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多例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2-06-08

刘 咏

前郭县妇幼保健院,吉林松原 131100

[摘要] 目的 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分娩方式。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分析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产程,同时统计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延长率为39.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2%;观察组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第二产程延长率、并发症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对产妇产程和胎头下降的关注,是及早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优先采取经阴道分娩结束妊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头位梗阻性难产;临床特点;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77-02

头位梗阻性难产是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难产类型,有研究指出难产患者中有75.7%产妇均为头位梗阻性难产[1]。若头位梗阻性难产未得到及早诊断和处理,则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产妇或新生儿死亡。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有效的分娩方式,该院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28.9±2.1)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周为(37.1±1.2)周,产次:1次27例,2次1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2±2.3)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孕周为(37.8±1.4)周,产次:1次25例,2次18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按照以下标准对产妇的产程异常情况、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判定,并分别统计对应患者的数量[2]。

1.3.1 产程异常 潜伏期超过16 h即判定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6 h为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是指产妇的宫口完全打开后,2 h后胎儿仍未娩出。

1.3.2 胎儿并发症 ①胎儿窘迫:胎儿心率偏离正常范围,即无宫缩条件下胎儿的心率超过160次/min或低于120次/min。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或3 min的Apgar评分水平低于6分。

1.3.3 产妇并发症 ①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1 d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 mL。②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产妇软产道有裂伤等症状。

1.4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该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

该组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四个方面,两组患者发生难产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难产产妇的产程延长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延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两项产程延长率则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产妇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7.0%,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2例,2例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并发症率为16.4%。所有并发症产妇均经手术或药物治疗等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新生儿的并发症比较

新生儿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2例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各1例,总并发症率为9.3%;对照组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的患儿数量依次为4例、3例和2例,总并发症率为20.9%。所有新生儿均经急救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原因分析

头位梗阻性难产属胎儿头部先露出的难产类型,是指由于两个或多个分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胎儿头盆的不对称,进而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无法克服增大后的分娩阻力,从而造成难产[3]。总结临床经验可知,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等。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机制为:由于上述原因引起胎儿头骨的变化,导致胎儿头部无法与骨盆保持良好适应性,在子宫口形成机械性梗阻,导致胎头旋转异常,延长产程;此时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则可能导致宫颈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进一步加大胎儿通过骨盆的难度,发生梗阻性难产。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和胎头位置移动严重,其中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和30.2%。

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是胎头位置异常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生原因主要为由于胎头的俯屈状态不佳,在通过产道时的径线相较于正常体位有明显延长,导致胎头旋转受阻而引起难产[4]。此外,产道异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抬头的位置异常。

3.2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最佳分娩方式

有研究表明,由于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原因不同,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常见的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宫产、经阴道分娩两种。曾华霞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以经阴道分娩方式结束分娩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的比例为7.5%,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16.9%;且经阴道分娩胎儿的并发症率也显著低于剖宫产组。该组研究提示,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曾华霞等的研究结果比较无较大差异[5],表明该组研究有较高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娩过程中若发生第二产程或活跃期明显延长,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不利结局[6]。该组中未发生新生儿死亡事件,推测其可能是由于病例纳入范围较小,或产科医师在围生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因此,临床上若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应优先应用经阴道分娩方式结束分娩。对于无法顺利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应及早进行剖宫产,从而更好地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3.3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处理方法

对临床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可将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有效处理方法归纳如下:①若胎儿头盆未发生明显不对称,仅仅是由于产妇宫缩乏力而导致的头位梗阻性难产,可酌情使用小剂量催产素[7],同时密切关注产妇的宫缩情况,以便及时作出调整。②若产妇第二产程有明显延长,可尝试性使用徒手旋转胎儿体位进行处理;对于宫内窘迫产妇则可在征求家属意见后,使用产钳术助产。③在临产时应首先进行试产,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产妇及胎儿各项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医师选择最佳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据。④在试产过程中,应选取最佳干预时机对产妇进行有效助产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在分娩过程中产科医师应重点关注产程进展,在发生胎头下降时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达到控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目的。同时,在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时,也应及时根据原因选取最佳助产方式,从而有效确保产妇及胎儿的安全。此外,临床医师也应不断提高阴道助产技能,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剖宫产,从而有效降低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率,进一步提高围产期的手术质量。

综上所述,产科医师应加强对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状况的关注,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原因分析,同时还应在确保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用经阴道助产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亚萍,易岩,沈玉娟,等.头位梗阻性难产1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6):42-43.

[2] 袁申云.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21):107-108.

[3] 赵世琴.50例头位梗阻性难产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35):92.

[4] 梅天琼,郑丽波,郭玲.465例头位梗阻性难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532-533.

[5] 曾华霞,刘灶娣.头位难产的产程特点及围生期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2011,6(21):36-38.

[6] 陈静玮.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3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9(12上旬刊):6838.

[7] 吴冬.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17(12):18-19.

[8] 张惠明.2例头位梗阻性难产处理失误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14(52):208-209.

(收稿日期:2014-09-0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