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医学教育改革研究影响论文(共3篇)

2022-06-08

  医学教育是可以说说医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它还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支高素质、强结构的导师队伍是医学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医学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西方高等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张安、高立:(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济宁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济宁272067)


  摘要百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医学教育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更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果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医学院校发展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医学院校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可为今后培养大量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西方高等医学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改革


  学校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直接手段和方式,而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只有结合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科学的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与改革:一是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方向改革;二是从“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法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法的改革;三是从单纯的医学教育向医学教育结合人文教育方向的改革。纵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医学教育,在经历了多年、多次改革之后,不仅形成了非常规范的培养模式,且在培养医学生的规模方面,真正做到了精英教育。借鉴西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果[1],结合医学院校发展现状,提出符合我国医学院校发展现状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对于今后构建行之有效、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1西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现状


  1.1以科学教育基础为代表,形成科学化的医学教育体系


  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由三种模式构成[2]:以学徒制为基础的医生对医学爱好者进行的带徒;以营利为目的的医学业主学校进行的医学培训;以培养医疗人员为目的的医学院开展的医学教育。虽然三种医学教育模式均能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医学生(医疗工作者),但不同培养模式之间存在师资水平差异较大、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因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最终导致整个医疗行业混乱不堪,医疗事故频发,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受慈善机构卡内基基金会的委托,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在1909年1月至1910年4月期间,对北美155所医学院校进行实地考察,不仅获得了有关北美高等医学教育现状的第一手素材,且于1910年下半年发表了《美国与加拿大的医学教育:呈给卡内基教育基金会的报告》(简称弗莱克斯纳报告)。弗莱克斯纳报告报告不仅对北美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极为详细的描述,并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更对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出独到见解[3]:1)在入学条件方面,首先确定医学生应具有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强调医学对其他自然学科的依赖性;2)在医学院校教学人员方面,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强调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性;3)在教育教学资源方面,鼓励医学院依附于综合大学进行教学,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4)在实验方面,通过开设实验来弥补传统理论课教难以达到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能力培养;5)在临床教学机构方面,充分了解临床教学与见习实习的复杂性,强调临床教学机构必须依附于医学院。


  以弗莱克斯纳报告为导引,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改革:1)在入学条件方面,要求理工科毕业生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校,并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生物医学基础知识教学以奠定医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2)在医学院校师资配备上,明确提出了聘用“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科学研究-医学教学”的三合一特征的全职教师要求;3)在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积极促进医学院校与综合大学进行合并或开展联合办学,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4)在实验方面,重视实验室建设以营造通过实践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提升思维能力;5)在临床教学机构方面,确立了“大学-医学院-附属临床医院”的结构模式,为医学生开展临床见习实习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这种医学教育模式不仅奠定了美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并对西方其他国家医学教育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1.2以课程整合和PBL为代表,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


  如果说弗莱克斯纳报告引发了西方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一次改革,那么开展课程整合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改革,则是西方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二次改革的代表。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于1952年首次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Learning,OBL)”这一新型教学模式[4],即在教学过程中,按“人体器官与系统”、“形态与功能”等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合,不仅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更促使基础医学教学能够与今后临床医学教学之间能够紧密衔接。之后,1993年在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所提出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更是对OBL教学模式起到了有力补充的作用:该课程模式是强调以人体器官及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基础医学的课程设置,实现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等多种对照,淡化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和间断性,强调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体现了道德与情感的联系。


  通过我国当前医学院校医学课程设置与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对比,发现医学院校医学基础课的理论学时均安排在900学时左右,而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中,除了医学基础课的理论课教学外,另外安排了大约200学时的小组研讨,让医学生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开展深入讨论研究,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仅仅对关键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医学生共同讨论、自主学习。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方法,可使医学生通过探讨来解决问题,潜移默化的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医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处于精力较为集中状态,其自主学习及积极探索的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另外,PBL教学方法以广义的“问题”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导引,将原先相对独立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人文等学科知识,按照有益于医学生综合学习及运用的原则进行合理整合,不仅使医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培养了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以职业胜任力为代表,全面塑造医学生的新医学理念


  21世纪以来,全球医疗卫生机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首先,随着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次,不断爆发的新型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极大挑战;最后,全球医疗卫生系统结构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维持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正常运转的成本也逐渐提高。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家克尔雷的观点[5]:“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在整体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协调发展。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高等教育还具有多样化与共性化的特点:虽然教育模式一直在变化,但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却基本与美国人所关注的问题和价值相一致。”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而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以此为契机,西方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三次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199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不仅批评了当前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更是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全新医学模式,开创了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新型医学观念。此后,2010年,《Lancet》表了《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全面医学生人格的塑造,成为引领第三次世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文件。


