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等教育学战略思考以及展望论文(共3篇)

2022-06-08

  随着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改革也同样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而且现在我国对教育管理学的研讨也正在朝着分科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教育管理学的论文来供大家借鉴。


  第1篇: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


  张守华,秦宇彤(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400038)


  [摘要]本论文在概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产生及背景、发展及特点、成就及问题,论述其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即服务实践,引领学科深入发展;多元开放,推动学科繁荣发展;追求卓越,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战略学科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特点的新兴学科,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等复杂环境条件,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一)学科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发展时间还很短,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不成熟,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稚嫩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既要有效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又要积极因应高等教育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体系的迅速发展,面临着种种困惑和挑战。只有从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其未来发展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环境条件变化,确保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


  (二)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实践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来指导。[1]所以,研究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战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系统,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走战略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其目标就是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这必然包括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必然能引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


  二、学科概述


  (一)产生及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困境,迫切需要通过管理职能和方式来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为迎接挑战、创造机遇,世界上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着眼全局与未来,积极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管理问题,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4]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现出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大趋势,不断催生新的学科。而高等教育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高等教育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体系分化、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二)发展及特点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准备期、初创期、发展期。[3]


  准备期(1949年-1977年)。我国正处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高等教育管理“全面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及政策、措施等基本是照搬照用,难以深入探讨。但也有一些研究试图从高校工作特点来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学问题,如《大学的改造》、《学校工作必须以教育为中心》等,虽然研究成果少,未能形成整体研究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初创期(1978年-1983年)。这个时期“文革”刚结束,全国都处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以各高校管理实践经验积累为主,缺乏深入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但也有一些学者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进行多方面探讨,如李冀主编的《普通高校管理》、朱九思等主编的《高等学校管理》等,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发展期(1984年至今)。这个时期开始从实践经验积累逐渐向学科理论研究转变。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成立,1987年4月“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已经开始向学科理论体系形成转变。[3]


  (三)成就及问题


  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起步较晚,发展中还有许多困惑,但经过20多年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学科建设得到更多关注,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学科研究发展迅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一些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学科研究成果剧增,特别是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经验分析或描述阶段,一些概念和理论直接从相关学科移植、套用,而未经严密实验或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派系、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多派系、多范式的反思与批判,等等。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很多研究以思辨、经验逻辑推演方法进行,实验或实证研究很少,缺少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基础上专有概念、理论和研究范式,在指导解决高等教育管理实践问题方面水平不高;而一些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也还未能提升到理论层面。三是学术地位作用还不够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还处在一种边缘的地位,还没有进入国际主流学术区。[1]


  三、发展战略思考


  (一)服务实践,引领学科深入发展


  一是以实践需求引领学科发展。即坚持“实践需求指向”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学科发展指向”。无论是学科体系建设,还是学科发展,均应立足于实践,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实践需求牵引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是坚持服务于实践和决策。即坚持用“学科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以学科发展成果服务于高等教育管理决策和实践,积极运用学科发展成果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是在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科体系。即坚持学科理论源于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学科研究由注重理性思辨转向关注高教管理实验和实证研究,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验证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学科体系。


  (二)多元开放,推动学科繁荣发展


  一是充分汲取多学科优秀成果。高等教育管理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其构建和发展需要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所以必须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学科意识,在主动接纳其他学科的观点、原理、方法等资源的过程中,重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规范。


  二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和领域。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剧,高等教育管理不但要面向国内,而且要面向国外,所以要以“兼容并包”、“洋为中用”的战略姿态,重视多学科研究领域和国际化研究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科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化。


  三是鼓励多派系、多模式发展。一门成熟学科的标志之一是具有多种体系与多样化的范式,所以应当提倡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多种体系与多样化范式,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不唯我独尊,鼓励多观点、多派系、多模式共存,在相互批判与反思中实现学科的繁荣发展。


  (三)追求卓越,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一是注重研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积极汲取其他学科成果时,要在概念体系、研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增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互异性程度,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在汲取世界优秀成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差异及文化的“适应性”,又要处理好借鉴与依附的关系;要尽量独立于世俗的权力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干预,不盲目跟风,致力于学科求真的理论体系。


  二是创建中国特色学科理论体系。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审视和反思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和引进西方优秀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并提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


  三是确立我国国际学术地位作用。不仅要在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要更新思维观念,运用战略管理技术,优化资源、规避风险、应对挑战,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科发展战略,赢取竞争优势,把学科理论体系推向国际学术舞台,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世界主流学术地位,为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增添宝贵财富。


