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思路探讨

2022-06-08

夏婷1 陈羽亭2

(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信息工程系;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当今社会,用工荒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很多高校因为在“知识本位”和“服务本位”之间举棋不定,培养的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均不突出,导致毕业生得不到社会认可。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 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三本院校当然是首当其冲。本科的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转型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1]。而如何实施转型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三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例,探讨转型发展的思路。

一调研及计算机人才需求现状

因为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计算机专业,我们曾经怀疑,计算机专业是否已人才饱和,所以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暑假期间,我们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对多家IT 企业进行了调研,包括软通动力公司、朗新科技公司、武汉智远软件有限公司、武汉国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每年都有招聘计划,招聘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在武汉是3500 元到4500元不等。很多公司都表示招收三本院校的学生,只要是优秀的都要,但每年都招不满或淘汰率高,原因是学生不能胜任。另外,还走访了多个兄弟院校,包括湖南省衡阳市龙翔专科学校、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等。此外,我们还联系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往届优秀毕业生,他们大多一直从事计算机对口的工作,如嵌入式软件开发、音视频传输软件开发等,虽然现在都能独当一面,月薪可达1 万,但是在找工作之初,他们都曾碰壁。

通过调研走访,很多公司向我们坦言计算机专业不是人才饱和,而是学生不能胜任。目前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还是很缺的,特别是JAVA、C++、安卓等方向的前景很好。但是在应届毕业生中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并不容易,相应的,毕业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很难。

二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

2 学生的代码量太少,缺乏项目实践,动手能力差对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是最佳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方式,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而计算机专业的很多学生,大学四年,代码量还不到5000 行,更不用谈专业技能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过真正能上得了台面的项目,在简历中项目实践一栏往往为空。

3 学生就业方向不清

很多毕业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面试时都说自己做什么都可以,可是公司表示这样的人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做的工作不喜欢或不能胜任,易流失,公司不需要这样的人。

三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针对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科学准确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应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开发、设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两强”即实践能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特点。

2 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逐步达到50%以上,教师们组成团队,保证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

但是,怎样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下面提出一些方案。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需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年度计划,教师们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做项目,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经验。

(2)从合作企业选拔聘请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和影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建设师资培训基地,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基地为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奠定基础,经过基地的培训后再到企业进行实践,不仅教师能进一步地积累实战经验,而且企业也更乐于接收。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很多学校已陆陆续续引入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颇见成效。可大多都止于表面,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可开展多种模式:

(1“) 定向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企业用人标准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或者由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即就业,直接进合作企业工作。

(2“) 课程嵌入+ 推荐就业”模式。合作企业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嵌入校企合作培养的5~7 门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后推荐就业,合作企业可直接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也可以先培训学校的专任教师,再由学校的专任教师给学生授课和指导实践。

(3“) 培训+ 推荐就业”模式。此合作模式是当前IT 企业或培训机构主推的合作模式,学校吸纳企业的新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合作企业成为学校输送IT 实用人才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就业。

(4“) 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协议,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3]。不仅有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且学生能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实现了校企互补双赢。

4 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应压缩纯理论或原理类课程的课时,如高数、物理、编译原理等,增加技术类课程的课时,如C++ 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开发、Android 开发等。并且对于此类课程应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设置一半或以上的课时进行实验和实训。还要增加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的综合课程设计。因为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往往无从下手,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其次,术业有专攻,根据目前热门或需求量大的技术类别划分多个方向,如JAVA 方向、C++ 方向、嵌入式方向等,学生在大三时甚至大二时就自由选择方向。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不仅能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精、学扎实,进而进行创新,而且在找工作时能有的放矢,这也是企业所喜闻乐见的。另外,应注意职业技能培养,实现“双证”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AVA 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应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程序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相衔接,培养计划中“互联网及其应用”“网络集成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等考试内容相匹配。

“知识本位”与“服务本位”其实本身并不矛盾,因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关键是要学会能服务社会的知识。三本院校本身就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型大学,这是我们的出路,也是我们的使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新民,王一涛.教学服务型大学: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发展趋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29-33.

[2]关秀峰,康启鹏,沈呈民,张增林,王和强“. 三本”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3):44-46.

[3]李聪.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9):94-97.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