  2西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对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纵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医学院校三次教育改革,均对整个世界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医学教育改革将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了模式、规范化改革,并注重整个培养过程中医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第二次医学教育改革对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学习方式方法进行了更新,更加强调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将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在注重医学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总体看来,西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构建教育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6],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新意识到,西方医学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有着自身文化背景和适应群体,因此,国内医学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须部分参照西方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各医学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7]。


  2.1对PBL等教学方法进行准确定位,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1966年,美国最早在医学院校就开展了以PBL教学法为代表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并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但纵观美国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虽然有超过70%的医学院校在医学生临床前期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学,但在基础医学理论课的教学方面,只有不到40%的医学院校使用PBL教学法教学,且涉及课程的数量也仅占总课程数量的20%左右,仅有不到6%的医学院校使用PBL教学法涉及课程的数量超过总课程数量的50%。近几年,国外有关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均显示:在PBL等教学法方面,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均呈现出从“高度依赖PBL法进行教学”向“合理使用PBL法教学”的转变。因此,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有关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对PBL、TBL、CBL等教学法进行准确定位[8],正确认识其优点与不足,合适开展PBL教学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力补充。


  2.2在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积极开展大规模课程整合教育教学改革


  近十几年来,“以系统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等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的认可,通过调研国内外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情况,发现当前医学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均在不同程度和范围涉及课程整合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而国内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整合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应仅局限于对某一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而是应当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积极开展院系内部与院系之间的课程整合,使医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能够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也有所了解。通过开展课程整合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将医学生原先相对分散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剔除重复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目的[9]。能够使医学生的知识层次有所拓展,进而能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演变,最终形成一种更加完备的医学观和医学教育观。


  2.3积极开展人文教育课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模式的演变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时至今日,医学模式已从最原先的“生物-医学”这一简单模式转变为当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复杂医学模式,这对当前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首先,强调个体行为与疾病的关系,把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健康、疾病、康复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的日常行为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更有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可以影响某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次,强调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对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仅只针对疾病的病情开展治疗,更加强调将人作为整体进行治疗的积极意义;最后,强调医学生在今后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为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方面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人文方面的关怀[10],在为患者减轻疾病造成痛苦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结语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药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此契机下,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高等医学教育优秀成果,针对各医学院教学水平发展现状[11],有效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各医学院校今后的发展,将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2篇:口腔医学教育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陈秋叶,陈勇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海南海口570102)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给全球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本文从PBL教学法在口腔的运用情况、优缺点以及与各种教学法相结合在国内口腔教学研究的应用情况,探究构建更加合理的口腔医学PBL教学模式,对于开发和促进成人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教育;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学形式[1]。PBL教学法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实施,并作为医学教育学习的创新和替代途径开创了新的教育趋势[2],目前已被全世界超过1700所医学院校所采用,在我国作为一种实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


  1P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育的广泛运用


  PBL教学法应用于口腔专业不同的学历层次教育:中职[4]、三年制高专[5]、成人教育[6]、七年制[7]、八年制[8]、研究生[9]、留学生[10],应用于在校生教学的多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11-12]、实验教学[13]以及各阶段的临床教学,如见习教学[14]、实习前培训[15]、临床实习[1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7]、进修生培训[18]、以及对口医疗支援培训[19]等。


  2PBL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接受和实践应用两个阶段。PBL教学法具有激活前期储备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等诸多优点,并在知识运用阶段有较大的优势,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对解决实践性较强的临床问题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来说不太适用,而且过于强调专业之外的知识如医学人文、法律和伦理学等,占用比较多的课时和配套资源,以及会影响自觉性或自学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缺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部分医学院已逐步放弃单纯PBL教学法,有些学校尝试将PBL与其他教学法联合使用[20-21]。PBL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法的融合已在我国口腔教学中尝试。


  3PBL与各种教学法的联合使用


  3.1PBL与基于讲授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相结合LBL教学法能够更加系统、详细的讲授基础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易于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效果值得肯定,也是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主流方法。PBL与LBL两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扬长避短,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提升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效果[22]。学历层次越低,临床经验越少,知识越抽象,知识理论性越强,LBL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3.2PBL与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SP)联合教学法SP主要用于标准化病史采集、临床检查、交流技巧以及临床诊疗思维的综合训练。PBL与SP联合教学法在不同教学阶段运用,优势各有侧重。在本科生PBL教学中引入SP[23]合理构建教学场景辅助教学,学生的病例分析得分、理论总分、实践总分和总成绩优于LBL组学生,但基础知识成绩显著降低。而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PBL结合SP教学模式[24],能促进学生对平时接触不多的病例有进一步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培训后都能熟练进行颌面外科基本操作以及能对常见病做出正确诊断。


