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100例观察

2022-06-08

李 智

十一化建医院,河南开封 475002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厌食症治疗方法,并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的患者,根据其服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吗叮啉组、硫酸锌糖浆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四个组别,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吗叮啉组的治愈率为79.1%,硫酸锌组治愈率为83.5%,中药组治愈率为8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6%,吗丁啉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厌食症有多种原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方式,其效果最佳,可在临床上用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童厌食症;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79-02

儿科临床上,儿童厌食症极为常见,儿童厌食症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危害,儿童厌食症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延缓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他们的免疫功能,并致使其生病或造成感染,削弱其对环境的抵抗力。与此同时,儿童厌食症偏重,还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年的研究证实,本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小儿如果长期厌食,很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甚至贫血等问题,其免疫力也会大大降低,呼吸道很容易受到严重感染,儿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发育正常。现阶段,西医对厌食症的治疗,大多是通过补充锌剂等方法进行,而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年限较长,效果也较为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了从2011—2012年1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厌食症儿童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童共计56例,女童共计44例,0~8岁儿童有7例,1~7岁儿童共有57例,7~12岁共有36例,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39±0.1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儿科门诊判断儿童厌食症的相关标准基本相符。患者厌食疗程:最短的患病历程为2周,最长则有5年。其中,治疗组:2周~6个月病程的有7例,7个月~1年的患者共有10例,13个月~2年共有10例患者;硫酸锌组:25个月~3年共4例,7~12个月的患者共23例;中药组:超过5年患病历程的共有2例,患病时间在1年内的共有20例;对照组:2周~6个月共有8例,7个月~1年10例,患病时间在2~3年间的共有3例。

1.2 基本药物介绍

吗丁啉和硫酸锌治疗分析。

吗丁啉(domperidone)属于一种新型胃动力药,同时也是不容易渗透到中枢系统的一种多巴胺拮抗剂。它能有效提高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帮助胃排空。在治疗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消化不良、呕吐及恶心等症状时,吗丁啉有着很好的效果。笔者依据吗丁啉有助于胃排空的功能,料想其可消除食滞推动胃排空,从而进一步提高食欲。营养学上也表示,缺锌最易觉察的症状是患者没什么味觉或发生厌食行为。厌食反过来又能使锌缺乏更为严重,两者可谓是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及时纠正。而现行有专家也认为,锌是人体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元素,仅次于铁。锌是机体中两百多种酶必不可少的组分,几乎每一次生化作用都离不开它。缺锌时唾液中磷酸酶含量减少,味蕾功能减退,唾液中味觉素含锌量减少, 同时口腔黏膜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可阻塞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于接触味蕾,故而不能引起味觉[6],缺锌还可使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导致消化功能减低。锌硒宝作为一种富含锌、硒、碘等微量元素的活性蛋白质,人机体很容易吸收。口服锌硒宝或其他溶液有助于调节和补充患儿体内的锌元素含量,增强其口腔唾液中的磷酸酶含量以及味觉素含锌量,消除味蕾和食物间存在的障碍,使患者食欲能得到逐步增强,它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感染抗御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恢复机体的消化功能。

1.3治疗方法

我院根据治疗服用药物的不同,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吗叮啉组:共计27例,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5±0.21)岁、硫酸锌组:共计30例,其中男患者为17例,女患者为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1±0.33)岁;中药组:共计22例,其中男患者为10例,女患者为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1±0.45)岁及对照组:共计21例,其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5±0.31)岁四个组别。四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厌食、不吃饭、缺锌)、年龄(5.39±0.15)岁、发病时间以及病程(2~4个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吗叮啉组:服用药物为吗叮啉;用药疗程:每日3次,每次服用0.3 mg/kg,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为12个月;硫酸锌组:服用硫酸锌糖浆0.5%,每日3次,每次0.5~l mL(kg·d),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也是12个月;中药组:药物组成部分如下:白术、山楂与神曲,分别为10 g(份数为7份);内金15 g,甘草、茯苓和木香分别为5g(份数为1份)本院制剂室浓缩提炼,加工而成,每包重约10 g,上述药物每天服用三次,每3周为1个疗程,服用3周时间即可停药,随诊时间为12个月;对照组:服用药物名称:多酶片;用药疗程:以病患年龄为基准,服用l~3片,每日3次,每3周为1个疗程;随诊时间为12个月。治疗期间,儿童的饮食习惯应及时得到调整,避免甜食、小食品及零食等,每天三餐都应吃饭,且可正常食用水果。

1.4判断疗程的依据

不同药物的疗程的判断依据,均遵循儿科门诊儿童厌食症的判断标准。病患疗程判断可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这三个级别。①治愈: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如厌食、胃动过缓、微量元素如锌减少)均已消失,其食量显著上升,1个月内没有出现反复症状,1年后的随访中,患者体重增加大于2 kg,身高增加近5 cm。②有效: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得到了逐步改善,其食欲逐步提升,1月内有少数反复症状,患者身心发育与正常水平接近.1年后随访中,患者体重上升高于2 kg,身高增加约5 cm。③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有部分临床症状仍在出现,随访仍未得到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通过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结果

在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吗叮啉组(79.3%)、硫酸锌组(83.7%)、中药组(87%)和对照组(45.6%)四个组别的治愈率均不相同。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参见下表1。

