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毛丽军教授根据失眠的不同表现诊治失眠证的经验总结

2022-06-08

摘    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毛丽军教授认为,失眠的根本病因病机是阳气常满,不得入于阴,故不眠。在临床工作中毛丽军教授多从临床症状论治,经验丰富,组方灵活,用药考究,见解独特,故将毛丽军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进行整理。
关键词:失眠 临床表现 中医药治疗 名医经验

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具体表现为睡眠起始及维持困难、早醒等,日间功能障碍则表现为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能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等[1]。失眠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负担[2]。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学员,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毛丽军老师学习,观察到毛丽军老师对失眠症有独到见解,对失眠症的疗效显著,故将其辨证思路、治疗经验进行分享。

病因病机

失眠,中医归属于“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灵枢·口问》曰:“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阐述了睡眠的本质,阳尽阴盛,阳入阴出则眠;阴尽阳盛,阴入阳出则醒。《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各种原因造成的阳气常满,不得入于阴,故不眠,说明了失眠的本质所在。
以症为本,分型论治
失眠症临床表现多样,但根据临床描述的症状可分为:不易入寐、易寐易醒、寐而多梦、夜寐早寤、彻夜不寐五种[3],毛丽军老师认为在治疗失眠应该以失眠的不同症状为根本,结合其伴随症状分辨证型,分型论治。这样切入点准确明了,理法方药统一明确,不会被临床上的杂乱症状所迷惑,从而达到一击中的。
不易入寐:患者主诉以入睡困难为主,常见的证候为心阴不足和肝郁气滞,根据伴随症状不同可进行证候诊断。(1)心阴不足;症见不易入寐的同时常伴有心慌心悸,睡前易烦躁,或潮热盗汗,或手足心热,或怔忡恍惚,或头目眩晕,或咽干口燥舌红瘦小,苔薄少,乏津液,脉细数或弦数。在《景岳全书·不寐》中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血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心阴不足,心火独亢,阳不入阴,导致入睡困难,治则为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方天王补心丹加减。毛丽军老师认为失眠多虑耗伤阴血,易化虚热,方中党参常换用太子参,因为太子参较党参体润性和,用之不易化热;(2)肝郁气滞;症见不易入寐同时可见两胁胀满不适,喜太息,口干口苦,心烦委屈,或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或心情低落,舌淡或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或弦数。《辨证录》中指出:“气郁日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日久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不能上润于心,则不寐。”说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常,肝的生发疏泄功能的正常是阳入阴出的重要条件,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会发生阳不入阴,出现入睡难;肝气郁结日久暗耗阴血,不能上养于心,故而不易入寐;肝郁日久进而化火,火扰心神,故烦躁不能眠。治则以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毛丽军老师认为肝郁初起,未出现肝血暗耗、郁久化热之象时,用玫瑰花、川楝子、延胡索加强疏肝理气之功效;若日久暗耗阴血,加玄参、五味子、麦冬、北沙参、生地、当归用以滋阴养血;若肝郁化热,则加黄芩、栀子、夏枯草、龙胆草、菊花用以清肝降火。在上述证型中出现入睡难的症状同时多伴有心烦不宁、情绪焦躁,故在方中加用合欢皮和合欢花,有镇静安神,解郁除烦之功。
易寐易醒:患者临床主诉为入睡可,但睡眠较浅、时寐时醒、迷迷糊糊、是睡非睡的症状,常见的中医证候为痰热扰心和心脾两虚两种,根据不同的伴随症状进行证候分型。(1)痰热扰心:症见时寐时醒,眠浅易醒,同时见胸闷气短,脘痞胀满,急躁心烦,易怒,困倦乏力,头昏沉,口中黏腻不爽或口苦,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徐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热蕴蒸,上扰心神,使心神不守,心阴失藏,致使心阳外越而心神难以潜藏,故而失眠,痰邪郁久化热,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故时寐时醒。治则为清热化痰,安神定志,方用温胆汤加减。毛丽军老师在临床上常加胆南星以加强化痰除湿之功,加木香、厚朴以燥湿理气宽胸,加用枳壳、紫苏梗以理气宽中,行气化痰;(2)心脾两虚:症见时寐时醒同时伴有困倦乏力,纳呆食少,面色萎黄,或头昏沉,头重如裹,或肌肉消瘦,或四肢困倦,情绪低落,或思虑较多,大便溏稀或黏腻,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缓。《景岳全书·不寐》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言:“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心主血,脾统血,思虑伤脾,暗耗心血,导致心脾两虚,气血失调,心神失养脾虚则困倦乏力,但同时心神失养,故而时寐时醒、易寐易醒。治则为补心益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老师临床常易人参为太子参,避其火燥之气,用炙黄芪以补而不燥,不喜用龙眼肉,认为其性温味甜,脾虚用之易使之滋腻。加入麦冬、五味子以加强养心神、滋心阴之功,加砂仁、厚朴以燥湿行气。失眠症见眠浅易醒、醒后易入睡、似睡非睡时加首乌藤以调和阴阳,加石菖蒲芳香豁痰、醒神益智,郁金行气清心、解郁安神,合用以宁心安神,加深睡眠深度。