  3.3PBL与情景模拟教学法相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模拟场景条件下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将枯燥的解剖课程转变成学员对临床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5],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使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优于LBL组学生[26]。


  3.4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相结合CBL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索引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PBL结合CBL教学法已使用于在校生的部分课程,如口腔正畸学[27]、口腔解剖生理学[28],还用于临床教学[29-30],能使实习学生理论成绩优于LBL组学生[30]。


  3.5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采用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能使学生理论分数优于LBL组学生[31]。而于研究生教学中采用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后与单纯PBL教学法相比,学生的理论分数无差异,而实践能力成绩、文献检索能力、评价利用能力和诊疗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32]。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团队为基础,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PBL联合TBL教学法能使理论和技能测试成绩优于LBL组学生,而PBL、TBL和循证医学相结合后能进一步提高技能成绩[33]。


  3.6PBL、CBL和TBL整合式教学法PBL、CBL和TBL三种教学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内在互补性,将三者整合的教学法用于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实习教学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满意度、文献查阅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均显著高于传统实习组学生[34]。


  3.7PBL与问题为起源的临床课程(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教学模式相结合PCMC教学模式是在典型病例的基础上,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PCMC和PBL两种教学模式都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两者相结合后与LBL教学法相比,学生在理论成绩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提高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培养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明显的效果[35]。


  3.8PBL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Seminar被称为讨论会或研讨会,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大学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就某个特定专题进行讨论和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学者尝试PBL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用于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交流以及合作创新有较好的作用[9]。


  3.9PBL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网络PBL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师生在虚拟课堂上共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法。Blackboard平台是提供给老师和学生交流和互动的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PBL教学法[36]运用于枯燥、门诊病源有限、病种随机以及不典型的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移动PBL结合早期接触临床应用于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并能提高教学效率[37]。针对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常相互分离、时间分配有限以及效果不佳的状况,有研究设计出PBL与网络化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实习学生在综合性问答题得分、临床病例分析题得分和出科考总分优于LBL组学生,以及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知识记忆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8]。


  3.10多学科的PBL教学临床医学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多学科PBL教学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在校生牙体牙髓病学教学后,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教师评分和学员满意度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39]。实习教学中严格按学科划分的分科轮转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设立口腔综合科为基础,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多学科的PBL课程,学生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完成不同学科的实习目标,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40]。


  PBL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其形式可以变化多样,在不同学习阶段以及针对不同课程需要与其他教学法有机结合,摸索出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提高基础知识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提升理论成绩以及操作能力,并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第3篇:网络公开课程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SWOT分析


  许婷1李树峰2:1.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山西汾阳03220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共卫生信息研究室,北京10002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共享教育理念的提出,互联网成为求知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上丰富的医学网络公开课程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对传统医学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上的医学网络公开课程进行梳理总结,介绍了国内外优质的医学公开课程资源网站和课程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对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优势-机会(SO)、优势-威胁(ST)、劣势-机会(WO)、劣势-威胁(WT)四种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网络公开课;教学改革;SWOT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教学理念的变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巨大冲击。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率先启动了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我国于2003年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同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精品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各学科各领域的网络公开课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3]。


  医学知识的半衰期短,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医学专业课程种类较多,学生对于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需求程度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已成为医学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4]。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对于医学院的教学改革既有机会,也有威胁。因此进行态势分析,对于我国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发展以及医学院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1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概念和基本情况


  1.1国外医学院网络公开课概述


  国外的知名医学院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哈佛医学院等都特别重视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建设。表1列出国外部分知名高校与医学相关网络公开课程的网址和课程特点,以供参考。


  1.2国内医学院校精品课程概述


  为了提高高校课程质量、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5]。我国的精品课程发展迅速,其中医学院校在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方面尤为显著[6],在很多医学院校的官方网站上都有专门的“精品课程资源”栏目,表2列出部分国内重点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网址以及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1.3国内外网络公开课程网站概述


  美国的网络公开课发展较早,整体市场比较成熟,参加网络公开课程学习的学员众多,网络公开课程的提供商主要是Coursera、Udacity、Edx三家公司[7]。以网易公开课、爱课程为代表的国内网络公开课程平台,都有着丰富的医学专业课程资源[8],表3列出国内外涉及医学教学课程的知名网络公开课程网站。


