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禽病实用中医临床辩证观(三)

2022-06-08

甘草—董晓峰

理论篇- 腺肌胃炎证与其他脏腑之关系

1. 禽实则一胃论。两胃其实是解剖学名称,功能实一胃!鸡表面虽有两胃,其实则是西医解剖学分论,中医看来实则是一也;为何?因为腺胃可以看做,是单胃动物化学性消化方式的一部分;肌胃可以看成是单胃动物物理性消化的一部分。如此,二胃合一来看免误入歧途,岂不快哉!(肌胃与腺胃是西医解剖学说法,我们讲的是中医辨证功能性结合说法,因为更加好理解,个人观点),如果机械分开来看肌胃与腺胃诊断,有失中医整体论观点(把二胃当成一胃看,肌胃与腺胃看做是功能的不同)。

2. 脾胃一体论。论胃不可不论脾。脾胃相连,相为表里;脾升胃降,互为脏腑;多气多血之海,胃病必连脾病;脾胃主肌肉,脾胃病,则肌肉不充!饮食劳倦则伤脾,肉鸡犹然,生长过快,易致脾虚;脾虚则易生痰饮,致鸡嗉囊多水饮,有呕吐之机,易见胀嗉流黏液;亦是生痰之源,故见腺胃多黏液污物,肌胃糜烂之证。

3. 胃与肝胆论。胃属阳土,五谷之府,主通;肝胆风木,主疏泄;肝胆疏泄失常,易反脾胃,故临床腺肌胃炎病,多见肝胆郁实,充血肿胀证,故调胃健脾时,需兼顾肝胆。

4. 胃有寒热虚实论。寒热虚实,相对之机,不可分离,需互看揣摩。寒久化热,热久必寒;阴阳转化之理,无一定之规,只可意会。临床但见有腺胃水肿重,肌胃不干裂,略有糜烂,粪便稀薄(痰湿水饮,湿热充斥之机),但于芳香化湿利湿渗湿处考虑;但见肌胃干裂,腺胃水肿轻,于化瘀解热毒中找归路。

5. 胃与大小肠论。从西论,胃肠同属消化系统,只是位置分上下前后,功能形式相似,同为饮食之过所,即病必有同因。从中论,胃为五谷之府,小肠为受盛之府,大肠为传导之府,一受,一传,一导,共成新陈代谢之交换。既是上下位置不同,同属一个系统,胃病久则必连大小肠,故临床所见,胃病多与大小肠炎症同发生。治疗亦须分主次缓急兼顾之。

6. 胃与肾论。脾胃为后天,肾乃先天;一土一水,相辅相成;俗谓“水来土掩”。痰饮湿,水也;水大泛滥,侵犯脾土,泻肾水健脾土也。实则一阴一阳中求之。

7. 久病入络论。 临床多见干裂疼痛,瘀血出血之证;阴伤入血如络证,当活血养血为之。

8. 痰郁热兼治论。此病多有诸病机,临床当于轻重缓急,主证辅证求之。

案例篇4- 腺肌胃炎病

817 肉杂,9 500 只,4 日龄发病,就诊时已12 日龄,现在采食约100kg(实际应275kg 左右),大群精神兴奋,个别沉郁,粪便酸楚稀薄,有黄料粪,基本不伤亡;其治疗用过新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氟苯尼考等,均不佳。辩证:窃思,鸡群精神兴奋,似有郁热;个别沉郁,似有虚痛;粪便酸楚,当有湿邪;采食不升,必是气机不通,肝脾不合;用过诸西药消炎不效,应该不是实热证,(如果实热,西药多苦寒,清热燥湿当会有效。今无效,所以甄别。)此必是湿邪为主,否则不会稀薄如此;必有肝胆郁结,气机不畅之证。

原则:治疗以清热祛湿,芳香健脾化湿,调节肝胆气机,配合利肾水治之;加消化酶,方开三剂如下:藿香、生我、柴胡、枳壳、茯苓、厚朴、黄柏、滑石等等治之,煎煮,渣空腹拌料;一剂略有料升,两天涨至1 5 0kg,养殖户大喜,三天渐至195kg ;病证已对,即用3 d,愈后嘱咐,鸡舍不宜太湿,温度不可过高,用药不宜太苦为好。回访,现在良好没有复发。此症乃是鸡雏,伤热伤湿所致,加之湿气困脾,气机不调,肝胆郁结所致。

总结:腺肌胃炎是诸多原因形成,在治疗是应该考虑其炎症外观的同时,兼顾功能性病变,加之体质营养状态,一般久病入络,虚实兼杂,痰湿气郁病机忽见如是。用中药必用中医辨证观;用西药,必顾机体胃气为要。

