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规范治疗临床探讨

2022-06-08

马利川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治疗方法及最佳治疗时机,总结临床治疗体会,为今后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现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60例患者进行统计,按照性别、年龄、就诊时机、家族病史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基本信息进行划分,在对患者就诊时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基础上,迅速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结果 在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痊愈患者有18例(30%),好转30例(50%),无效12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大力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规范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59-02

[作者简介]马利川(1968.10-),男,回族,云南巍山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内科学的研究工作。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极长的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一般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受阻以及直接反映心肌供血不足、过度损伤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的心电图发生变化。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就诊时机、家族病史及心血管疾病史等基本信息进行划分,再对患者就诊时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之上,迅速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法,整理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为日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CT、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其结果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一致[1]。在60例心肌梗塞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52.2±12.2)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52例。患者病发时间与就诊时间相差不到2 h,最长相差时间不超过3.6 d,有10年吸烟史的患者超过了30%,有26例,高血压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13例,冠心病患者12例,60例患者中部分患者患有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如上所述。

1.2 临床症状

在患者就诊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体现:36例患者有心脏以及附近器官的剧烈疼痛,20例患者出现了恶性呕吐的现象,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1例患者出现了心肌衰竭心脏供血不足的现象,1例出现休克。

1.3 治疗方法

基于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后,应在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积极有效的改变疾病带来的困扰,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己任。在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采用多种治疗措施,以尽快缓解患者由于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组织坏死及多种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有效的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为血栓,所以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二是密切观察,在一定时间内增加观察次数,尽快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和心肌酶谱检测,通常来说,在头2 h应保持15 min监测一次,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减频率。三是适当进行镇痛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疼痛,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且不能忽视镇痛治疗的作用,剧烈疼痛会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导致心律过快,产生高血压的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心肌耗氧量逐渐增加,不利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和康复。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I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入。再加上服用西南药业股份有效公司生产的盐酸吗啡缓释片,具体的用量是,首次服用20 mg,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可逐渐减半,2次/d;硝酸甘油片的口服用量是,首次0.5 g,每5 min1次,直到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

1.4 诊断标准

针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心肌梗塞诊疗指南》,再细致入微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再加上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后标记酶逐渐升高,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相关标准确诊[2]。

1.5 统计方法

该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c2检验。

2 结果

2.1 入选病例的梗塞部位情况统计

患者心肌梗塞的具体部位中,心肌梗塞发生率最高的部分是在非ST段、下壁和正后壁这三个位置,60例患者的梗塞部位分布位置如表1所示。

2.2 入选病例临床治疗效果统计

该组患者在发病后5 h之内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冠脉都恢复通畅,功能正常。在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48例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并存活,有1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有效治愈率达到了8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比较突然的,且十分危险的常见疾病,是造成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3]。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先兆主要体现在全身乏力、胸痛、心悸、烦躁等症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伴随着心绞痛或者原有心绞痛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心绞痛与心肌梗塞是相互关联的,如心绞痛相较以前过于频繁,则硝酸甘油片也没有相应的药效[4]。

有学者探讨了急诊规范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实际效果[4],3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分别为(45.22±10.52)nmol/mL、(58.23±10.44)U/L、(7.32±3.21)mg/L、(784.62±37.56)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应学者为50例患者应用规范疗法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提示急诊规范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研究结果显示,在60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48例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并存活,有1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有效治愈率达到了80%,进一步提示急诊规范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发伴随着持续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不齐、心功能衰竭、体温升高等症状,白细胞数量和血清心肌损伤后标记酶的持续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5],根据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透壁性心肌梗塞,另一种则是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而根据病发过程的不同,又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病发时,若治疗不及时或采用治疗方式不恰当,会引发严重后果。鉴于这一特殊性,应加强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治疗和临床诊断,争取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提高治愈率[6]。

从该次就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患者病发时间是在清晨,病发时其疼痛部位及性质与心绞痛是一致的,但是相较之下,急性心肌梗塞要比心绞痛更危险。它持续疼痛的时间较长,并十分剧烈,采取硝酸甘油或者休息的方式来处理是没有效果的。一部分患者在病发时伴发濒死感,更有甚者出现急性心衰、休克、心动过速、体温急剧升高、白细胞也相对升高的症状。临床诊断时,除了要采取CT、心电图等精密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之外,还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于综合诊断,以便于最后阶段的确诊。

急性心肌梗塞病发时产生的并发症状较多[7],譬如乳头肌断裂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拉音与吹风样收缩杂音或者乳头肌功能失调等,并且杂音中带有亚急性的震颤,紧接着出现栓塞,导致脑、脾肾和四肢的动脉栓塞等症状。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静滴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的使用,再加上静脉溶栓治疗的积极配合,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除此之外,临床诊断和规范治疗中,在遵循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患者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应积极指导患者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心态平静,不要过于情绪化,不要过于激动,还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谨记不能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等药物,会给身体机能带来严重的损伤,还会造成严重感染或者大出血等症状。在饮食方面,应杜绝多脂肪食物的吸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日常所摄取的食物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比较清淡而且容易消化[9]。总之,要深刻理解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应彻底摆脱有病才去就医的理念,应该把疾病的预防作为重点,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机率[10]。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认可,并已经得到广泛使用[11]。尿激酶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尿激酶通过纤溶酶原的作用转化成纤溶酶,使一些药物成分可以更加快速的渗透到血栓内,将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充分激活从而达到彻底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的目的,使堵塞的血管迅速恢复通畅,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从而使心脏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在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病发时,建议首先要保证自身情绪起伏不能过大,例如患者可在舌下含住硝酸甘油片,应尽量多吸入氧气,如上述步骤都没有效果则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十分迅速,并且很容易引起多项并发症,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应尽早做好相关诊断和相应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病发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吸烟人群、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及老年人群等,针对这几类人群,应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现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一旦发现有心肌梗塞并发症状的相关现象,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总体来说,争分夺秒进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是患者被成功救治的关键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12(6):27-28.

[2]任乐易.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9):189-223.

[3]李立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J].健康必读,2013,12(5中旬刊):144-190.

[4]玄丽莹.急性心肌梗塞后的长期治疗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0):234-278.

[5]王东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中外健康文摘 ,2012(33):89-139.

[6]江书敏.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的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中旬刊):106-189.

[7]刘谦民,庞飞.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治疗[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8]肖小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9):78-109.

[9]王爱琴.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信息,2011,11(2中):540-541.

[10]冯立刚,王志江,何治平.支气管哮喘合并急性心肌梗塞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4(24):53-53.

[11]李卫华.20例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1(8):64-65.

(收稿日期:2014-12-2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