  2医学网络公开课对我国医学院教学改革的SWOT分析


  SWOT分析也称态势分析,列出其内部的优势S(Strength)和劣势W(Weakness)、外部的机会O(Opportunity)和威胁T(Threat)[9],将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交叉匹配,即形成优势-机会(SO)、优势-威胁(ST)、劣势-机会(WO)、劣势-威胁(WT)四种决策模式[10]。SWOT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考察,然后据此提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11]。


  2.1优势分析


  2.1.1课程资源丰富且优质医学网络公开课程通常是由国内外一流医学院的教学名师讲授,并由专业的摄影团队录制加工上传,课程质量优质。加入课程资源共享时涵盖的医学学科众多,同样的课程往往能找到来自于不同医学院的教师讲授。因此每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都可以找到优质的医学网络公开课程。


  2.1.2创新的教学模式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育理念从“教”向“学”转变。Coursera、中国大学MOOC的网络课程还要求学生参与网上的在线讨论,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网络公开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员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不再受上课时间、地点、人员、课程进度的限制,具有传播形式快、学员范围广、学习开放性的特点[12-13]。


  2.1.3成本低、收益大医学网络公开课程上传至互联网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不受学员数量和场地的限制,可以无限次反复播放,学习成本低。医学生和青年医务工作者是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主要受众,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对于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1.4助力教师成长对于亟需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青年教师来说,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更新速度快,能够及时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医学前沿知识。医学院的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医学院甚至国外学习的机会有限,而网络课程的资源费丰富,可及性强,是教师提升水平最为便捷的方法。


  2.1.5促使教育的公平性欧美国家率先发起了开放课程项目,促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被全世界共享[14]。国内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却较为匮乏[15]。医学网络公开课打破了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使医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趋于平等,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


  2.2劣势分析


  2.2.1对学员的监管、激励、考核体系不健全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学员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缺乏传统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课程如国内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因此绝大多数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学分和成绩并不受正规大学和教育部门的认可[16]。


  2.2.2网络公开课的师生互动存在障碍医学网络公开课程是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学习,学员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无法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授课教师也无法根据学员对课堂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进程,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单向被动的接受,老师录制完课程也无后续的答疑讨论环节。


  2.2.3运营模式不清晰网络课程的提供方普遍存在商业运营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当前的运营模式不具备盈利机制,网站的有效运转必然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和人员维护,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2.4缺乏课程的实践环节临床实践环节是巩固理论基础、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环节。医学网络公开课程是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教学,仅仅通过口头讲授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缺乏临床的见习和实习环节。


  2.2.5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尽管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对于想要系统并且完整研修某个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仅仅通过医学网络公开课程这个渠道是无法满足的,传统医学教育仍然是培养医务人员的主要途径。


  2.3机会分析


  2.3.1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普及率为54.3%[17],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主要学员是80后、90后,他们能够熟练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2.3.2我国高等教育即将普及根据教育部首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称,201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已达到3700万人,毛入学率为40%,预计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还将持续快速增长,为网络公开课程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3.3教育改革的大潮翻转课堂即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18]。问题式教学(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19]。翻转课堂和PBL教学的理念在医学院的教学改革中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大众对医学网络公开课程产生了较大的需求。


  2.4威胁分析


  2.4.1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黑板-学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随着网络公开课的迅速发展,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逐渐向学生转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20]。


  2.4.2课程学员的多样化传统医学教育的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而医学网络公开课程是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任何求知者不限制性别、年龄、学历、地域都可以自由地获取网络公开课程资源,因此学员在年龄、文化层次、知识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2.4.3基础设施有限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网络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和医学生来说,互联网和硬件设备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无法完成医学网络公开课的日常学习。


  3医学网络公开课程促使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优势-机会策略


  ①随着我国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医学网络公开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国医学院的教学名师应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分享给全世界的求知者。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③医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一定的医学网络公开课程。


  3.2优势-威胁策略


  ①为了使医学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求知者也可以共享到优质课程,国家要注重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配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络硬件设备。②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年龄结构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医学院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员多元化的要求,争取参加课程的学员都能得到提高。


  3.3劣势-机会策略


  ①我国“互联网+”产业不断深化,更多的求知者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提供方要明确自身的运营模式,确保持续健康发展。②PBL教学和翻转课堂逐渐受到了医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视,对医学网络公开课程更加依赖。要对医学网络公开课程的教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增设相应的临床实践环节,健全网络课程的激励和考核体系,畅通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渠道。


  3.4劣势-威胁策略


  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大纲和课时的限制,只能讲授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教师应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医学网络公开课程推荐给学生,作为课程的拓展学习资料。②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要增加医学网络公开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并在医学生、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教师群体中推广,促使更多的人能有效利用医学网络公开课程。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