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当代美国伦理电影的多主题变奏

2022-06-08

 [摘要]以社会道德规范为主题的影片都可以纳入伦理片的范畴,盘点近20年美国的伦理片,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影片都呈现出隐性与显性主题交织的叙述模式。就其题材而言,大体有四个角度:第一,道德藩篱与真爱无价;第二,同性恋现实接受的困境与主题超越;第三,和谐家庭背后的爱恨纠缠;第四,叛逆幻想与成长历程。当然,伦理片的多重主题变奏非这四点所能全部囊括,文章仅以此为视角,去挖掘伦理片想要触及的情感、社会和人性难题。 
  [关键词]伦理电影;美国;多主题 
  以社会道德规范为主题的影片都可以纳入伦理片的范畴,而道德规范涉及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宗教信仰、成长教育、社会批判等各个方面,内涵外延的模糊势必造成伦理片主题的多元化。[1]当代美国伦理电影也逃不出多主题变奏的共性。盘点近20年美国的伦理片,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影片都呈现出隐性与显性主题交织的叙述模式。要想走进这些影片的深处,就需要拨开层层迷雾,去探寻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意蕴。就美国伦理片所涉及的题材而言,大体可从四个角度切入:第一,道德藩篱与真爱无价;第二,同性恋现实接受的困境与主题超越;第三,和谐家庭背后的爱恨纠缠;第四,叛逆幻想与成长历程。当然,伦理片的多重主题变奏非这四点所能全部囊括,文章仅以此为视角,去挖掘伦理片想要触及的情感、社会和人性难题。 
  一、道德藩篱与真爱无价 
  道德藩篱的限制范围到底多大?需要怎样的力量才能逾越这一藩篱?婚姻道德在这一范围中又是怎么存在的?这些貌似难以触碰的问题在美国伦理电影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纯洁简单的爱情固然值得歌颂,有悖伦理的真爱也不能轻易否定。在婚外情主题下,美国伦理片常常“离题”万里,它更注重挖掘婚姻背后宗法观念的道德操守、信仰危机等问题,同时夹杂着钱色交易、人性善恶、同性恋等多声部的伴奏。如,婚姻道德与延续香火间的冲突。2007年,《色·戒》和《第二次爱情》两部同题材影片值得关注,前者是谋杀背景下因性生爱的非理性情感,后者是借精怀孕背景下的道德背叛。就多主题角度看,《第二次爱情》言说的空间更大。苏菲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因为丈夫的原因,无法孕育。在婚姻道德与传宗接代之间,苏菲不得不选择后者。这一宗法观念的主题在苏菲与志河的性爱后进一步升级,本来是简单的钱性交易,不曾想二人皆冲破道德藩篱,沉浸在真爱的包围中。婚姻、传后等主题固然是本片重要的泼墨之处,但人性需求的释放和探寻内心真实想法的历程也未尝不是导演试图传达的良苦用意。丈夫的自私残忍和性格扭曲与苏菲的美丽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增加了伦理与道德间的矛盾冲突,影片由此形成了多元主题齐头并进的格局。 
  信仰危机与爱的代价也是美国伦理片关注的主题。与其他婚外情问题一样,《窗台》中Gavin与Shana,Hollies的妻子和情人也是出轨大军中的普通两对。所不同的是,Matthew Chapman显然是借婚外情这样一个有悖伦理的争议性话题来诉说更深层次的宗教信仰问题。问题的预热事件是Joe和Shana宴请Gavin和其同性恋室友Chris时的简短对话,Joe想以宗教信仰的名义来治疗同性恋,他本能地将这种违背自然法则的事件称为“有罪的疾病”。Chris拒绝的理由是他们信仰不同,这里自然引出同性恋、宗教信仰、婚姻爱情等复杂话题。事件的高潮是以“窗台”为布景展开的,得知Gavin与Shana有染后,虔诚“善良”的教徒用枪指着妻子,透过窗台,要求Gavin以死来证明对Shana的真心,在愤怒面前,信仰的虚伪和无力暴露无遗。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有言:“宗教是人跟自己的分裂:他放一个上帝在自己的对面,当作与自己相对立的存在者。上帝并不就是人所是的,人也并不就是上帝所是的。……上帝跟人的这种对立、分裂——这是宗教的起点——乃是人跟他自己本质的分裂。”[2]或许影片想要传达的是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需要依靠信仰来博得安慰。此外,《窗台》也特别拈出“真爱无价”的话题,无论是同性恋者Chris,还是出轨的四人,其动机都不是放纵欲望,而是真爱。 
  二、同性恋现实接受的困境与主题超越 
