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的意义、特点及知识体系

2022-11-15

  摘要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以培养掌握一定中医理论知识、能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合理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西医临床医生为基本目的。“西学中”系统化培训是对国家政策的认真落实,也是综合医院、基层医院以及诊所发展的切实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西医医生进行中医临床实践,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西学中”系统化培训不是将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精简化,而是要根据西医的知识结构特点来构建其知识体系,旨在通过打通和融合中医各基础学科的知识而使西医医生快速掌握一定的中医临床能力。“西学中”系统化培训包括理法、方药、经典以及辨治四大知识体系,理法是基础,融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方药是桥梁,整合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的知识;经典是源泉,从速成的专业知识返璞到古籍原文;辨治是核心,实现中医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的跨越。

  

  关键词 西医;中医;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

  

  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西学中”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医学教育改革有重要作用。如何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构建系统化“西学中”教育培养模式,使西医临床医生在短时间的培训后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团队在“西学中”教育教材建设以及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与研究[1-4],2017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了《全国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西学中”培训,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项目、国家和省级“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湖南省十四个市州各级医院的“西学中”培训、重庆垫江县中医院和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西学中”培训等,目前已有6000余名学员使用本教材。在此实践基础上,2021年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撰出版更为完善和全面的《“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的编撰是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导下完成,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20余所中西医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教材的设计以及编写。目前使用本套教材已开办“西学中”培训班6个,共计培训学员1500余人。《“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实用性强,既减少了“西学中”教育的教学难度,又能使学员较快速地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文研究其构建的系统化培训知识体系在“西学中”教育的作用,以期使“西学中”教育更加学术化、专业化。

  

  1 为何要进行“西学中”系统化培训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是对国家政策的认真落实,也是综合医院、基层医院及其诊所发展的切实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西医医生进行中医临床实践,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

  

  1.1 深入贯彻国家政策法规要求 “西学中”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形成的医学教育模式[5]。1954年,中央对《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做出批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要鼓励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加入到整理祖国医学遗产的队伍中来,并且要和中医加强合作”[6]。1955年,卫生部提出“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西学中”方针[7]。“西学中”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开始施行的《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为“西学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构建规范、系统、专业并且实用性强的“西学中”系统化培训模式响应和贯彻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

  

  1.2 高度契合西医临床切实需要 众所周知,很多中成药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替代和(或)补充西药的作用,或者对西药发挥减毒和(或)增效作用。实际上,西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非常普遍,超过60%以上的中成药由西医医师开具处方使用[4]。由于大部分西医缺乏系统的中医知识,使得中成药误用和滥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对2018年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中成药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发现有超过20%的不合理的中成药处方[8]。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对西医临床医师开具中成药以及中药饮片处方的资格条件作出了限定,系统学习中医1年并考核合格的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或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学中”培训班(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可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无论是综合性西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或者诊所,西医使用中成药都是临床实际的需求。对8家基层医院的参加“西学中”培训班的人员进行问卷调

  

  查分析,发现“西学中”培训班显著提高了这些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帮助他们发现了科学研究的创新点[9]。可见,“西学中”系统化培训是契合西医临床需要的,经过系统学习后方能掌握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这对于拓展其专业知识以及提升临床服务能力都大有裨益。

  

  1.3 满足人民健康服务需求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0]相较西医而言,中医的医学模式更具生命力、生命观更具先进性,中医治疗复杂病有更多手段,对于“治未病”也有独到优势,还可辅助西医减毒增效,不仅如此,中医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中医学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与特色,中西医结合是更符合中国人民健康需求的医学模式。

  

  2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的鲜明特点 “西学中”教育不是将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知识体系精简化,而是要根据西医的知识结构特点来设计其知识体系,旨在通过打通和融合中医各基础学科而使西医快速掌握一定的中医临床能力,特别是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

  

  2.1 科学打通和融合中医学各基础学科知识 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的医学典籍汗牛充栋,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坚实的

  

  实践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象思维、系统思维和变易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藏象、经络和气血津液等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11]。对于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而言,各个高校基本都是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等的顺序来逐步安排课程。然而,“西学中”系统化培训不是精简版的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它是一种“短平快”的继续教育,以实用为主,不要求掌握太多理论性知识。因此,“西学中”系统化培训需要快速打通中医各基础学科,并使之科学融合,从而帮助学员快速了解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以便服务于临床实际。

  

  2.2 助力迅速提高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 中医理论体系凝聚着中华民族有关生命认知和健康维护的智慧,是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西医可以学中医“大医精诚”价值观、理法方药的基本理论、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名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保健的适宜技术、开具合格处方的方法以及中医所蕴藏的深厚传统文化。然而,提高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是西医临床医生最迫切的现实需求。中成药组方大多源自于千百年来历经临床锤炼的经典名方,较多西医常使用中成药治疗患者,然而,西医医生大多是按照辨病思维使用中成药,导致西医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合格率较低。因此,“西学中”系统化培训应以指导西医遵循中医学理论、辨证原则以及用药规律合理使用中成药为基本目标,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为广大西医工作者提供一个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除此以外,如学员有更高追求,欲深入学习中医学理论、适宜技术以及如何开具饮片处方等,可以进行另一阶段的培训或深造。