上表中,吗丁啉组共有27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患者有19例,在总患者总数中约占74.4%,有效治疗的人数共计25例,在总人数中占比约为92.3%,治疗无效的人数有2例,占该组人数的7.5%,吗丁啉组的治愈率高达87%;硫酸锌组共有30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患者共计22例,在患者总人数中占比约为72.4%,治疗有效的人数共计25例,在该组总人数中占比约为87.1%,治疗无效的人数比吗丁啉组稍高,为5例,占患者人数的16.3%,硫酸锌组的总有效率约为83.7%;中药组共有22例患者,其中治愈的人数为8例,在该组总人数中占比约为36.3%,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0例,在总人数中占比为45%,治疗无效的人数有1例,占比约为4.4%,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7%,比吗丁啉组和硫酸锌组稍高;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其中治愈的有12例,在该组患者总人数中占比约为57.5%,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7例,在总人数中占比约为64.7%,治疗无效的人数约为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5.6%。

2.2患者治疗后的食欲、食量及毒副作用变化

2.2.1食欲变化 治疗组:65.5%病例在1周内食欲有明显提升,37.9%在2周食欲有明显好转。其中,食欲恢复到正常者占比约为53.3%,恢复到中等者占比为36.2%。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可参照下表2。

2.3 食量变化

治疗前全部病例食量降到正常的l/4~3/4,通过吗丁啉锌硒宝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占41.2%,恢复了3/4者占比为35.5%,未改善者占比为2.3%。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吗丁淋组与硫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毒副作用

本组研究对厌食症患者的头昏、腹泻及恶心、腹痛等毒副作用进行了重点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未出现任何和用药相关联的毒副作用。

3讨论

3.1 厌食症原因

3.1.1不良饮食习惯 大部分厌食症患儿的患病,都喝其不良饮食习惯直接挂钩。①应认真观察患儿平时有没有贪吃零食的习惯,餐前有没有喝过多饮料,进食前注意力是否集中等。该类不良习惯,会扰乱患儿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状况,导致其食欲下降。②有些患儿厌食,是由于其家长一直压迫其进食所引起。该类家长通常对儿童个体间的进食量与体重上升的关系了解不清楚,不懂得经常让儿童换换口味,而是一直让他们食用某种特定食物。在“高压政策”下,儿童厌食现象,同时也会对其情绪造成很大影响,使其产生条件反射性拒食,并演变为成厌食症。

3.1.2疾病的影响 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存在也会使儿童形成厌食症,这与发热和病原体毒素有很大影响。大我们常见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及脾胃功能失调等,均可能导致儿童厌食。身体各个系统或器官出了毛病,特别是消化系统运行负载大时,还会影响和削弱其消化机能。因此,儿童厌食应尽快找医生进行诊治,切勿自行用药,以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儿童的病情。

3.1.3身体微量元素过少 具体表现为:患儿身体缺铁或锌,尤其是儿童身体缺锌,很容易出现厌食症,这是因为缺锌不利于核酸与蛋白的合成,从而使唾液中增加了粘膜,减少了磷酸酶,削弱味蕾的功能,从而导致儿童厌食。

3.2治疗应注意事项

要认真分析厌食症和假性厌食之间的区别。假性厌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厌食,而往往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及适量过于重视,但却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食量标准,盲目的认为孩子吃的太少。此处有2个问题应引起重视:首先,不同的孩子,他们的胃口通常也不相同,有些孩子机体的食物吸收利用率较高,有些孩子食物吸收利用率偏低,这就意味着,在吃同样营养成分数量的食物下,有些孩子营养能适应其自身成长需求,有些孩子则表现出很大不足。因此,孩子吃多吃少,不可相互攀比,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食量,只要孩子身高和体重能保持正常,便不可认为是所谓的厌食。其次,不少孩子喜欢吃零食,等到正餐时,吃饭的分量就比较少,这种饮食状态对孩子的孩子身高及体重,也有一定增长,但我们不能就此判定他们患有厌食症。

3.3小结

儿童厌食症是医院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其产生原因有多种,并能引起病理性异常。本次研究还表明,儿童进食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进食行为受身心、家庭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对儿童厌食症者,应坚持以防治结合与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原则。现阶段,诊断还局限为临床诊断,应积极推广基础研究,充分运用我国遗传、药理及生化等学科理论及知识来对儿童厌食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探索出新的儿科临床治疗模式,从而逐步改善儿童的身心素质及健康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汝娣,郁小维,等.运脾方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l1(2):75.

[2] 刘丹丹,佟欣.小儿厌食症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医药信息,2012(5):21-23.

[3] 刘兰.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状[J].天津药学,2012(3):57-60.

[4] 朱阁.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12):48-51.

[5] 汪受传,汝娣,郁小维,等.运脾方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l1(2):75.

[6] 汪受传,张月萍,陶勇,等.特制饲料喂养幼龄大鼠建立小儿厌食症模型[J].南京中医药大学报,2011,23(3):50.

[7] 张月萍,杜永平,汪受传,等.小儿厌食发生发展及运脾法作用中枢机制研究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9(4):18.

(收稿日期:2014-05-0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