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缓解高职校班主任职业倦怠

2022-06-08

薛宗梅(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亲其师信其道”。在高职校,班主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同样,师生关系对班主任的职业生涯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班主任的教育效能感、心理稳定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减少班主任职业倦怠心理的发生几率。那么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显然,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主导,因此笔者立足高职校班主任的角度,谈谈怎样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奠定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所谓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作为一名班主任,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尤为重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它总是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因此搞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在许多人眼里,现阶段高职校的学生都是初中、高中阶段二三流的学生,大多是“三困生”(即学习上的困难生、品德上的困难生和行为上的困难生)。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从职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在校期间调皮捣蛋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好,待遇高,甚至有些还开起了公司,当上了老板。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人是发展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看到学生的成长未来。作为高职校的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成长中的人,有尊严、有独立人格,在动态中把握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作为发展中的人,高职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品德不成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自己的认识、经验、观念来要求学生,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把他们的手脚“捆绑”起来,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当学生犯错时,少一些冲动、鲁莽、苛责和粗暴,多一些理智、冷静、宽容和耐心,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于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环境肮脏、充满暴力。因此,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环境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小手伸着目标时,被校长皮尔·保罗逮了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微笑着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校长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他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语言不再肮脏难听,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四十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很多人熟知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校长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一名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陶行知先生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是揪住不放,而是耐心教导、用心感化,用三块糖果奖励犯错误同学的正直和善良。男生流着眼泪后悔的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果笑着说:“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现象。班主任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错误,他就是可造之才。

皮尔·保罗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罗杰·罗尔斯的命运,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赢得了学生终身的铭记和尊重。如果高职校的班主任在思考教育问题、探寻教育学生方法的时候,也总是首先有着强烈的“学生尊严”意识,师生关系怎么会失和呢?正是“学生尊严”观念的存在,教育的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扎根,“亲其师,信其道”也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 多渠道与学生沟通,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康庄大道

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只有多渠道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爱学生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记得一位大师这样说过:“真爱在心,享受孩子,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快乐、幸福融入到为孩子们的服务中去,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泥土的芬芳。”万世师表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论语》记述着孔子的弟子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的死哀恸还为谁哀恸呢?”孔子的一个学生冉伯牛患了严重的传染性的疾病,不能见人,孔子一定要去看他,从窗户握着冉伯牛的手,亲切地安慰他。孔子的弟子之所以对孔子心悦诚服,视之如日月,敬之如父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对弟子十分关爱,师生感情极为深厚。

2 掌握沟通技巧

不善沟通和不讲沟通艺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障碍。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抽取部分老师做测试,问题是你爱学生吗?结果95%以上的老师都选择爱学生。同时抽取部分学生做测试,问题是老师爱你吗?结果70%以上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到老师的爱。如此差异告诉我们,爱学生不仅要爱得其所,更要有妥当的爱的方式。

首先,班主任应更新理念,找准角色定位。“师道尊严”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教育了,现代教育更需要班主任实行亲情化管理,班主任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者,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班主任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需要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倾听学生的要求,多为学生做好事、做实事,为学生答疑解惑。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

其次,关注学生心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导师。班主任应该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观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沟通的效能。最近看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有很多感触。这个“重要他人”是毕淑敏小学时的音乐老师,在一次歌咏比赛中,为了表现自己而特意提高声调,老师当众批评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位老师以毕淑敏唱歌跑调为由,命令她站在队列中只能张嘴却不能唱出声音。这一做法对作者的影响是:“在那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

无疑学生时代的毕淑敏的心是玻璃做的,透明而易碎,需要细心呵护。这位音乐老师无疑影响了毕淑敏的一生,让她始终生活在音乐的阴影里。

第三,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休戚与共。高职校的学生比较活跃,活动也比较多,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落与不完美,分析原因,鼓舞士气,蓄势再战。如此学生就能感觉到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最亲密朋友,,是指导他们人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导师,因而拉近心距。

第四,赏识和赞美学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际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也有人说“赞美是不花钱而又最有效的奖赏”,还有人说“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皮尔·保罗校长的一句话改变罗杰·罗尔斯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班主任一定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要努力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赞美和鼓励。

最后,创新爱的表达方式。开拓网络思想教育新领域,拓展思想教育的渠道,创新爱的表达方法,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讲真话、与班主任深入交流的平台,获得学生的信赖。

三提升专业技能,博学多才,夯实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提高职业能力,这是战胜压力、克服职业倦怠的根本。著名教育学家、博士生导师朱新明教授认为:“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工作的压力与职业倦怠没有绝对关联,决定教师是否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工作压力,不如说是没有充分专业化的结果,当教师专业化低的时候,职业与教师个体生命之间必然产生断裂并构成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正是职业倦怠的根源”。

班主任的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班主任的专业化最本质的含义是班主任个体的专业成长,是使班主任从普通的教师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是班主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历程。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继而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泉活水来”。高职校的班主任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尤其是掌握高职校学生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思想、思维方式和关注热点,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代沟”,真正做到“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表、身正为人范”。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工作技能,使自己能够较从容地应对本职工作,增强工作信心。

此外,作为高职校的班主任,如果能培养与学生心理相通的情趣爱好,比如文学、音乐、体育、绘画等,或写得一手好字,或篮球场常用潇洒的身姿,或讲课博引旁征满堂生辉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都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由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自觉转为服从老师教导的行为。

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得好:教师的劳动一是可以收获人才,二是可以收获情感,三是可以收获劳动成果。班主任在深入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克服前进中的迷茫,战胜暂时的挫折和抑郁,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获得社会认可的人生价值,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怎么会不远离倦怠呢?

四让美丽人格成为班主任教育生活的主旋 .

班主任人格魅力可以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钥匙。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深刻论述了“以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的道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班主任在施教过程中有许多手段可以使用,但真正能拨动学生心弦、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影响的是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高尚的人格常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的功效。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李叔同时曾说过:“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景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太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后人之所以铭记蔡元培、朱自清、闻一多、李大钊等这些名字,显然也不单是因为他们学识博大精深,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巨大的人格魅力;陶行知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敬仰,显然不仅仅因为他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彪炳后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

大家经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的确,在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学生眼里,班主任的品行就是学生的模板,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仪表风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被学生视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一个道德人格欠佳的老师会出现“身教不存、言教无力”的局面;而一个人格高尚的老师,常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因此,班主任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让美丽的人格成为教育生活的主唱,为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重要保证。

总之,高职校的班主任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更有效地工作,从而远离“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享受职业教育幸福!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