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2-06-08

赫媛媛 魏庆华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 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临床专业专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困扰着众多的药理教学工作者,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药理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影像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实际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48-02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医学生掌握好药物这个重要的防病治病的武器,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对于临床医学专科生来说,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员。然而,药理学涉及多门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且药物种类繁多、内容庞杂、系统性差,加之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课程,对疾病缺乏认识,因此长期以来学生普遍感到药理难学难记、枯燥乏味,从而造成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是摆在药理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1-2]。笔者就自己近十年药理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影像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期使药理教学课堂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1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高[2012]6号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高职高专教育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临床医学专科生来说,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城乡社区等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 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员。它不仅要求临床医学专科生具备高素质,而且还特别要求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要紧紧结合培养目标,授课内容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药物,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重视备课环节

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备课,充分了解学情、灵活运用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1 充分了解学情

学情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临床医学专科生来说,他们都经过高中的磨砺,参加过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起点较中专生高,故学生学习基础总体情况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勤奋好学,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专科学生底子还是有些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切忌贪多、贪深、贪全。

2.2 灵活运用教材

现编临床专科药理学教材内容大多是本科教材压缩版,且知识陈旧、实用性较差,很多临床常用的药物没有没有被收录进去,而不常用的药物没有及时删除,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将来很快适应临床用药需求[3]。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做到既依托教材,但不死扣教材。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灵活变通教材内容,实施有效教学[4]。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充当教材的“传声筒”,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克服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需做到以下两点:①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教材内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的药理学课程开设在临床医学各课程之前,学生在学习药物时对大多数疾病没有概念,这明显增加学生理解药物的难度,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每章节开始学习药物之前,可先简单介绍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情况。此外,为了弥补药理教材出版周期长、知识更新跟不上的缺点,教师可根据临床实际用药情况补充相关理论知识,以充实教材内容、弥补不足。②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总纲领,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来说,因课时较本科有所压缩,因此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用药禁忌的讲解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整好常用药、不常用药及新药的课时比例。在课时允许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病例讨论及处方分析知识,为学生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2.3 准确把握重难点

备课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实施有效地教学。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提高药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准确把握重、难点必须以“大纲”要求为准绳,正确领会大纲精神,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校情”、“学情”,不能机械地照搬大纲、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 精心设计“导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课即导入新课,是每一次课堂教学开始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生动的导课能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使学生对新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博学的知识基础,而且要下功夫琢磨问题,能根据教学因素灵活选择适当的导课方法[5]。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导课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本课的求知欲。二是要紧扣教材内容,不能离题,冲淡主题,喧宾夺主。三是要有时效意识,尽量减少耗时,避免压缩正课时间,造成本末倒置。

4 注重课堂小结

药理学的一堂课从教师那儿输出的信息量比较大,而且知识点之间相互干扰,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全盘接受并理解本节课内容,花几分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就成为一节完整的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6]。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它一方面能突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排除知识点之间的互相干扰,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使那些课堂中没有听懂或因走神没有听到的内容,通过小结而得到弥补。做好课堂小结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语言要精练、高度概括。课后小结要尽量可能在简短的数分钟内概括出课堂精髓,因此语言除了切中主题、精益求精之外还要要点明确、高度概括。二是小结要通俗易懂。通俗易懂的小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快速抓住主线和要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燕,增强.《药理学》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45-46.

[2] 李淑翠,许勇,王垣芳.提高教师药理学教学能力的思考[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2):89-92.

[3] 程畅河,邱模昌,邱光明.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195-196

[4] 黄聪,刘明,陈帅,等.加强教师基本功建设,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3):152-154.

[5] 金英华.浅谈药理学教学的导课艺术.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716-2717.

[6] 于新蕊,郝勇,胡聪,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55-56.

(收稿日期:2014-06-2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