化水湿,祛病健体。人为万物之灵,应天时,接地气,通于天地,是自然之体。外应于五气,与春“风”、夏“暑”、长夏“湿”相应,养阳以趋利避害。借风之性升阳、暑之性储阳、湿之性制阳。遵循四季的生长化收藏规律乃养生之根基, “春夏养阳”是时间医学的实践,“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人体脏腑顺季节出现周期变化与外界季节变化同步,气血津液、生理病变随自然消长变化。

4.2 阴阳互根、互制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阴阳为万物之根本,阴阳平衡,病无以生。张介宾曰:“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天灸之法扶阳助阴,补阳而滋其阴,使阴合于阳,阳应于阴,疾病自和。“冬病”者阴阳失衡,多以阳偏虚抑或阴偏盛,欲以治病首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春夏养阳补其不足、制其有余,阴病治阳、调和阴阳。

4.3 五行生克,脏腑联动

“春夏养阳”立足阴阳五行、践行母子相生,春夏之阳得养,则秋冬之阴得以调护。若违背,则母子相及、五行相乘。“冬病”者多“水病”,以长夏之土治其水,借夏之火内外接济。春夏所养之阳助肺卫之气,增其防御、温阳、调节功能,御邪、防病;养后天脾胃之源,裨脾阳之生发,源厚则正气盛,抗邪则强。阳,气之一也;具有防御,温煦,固摄,推动等生理功能。养阳则气机周始循环,应于五脏,合于四时,安于五脏。脏腑的安,则病无以生。天灸之法借药力、经络之捷径,直达病所,补其不足、制其有余;以药补脾助阳,以络行气御邪;用阳补阴,治病养生调体。

4.4 外盛内虚,治内兼外

《素问集注》曰:“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以张志聪为代表的医者认为春夏养阳实为调养内脏春夏阳盛于外,虚于内。自然之人得天之气,阳浮于外而与天相应;逆之则夏为寒变。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食姜和胃,具养内虚之阳,调虚之气之理。《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护胃顾阳,以资后天之本,以备正抗邪。天灸以药之性,引热入里,引火归源,补内虚之阳,平衡内外之阳;助养内阳以御内虚,制内之阴相对盛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庆其. 内经选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张俊卿, 赵新芳, 白贺霞. 论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养生调治[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0).

[3] 胡光迪, 邬继红. 尹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之我见[J]. 第五届世界养生大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王伟(1987-),男,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骨伤科学。

陈豪特(1992-),男,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通讯作者简介

蒋筱(1963-),女,硕士学位。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