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及其就业指导与服务——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2022-06-08

栾磊磊 金德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以艰苦行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专业对口率较高。采矿专业近年需求较旺但区域不平衡,就业区域相对比较集中。指导采矿专业大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针对采矿专业具体情况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实现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本文结合我校采矿专业就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提出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专业;就业特征;就业指导与服务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倍增,导致面临就业和待就业的大学生群体不断膨胀,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煤炭主体专业近年需求较旺但区域不平衡,就业存在扎堆现象。从总体来看,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结构性、摩擦性失业并存,就业矛盾比较突出[1]。采矿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态度、素质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大学生,从而形成独有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水平。以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系近两年就业情况为基础,对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研究,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 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

1.1 就业去向以艰苦行业为主,专业对口率高

根据世界能源国际组织和能源专家的预测,21世纪煤炭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2]。采矿专业学生承担推进采矿技术的发展,提升采矿工程质量水平等重要职责。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追求安逸,而采矿专业毕业生需要到采煤一线工作,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甚至比较危险。相比2012年,2013年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艰苦行业就业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采矿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流向。

20世纪90年代煤炭工业低谷时期,煤炭高校煤炭主体专业发展受阻,纷纷减少招生或转变专业方向,采矿专业毕业生少,进入煤炭行业的更少,再加上行业人才流失等,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采矿专业毕业生一直是各煤炭企业的香饽饽,供求比不断增加,就业率普遍较高。我院2013年和2013年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100%和95.36%,专业对口率分别为99.16%和98.73,高于全国平均值77%,高于全国“985”和“211”工程院校平均值69%[3]。

1.2 就业区域集中,就业去向以地级市为主

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就业区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内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河南、山东、宁夏几个省份。安徽省内以淮南市和淮北市为主,具体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矿企业,如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采矿专业2012届、20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级市,占毕业生的比例都在70%以上,在省会城市就业的,占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8.86%和13.27%,在县级市就业的,占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18.99%和13.72%。

2 就业指导与服务

近年来煤炭行业供需关系与长远战略发展的矛盾凸显,加之煤炭行业在工作环境特殊、经济基础薄弱和众多安全因素影响下,已然影响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

采矿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还面临着其他特殊的问题,比如:工作环境艰苦,对本专业忠诚度不高;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考研;过分低估自己,信心不足等。针对采矿专业学生状况,除通用的一些就业促进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更好做好采矿专业就业指导与服务。

2.1 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增强采矿专业学生为采矿事业奋斗的决心

结合采矿专业及煤炭行业特点,做好入学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形势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途径,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认清行业发展前景,引导他们及早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和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4-5]。同时,要使他们了解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具有学习热情,坚定选择采矿行业就业的决心。

2.2 加强采矿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对我校采矿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采矿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薄弱,难以较快适应矿山工作的需要,毕业年后仍不能独立胜任矿山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针对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改善硬件环境,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具体从课程设计、实习、实验、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6]。提升采矿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缩短采矿专业学生独立胜任矿山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周期。

2.3 有效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实现“走出去”战略

有关就业部门积极主动联系或实地考察毕业生实习单位,在各类实习实践环节,带学生深入煤炭企业一线,尤其是省外的煤炭企业,假期多进行进煤炭企业社会实践等;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同煤炭勘探、建设、生产、设计、煤机等煤炭行业单位合作,邀请其来校招聘,同时,利用好校友资源,创造条件,拓宽就业渠道,充分挖掘煤炭行业就业潜力;加大与非煤矿企业、建筑、铁路等行业联系,开拓就业市场;鼓励、引导学生考研深造不仅可以培养煤炭行业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拓宽就业途径。

2.4 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7],从就业能力的角度,采矿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普遍知识面较窄,与人沟通交流机会相对较少,第二课堂参与度不高,表现在就业能力上主要为表达能力差、组织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差、综合知识能力差,除此之外,还有自我推销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优势不足。以上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来提升就业能力[7],具体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丰富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采矿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单一、唯专业论的就业能力机制,培养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复合型人才。

2.5 认清国内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流向

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动因、社会动因和毕业生价值取向等影响较大[8]。学生在安徽度过四年大学时光,老师授课大多以两淮煤田为例,实习基地和就业资源也多建于两淮地区,从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2012年我校采矿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安徽工作的比例为54.21%,2013年为48.53%。

我国煤炭分布呈“西多东少”的格局,全国煤炭行业需要人才,而安徽两淮地区煤炭企业人才基本饱和,西部一些省市急缺人才。要让学生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煤炭企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盛武,杨力,高明中.煤炭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2-104.

[2]徐学锋.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煤炭技术,2007,26(1):1-2.

[3]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

[4]张向林.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后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4):13-14.

[5]杨斌.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3.

[6]华心祝,杨科,涂敏,余忠林,赵光明,张向阳.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12.

[7]胡家保.如何增强工科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科协论坛,2009,12(下):145-148.

[责任编辑:曹明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