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引起的眩晕疗效探讨

2022-06-08

凌定来

高邮市中医医院内科,江苏高邮 2256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阳性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保持呼吸畅通、控制血压血糖、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后加之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之前列地尔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头昏、头晕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前列地尔;丹参川芎嗪;腔隙性脑梗塞眩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136-02

[作者简介] 凌定来(1965.3-),男,江苏高邮人,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群众健康,它与恶性肿瘤一起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眩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1]。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就属脑梗塞(又称脑梗死)了,占整个脑血管病的60%~80%,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极易造成患者死亡,而且发病过程中并发症极多,难以治疗、控制,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腔隙性脑梗塞就是脑梗塞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了,其眩晕症状对患者危害极大。目前,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为了探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的临床疗效,该次研究选择对象共60例,均为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对象共60例,均为该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我国1995年全国第4届脑学管学术研讨会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患者入院后都进行CT和MRI检测,以免出现误诊现象。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都没有超过72 h,都出现了眩晕、恶心、呕吐,头昏、头晕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脑干小脑梗塞、劲椎病、耳源性眩晕。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阳性组和对照组各30例的标准将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阳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8.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63±7.1)岁。

1.2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了控制血压血糖、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后,又加之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滴注频率为1次/d,川芎嗪注射液用的是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5 mL/支的;阳性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之前列地尔10 μg配合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滴注治疗,滴注频率为1次/d,前列地尔用的是哈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 μg/支的;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两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疗效。

1.3 效果评定

1995年召开的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上,制定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疗效评定标准》,结合患者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可将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大致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5种情况[3]。痊愈: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减少91%~10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有18%~45%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无缓解,只有少于17%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恶化: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8%以上,患者直接死亡也属此类。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对比

经过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有较为明显的减少,临床症状也有所减轻,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阳性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上的对比

经过2周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阳性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塞病发时,脑血流会出现供应障碍,进而出现缺血、缺氧等继发炎性损伤,这样就会造成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这也是脑梗塞患者容易出现眩晕状况的根源所在[5]。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大多数患者因高血压哦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的变性,进而管腔变窄发生小动脉的闭塞。人体大脑是神经纤维束的重要通路,它能使大脑与躯体神经相联系。腔隙性脑梗塞会人体部分神经传导的阻断,会有感觉、运动等方面的障碍,也伴随着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该研究结果中,阳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经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头昏、头晕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证明,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眩晕疗效显著,阳性组组患者通过积极的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两种药物的药效,观察组患者的脑侧支得以建立,梗塞区域的脑血管也有所扩张,极大保护了患者的神经细胞,防止了脑梗塞区域的进一步扩大。这种通过恢复病变部位血液供应和流量的治疗手段对脑梗塞很有疗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减少,患者恢复情况远好于对照组。对于脑干小脑梗塞造成的眩晕,此法还没有过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综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塞的并发率在上升,极大的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冶疗腔隙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对患者眩晕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更为行之有效的诊疗手段,这样医学才能不断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纪伟,信艳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11(2):133-135.

[2] 杨春燕,陈安宝,徐晓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6):157-158.

[3] 钟云华,李天荣.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4):218-220.

[4] 彭桂原.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突聋疗效观察及修复Corti器损伤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5] 刘易珏.丹参川芎嗪与复方丹参辨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2):1430-1432.

[6] 陈婧.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4-06-0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