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安徽省普通高校跆拳道发展现状调查

2022-06-08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传统体育项目,1992年正式传入中国后,因其潇洒的动作和炫目的道服,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参与人数众多,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运动[1]。乔长泽[2]、范海彪[3]等研究认为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切合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4]。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普通高校陆续开设跆拳道选项课,但目前各高校跆拳道教学设施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跆拳道在普通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拟对安徽省8所普通高校跆拳道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3份,回收13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92.30%;发放学生问卷420份,回收413份,回收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为94.91%,符合统计学要求)。现将结果汇报如下并提出建议。


  1师资现状


  8所高校共有跆拳道教师12人,男教师11人,占91.67%;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所有教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下,其中30岁以下的7人,占58.33%;教学年限较短,8年以下的10人,占83.33%;职称中,6人是讲师,6人是助教。教师中仅有2人是跆拳道专业,其余均是通过自学等方式学习跆拳道后从事教学的。造成目前教师队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高校跆拳道教育起步晚。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高校才开始了跆拳道选修课教学。针对学生对跆拳道学习的需求,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跆拳道课。二是体育专业院校跆拳道专业开设较晚,都是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培养中尚无跆拳道专业方向,而高校引进教师的学历最低要求是硕士研究生,跆拳道教师大部分是其他项目转变而来,所以造成跆拳道教师队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如此师资现状,不利于跆拳道运动在安徽省高校的发展。


  高校跆拳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一是进修。年轻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较多。12名跆拳道教师中,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3人,另有7人通过在职读研方式获得了硕士学位。二是参与专业知识培训。目前,安徽省教育厅尚未组织过相关的系列培训,唯一的一次培训是2008年12月23~28日由安徽省体育局举办的“2008年第7届全国大众跆拳道一级教练员、第23期晋级官培训班”,参与培训的共有59名学员,其中高校教师仅有4名。原因是:体育系统的相关培训信息发放对象不包括普通高校,所以参加人数少;本次参加体育局培训的教师是了解到相关培训信息后主动联系体育局,争取到名额后参加的。12位跆拳道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愿望,而学校开设跆拳道课程而师资达不到要求的现状,也急需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解决。因此针对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师的相关培训显得很有必要。


  2跆拳道教学现状


  1)跆拳道开课情况。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实行三自主教学,主要形式是选项课教学。从表1可见,在开设跆拳道选项课的8所院校中,学生在4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中选项课的选课学期略有不同,且安徽工程大学还针对研究生开设了选修课。在课程设计方面,虽然分为初级班和提高班,但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选修一两个学期就换其他项目,由于学生的不稳定性,大部分高校的提高班有名无实,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体育课来系统学习和掌握跆拳道基本知识和技术。


  (2)跆拳道课教学内容。各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略有差异,但多数院校初级班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理论知识、礼仪、竞技基本技术、品势。基本技术包括基本拳法(直拳)、腿法(前踢、横踢、下劈)、步法、实战姿势。有的学校以竞技基本技术为主,有的学校以品势教学为主。跆拳道考级考段是检验学员阶段性学习成绩的方式之一,在道馆中普遍采用,而在高校教学中尚无相应级位考评。调查发现安徽省尚无统一标准的跆拳道教材,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育》[5]中尚无跆拳道方面的内容,且此书在调查的高校中皆未使用,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使用的体育教材是自己学校体育教师编写的《大学体育教程》[6],安徽农业大学现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体育》[7],其中只有跆拳道项目的简介,尚无跆拳道技术内容。调查中还发现,目前尚无统一的高校跆拳道教学大纲,高校所用跆拳道教学大纲皆为各校教师根据相关教学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受访教师都建议有关部门尽早编写适应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的统一教材;若能根据选修课和普修课专项训练的不同要求而编著相应的系列教材更佳。


  (3)教学条件。开设跆拳道教学的高校皆有室内场地,但条件参差不齐。其中,皖南医学院、新华学院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3所高校专业场地面积充裕、有正规道垫。有3所学校室内场地有沙袋,7所学校有护具,6所学校场地内有国旗,4所学校场地内有镜子,还有1所学校上跆拳道课没有正规的跆拳道脚靶。“以礼始,以礼终”贯穿于跆拳道教学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在跆拳道道馆里国旗是必备的,课前首先向国旗行礼,下课前也要向国旗行礼,而学校的教学场所没有国旗不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现状


  1)对跆拳道的了解和兴趣程度。问卷调查时,“对跆拳道的了解程度”,大学生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9.87%。学习跆拳道的作用,在如下方面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同,改善姿态(76.22%)、陶冶情操(67.52%)、提高审美(54.00%)、改善气质(78.00%)、健美体形(79.30%)、调节心理(59.59%)。“对跆拳道的兴趣程度”,选择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达到了60.85%。这说明跆拳道已经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2)学习跆拳道的动机。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动机,将强身健体放在第1位的80.31%,将防身自卫、磨练意志放在第1位的分别占68.29%、59.85%,还有娱乐、提高运动能力、健美体形等动机的,但都未能超过半数。


  3)喜爱跆拳道内容。大学生对跆拳道的实战技术喜爱的比例最高,达到70.1%,其次是功力表演(34.27%)和品式套路(30.43%)、礼仪和理论知识(20.46%)。


  4)学生的反馈意见。影响学生学习跆拳道兴趣下降的因素中,场地设施差比例最高,达到51.41%,其它依次为教学方式单一(43.99%)、基础差(39.90%)、教学内容单一(36.06%)、教师不认真(30.69%)等,可见高校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是影响目前高校跆拳道发展的主要因素。


  4跆拳道竞赛的现状


  比赛是教学的延伸,通过比赛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跆拳道技艺,增强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竞赛不仅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品质,而且可以提高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8-9]。安徽省普通高校仅有4所参加过全国跆拳道比赛,省级比赛空白。市级比赛中,只有芜湖市高校社团之间举办过两届跆拳道比赛,后未连续举办,其比赛内容为竞技跆拳道,无品势比赛。校级比赛也仅有安徽农业大学举办过1次。可见,跆拳道竞赛在安徽省高校还没走上正轨。


  5建议


  针对目前安徽省高校跆拳道发展的现状,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


  1)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加强跆拳道教材建设,尽快出台一部跆拳道统编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其次,应积极组织普通高校开展跆拳道比赛,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再次,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高校跆拳道的发展。


  2)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需加大力度对现从事跆拳道教学的非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其次应加大对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建跆拳道场馆的数量,配备跆拳道教学必须的设施,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