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英语专业泛读课程课外阅读的监控机制

2022-06-08

马礼霞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泛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本课程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专业技能必修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1)阅读课的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2)阅读课应选用题材广泛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提高阅读速度。课外指定长篇简易读物和浅显原著,并定期检查,检查阅读方法口笔头形式皆可。根据大纲要求,课外阅读是泛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展,但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加强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泛读”顾名思义,是要读得广、读得多。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泛读课”读得少。泛读课日益被边缘化,学生不太重视,加之教学上存在不少问题,这门课程逐渐陷入“似有若无”的尴尬境地(黄源深2011:10)。学生每周阅读的大多是一些篇幅不长的文章,及课后几篇小短文,阅读量非常少,这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这样每周仅两个课时的泛读课堂学习,学生把精力都花在做练习上,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结果无法拓展知识面,也不能提高文化素养,难以发展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显然有违大纲要求。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内时间明显是不够的,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大量进行课外阅读。20世纪8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输入假设理论。所谓语言输入就是大量地读和大量地听,因此泛读课必须保证学习者大量地阅读,在接触大量的语料过程中,学习者会自然地习得许多有用的知识,包括词汇、句子、词形变化规则、遣词造句规则等。许多国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地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对第二语言习得大有裨益。国内专家黄源深认为好英语是“读”出来的(黄源深2006:64);李观仪(上外)认为“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依靠不间断的大量阅读”(董亚芬2003:5)。国外学者Nuttall在谈论阅读技巧时指出“我们要通过阅读学会阅读”( NuUall 2002:128)。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日渐养成阅读外语的好习惯,并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监控措施

课外阅读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外阅读有无有效的监控措施。如果教师对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没有监督和检查,那么课外阅读无疑会处于无序状态,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毫无裨益。笔者试图建立一套课外阅读监控机制来督促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读书报告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切实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并把课外阅读纳入考核范围,同时把阅读监测结果记入泛读课成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结束目前泛读课外阅读的涣散状态。

多种形式的读书报告是监控、检验阅读成果、启迪思维的好方法。笔者试图建立的课外阅读监控机制中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读书报告,并分别探讨各自的操作程序。因为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形式,帮助学生把个体学习的外显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拿大斯万教授( Merrill SwamIl)针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他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不同形式的读书报告来实现学生语言迁移和语言应用的能力,以更好地达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教师要让全体学生熟悉这个评分表,按照评分表中的评分细则给报告者评分,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对其进行匿名评分,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平均分数为该报告者的最后得分。

(2)课堂要求。口头读书报告必须进行演讲与讨论。学生台上演讲的时间约为5分钟,教师和同学提问约为5分钟,每周2个同学按照学号顺序进行课前读书报告。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共同分享的平台。汇报学生把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概括、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互式的问题探讨与交流;可以促进情感沟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3)师生评价。报告者在个人陈述和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其进行口头评价,抛出思考话题的简单小结是对参与学生的鼓励和形成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时教师和同学对报告者要给予评分,评分在2分钟内完成,师生共同产生的多元评价可以多角度地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同伴互读

(1)课前分组。教师课前把学生分成N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3—4个,要求每个小组读同一本书或不同的书。

(2)教师组织sermnar或读书俱乐部,时间2学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参与作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同伴互读的目标是激发热情、相互提供阅读材料、分享阅读内容、增进理解。讨论和磋商可以弥补个人默读的不足,预防个体阅读的僵化。

(3)同伴讨论。为了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中有话可说,并增强其口语表达的流利度,教师可通过以下表述引导学生顺利展开此次讨论活动:

(2)操作程序。学生自主选择英文名著简易本进行阅读,阅读时间为1个月。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写读书报告,概述故事梗概,并自由书写个人心得体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作品能够做出有个人创建的诠释,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理解作品人物性格特征,体会小说的情感内涵,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某种体悟,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关注作品形式,把握作者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的手法,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读书报告,教师要仔细评阅,对读书报告中的优缺点要做出批注,鼓励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达,对学生所评述的书籍能够提出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评分细则对读书报告给予评分。教师积极、中肯的评价可以促进或改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享受阅读、享受写作的良好习惯。

2快速读书报告记录表(见表3)

根据教学安排,学生每学期读4本世界名著简写本,每1个月读1本,每读完一本简要填写快速读书报告记录表,在月底交上来给教师评阅。这是一份简要的读书报告表,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故事大意的概述能力非常欠缺,他们会花大量的笔墨介绍故事情节,其中包含很多不必要的细节,,细节太多、太杂就不能突显重要的情节,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具备用一两句话对故事高度概括的能力;其次,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也相当有限,读书报告是课外阅读泛读教学的副产品,说和写不是泛读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我们有专门的口语课和写作课,口头和书面读书报告只是作为监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手段,所以笔者参考了Bamford设计的快速读书报告表来督促学生坚持长期不懈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加其语言输入量,不断扩大词汇的积累,加深文化积淀,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总之,本研究贯彻了大纲对泛读课大力开展课外阅读的要求,实践证明泛读课外学习监控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开展长期不懈的课外阅读,从而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表达方式,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具备用英语来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口头和书面读书报告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出形式是泛读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在阅读中感受快乐,体验吸取知识养料的喜悦,了解英语学习的真谛,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和运用语言。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