  第2篇:学科建设视角下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刘路魏源(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出路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主要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学科的属性、学科建设中的突出成就与明显不足以及学科建设的相应路径上,忽视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建设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最后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反思性的建议。


  关键词:近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建设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科方向的建设;(2)学科基地建设;(3)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4)学科队伍建设;(5)人才培养体系建设;(6)学术环境建设。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一直是高教界人才培养规划、课程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等领域重点探讨的一项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年轻,但是却历经了学科建制的整个过程,虽然还有瑕疵,但是却成绩斐然。本文主要就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学科建设的路径进行述评与思考,最后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反思性的建议。


  一、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一)关于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的争鸣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一直是高教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十年来,有一些学者,尤其是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教授与博士团,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展开过一系列的讨论。


  康宏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向。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致力于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对实践性问题关注不足,引发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诸多实然与应然的矛盾。”[1]他从我国现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缺乏实践性出发,有力地论述了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实践性取向。


  白逸仙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多学科交叉是其发展动力,它从不同学科中汲取营养而发展。”[2]一门学科是属于交叉性学科,还是属于边缘性学科,应该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学科语言、知识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出发,综合考查,作者从这5个角度出发,有力地论证了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顾远飞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具有开放性和交叉性的学科。[3]他从学科建制的两种模式(自然模式与行政化模式)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制过程,他认为:“从学科建制的自发模式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已经是一门学科,但从学科建制的行政化模式角度来看,它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相关性还存在着许多不清之处。”[3]最后,他还从开放社会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制出发,具体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论证了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开放性与交叉性的学科。


  彭阳红认为:“从认识论角度看,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软性的,应用度较强的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看,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分散度较高,而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学科。鉴于这些属性,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应当整合多样的研究范式,继续关注实践问题,充分吸纳各类研究人员。”[4]他则是从知识论与社会论的视角,硬/软,纯/应用,会聚/分散,和城市/乡村四个维度论证了高等教育学是一门软性的,应用度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分散度较高,而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学科。这种视角新颖而独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孟凡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属于经验分析科学,而不属于理性思辨科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应该回归实践,实践任务是第一位的,其最根本的学科属性是实践性。”[5]他在考察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以及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的基础上,从三个根本要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出发,有力地论证了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经验分析学科,即应用性学科。


  综上,顾远飞与白逸仙都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另外,王应密、孟凡和彭阳红都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二)关于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1.关于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成就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史虽然较短,但是,近几十年来,其学科建设的成就较为突出。


  李继兵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成就:一是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研究发展迅速,二是重视管理实践的需要,三是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6]张利荣认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学科群中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一个领域。”[7]她通过分析近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性质都有了较成熟的看法。潘莹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建立和完善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团队,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逐渐的拓展,学术上的研究视角更加的开阔,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基础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8]她则主要从学科概念、学科理论的创新性、学科的独立性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成就,剖析深刻,为我们了解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成就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通过比较以上三位学者的观点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共同的比较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丰富与完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团队日益壮大并专业化这三方面。


  2.关于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的历史较短,近十年来,其成就较为突出,与此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不足。


  康宏认为:“偏重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与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之间存在矛盾;学科理论的依附性与高等教育系统研究本体化之间存在矛盾;重思辨经验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学实证与思辨并重之间存在着矛盾。”[1]他主要是从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学科理论的本体化三个方面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的高等教育系统研究本体化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李继兵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构不够理想;理想性不够,管理经验难于提升到理论层面;研究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6]他从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方法与模式的角度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存在的不足,与康宏的观点一致。潘莹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与高等教育管理之间的概念非常模糊;学科理论研究缺乏结构性和创新性;高等教育管理学缺乏学科独立性。”[8]她则主要从学科概念、学科理论的创新性、学科的独立性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王应密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抽象程度不高,学科独立性不强,缺乏学科建构意识。”[9]他主要从学科的独立性、学科的抽象性以及学科建构意识三个角度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在学科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通过比较四位学者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管理学独立性问题。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依附性很强,表现在学日、仿美、搬俄,从而导致了其独立性缺乏。(2)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度把握得不够,主要表现在学科理论太多,实践太少,经验总结太多,理论抽象度不够,概括性不强。(3)研究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重思辨,少实证。


  二、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路径


  近十年来,我国很多教授、学者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存在的问题,纷纷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认真地进行了理论反思与实践反思,总结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经验与教训。


  康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偏重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学科理论的依附性太强,侧重于思辨性经验研究等问题,提出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院校研究。这一观点一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数十年来重思辨的常态,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思辨与实证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他认为,通过全国性的院校研究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内部高教研究机构的作用,避免将院校研究滞留于经验层面,通过将院校研究去学科化等措施可以拓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新路径。


