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调查研究——以广西某所高职院校为例

2022-06-08

韦凡荣(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助困育人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1322029)。

一 调查的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他们能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为学校的贫困生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 调查研究设计

在某高职贫困大学生中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100份,女生200份,并对25位参加学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和5名学校资助管理部门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90.6%。其中男生92人,女生180人。调查内容涉及贫困生的基本消费情况、消费观念、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以及对国家和学校现行的资助模式的认识等方面。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特点

1 贫困生消费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总的态度和看法,它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形成后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极其深刻影响。调查显示,贫困生的消费取向总体呈现健康态势,他们大部分自立自强、心理阳光、具有感恩意识。当被问及“哪种帮助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更为有效”时,79%同学选择“为其提供勤工俭学、就业机会等,帮助他独立”;“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更为重要”时,57%同学选择自强独立的品格,46%同学选择艰苦奋斗的精神;“您打算如何支付自己三年的学杂费”时,65%的同学单项选择申请贷款并且课余兼职赚钱;“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64%同学选择“知道生活的艰辛,更加善解人意,为人和蔼可亲”;“如果有机会,您愿意为其他贫困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吗”,82%的同学选择“愿意”,18%的同学选择“看情况”,没有—个同学选择“不愿意”。虽然在经济上贫困,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抱怨,也没有因贫困而产生拜金思想,在金钱面前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是积极的。

2 消费期待普遍较低

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在300—500元之间,消费项目主要是吃饭、衣物、学习及通讯费用,其中伙食费约为每月300元,占总支出的80%左右,所以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和实际的需要进行,一些盲目消费、炫耀和攀比消费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调查显示,78%的贫困生在获得各类奖学金或爱心资助,都选择用钱满足自己吃饭需要,购买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在问及参加学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你是最注重饭菜的味道还是价格”时,这些学生都选择最注重饭菜的价格,在问及“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时,首先考虑价格还是品牌”,96%的同学选择优先考虑价格。所以在贫困大学生的消费中,最在意的还是价格,他们消费还是能够从自身实际的经济状况出发的,期待还是很实际的。

3 大多数贫困生勤俭节约、消费态度比较务实

勤俭节约是大多数贫困生的消费观念,他们每月网络电话费在30元以下占52%,30~50元占43%。每月购买衣服在50~100元占68%,绝大多数贫困生不参加各类资格证考前培训班的学习,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去应考,大部分贫困生的感情和娱乐消费很少。

4 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

大多数贫困生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月生活费选择200~300元贫困生占到了25.8%,300—400元的贫困生占到了54.2%,400~500元的占有15.5%。在问及“假如你很早以前就看好了一件衣服,想买但苦于没有钱,待到自己辛辛苦苦终于攒足了之后,这时,却需要一本价格不菲的参考书”,74%的同学选择了“放弃买衣服,买参考书”。由此可见,贫困大学生较非贫困大学生,更加认可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后,都能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进行理性的消费。

(二)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是勤俭节约的,但仍然有部分贫困生的消费观存在误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1 消费价值观虽然趋于务实,但仍缺乏理性和诚信意识

调查显示,虽然贫困生的消费取向呈现的是健康的态势,但仍然有一些不理性的表现。当问及“有些贫困生拥有类似MP4、电脑这样的物品,您对此现象的态度”时,71%的同学选择“贫困生也有权拥有”;对于如何看待“一些学生不想归还自己的助学贷款”的现象时,有14%的学生选择“可以理解此种现象”、11%的学生选择“不还没关系”。同时在消费观念上,部分贫困学生比较盲目,存在攀比现象。在被问及“身边的同学经常消费一些高档或名牌产品时”,只有18.8%的学生选择“反对,大学生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约8%的学生选择了“支持,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常购买名牌”。

2 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人如果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同样也是成就不了大事。有些贫困生贪图安逸,害怕艰苦,不愿意为摆脱贫困而努力,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还有些贫困生经常存在浪费粮食的情况,缺乏勤俭节约精神。尽管在贫困生中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同学不占主流,但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刻不容缓。

3 误用消费平等弥补人格缺失

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及成年前期这两个阶段。青年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大学生由于身心两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关注自我。当贫困生将自己大学前后的我进行对比时,非常容易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他们内心的自信自尊与现实中状况的落差相比便产生了人格矛盾,他们不善于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并感到自卑,总觉得被人瞧不起,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普遍特点是,人际交往动机缺失,自我效能感差,人际交往的敏感性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异显著。本调查中,当问及“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11%的同学选择“有一些自卑,不太与人交际”,仍有2%的同学选择“极端自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问及“您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其他人吗”,有8%的同学“独自应付”,15%选择“偶尔会依赖其他人”。这些学生之所以不太与人交际,一方面他们非常渴望自尊与自信,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在花钱上出手大方,追求名牌,想以此表现来获取别人的尊重,在金钱上追求心理的平衡。另一方面,这样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也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4 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符合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但部分贫困生在消费行为上却与消费观念不符合。大学生活,相对过去的中学生活而言,更具有独立性,虽然在经济上对家长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对金钱的如何管理和支配又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他们的自我支配强烈要求与实际自我管理能力的矛盾在消费方面就经常表现为盲目性和攀比性。根据调查贫困大学生的月消费额,有10.6%的贫困大学生每月消费额度在600—1000元之间,月消费水平甚至超过了非贫困生,这一结果显示,部分贫困生还是存在令人担忧的高消费现象。造成高消费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消费的计划性、控制性和盲目的攀比消费。在调查中,有90%的贫困生认为,拥有手机很正常,68%的贫困生认为,贫困生也有权用电脑。可见,贫困生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而打肿脸充胖子进行攀比消费,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拓展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 有效发挥学校勤工助学工作平台作用,实现助学与育人双赢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具有经济资助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所以各高校要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使其制度化、常规化,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助学岗位,同时也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取报酬,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这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所以在勤工助学中,把助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既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勤工助学,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又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成长为—个自立自强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有效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

家长和老师的消费观念对贫困生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所以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意识和合理的消费习惯,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要先做到并且做好,以此来感染和影响他们。在工作上做到踏实努力、爱岗敬业;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引导和适度监督他们,遏制不合理消费,使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可以介绍或者邀请学生熟悉的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功人士和优秀校友现身教育和引导,以他们优秀的品质和人格感染贫困学生。

3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消费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功能

对贫困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以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贫困生采取理论的教育灌输,更应该引导和有效组织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比如组织贫困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到偏远山区支教、假期兼职等,让他们深入社会,亲身体验生活,懂得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从而能够自觉的纠正自己不良的消费价值观。学校也可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组织贫困学生参观和学习,让他们了解先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祖国发展奋斗的感人事迹,使他们真正从心里认可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日升,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2001(1).

[2]蔡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