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100例儿童体检血铅水平的临床分析

2022-06-08

吴长慧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妇婴医院,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并对此提出避免措施和解决办法。方法 选取2013年6月0~10岁门诊儿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静脉血液进行铅含量检测,再对不同年龄的男童和女童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血铅水平和临床特点。结果 在100例儿童体检血铅检查中,有7例儿童血铅超过100μg/L,血铅超标达到7%,当中有Ⅱ级4例,Ⅱ级以上的3例。男童的5例血铅超标,血铅超标率达到7.46%,女童2例超标,超标率为6.06%,男童和女童的铅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发现,3~7岁年龄组的铅中毒检出率最高,而对女童的铅中毒检出率明显比男童要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儿童体检;血铅水平;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86-02

[作者简介] 吴长慧(1973.10-),大连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铅属于一种不能降解的污染物,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影响,其广泛散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会通过粉尘、空气以及食物进入人们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这种有毒的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没有任何有利作用,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儿童[1]。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新陈代谢和发育都较快,铅所含的毒素对儿童的敏感度特别高,很容易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儿童体内,儿童在铅中毒以后会对大脑有永久性的损害,必须引起相关医务人员和孩童家长的足够重视。该研究通过对2013年6月选取的100名儿童进行血铅重金属检测,分析他们的血铅水平和临床特点以及主要原因,提出一些避免措施和解决办法,并呼吁人们重视铅中毒对儿童的伤害,加强防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体检的0~10岁儿童,对其进行血铅检测。其中男67例,女33例;0~3岁儿童32例,3~7岁儿童40例,7岁以上儿童28例。

1.2 方法

1.2.1 血铅检测 用碘伏方式消毒以后静脉血抽取100 μL,将其放入检测试剂中进行测定。应用3010B型血铅分析仪,依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测定[2],根据仪器说明书上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的仪器操作。

1.2.2 质量控制 根据国际认证的质量监控液进行治疗控制[3],质量控制液包括3种不同的浓度类型,分别是(83±30)、(263±40)、(562±50)μg/L,取这3个测量值在有效范围内对儿童血铅的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其符合率达到了100%。

1.2.3 铅中毒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控制中心对儿童铅中毒标准的相关内容[4],血铅水平分成5个等级:I级:血铅比100μg/L要小;Ⅱ级:血铅在100~199 μg/L之间,属于轻度的铅中毒;Ⅲ级,血铅在200~499 μg/L之间,属于中度铅中毒;Ⅳ级,血铅在450~699 μg/L之间,属于重度铅中毒;V级,血铅在700 μg/L以上,属于极重度铅中毒。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该次研究当中,100例儿童的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铅中毒的比较情况见表1、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00例儿童体检血铅检查中,有7例儿童血铅超过100 μg/L,血铅超标达到7%,当中有Ⅱ级4例,Ⅱ级以上的3例。男童的5例血铅超标,血铅超标率达到7.46%,女童2例超标,超标率为6.06%,男童和女童的铅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的100名儿童中轻度铅中毒和中、重度重度的比例比较接近,在所分的3个年龄阶段中,0~3岁和8~10岁年龄阶段的儿童较低,3~7岁年龄阶段的较高。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5],也出现3~7岁年龄儿童铅中毒较高的情况。

3 讨论

综上所述,根据2013年6月来该院体检的100例0~10岁患者分析,男童铅中毒率的7.46%高于女童的6.06%,原因有可能是男童普遍好玩调皮,活泼捣蛋,因此活动的范围更大,接触到铅元素的机会更多,造成生活习惯的不卫生等。3~7岁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0~3岁和8~10岁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相比于0~3岁的儿童,3~7岁的儿童自主行为增多,生活习惯不卫生导致的铅中毒几率增大,而8~10岁的儿童年龄上的优势更加懂事听话,在家人的监督下对卫生和清洁的习惯加以改正。该研究中的两个特点和很多的报道分析结果相一致。

以下对上述研究得出的各种数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年龄的儿童血铅含量和儿童铅中毒的原因。

①母源性。通过分析,0~3岁年龄的儿童血铅水平不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孕妇本身体内的铅含量过高,铅元素通过胎盘将铅含量转移到胎儿体内,另外,婴儿在吮吸母乳的过程中也会将产妇体内的铅元素吸入体内。所以,为准备怀孕的妇女检测铅元素应该作为一种产前的常规检查。

②外源性。在该研究中发现,选取的100例儿童中有4例轻度铅中毒,这会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有些儿童喜欢使用油画棒,勤于动手体验操作,接触各种含有铅元素的玩具等。而相关的报道也显示了我国一些儿童的铅中毒与其各种活动有关,不合格玩具、文具的铅污染是儿童感染铅中毒的主要源头。因此,家长要监督小孩必须养成勤洗手、常剪指甲的好习惯,避免手经常放在口中的坏习惯,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种玩具的监管,淘汰铅含量过多的不合格玩具、文具的使用。儿童还必须要减少被迫吸烟,每支烟的含铅量有3~12 μg,而抽烟过程中排入空气的占2%,排出烟雾的含铅量是空气含量的60倍。目前我国儿童被迫吸烟的数量逐渐增多也是导致儿童铅中毒数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责任,避免可操控因素的增多致使儿童消化道铅元素中毒的发生。

③生理原因。由于儿童正处在身体的发育时期,很多的器官发育没有成熟,器官排毒解毒的功能也并不完善,对于铅元素具有吸收多、排泄率低的特点,而且儿童骨骼中铅元素的流动性也较大,容易引发铅中毒。据相关资料统计,儿童对铅的吸收能力是成人对铅吸收能力的5~6倍,成人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为5%~10%,儿童更是达到了42%~53%。

④疾病原因。由于儿童本身的营养不良、体内缺乏铁、钙、锌等微量元素致使儿童血铅增高。充分地为儿童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元素,才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因此,作为家长,对儿童的铅元素中毒症状的照看必须本着“防大于治”的原则,尽量让孩子远离铅危害,减少儿童在汽车站、加油站等地方的逗留时间,远离印刷厂、蓄电池厂等含有大量铅危害的工厂,少吃膨化食品,少碰废旧电池,勤洗手,勤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还要多吃能够补充微量元素的食品,多喝牛奶。总之,要高度重视铅中毒对人体,尤其是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彤,朱中平,俞翠莲.婴幼儿血铅水平与出生前后铅暴露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23(3):214-215.

[2]樊朝阳,戴耀华,郑艺霞.中国15城市0~6岁儿童铅中毒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4(4):361.

[3]黄柏青,郑艺霞.儿童铅中毒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0,35(2):4160-4161.

[4]吴官群,颜崇淮.儿童铅中毒防治80问[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2(11):127-228.

[5]王吉萍.吉林地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J].当代医学,2010,15(36):52.

(收稿日期:2013-12-1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