分享篇- 伤寒温病演变史

最近,与网友聊中医药应用,谈起鸡病中医辨证。网友认为鸡病多发热性传染病,应主要是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六经辨证不适用与禽类,不可生搬硬套人的辨证方法。网友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人与鸡毕竟生理大不相同,如果完全按人医的理论去来看待鸡病,必然不妥。但否认六经辨证在鸡病上的应用价值,我不敢苟同。因为,对于鸡,风寒暑湿燥火也是诱因,寒热表里痰湿也是病理;卫气营血,三焦与六经辨证,只是于病情不同阶段,不同辨证思维;相辅相成,互相交叉应用,共同补充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辨证模式。下面,我即伤寒与温病之演变关系,略述于下。

1.《黄帝内经 》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说的是广义伤寒,即急性热病都属于伤寒(此处寒字可作邪讲)。《难经. 五十八难》曰:广义伤寒有五,即中风,伤寒狭义,湿温,热病,温病;即说明广义伤寒已包括热病,温病。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世称‘经方之祖’;首创三阴三阳即六经辩证,用于临床诊断各种热病与内伤杂病;此处伤寒既是广义伤寒(说明即包括温热性疾病);但是当时因为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饥肠露宿,加之天灾不断,人们体质大多阳虚,感病后多显寒象,所以伤寒方多。

主温法(寒者热之)。既然(广义)伤寒包括温热病,那么温热病就需用寒法(热者寒之),仲景伤寒方包括—(阳明)白虎汤,承气汤既是。其实就说明‘狭义伤寒,温病’虽名称不同辨证思维的原因,其受邪本质是相同的无所谓寒热,乃体质反应主因,只是疾病发展阶段表现不同而已。所以伤寒法可治温病;温病法亦可治伤寒辨证施治为根本。由于东汉张仲景,介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个人学识与区域文化的影响,又是第一次总结,不可能把伤寒温病法面面俱到,所以才有了金元四大家医学的争鸣。

2 . 金元四大家,即是以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滋阴派朱丹溪,补土派李东垣,为代表的医学流派。寒凉派刘完素主张“六气皆可化火”。依据《内经》病机十九条,认为治疗火热病分表里两法,“外者发之,里者下之”。总以寒凉药为主;也可表里双解,较之仲景‘先表后里学说’有所创新。但是寒凉派也非常重视辨证施治,不是一味的使用寒凉,有时也根据发表不远热的原则用辛温药。总之,寒凉派突破了魏晋以来墨守仲景成规的保守风气,对明清温病学派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攻下派张子和,私淑完素之学,擅长用“汗吐下”三法,认为驱邪即可扶正;“在表则汗,在上则吐,在里则下”为则。滋阴派朱丹溪,为完素三传弟子,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抑火护津为要。以上三家,有一定的师承关系,故主张有点相似,以火热,外感病邪为主,多用寒法,消法,补阴法。而补土派李东垣,主张内伤病因学说,提出脾胃为升降的枢纽,为后天之本,主张补脾扶正法,以温补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寒温两大流派”基本条件,为以后“经方时方,伤寒温病”争论埋下了伏笔。

3. 事物总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变化者,转眼到了明朝,一部祖国传染病史上的名著《瘟疫论》诞生了。该书作者吴又可,首次提出“戾通疠气”学说,认为戾气与非时之气不同,而是天地之间一种异气;戾气从口鼻而入,潜伏于膜原,待机而发与西医微生物学说极其相似。此学说被以后清代名医叶天士接纳并发扬创新,写在了《温热论》当中。叶天士提出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为目的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如伤寒阳明,入营犹可透营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卫气营血辩证”即源于此。“三焦辨证”乃温病名医吴鞠通提出,主张“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观点。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说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相铺相成,相互为用,一纵一横有相得益彰之妙。

鸡病应用: 以上论述,我想说的是,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与六经辨证,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不可孤立的看待,应该灵活应用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那鸡病到底怎样合理应用中医辩证呢?鸡五行属火,“阳有余,而阴常不足”;‘阳’只是说明活力大,生长快,病多转化快;故病多外感病,热病,急性病。但生长过快抵抗力亦下降,又现气虚卫虚之机,故又多阳虚四逆之证。还因现在肉鸡多是高蛋白高能量饲料,饲料营养充裕,故鸡易挟痰湿之气,而多发湿热之症。下蛋鸡因经常产蛋,故肾常虚,着重补肾为要- 可参中医妇科。幼鸡因刚刚出世,脾胃未充,应时时照顾脾胃兼以理气- 可参中医儿科。所以,中医药应用,应合理借鉴人医的方法,不可盲从,但也不可贬低中医辩证方法的多元性与互补性。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