  李继兵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理想、理论性不够强、研究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重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与范式的改造,丰富与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原理,处理好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等措施,并在基本的展望构架下进行了具体、详细的阐述。


  吴国娟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具体地阐述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路径:开拓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关注边缘领域,建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多元、开放的知识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学不同学派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张利荣则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不成熟的问题,从问题研究出发,提出了以“问题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号召。[7]她认为,以问题研究为中介,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推动研究活动与研究者的专业化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综上,四位学者主要就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构本体化意义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团队建设,丰富研究方法等措施,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出路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者主要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学科的属性上,学科建设中的突出成就明显不足,在学科建设的相应路径上,较忽视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问题。纵观我国近十年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只有王应密谈到了要注重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9]但是,他提出的培养只是方向上把握,并没有详细地阐述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鉴于此,笔者主要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拙见。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在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因而,它的学科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规律,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则是侧重于培养学术型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系统知识难免偏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其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是挂靠在高等教育学下的一门研究方向课,它没能像高等教育学一样形成一个专业(专业代码040106),由不同的课程体系构成,如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专题、大学生德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它仅仅只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开设,没能形成专业体系。


  再次,高等教育管理学教学模式依然陈旧。尽管注入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写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报告会,但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授受上,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才是高等教育管理学教学的最佳选择。


  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建设。


  首先,明确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推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主体化。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实践性特别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它应该侧重于培养高等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主体化需要突出它的专业化,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专业化将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方向和趋势。


  其次,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由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学科的定位,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第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结构设置应该多元化,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理论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课型。第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主体多元化,既可以专家评价、教师同行评价,也可以学生评价。同时也包括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不应该以研究生的期末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应该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主要参考研究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课外实践活动。


  再次,变革陈旧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知识授受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了,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应该相应地发生变化,侧重于实践教学,采用参观、调查、访谈等教学形式和三助岗位体验式教学,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综上所述,良好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体系,变革陈旧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只有从学科建设的6个方面去逐步的、循序渐进的完善,才能不断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第3篇:当前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解决措施探析


  高莹莹


  内容摘要:在国家教育机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随之深化发展,但其制度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学科自身发展步调极不协调,高等教育学发展之路仍然面临着诸多显著危机,主要表现在,学科定位不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脱离,导致高等教育学学科实用性弱化、学科独立性缺失。为使高等教育学摆脱危机、突出重围,其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革与“革命性”的改造,清晰定位学科发展走向,开辟独立发展之道;明确学科建设双向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危机学科定位理论研究


  高等教育学自其建立之初便饱受争议,但在我国教育发展实事所需大势下,高等教育学开始了曲折坎坷的前进之路。高等教育学在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大发展的背景下,迈入如火如荼的改革发展场域之中,研究机构遍地开花,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体制不断完善。然而以“学科”身份出现的高等教育学,在近年来关于“学科论”与“研究领域论”的分歧仍然持续存在、争论不休,这正是高等教育学科定位不清晰,研究取向不明确而致。尤其是在2011年后,国家对学科专业等级的调整,对一级学科概念的深化,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面临更多的显性挑战。高等教育学学科属性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学科危机不断深化。在学科“有用论”的指引下,高等教育学似乎也在不断的探索其“有用”之道,但笔者认为,就高等教育学建设发展而言,其不应刻板地追求“有用”或“无用”,而应从当下发展困境与危机出发,既不形而上的只顾学问探索,也不执拗于提出对策式的应用策略,而是着眼于时下危机,立足于学科乃至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以解决困扰性危机为前提,着力产出原创性思想与专业性知识,以科学地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发展。