  同性恋是伦理电影的重要主题。因为这一有悖自然物性发展的举动,所有相关影片皆被归入伦理范畴。当本来避讳的同性话题突然可以搬上大银幕时,不仅迅速成为新鲜刺激、饶有趣味的敏感话题,更是意味着人们思想接受广度的拓展,这一拓展直接导致法律层面的认可。美国伦理片在引入这类题材时,常常只是“借尸还魂”,以同性恋的躯壳去深入探讨法律、利益、欲望、民俗文化等各种问题。 
  第一,同性恋的合法性与现实接受之间的鸿沟。新世纪的今天,作为正常性取向者,在看待同性恋题材时已更加淡定从容。这不仅是社会思想的开化,更是追求自由人性发展的结果。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在法律上给予这一群体存在的合理性。但这并不是说同性恋者已经被世人广泛接受,恰恰相反,合法性与现实接受之间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绿色性丑闻》就是聚焦于这一“鸿沟”的有力代表。故事发生地之所以选择康涅狄格州,正是因为同性恋在这里已得到法律保障。Michael与Daniel就是普通的“一对儿”。矛盾激化起因是Michael出于好心帮助受同学欺凌的Jason,这一正常举动在Jason母亲眼中变成“性侵”。更悲剧的是,身边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承认了这一毫无根据的指控。若仅看到同性主题就未免低估了这部影片的真正价值,在“同性恋”的外衣下,导演的真实目的是暴露人性的恐同阴暗面和利欲熏心的贪婪,进而通过反思“合法”与接受之间的困境来推进人性问题的追问。这就巧妙地将法律层面的社会问题与人性层面的欲望问题紧密圈连起来,而这正是伦理电影的多主题变奏特征。 
  第二,同性恋视域下的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同性恋题材相结合,似乎是一厢情愿的遐想。但若走进安妮·普鲁的小说中,遐想立刻会成为现实。今天“断背”二字已经成为男同的指称,这完全归功于《断背山》的美名远扬。影片关注的是牛仔杰克和恩尼斯之间的爱情纠葛,与后期同性恋合法时期不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西部在两性问题上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开放。杰克和恩尼斯是各自都有婚姻家庭背景下的“出轨”,导演李安在建构二人交往的影像空间时,特别留意对西部农场民俗文化的展现。[3]李安对以杰克、恩尼斯为代表的牛仔们身穿服饰的考究,从材料看大部分都是用牛皮,比如牛仔帽、牛仔裤、皮带、皮靴等。从造型看,以牛寄寓的强壮、力量为象征。片中还涉及对骑牛竞赛的生动描绘,这一活动表面是竞技娱乐,背后是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集中展示。它是人们庆祝收成的重要活动,既突出牛仔身体健康、技术纯熟,也是人们释放压抑、发泄征服欲望的特殊渠道。所以,《断背山》在表现主题方面也是多元化的,以同性恋为主线,串联美国西部农场民俗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 三、和谐家庭背后的爱恨纠缠 
  家庭是美国伦理片的重要场所,这里常常是矛盾的集散地。在貌似和谐的背后,总有很多不堪入目的爱恨纠葛,亲情在贪婪和欲望面前变得比普通人还要冷漠。美国导演在叙述这类题材时,总露出“穷追猛打”“正本清源”的魄力。 
  先看亲情与权力的角逐。在《姐姐的守护者》中,Kate患有白血病,妈妈Sara是律师,爸爸Brain是消防队员,还有未成年的弟弟、妹妹,这样的家庭一旦遇到“重病”的冲击,多年经营的生活大厦瞬间倾塌。问题集中在溺爱Kate的母亲不顾小女儿的感受,任意地使用Anna的血液和骨髓干细胞为Kate续命,在Sara眼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不仅没有考虑小女儿上手术台时的感受,也从不顾及丈夫、儿子等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只是毫无理性地让Kate多活一天是一天。这终于激起Anna的强烈反对,以至于公堂对峙,捍卫自己使用身体的权利。不必去试探亲情在权利面前的重量,也不必称赞父母为女儿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尼克·卡索维茨更关注的是面对疾病时,人们心中希望与伤痛并存的复杂感受,以及是选择幸福地离去还是痛苦地挣扎等复杂问题。这般将简单的主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考量,获得的回应必然更加激烈。 
