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熊林波教授辨证论治内伤发热经验探析

2022-06-08

杜亮亮 熊林波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 湖南省岳阳市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熊林波教授辨证论治内伤发热经验。方法:根据熊林波教授40 余载经验辨证气、血、阴、阳、痰湿、气郁、血瘀几个方面施治内伤发热。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结果:辨证论治虚劳而热身热自退。结论:熊林波教授辨证论治内伤发热在临床病例获得良好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内伤发热;名医经验;熊林波

内伤发热指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多表现为低热或五心烦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熊林波教授为湖南省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业40 余载,现总结熊老在中医辨证内伤发热的临床经验如下。

1 抓内因,善调理

《诸病源候论? 虚劳热候》曰:“虚劳而热者,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论其病机多是素体虚弱,久病失于调理,致气血阴阳亏损,阴阳失衡,若中气不足者,内生阴火,则为气虚发热;若久病不愈者,必心肝血虚,血虚阴伤,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属血虚发热;若素体阴虚者,热病日久,耗伤阴液,阴精亏损,当为阴虚发热;若久病气虚者,气损在前,阳损在后,虚阳外浮,则为阳虚发热。若脾胃受损,中焦气虚,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生,痰郁化热者,当辨为痰湿郁热;若长期情志不畅,肝气不能条达,气郁日久化火,则使血行瘀滞,可引起气郁发热;若长期慢性失血或循环不畅者,致阴血不足,不能敛阳,淤血阻滞,引起血瘀发热。脏腑损伤分前后,同归而殊途,宜追其源头,截其分支,阴平阳秘,调理脏腑,使气血阴阳重归平衡。

导师在临床诊治中非常重视“元气之本,升降之枢”,并以阴阳调理的思想贯穿始终。在补脾益气方面特别强调阳气的生长和升发,只有谷气上升,元气充沛,生机才能活跃,五脏重归平衡,阴火潜藏,身热自退;反之,如阴火上冲则会产生各种病证。《脾胃论》曰:“内伤饮食劳役者,心肺之气先损,为热所伤,热既伤气。”脾胃损伤后,心肺最早受伤,故治应“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

2 分型论治,随证加减

导师治疗内伤发热多从气、血、阴、阳、痰湿、气郁、血瘀几个方面辨证施治。气虚发热者导师首选补中益气汤。他认为:“脾胃虚者,饮食劳倦,心火旺盛,乘其土位,肺气受邪,治则应黄芪重用,人参与甘草次之,以充其气。黄芪益肺气而闭腠理,使自汗止,元气充;上喘气短者以人参补之;心火乘脾者,加炙甘草以泻心火而补脾胃。”白术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柴胡、升麻既能升胃气,又引君药上行,助君药固护肌表;陈皮能健脾和胃,行气宽中又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血虚发热多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气血生化有源,当归养血和血,一阴一阳,使气血旺盛,虚热自退。阴虚发热治疗应以滋阴清热,潜阳泻火为原则,认为阴虚发热多以肝阴虚为主,治疗多选用一贯煎加减,并重用生地以滋养肝肾之阴血,枸杞补肝肾、益精血;用当归养血调血,补中有行;沙参、麦冬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丹皮、栀子滋阴清热;川楝子疏肝泄热,顺其条达之性;鳖甲滋阴潜阳,兼清虚热。阳虚发热者导师善用四逆汤加减,此方善治阳衰阴盛之证,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以壮肾阳为君,肾阳得复则一身之阳皆足。又取干姜温中散寒,使脾阳复温。二药同用,一温先天之阳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之阳以养先天,相得益彰。甘草补元气,通经脉,利血气,并能制姜附之猛峻。血瘀发热多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用桃仁破血行滞,丹参活血祛瘀,赤芍清热凉血,枳壳宽胸行气,配伍柴胡,共奏理气行滞之功,使气行则血行。痰湿发热型多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辛温升散,黄连苦寒降下,共成辛开苦降之配伍,既能开结畅气,又能清热散结、畅利中焦。气郁发热者多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清热凉血,与栀子配伍,有清宣郁热、解郁除烦之功,并能导热下行;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共为臣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化痰祛湿,使气血生化有源;生姜和中达郁,薄荷疏散肝郁,郁金、香附理气,酸枣仁、琥珀安神宁志,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共为佐药。

临证时如气郁重者加枳实、丹皮;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肝火上炎者加菊花、钩藤;阴虚甚者,加麦冬、石斛、枸杞子等以滋补阴液;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心神不安或盗汗甚者者加牡蛎、龙骨;血虚者加鹿角胶、阿胶;脾虚重者加党参、黄芪;热较甚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血瘀重者加赤芍、川芎;湿邪蒙窍而头脑昏沉者,加藿香、佩兰化湿利浊。临证加减,如是种种。

病案举隅

刘某,女,50 岁,体温39℃月余,院外诊断为发热查因,风湿免疫疾病待排,曾应用强的松、抗生素治疗近1 月无效。熊教授师会诊时仍发热,且多以上午为甚、体温维持在38.5℃左右,证见:倦怠懒言、发热、手心热甚、面色萎黄、纳呆、舌苔淡白、脉细数无力。熊教授辨为气虚并阳火上乘。以甘温除热为法,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30g,西洋参20g,陈皮、川芍、白术、当归各15g,石膏、银柴胡、甘草各10g,石斛、升麻、生姜6g,大枣3 枚。服药7 剂,体温降至37.5℃。二诊体温恢复正常,余证大减。继服7 剂,巩固疗效。

按:本案辨为内伤气虚发热,从外感治疗多无效,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为治气虚发热而创,方中“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草补中气”,此三味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臣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当归补血养血;陈皮理气和胃,此案患者阴虚较甚,故改用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银柴胡能退虚热,加用少量石膏清热止渴除烦,石斛滋阴降火,升麻引经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补其中而升其阳,阴火潜藏,身热自退。

作者简介

杜亮亮(1980-),男,山西省洪洞县人。2009 年毕业于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硕士。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