  一.当前高等教育学面临的危机


  (一)高等教育学学科定位不清


  高等教育学创立之初以优化高等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进行“善治”为归旨,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然而,在高等教育学创建后,学科基本逻辑大显效用,学科将培养专业从业者作为重点,而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功能渐趋淡化。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下,高等教育学仅是大学中的极为普通的学科,在国家现行的普遍性学术规则下,高等教学的学科目标也无外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以及人才培养,而其根本的社会服务职能被严重弱化。实际上,高等教育学与一般性的学术性或应用性学科不同,其使命在于优化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实践。现实中,高校中有多少高等教育专业的硕士点或博士点并不代表此高校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反之亦然。高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不应是“形而上”,而应“行而上”,不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行动上的落实。现今,我国在高等教育上陷入了不断增加专业硕博点的误区,识图以数量的增多扩大学科建设规模。这种方式会带来短期的学科繁荣,但不利于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近两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也在不断下降,2011年,二级学科建制被取消,学位点申报、学科评估、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基于一级学科开展;2015年,教育部推行“双一流”政策,一级学科管理思路不断深化,二级学科被取消,严重冲击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动摇了其学科独立地位。为此,高等教育学采取“依附式”发展方式,依托教育学一级学科平台,增加相关教育学科,将高教研究所“升级”为高教研究院,这种学科发展模式无异于“削足适履”,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特色被磨退,原有的发展空间被强烈挤压,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被矮化。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脱离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等教育学是国家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现实背景下,而建立的新型学科,它实质上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学科复制的结果,可以说,高等教育学是学科的复制与模仿。因此,相较于其他学科,高等教育学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与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学科体系与研究话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并且,尽管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以理论研究为中心,且以引用外来理论为重点,轻视了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性探索;在学科体系建构上,以梳理、分类、归纳为重点,轻视原创性、创新性理论成果的研发。由此,导致高等教育学在学科建设上理论研究缺乏创造性与原创性,且理论研究来源单一,纵然是前人理论的梳理和归纳,也是虚态化的理论研究游戏,缺乏多元的理论依据,必然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牢、底气不足、信心缺失。与此同时,在这种虚拟的理论研究游戏下,难以科学地指导实践发展。在当前高等教育学中仍然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张皮”两脱离现象,如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理论研究者脱离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没有相应的实践调查研究,缺乏实践探究能力,导致理论研究疏离于实践之外,使得研究成果不仅不具有实践指导价值,更不能指导于高等教育实践发展。对于那些只注重学术论文发表的研究者,一味地跟踪时事热点,学术研究缺失理论根基,未能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完善的理论论证,这样的研究浮于表面、空洞无物,学术价值有待考究。


  二.化解高等教育学危机的措施


  (一)清晰定位学科发展走向,开辟独立发展之道


  1.坚持学科化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学发展上,存在着“学科论”与“研究领域论”的争端。但是由于我国始终推行学科制度,鉴于此,我国高等教育学应与国家体制相契合,走学科化发展之路。在我国,“学科化”是针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应然之举,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立身之基。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一旦放弃学科化发展路向,等同于葬送我国高等教育学40余年的教育成果,会在无形中促成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分崩离析,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术研究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断送发展之根本。


  2.推行“再学科化”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发展背景下,在国家“双一流”政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发展之路成为必然,“再学科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倘若高等教育学仍有囿于传统经典学科发展思路,痴迷于经典学科建设体系与方法,必然深陷泥潭。在当前高等教育学内外部因素不断裂变的前提下,其学科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其发展基础,挖掘新方法,采取新手段,施行“革命性”改造。诚然,这里的改造不是改弦更张或完全颠覆,而是突破学科发展之困,建设一级学科,应对制度性危机;进行理论整合,应对知识性危机,这两项措施都是保证高等教育雪实现学科独立的基础性工程,二者内外兼顾、互为支撑、相得益彰。今后,高等教育学必须奉行独立发展之路,杜绝做“寄生学科”,从多种学科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壮大的充足养分,稳定的屹立于众学科之林。


  (二)明确学科建设双向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1.开创原创理论


  基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对现有理论的梳理与总结,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借鉴与引用,原创性理论较少,使得学科建设缺乏创新活力,这也是学科模糊性的重要内因,是学科被动发展的主要诱因。因此,高等教育学在发展上应从其基础理论建设入手,改变借鉴应用别家理论的窘境,走理论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原创性理论,以原创性思维丰富、完善高等教育学,增强学科自信,环节学科发展危机,为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相融合


  针对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两张皮”、“双轨行”,使得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支撑,实践发展缺少理论基础的问题。高等教育学研究学者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实践问题的探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探究相融合,将理论研究置于现实高度,据此,调动理论研究在实践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使二者相互支撑,使理论发展有实证所依,实践发展有理论所循,深化高等教育学实用性与学科价值,有力的推动未来高等教育的前进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作为我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建立的学科,其发展应顺应于时代发展之势,着力建设一级学科,推行“再学科化”,走高等教育学独立发展之道;坚持发展原创性理论,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增强学科自信,坚固学科壁垒。未来高等教育学在发展上应坚持学科独立与创新,永葆学科发展的热情与自信,完善组织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人事管理,丰富学术研究,扩大内外交流,维护学科建制,拓展高等教育学发展空间,推动高等教育学健康持续发展。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