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弘扬孝道文化积淀和谐基因——孝道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意义探析

2022-06-08

丁永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马列部,贵州 都匀 558000)

摘 要: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伦理规范。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高校弘扬孝道文化,把孝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孝道;思想政治教育;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33-02

一、孝道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其核心精神便是“孝”,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辞书《尔雅》注“善事父母为孝”,孝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所谓的孝道,一般是指子女对父母要尽义务,包括尊敬、赡养、关爱、顺从、悦亲和送终等。孝道的本质是感恩,表现为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心”和“孝敬之举”,以及由此而逐步升华到修身养性、爱国敬业等更高境界的文化道德层面。孝道是中国传统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源。“孝道”对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大学强化孝道教育的紧迫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也是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推进文化传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西方的自由、利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造成很大冲击;独生子女身份使大学生从小受到溺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日益金钱化;学校教育的重知识而轻思想品德,家庭教育的趋利性,凡此种种,使大学生德育水平下滑,孝道意识淡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孝道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其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平,维护社会稳定。

三、孝道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淀和谐基因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社会建立各类人际关系的价值基础,其核心就是仁爱思想。并且这种仁爱由家庭范围逐步延展到社会、国家层面,使对父母长辈的孝亲敬爱提升到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对国家的报效忠爱。孝道内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各种和谐思想,是保持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剂良药。高校弘扬孝道文化,并把它全方位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从多方面积淀和谐基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正能量。

(一)文化和谐。所谓的和谐文化,就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的文化体系,它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提炼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孝道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孝道文化,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就是追求和谐。孝道文化以感恩为基点,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重敬爱,维护家庭和谐,而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感恩之情发展到爱国之情,由对父母长辈的小爱发展到对他人、对社会的大爱,从而使家庭和谐上升到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我们所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等经典名句就是孝道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精髓,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自身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条件是要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自身的和谐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才因素。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道德水平,完善其人格,促进自身和谐。中国的传统孝道以孝敬父母为核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会进而延伸到对兄长、姐妹及他人的关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孝道是大学生爱心的根基,大学生具备了广泛的爱心,就会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三观”是大学生自身内在和谐重要的思想保证。“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历来是国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准则。《孝经·开宗名义章》强调:“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从孝道教育开始,孝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如古语所云:“德为成事之本,而孝为入德之门。”孝道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的道德水平,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和谐。

(三)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就稳定,家庭和谐社会就和谐。孝道是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伦理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行孝道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情。当代大学生孝道观念弱化,在高校强化孝道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促进家庭和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可见,行孝道首先就要尊敬父母,赡养父母。大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这既是孝行的具体表现,也是今后进一步行孝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践行孝道,包括物质孝顺和精神孝顺。物质方面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当然,这只是孝顺的第一步。《论语》记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犬马,皆为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大学生不仅要做到物质孝顺,更要做到精神孝顺,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关注他们思想情感变化,从精神上多加慰藉,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空虚,切实让他们精神上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的孝顺。高校重视开展孝道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知孝道、行孝道的知行合一体,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论语·学而第一》)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四)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加强孝道教育,不仅可以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坚持做到“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而且可以形成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知恩图报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质,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大学生敬爱父母,源自于对父母的感恩。弘扬孝道文化,强化感恩意识,大学生会把对父母的感恩扩展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知恩图报,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种爱,不仅是对人的爱,而且也是对万事万物的爱,最终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责任意识也是大学生践行孝道的精神动力。“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的最高标准是用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来扬名于后世,为父母赢得荣誉。大学要生扬名于后世,就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生力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这才是孝的最终完成。感恩意识是大学生关爱他人、泛爱万物的情感基础,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是他们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精神动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五)国家和谐。此处说的国家和谐,主要讨论的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基础群关系之间及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的可能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可能在基层默默奉献。高校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无论将来他们处在哪个位置,对国家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孝道是中国古代的伦理规范,也是治国之道。汉代以来强调“以孝治天下”,孝道的目的之一是治理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用至德要道治理天下,则天下太平,民怨绝迹,而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是道德的更本,孝道教育可以提升今后走上领导岗位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孝可以激发大学的爱国热情,“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传统孝道强调从爱父母为起点,由爱父母发展到最高的孝,即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孝的本质就是仁,“孝悌也者,其为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者爱人,这是爱国主义的感情基础。今后,不论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都要深爱着伟大的祖国和淳朴的人民,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尚无私奉献,以伟大业绩报效国家。

孝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保留的文明积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孝道文化内涵丰富,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孝道产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往往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出现了许多“愚孝”、“愚忠”等现象。高校在弘扬孝道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以批判精神对待孝道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挥孝道在提高大学生爱国热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莉.论孝道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潘剑锋.论孝道道德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3〕张明义.钟伟弘扬孝道 构建社会和谐[J].社科纵横,2007,(3).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