  再来看家庭问题的追根溯源。家庭教育不当带来的问题会在下一代成长起来后集中爆发。美国导演将问题诉诸家长的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在《八月:奥色治郡》中,Beverly的自杀使得离散的一家重新凝聚在一起,而这也成为各种暗藏矛盾爆发的导火索。首先,最残酷的问题是亲情的名存实亡。当三姐妹互相袒露最近的生活困难时,貌似非常关心对方的虚伪被Ivy的一句“其实我们之间也并不熟悉”当场戳穿。亲情本应该是最无私、最真诚的人际关系,在影片中却成为最冷漠、最残酷的情感存在。其次是不伦之恋的悲剧。当Ivy说要去纽约生活时,Barbara和Karen想到的不是如何处理她与表弟Charles间不伦之恋的问题。与曹禺《雷雨》中的情节相似,Charles并非表弟,而是亲弟弟。这又挖出三姐妹之间的不伦感情的陈年旧事。貌似简单的一场葬礼,却成为亲情、爱情、人性等多种关系的坟墓。更何况伴随其中的还有同性恋、恋童癖、青春叛逆等多种主题,其实,这部影片追究的根源还是家庭教育问题,Beverly和Violet自身的种种问题才是一切恶果的源头。 
  四、叛逆幻想与成长历程 
  不管是一帆风顺的优秀学生,还是淘气叛逆、学业无成的“坏孩子”,每个人都有难忘的青春。不一样的成长经历铸造了神态各异的性格特征。美国伦理片在呈现青春期题材时显然更关注成长中叛逆幻想与现实差距的矛盾冲突。[4]在冲突中全方位地展露各种青春期问题,探寻成长教育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露社会历练对人生转折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成长中的诱惑与烦恼。《边缘日记》中Jim和Mickey等五名同学在篮球方面都有过人天赋,他们本可以有着非常美好的未来,却不幸地染上毒品,此后人生轨迹急速扭转,终至不可挽回。影片视角独特,以Jim的日记为叙事线索,既便于走进青春期心灵深处,又能造成心里所想与现实情况的鲜明对比,从而增加影片的叙述张力。这样就有了教学模式死板、教师虚伪、青春期性的躁动、偷钱、逃课、乱涂乱画、手淫等各种学校问题和自身叛逆行为。影片所要表达的不仅是青春期成长主题,还涉及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沟通少造成很深的代沟的问题,以及在彷徨中年轻人沉沦毒品、迷失自我的现状。或许这些都将是Jim成就别样人生的必须经历的磨炼,这种堕落之后对人生重新定位的思考认知成为影片主题升华的闪光点。 
  其次是家庭对成长的重要影响。正如上文《八月:奥色治郡》中谈到的问题根源一样,家庭对青少年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了道德、知识、情感等层面的培养之外,心灵的坚忍与成熟应该是人生蜕变的真正本质。《冬天的骨肉》中,为了照顾发疯的母亲和弟弟、妹妹,Ree才坚强地走上寻找毒贩父亲的道路。在寻找中,她积累社交心得,培养艺术交流的方式,学会情感的互动,从而使年轻的心灵得到历练,逐步走向成熟。但实际上,在这一显性主题的背后,还隐藏着女性主义觉醒的深层意蕴。当向好友借卡车时,对方说要征求丈夫的同意,Ree愤怒地说出“真为你感到悲哀。他说咋样你就咋样”,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看作气愤之语,而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影片是建立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之上的,而Ree所交际的全部是女性群体,需要领会导演这样安排的特殊用意。除了女性主义之外,影片还涉及毒品种、贩、销的社会问题,生命在这一经济链条中如同草芥,Ree父亲的死就是这一问题的最好注脚。 
  诚然,美国伦理片的主题是丰富多元的,但总能在多元中拈出的一条情感线索就是“爱”。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可能是朋友间的关爱,亲人间的亲情,抑或是人性本能的大爱。抓住这条线索,伦理片貌似多元的主题或许都是“爱”的归宿。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伦理拷问与道德冲突——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文学伦理学解读”(项目编号:15Q126)研究成果。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石川.重审家庭伦理片:家的镜像与情感重建[J].电影艺术,2012(05). 
  [2] 舒永生.论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的辩证法思想[J].中州学刊,2001(06). 
  [3] 刘昕亭.断背山在哪里?——意识形态批评视野中的《断背山》[J].世界电影,2007(04). 
  [4] 张金华,孙洪.殊途同归:中美伦理片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3(0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