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动态腹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022-06-08

摘    要:目的:探讨动态腹内压监测对预判危重患者预后、转归的临床价值及预警其发展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ICU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动脉测压管动态监测腹内压+常规ICU监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ICU监测、治疗,当发现有腹内压升高的临床症状、体征时才进行动态腹内压监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AC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腹内压监测不但为AC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准确依据,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在患者发展为ACS前预判病情转归,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或祛除导致腹内压升高的可能病因,从而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动态腹内压监测 危重患者 腹腔间隙 综合征 预后


腹腔内压是指腹腔内潜在的压力,简称腹内压(IAP),正常腹内压为0 mm Hg,危重患者IAP为5~7 mm Hg。持续或反复的IAP病理性升高≥12 mm Hg,即为腹腔高压症;IAP持续增高>20 mm Hg,并伴有新的器官功能不全/衰竭,即可诊断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CS)[1]。IAP进一步恶化为ACS,积极控制IAP,有助于避免ACS,可使死亡率降低5倍[2]。因此测定IAP是早期诊断ACS的重要方法,膀胱压力测定被认为是测定IAP的“金标准”[3]。目前国际上常用的IAP监测设备为美国生产的Ab Viser自动阀IAP监测系统,但价格昂贵。我科应用动脉测压管进行改良,连接DASH 4000监护仪对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膀胱压力监测,以维持有效腹腔灌注压为目标进行危重患者呼吸、循环、IAP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ICU危重患者60例,均为成年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20~83岁;重型颅脑损伤8例,空腔脏器穿孔术后10例,复合伤12例,肠梗阻6例,创伤性休克1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病情危重程度、性别、年龄、常规ICU监测、治疗方法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ICU时无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同一危重程度(20~30分);均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排除标准:自动出院及入ICU 24 h内死亡;儿童。

方法:所有患者入ICU即行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床旁B超、DR等常规检查及监护,据病情需要定期复查,必要时行CT等辅助检查,均行APACHEⅡ评分。(1)对照组给予ICU常规监测、治疗:当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腹部CT示:圆腹征)提示IAP增高时进行动态IAP监测,并据世界腹腔间隙综合征协会关于ACS诊治共识诊断标准诊断为ACS,同时积极进行减压处理及相关综合治疗。(2)观察组应用改良动脉测压管动态监测膀胱压力,即IAP+常规ICU监测、治疗,并在入ICU 24 h内启动动态IAP监测,2次/d,以维持有效腹腔灌注压APP>60 mm Hg为目标导向进行呼吸、循环、IAP管理、监测、治疗,对IAP有升高趋势者立即寻找可能导致IAP升高的病因,尤其是原发病因的改善或弃除。

膀胱压力监测设备:应用动脉测压管改良后进行膀胱压力监测,即IAP监测的具体操作步骤:留取动脉测压管传感器,将远端(充稀肝素液端)用三通帽封闭,于近端接上无菌三通连接管,取一引流袋用无菌剪刀剪弃引流袋将剩余引流管一端接于三通接口1,另一端接患者尿管;再取一引流袋连接于16号导尿管,于“Y”型分叉处剪下并接于三通接口2;不测压时关闭传感器端三通接口,则尿液流入引流袋,不增加常规护理工作量、不影响常规护理工作;测压时排空膀胱内尿液,关闭引流袋端三通,打开传感器端三通,将传感器连接线接于DASH 4000监护传感线即可进行膀胱压力测定。

膀胱压力测定方法:严格遵照世界腹腔间隙综合征协会在共识指南中确定的IAP标准化监测方法进行测定,具体方法:(1)尽量让患者处于安静、仰卧位和腹肌松弛状态,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缓慢注入25 m L无菌生理盐水;(2)稳定30 s后,以腋中线为“0”点,归零;(3)在呼气末测定,以mm Hg为单位读出膀胱压力即IAP。此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患者安全。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ACS、MODS、ARDS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及28 d死亡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ACS、MODS、ARDS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观察组AC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ODS、ARDS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ACS是一个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病死率很高的一个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IAP监测是诊断和处理ACS的基础,IAP指导下的ACS处理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IAP被确认为危重患者继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之后的第六生命体征。因此,动态IAP监测对危重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ACS这一概念的出现虽然最初与创伤医学紧密相关,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ICU中的患者均可能发生ACS,它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ACS,及时祛除病因及ACS可降低ICU患者死亡率。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ACS可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和死亡[4],因此IAP监测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发现,观察组AC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仅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辅助检查难以及时、准确诊断ACS,对照组因未监测IAP,有一部分患者发生了ACS而被漏诊,当其有明显腹腔压力增高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时才被进行动态腹腔压力监测及降腹压处理,而此时很大一部分患者已进展为MODS,尽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同观察组患者一样启动动态腹腔压力监测、积极降腹压处理、以维持有效腹腔灌注压为目标导向进行呼吸、循环、IAP管理、监测、治疗,但收效甚微。动态IAP监测不但为ACS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准确依据,还是疗效评估不可缺少的工具,为预判疾病转归提供客观、有效依据,同时也充分诠释了“发现即是治疗”的重症核心理念。

动态IAP监测能有效预判危重患者预后、转归,并在其进展为ACS前进行有效临床预警;通过动态IAP监测、以维持有效腹腔灌注压为目标来进行危重患者呼吸、循环、IAP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非腹部及腹部疾患导致的隐匿性腹压增高带来的不良后果,减少并发症,降低28 d死亡率,明显改善危重患者预后。ACS起病隐匿,许多医师未充分认识到ACS的危害程度,故一定谨记ACS仍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对危重患者进行常规动态IAP监测在ICU是非常必要的,此技术无创、安全、准确、有效,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林,陈栾金.世界腹腔间隙综合征协会关于腹腔间隙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4):443-444.

[2]Cheatham ML,Safcsak K.Is the evolving management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mprovingsurvival[J].Crit Care Med,2010,38(2):402-407.

[3]张连阳.创伤后腹腔高压症/腹腔间隙综合征诊治规范解读[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1):965-968.

[4]Maxwell RA,Fabian TC,Croce MA,et al.Secondary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n underappreciated manifestation of sever hemorrhagic shock[J].J Trauma,1999,47(6):995-99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