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22-06-08

郑大勇

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9月在该院就诊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溶栓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对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在治疗后进行随访的时间内,治疗后一年内,观察组患者状态恢复良好,且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能够自理,与对照组相比,再次发生中风的几率低,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该种疾病的临床有效率,对大脑神经功能的损害具有减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66-02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是造成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病症之一,据研究调查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病例的75%~90%,该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1]。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原因,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已经被作为干预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治疗手段效果一般[2]。该研究将以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为主,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分析,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治疗的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临床发作前均有肢体麻木的症状或者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而入院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病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学检查

观察颅内缺血情况,检查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经检查,未发现有其他新鲜的梗死灶,其中,大脑后动脉梗塞26例,颈内动脉梗塞20例,大脑中动脉梗塞34例。

1.3 心电图检查

该检查主要是排除诊断,患者是否有房颤、早搏频发、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左室肥厚等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则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例如风湿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等[3]。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用静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状态,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手段来帮助患者减小相应的痛苦。

1.5 随访

对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2年的上门及电话随访,详细记录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1.6 统计方法

通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中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术后随访,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各患者恢复良好,其中病情平稳状态良好的的患者有38例,无神经缺陷,再度中风仅2例,且各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采用常用静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经随访记录可知,病情良好的患者有25例,再度中风10例,另外仍有5例患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总有效率为6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P=0.03,P<0.05)。

3 讨论

3.1术前进行严格的辅助检查

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可能会影响溶栓的效果。脑电功能发生障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的血流量降至正常值的40%,若继续下降,则会出现严重结果。当该值降至正常值的30%时,达到神经细胞的电衰竭值;持续降至正常值的15%~20%,且连续持续6~8 h后则会出现血管源性水肿以及继发性细胞毒性水肿(主要以胶质细胞为主),然后导致神经细胞的相继坏死以及程序性死亡,当由于梗塞而致使大脑的血流量低于正常值的20%时,则无论通过任何治疗都不可能挽回严重损坏的大脑功能[4]。因此,在术前通过严格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诊断超早期的脑梗死状况,进而筛选溶栓患者、预测溶栓患者的预后,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是否为主动脉弓、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冠心病等原因所致的脑梗死,因为该类患者不适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3.2 溶栓适应症及时间窗的掌握

该类疾病由于其发病急,病情凶险,因此要严格注意把握动脉溶栓的适应症。根据现有文献报道[5],通过多次的临床观察发现,年龄在75岁以内的患者通过动脉溶栓后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且梗死区域必须是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部位;而对于年龄>75岁的患者,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时,则不建议采用动脉溶栓的手段,这种情况主要受患者自身的体质所限。目前公认的进行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依据主要是缺血半暗带组织的存在,该部分脑组织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其形态结构仍然完整。若此时再通血管或建立侧支循环,则血流能够恢复供应,梗死灶难以形成[6]。另外,时间窗的选择也是溶栓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临床主要认为,如果大脑前循环区域梗死的溶栓治疗时间>6 h,则极容易产生出血等并发症,且临床预后很差,该情况在大量研究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可认为在病情发作后进行动脉溶栓的最佳时间为6 h以内。

3.3 药物的使用及溶栓影响

尿激酶能够激活血栓及血浆中的纤溶酶原,引起全身性溶栓及抗凝状态形成。通过术前的凝血功能等检查,应当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浓度以及给药速度进行溶栓。该次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管再次闭塞的情况,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血栓溶解后,产生的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了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溶解纤维素的药物则充当了血栓的前体,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3.4 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尽管静脉溶栓也可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静脉溶栓药物的使用会导致颅内出血,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其发生率增加了10倍以上,且该疗法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的疗效欠佳。据大量临床调查显示,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减轻未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且对于推迟其发病时间的作用也相当有限,再度发生中风的几率较高。静脉溶栓的治疗药物一般无选择性,使用的药物剂量较大时,则容易引起全身性出血[7-10]。

3.5 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动脉溶栓介入疗法是目前确认的效果良好的一种方法,但其应用的范围以及适应症尚存争议,主要体现在:手术前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手段、手术前后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使用、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仍然缺少相应的论据,真实且可信的远期临床随访资料仍然缺乏,在实施介入技术的参考方法的规范性及适应性也缺少相应的标准。开展介入技术将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将众多学科的交叉技术融合起来以及血管介入的评价标准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介入疗法研究的关键技术。

4 结论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已经被作为干预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调节血脂异常、抗血小板凝聚等的治疗措施。但即使是内科保守疗法的有效性也不能完全保证患者在有效的治疗时间内入院进行溶栓介入治疗。因此,有效且安全的疗法则成为医学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临床上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证明该疗法确实有效,该次研究与以往报道中的治疗效果相吻合。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更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再度发生中风的几率[11-12]。

该次研究中,采用动脉溶栓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尽管对照组采用常用静脉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也存在62.5%的总有效率,但观察组有效率(95%)统计学处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P=0.03,P<0.05),这表明利用该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与临床报道的结果吻合,使患者的病症得到基本缓解,在掌握患者伴随病情时,采用动脉溶栓的方法可以有效发挥药物在局部的作用,减少药物对各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但动脉溶栓技术目前仍缺乏大量的可信远期效果证据,这仍需在临床上进一步规范其标准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龙振钊,林耀波,陈汉威,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23-424.

[2] 范铁平,彭道勇,王晓东.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4,34(5中旬刊):101-102.

[3] 胥庆华,夏章勇,陈泽涛,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

[4] 揭毅.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工企医刊2014,10(2):662-663.

[5] 王宏.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18(4):129-130.

[6] 张弘,赵慧荣,吕原峰.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介入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34(1下旬刊):115-116.

[7] 刘悦.25-27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2011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3, 11(5): 25-27.

[8] 李宇波,贝玉章,肖乐.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2012, 31(12):35-36.

[9] 雷瑞昌.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的分析(综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4, 33(6):136-137.

[10] 周海青.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26):217-218.

[11] 魏玲霞.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51-152.

[12] 滕旭升,张允岭.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57-160.

(收稿日期:2014-10-1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