  

  3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的知识体系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包括理法、方药、经典以及辨治四大知识体系:理法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法以及辨证方法等内容;方药包括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的基本知识;

  

  经典即中医经典著作里精华内容的解读;辨治即临床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

  

  3.1 理法是基础,融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 理法知识体系即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打通,将二者融合为一本教材。从知识层次性来看,先有“理”,“理”是基础;后有“法”,“法”是“理”的运用。因此,理法知识体系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养生康复和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八纲、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内容。以简单、准确、实用为原则,力求达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使学习者对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诊法以及辨证方法有较为全面地了解,为后续地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3.2 方药是桥梁,整合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知识 方药知识体系包括中药、方剂以及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将三者融合为一本教材。中药学是方剂学的基础,方剂学是中药学的具体应用,二者联系非常紧密。中药学中阐述中药的临床应用时会例举代表方;方剂学中阐述方剂组方原理时会论述方中每味中药的用意,这是中药功效的具体体现与应用。因此,中药学和方剂学是最容易互通的。方药知识体系主要介绍中药学、方剂学发展简史及中药学、方剂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知识。“西学中”教育对方药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广而精,“广”是指各类中药以及方剂都要有所涉猎,“精”是指挑常用中药和方剂重点介绍。中药学部分分为21章,收录正药140味,附药260味,正药从“采制”“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方剂学分为19章,收录正方80首,附方159首,正方从“主治”“组方”“配伍”“用法”“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除此以外,另一亮点是方剂每一章后会介绍这一章的常用中成药,从“药名”“组成”“主治”“用法”“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指导西医理解常用中成药的原理和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经典是源泉,从速成专业知识返璞到古籍原文 经典知识体系即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里的精华内容进行解读,将这些经典名篇里的知识整合成一本教材。目前的中医理论体系基本都来自于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的分析、整理和总结。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医最重要的资源。“西学中”教育不仅要让学员学到经过科学打通和融合而可以“速成”的知识,也要让学员学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经典知识体系既要概括性论述中医经典著作的学术背景、学术渊源、学术沿革、学术体系、学术观点等,又要分别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的名篇名句进行阐述,力求简洁明了,内容分为“原文”“词解”“释义”“临床运用”四个部分,突出中医经典的实用性,又能更好地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3.4 辨治是核心,实现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的跨越 辨治知识体系是“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的核心内容,即临床常见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将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的中医辨治知识整合成一本教材。西医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经典等相关内容学习后,逐渐形成一定的中医思维,能用“望、闻、问、切”诊病,明白治疗上要“理、法、方、药”合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中医临床辨治。中医临床辨治是以各系统疾病为纲,病种涵盖内、外、妇、儿、骨伤、耳鼻咽喉、五官、口腔等临床各科,指导西医医生运用中医思维进行中成药辨证处方的一门课程。所选取病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是中成药在疗效、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病种。在中成药选用原则上,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指导原则。同时注重中成药来源的权威性,主要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内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少部分是行业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用药。按照西医的思维特点,分为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神经精神疾病、体表感染类疾病与乳腺疾病、皮肤病、肛肠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男科疾病、骨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咽喉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等20章,共计118个病种。每个病种从疾病概述、病因病机、中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体现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简化西医学内容。

  

  4 小结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以培养掌握一定中医理论知识、能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合理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西医为基本目的。国医大师唐由之、陆广莘,中国科学院学院士陈可冀、沈自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吴咸中,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他们都参加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学中”学习班,是“西学中”的优秀典范,对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西医学习中医学必须坚定中医学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疗效自信和文化自信,把握中西学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断加深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多读经典,跟名师,反复临床实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汲取中医思维优势,遵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合理使用中医药,成为学贯中西的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清湖.中西医结合思与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87-213.

  

  [2]何清湖,雷晓明.湖南中医药大学:构建一体化教育模式创新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N].光明日报,2022-06-21(10).

  

  [3]何清湖,胡宗仁.新时代“西学中”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22-06-30(03).

  

  [4]胡宗仁,邓奕辉,张冀东,等.“西学中”的现实意义与实施方法[J].中医教育,2022,41(1):32-35.

  

  [5]蒋龙魁.“西学中”运动的历史动因探究——纪念毛泽东“西医学习中医”号召65周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221-225.

  

  [6]王致谱,蔡景峰.中国中医药50年[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7]华钟甫,梁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史(1955—1995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7.

  

  [8]赵英,缪云妹,金秀龙,等.奉贤区奉浦社区全科医生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J].上海医药,2020,41(14):16-18.

  

  [9]黄东明,修青永,王蕾.基层医院西医学习中医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7-8.

  

  [10]央视网.七常委出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谈卫生健康大计![EB/OL].(2016-08-21)[2022-07-07].http//news.cctv.com/2016/08/21/ARTIQrM0svqnG8SORIN4RwhR160821.shtml

  

  [11]郑洪新,杨柱.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5.

  

  [12]潘桂娟.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推进中医理论继承与创新——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桂娟研究员[J].世界中医药,2014,9(11):1397-1400.

  

  作者:胡宗仁 邓奕辉 沈承玲 胡思 雷晓明 何清湖

  • 上一篇: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 下一篇:没有了
  •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