寐而多梦:临床证见入睡后梦纷纭而至,多责与肝胆,中医证候常分为肝血不足和心胆气虚两种,根据伴随症状可进行证候分型。(1)肝血不足;症见入睡可,但眠而多梦,兼见头晕或痛、眼干涩,或迎风流泪,烦躁易怒,或神情郁郁不乐,面白不华,或甲枯不润,舌淡或红而苔薄少或无,脉弦细沉或数。《血证论》中云“肝藏魂,入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症因脉治·不得卧论》曰:“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有伤,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肝藏血,血摄魂,肝血不足则不能摄魂,魂不守舍,则寐而多梦。治则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加减。毛丽军老师常换茯苓为茯神,配以远志来宁心、定梦邪、安神,用生地、麦冬、五味子以滋阴润燥,白芍用以滋养肝血,当归以养血活血,诸药同奏滋阴养血,摄魂安神之功;(2)心胆气虚;症见惊悸,多梦并见焦虑紧张,易受惊吓,胆小,强迫,或疲乏困倦,头晕目眩,口干咽干,舌胖淡或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弱。《太平圣惠方》云:“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心有忧恚,伏气在胆,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悸,精神怯弱。盖心气忧伤,肝胆虚冷,致不得睡也。”胆气亏虚,决断失司,忧心怵惕,神不归舍,心胆怯则神魂无所,睡眠时神魂惊扰,梦多且虚烦。治则为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方用《医学心悟》中安神定志丸加减。毛丽军老师加柴胡、香附、郁金用以疏肝理气,加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加鳖甲或龟板以滋阴养血,加强安神之力。失眠症见可入睡但梦多纷乱,毛丽军老师常加用生龙齿、紫石英以镇惊悸不安,珍珠母以安神定魂,共用以上金石重镇之品用以镇神魂,定神志,可安睡无梦。
夜寐早寤:阴虚火旺,临床症见睡眠时间短,早醒,醒后不易入睡,同时可见头晕脑鸣,骨蒸潮热,汗出,或五心烦热,心烦意乱,腰腿酸软无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瘦小质红或绛,苔少或剥脱,脉弦细数。《景岳全书·不寐》曰:“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阴血不足,阴不足以敛阳,则虚阳上浮,故睡眠时间短,早醒,醒后虚阳扰乱心神而致再寐不能。治则为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毛丽军老师常在应用时加上青蒿、鳖甲用以滋阴清热,以退虚热以安神,加浮小麦敛阴止汗,银柴胡、地骨皮清虚热,用二至丸滋补肝肾,并佐以香附、栀子、枳壳等疏肝解郁,清热理气之品以加强安神除烦之功。症见早醒,睡眠时间短,毛丽军老师则常加用酸枣仁、五味子、麦冬、夜交藤四药应用可滋阴清热,收敛心神,交通心肾,安魂定魄,延长睡眠时间。
彻夜不寐:心肾不交,彻夜不眠,同时见心神不安,心悸心慌,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五心烦热,口干咽干,腰膝酸软,舌红苔少或剥脱,脉弦细数。《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阴阳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定。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肾水枯竭于下,心神无以化生,故彻夜不眠。治则为交通心肾,宁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临床常加杜仲、牛膝、桑寄生、地黄滋阴补肾、以助肾水,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补心阴,加夜交藤、黄连、肉桂用于交通心肾、引火归元。症见彻夜不眠,在临床多见于失眠日久,久病多有耗伤,易虚、易瘀,加当归、丹参、川芎以补血活血。加二至丸或五子衍宗丸用以补肾,肾水足则可上养心神。同用可调和阴阳,增强交通心肾之力。

小结

失眠症状临床表现繁杂,历代医家对此病辨证因角度不同而异论颇多,每令后学莫衷一是,既不利于中医失眠病疗效的提高,也不利于中医失眠病证辨证论治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毛丽军老师在多年临床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西医症状诊断标准,根据失眠的不同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症治疗,形成对失眠症中医诊疗以症为本,五脏为纲,分型论治的诊疗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年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25.
[2] Janson C,Lindberg E,Gislason T,et al.Insomnia in men-a10-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J].Sleep,2001,24(4):425-430.
[3]李文超,张皞珺,刘艳莉.中老年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8(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