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辽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6-08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深入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和人本性,培养内容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培养过程缺乏融合性和连续性,培养途径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主要问题,提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培养对策,以期通过“三因”教育,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2.0019.0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创新潜能与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双创热潮激发了无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然而当创业需求与创业能力不匹配时,万千学子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面向地方、服务区域、合作交流的办学理念,在深入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内涵及其提升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策略,方能引领学子们在创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其提升的重要意义


  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的高频词,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很多学者分别尝试从语言学[1]、心理学[2]、管理学[3]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但终因对“能力”的界定众说纷纭,在学界目前尚未形成对创业能力准确、一致性的定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能力是自我谋职的一种能力,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善于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实践证明: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既是各高校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创业能否成功。创业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创业主体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创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创业能力培养的难度,但研究证明创业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升的[4]。


  基于对创业内涵的相关了解,本论文以创业活动为研究载体,提出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升创业能力,既要有全面系统的培养,又要有个性化的分类培养。系统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为创业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分类培养则立足大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差异,分层次、分类别、有区分、有重点地培养。以大学生群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准确定位为培养基础,有的放矢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全国各高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纷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区别于普通高校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和人本性


  高校制定的学生培养方案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但是社会形势迅猛发展,经济态势不断变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果学校一味地固守既定培养方案,不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创业能力必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甚至不被认可。这样的创业缺乏生命力,很快就会被经济社会的大潮淘汰,这样的创业能力与高校育人的初衷相悖。“大学生的创业是面向社会的,社会是真正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场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改变社会的能力。”[5]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对接,虽然通过与企业对话,有利于助推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但创业能力不同于就业能力,不单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领悟“知道、悟道、行道”的过程,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创业成功的真谛。另一方面,不能与时俱进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从事创业培养的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以辅导员和学工教师为主,无经验、不专业,无法准确把握与创业有关的时代脉搏,照本宣科创业知识,无法教授学生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2培养内容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


  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偏重知识的传授,缺乏思想意识培养。创业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纯的理论指导很难实现能力的提升,必须重视思想意识在能力提升中的动力作用,二者协调发展,以思想意识助推创业能力提升,形成系统化、常态化培养[6]。首先,创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升创业能力的外因,而创业意识作为创业成功的原动力是提升创业能力的内因,在知识培养的同时,只有创业意识培养跟进,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创业积极性,有益于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虽然学校、社会都在鼓励“雙创”,但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成功创业案例并不多,由于缺乏榜样的激励,学生的创业兴趣一般,很多学生只是把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学习任务,能力提升动力不足。再次,高校传统的创业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没有创业的经历,说服力不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能力的培养。


  3培养过程缺乏融合性和连续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最核心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创业能力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活动,而目前各高校在创业培养方面的做法大多以开设相关创业课程为主要手段,就创业论创业,没有与专业教育融会贯通。在创业能力活动环节的设置上,未能与高校学科特色为基础,导致创业基础知识的教授与创业能力培养活动脱节。第一,创业能力培养活动未能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高校创业课程在设置上本身课时相对较少,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模块之间衔接不紧密,不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科背景进行引导创业。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和针对性。第二,创业能力培养活动在设置上未能贯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高校在培养创业能力时往往忽略学生的年级特点,未能够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分层次设计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不完全匹配的培养不利于能力素质的全面拓展。


  4培养途径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


  当前各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以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举办创业沙龙讲座,组织参加创业大赛等途径。这些培养方式对于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但是这些培养活动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的,属于创业通识教育,虽然广泛,但缺乏个性化培养,针对性不足[7]。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95后大学生,不仅从家庭背景,还是受教育程度以及价值观取向存在多元化,造就了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每个人的创业能力有高有低,存在的问题各异,唯有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个性发展各异,复杂的学生群体更是增加了个性化培养的难度。而各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人员配备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无法切实开展针对学生一对一的培养,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创业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策略针对以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开拓思想,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狠抓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矛盾,以创业能力分类培养为主要抓手,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培养为基础,以建立校内校外联动培养机制为手段,实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有机融合,共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1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圣人孔子提出的学生培养观点,“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认知水平、素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加以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能力最大限度提升的培养方式。当前,高校创业能力培养方式以通识培养为主,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差异,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创业能力。因此,采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材施教对学生创业能力分类培养,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创业能力分类机制,对其进行科学的区分和筛选,是分类培养的基础,这就要求创业教育者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深层次发掘学生创业方面的潜质和能力差异,这就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创业能力的差异,从哪些维度去考量;二是需要开发一套科学合理测量创业能力潜质的工具。这是笔者及广大创业教育者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其次,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给予每个学生真正需要的专项提升教育,是分类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创业指导教师立足学生的能力类别进行教学设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指导学生,既让学生学到创业的相关知识,又要练出创业的能力,取得实际创业成果,从而由衷地产生创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因势利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解决未来教育问题、驱动本国经济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8]。古语有云:“不若因势利导,使之渐近自然。”把创新创业教育置于高校教育体系中,因势利导,以纵向贯穿、横向融入的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首先,纵向贯穿学生大学四年人才培养过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个性发展、认知学习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教育需求,不同阶段不同身心特点,学校在设计创新创业课程时要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特有的发展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阶段性培养;其次,横向融入专业教育培养过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新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教育各个环节联动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存在,融入专业教育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对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创业能力空间。


  3因地制宜——高校内外联动全方位提升创业能力


  双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必然要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接。闭门造车的创新创业教育只会让学生成为井底之蛙,背离了创业能力培养的初衷,既不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无益于学生就业的实现。根据高校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形势,因地制宜,实现高校与社会全方位联动,走出去,引进来,找出高校与社会的契合点,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新需求,找准符合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方向,便于后期成果转化;引进校外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等走进校园兼职授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引进校外创新创业活动或比赛,组织学生以赛带练,多参与、勤学习、善总结、求进步。其次,高校学生走出校园多参加双创实践。学校要创造机会与企业深度融合,以创业实践为载体,以创业能力为目标,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三位一体化,在项目中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要走出校园,自己创办企业或者走进企业在实践中提升创业指导能力。最后,建立持续有效的社会与高校沟通机制,为高校优秀双创项目的及时孵化奠定基礎,切实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激励学生创业积极性,助推大学生创业能力全方位提升。


  作者:新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