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啦啦操运动对辽宁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研究

2022-06-08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对辽宁高校体育文化构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的丰富,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啦啦队;辽宁;高校;体育文化

新兴的啦啦操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技术、技巧,赋予时代感、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动作编排,极强的表现力,使其很快在中国大学校园开展起来。1998 年CUBA赛场上激情四射和富有感染力的啦啦操表演,使赛场更有青春感,成为篮球赛场上一道靓丽,促进了篮球运动赛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啦啦操丰富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创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一、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特点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许多新兴时尚的教学内容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学生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更具时代性,对身体素质、对运动美的追求、创新性与团队性的锻炼,自我的个性发展成了主要的学习目标。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独有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便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1.啦啦操运动项目内容的多样性

啦啦操项目按动作类型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动作表演上突出表现视觉冲击力,激情四射的舞蹈带动场上的气氛,舞蹈风格可以融入现下流行的各种舞蹈元素,更具时代性。整套动作编排可以由一种舞蹈风格,也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舞蹈动作混合组成。音乐的选择要体现动作风格,具有激情的音乐,流行时尚,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课程所带来的乐趣。技巧啦啦操是指含有托举、罗汉、筋斗、抛接和跳跃等难度动作,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和内容,动作丰富多样,组合更具新意,从地面扩展到空间,动静起伏,成套动作具有较高的惊险性和欣赏价值。啦啦操运动丰富多彩的项目内容使学生热情奔放,挑战自我,对追求个性的展示有了更大的平台。

2.啦啦操健身形式的有效性

啦啦操运动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重要元素,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多样化的动作、流畅完美的衔接,合理多变的空间运用,极强的团队型,充满青春,热情的动作风格等,真正的让大学生发挥出创造的灵感,彰显了大学生在个性、美学、健身上的追求,也是一项具有实用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长期进行啦啦操练习,能够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增进自我认同度,给学生提供了团队能力培养的平台,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节奏感、韵律感,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与团队性的要求,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三、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参与性、观赏性、挑战性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是最亮丽的风景线,师生的参与性极高,极大地增进了整个校园的活力。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学习外国,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青睐的一枝夺目的奇葩,是学生心理行为的复合显现,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百花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雨露,能及时催开青年学生心灵的花蕾。

四、啦啦操运动对辽宁高校我院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

1.丰富辽宁高校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啦啦队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一经引入很快就在大学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极具感染力了的表演形式,极具个性的动作编排,时尚的音乐元素,夸张青春的服装与妆容,把舞台装扮的华光艺彩。不仅激发了观赏者的热情,活跃整个舞台的氛围,又给人美的熏陶。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有效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和情感的交流,丰富和充实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展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2009年辽宁省举办了首届普通高校大学生啦啦操街舞大赛,参加人数达1068人,通过五年的高校竞赛平台,高校的体育方面的主管领导看到的项目的特色,是较易开展,符合大学生时代感的体育项目支持,重视起在校园文化中的推广,使这项运动得以在高校蓬勃的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啦啦操选修课,组建了学院啦啦操队,啦啦操以其特有的丰富内涵,独特的团队性,极强的表演性,使其很快占据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舞台,丰富了我省高校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2.营造辽宁高校积极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

啦啦操运动是承载着一种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群体运动,它在校园文化中独有的教育素材性,使参加者、观赏者、整个校园得到精神的愉悦。啦啦操运动作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造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体育对人心灵的启迪和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并与学校校风相结合,融入到校园文化独特的氛围中.啦啦操运动把奋斗、合作、拼搏、进取的啦啦队精神带入校园,有助于我省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的形成,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3.辽宁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影响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发展

啦啦操运动作为我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校园的时间不长,普及、推广程度与其他一些传统项目相比,在普及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啦啦操项目必须适应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同时受到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生不断增长的校园体育文化需求与学校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体育场地设施、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上;其次表现在校园体育文化观念的更新转换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啦啦操以其具有的感染力、创造性、极具个性的动作特点。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投入到啦啦操运动中,进而养成了学生运动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啦啦操项目发展的有力支撑,提供了啦啦操运动开展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4.促进学校的形象宣传

辽宁省高校啦啦操应多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成立啦啦操队,通过竞赛不断提高动作的内容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不仅展示了啦啦操校队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也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展示学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对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啦啦操运动项目与辽宁高校校园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校园体育文化形式,丰富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啦啦操运动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断普及丰富啦啦操的内容让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更加丰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中秋,徐艳,刘松霞. 啦啦队的历史沿革综述[ J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2]李鸿. 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