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校既有寝室的共享性空间的设计研究

2022-06-08

高校既有寝室的共享性空间的设计研究

黄钟萱齐延成虞涵倩牟涵子周婷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针对很多大学宿舍的建设在对其建筑结构与室内空间结合研究出现研究滞缓现象,所以对既有寝室的研究显得更具有即时性与现实意义,而人性化宿舍的布局与使用中,与既有的宿舍使用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除满足基本个人使用之外的其他功能,而本文将这种其他功能的共同特点就是共享性,研究的方面包括:室友间的交流程度,寝室共享空间率,寝室家具的互动性,而其空间称之为“共享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共享性;寝室空间;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1从寝室空间设计的研究阐释高校寝室文化

寝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每天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与寝室同学间的关系就好比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寝室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可以说影响了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对高校寝室共享空间设计的研究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我们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空间,体现着一个家的概念,它承载着并体现着其内部成员的人文精神、生活态度及综合素质,学生寝室在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中作用重大,寝室的总体布局、卫生状况和寝室成员的人数等物质环境的好坏都影响着学生寝室生活的质量,在狭小的寝室空间里,寝室自然环境是否整洁、干净,布局是否合理, 成员密度如何都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他人之间在进行多种社会活动时所形成的互动交往关系包括信息传达和感情传递两方面,大学之后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等都会导致大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有一个合理的寝室空间及环境可以使同学放松,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概率减小。

2寝室的现有空间设计已经出现的问题

由于寝室空间的限制性,使寝室空间活动受到了阻碍,同学们不能更好的在寝室进行室内锻炼,影响身体健康。置物空间少,东西多会显得整个寝室不整齐,空间狭小也会让同学们的心里显得尤为压抑。目前大学寝室大多数为四人寝,每个人均有属于自己的一张桌子,桌子间相隔一定距离,据了解,大多数时间都是寝室四人对着电脑做自己的事情,交流甚少。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室友间的情感疏远,没有交流也容易发生隔阂。倘若在寝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充分发挥空间的联系性,使室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

3共享研究中设计的定位调查研究

3.1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与寝室

据调查,在高中阶段(16岁~18岁),很多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初步了解,而且有了独立性的自我判断能力,可想而知进入大学的他们(19岁~23岁)在自我意识与独立性方面都是我们在寝室设计研究方面不可忽略的因素,另外根据对本科院校的不同年级研究,得出大一到大四学生对宿舍的依赖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强,主要是低年级的同学基本上公共学习活动的时间比较多,而高年级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多,从另一方面也与高年级外租房的高比率相符。

3.2学生诉求与寝室现状

虽然学校各有条例规定外出居住的惩罚条例,不过学生外出租房的现象是屡禁不止,也从侧面提醒学校在寝室设计与管理方面已不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3.3大学任课老师对学生宿舍的诉求

从本科的教学中,我们也调研了专业教师的了解方面,他们一般指出学生在宿舍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符合大学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精神,另一方面学生的宿舍学习方式阅读与书写,还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面需要特殊的空间满足他们的绘画、制作需求,另外宿舍提供的学习空间也相对缩小了教室与宿舍这种因距离和空间不固定性带来的学习上的不连续性的考虑。

3.4大学辅导员与班主任对学生寝室的意见

另外我们也调研各高校的辅导员与班主任,他们从大学生的生活方面给出意见参考,主要是从生活中的休息、起居、交往中介绍,宿舍的休息占到了一天中的8~10小时,其中包含了睡眠与午休时间,在起居方面主要是清洁卫生与储物管理方面,在对对学生的起居管理中,学校也会整体上去开展起居活动,不过学生的反应是消极居多,主要原因就是储物与清洁的本身设施的不完善性,再就是这些活动大部分也即是暂时性,没有根本上解决与改善学生的起居生活,在交往中,学生的诉求主要是更多的聊天、娱乐与健身空间的需要,当然需求的更多地公共空间的利用。

以上从专业设计角度、学生、专业老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全面性的考虑,大学生的宿舍生活规律体现出的是大学精神本身的诉求,这也让我们对寝室空间的研究更有意义,另外目前的宿舍空间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学生在统一时间下的大学生活的单调、压迫学生寻求正常时间之外的寻求与渴望,主要体现在熬夜、晚起、逃课现象的屡禁不止,另外在统一时间下的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的缺失也是一方面。

4寝室空间的重要特点是其共享性

何为寝室的共享性研究,这里我们解释为增强在寝室设计的空间共享性、注重寝室家具设计的互动共享性以及装饰文化在认同上的共享性。寝室空间的共享性目的是让室友更加紧密联系情感,更好促进学习与生活。而在大学校园里,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最早在寝室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在共同生活的寝室里寻找心理认同与安慰,克服离家的陌生与恐惧感。

4.1寝室室友之间被空间界限与共享空间理念相悖

大学生寝室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关系,而学生宿舍中的人际交往往往被空间界限划分得非常明显,从而产生距离感,使得室友间不能够互相了解,恶性的寝室关系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会影响整个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更有可能处理不好会造成一些恶性事件。

4.2宿舍公共区域空间面积小

在宿舍空间设计保障最基本的可能下,增加寝室里的共享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尽量多地增加公共区域的互动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交流,并有场所开展进一步的活动。

4.3注重寝室空间及家具设计在人际交流的互动性

对寝室内的共享性空间功能设计进行合理的安排,就能够使学生乐于在寝室生活,也更便于在这个空间中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交往空间的合理设计,可以通过一些生活起居当中的浅层次交往,使学生们产生更多的互动,有利于寝室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空间,从而进一步美化寝室学习生活环境,为寝室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整洁”的寝室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增强寝室凝聚力,减少学生矛盾的产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升华、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5总结

现有的每个高校的宿舍原有的条件不同,建筑结构管理方式也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设计改造的本质就是相同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带来的好处是不尽的,如果只是稍微的改动就能大大改变互动空间,那么我想学生在这里得到的乐趣是(下转第49页)(上接第21页)无穷的,对于其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对于设计者来说我们所要设计的一定是要站在设计对象的面前,把握住被设计对象的特点,从而设计出适合的产品,而立足于各高校的宿舍,我们则需要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就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居住的寝室空间,进而使学生感到生活的乐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雷.学生宿舍的类型与形式初探[J].世界建筑,2003,10:17-19.

[2]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林晓郁.花莲师范学院学生宿舍舍雅风楼[J].台湾建筑,1998,6:35-41.

[4]王丽娜,高冀生.大学生公寓的研究与认识[J].世界建筑,2003,10:20-24.

[责任编辑:汤静]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