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微时代”下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2022-06-08

林婧烨,焦信敏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正确地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寻和革新“微时代”下适合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时代;微媒体;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B2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68?05

[收稿日期] 2014-12-16;[修回日期]

2015-04-10[基金项目] 2014 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大学生使用微博、社交网站及手机上网状况、影响评价及学校跟进工作研究”(JAS14400)

[作者简介] 林婧烨(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成为了人们交流传达信息的主要形式,并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人们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如今,伴随网络技术发展成长的“90 后”大学生已成为了高校学生主体,他们是与新兴媒体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更是推动“微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无疑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精神支柱和保障,必须不断吸收融合先进的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微时代”高校“90 后”大学生的特征,积极利用“微元素”、把握“微动脉”、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挑战,选择正确的教育路径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

一、“微时代”的界定和特征

(一)“微时代”的界定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说:“一个热词背后就是一个热点事件,热词浓缩了时代,也记录了时代发生的事情”。而“微时代”作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它涵盖了信息交流、人际互动、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概念和含义。“微时代”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微”字,这个“微”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文字数量之少;另一方面是移动终端体积之小。当代大学生群体,喜欢借助微博、QQ 签名、微信等平台传播信息。这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介,在文字上都表现出短小精悍的特征。例如,人们在微博上仅仅使用140 以内的字符,便可以将世间万象展现出来[2]。媒体平台的发展离不开阅读终端的支持,一个好的媒体平台有了合适的载体,便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微媒体”的威力,在台式电脑发展为移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再到现在的手机新媒体的过程中,被放大了无数倍。

(二)“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1. 信息的大众性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微时代”的人们并不用掌握太多的资源信息和渠道,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都可以作为传播者,言论自由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在各种“微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将个人的经历、看法、观点和心情与好友分享供其他人品评。“微时代”下人们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大众化。

2. 传播的即时性

“微时代”的高传输效率,使信息的动态、实时传播更加具备冲击性和爆炸性。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便携通讯设备,下载安装微博客户端,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现场直播分享给他人,加之微博140 个字符的限制,用户发布信息量的缩减进而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信息内容的更新[3]。因而,自微博流行以来,许多热门突发事件的第一报道者都并非专业记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微博用户,这也是“微时代”区别旧媒体时代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3. 沟通的交互性

在“微时代”,信息传播路线也是有所改变的,不再是单线链条式传播,而变成了网状、双向式结构,每个人都有评论和发表言论的自由。每一条微博、每一条QQ 签名或者人人状态,别人都可以随意转载,人们不再只是观望者,可以开始对此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为不同使用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例如,通过微信在朋友圈发一条消息,基本上会被80%以上的好友看到,好友可以马上留言或者发消息给微信主进行交流,社会关系的新纽带就此油然而生。

4. 内容的迷你性

进入“微时代”,各类体积小、屏幕小、方便携带的传播媒介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角。信息接收或发送设备的体积缩小,使得传统传播内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热衷于传播迷你内容。在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也随之加快,人们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空闲来接收和发送信息。生活的快节奏也使得人们更青睐“快餐式”的消费形式,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接受冗余的信息,限制140 字内容的微博和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及照片的微信也就成为了人们消遣与交流的最佳选择。

二、“微时代”下“90 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因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而各具鲜明特征,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的影响日益扩大,使得他们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一)思想前卫早熟,心理承受力差

“90 后”出生时改革开放已取得明显成效,国力渐趋强盛,人民生活越发富裕,国际交流日趋广泛。打小就接触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之其他年代的大学生更强。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更显前卫早熟,甚至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90 后”大学生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表现出思想早熟的特征,例如,他们将“志同道合”当作择友标准[4]。此外,生活于“微时代”的“90 后”学生,大多出生于“2+2+2+l”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优越,是吃着“独食”长大的一代,容易受到家长的过度宠爱。拥有着自信和优越感的他们,很少经历过挫折,一旦进入大学、踏进社会,就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人际关系、社团工作、学业就业等,对于内心尚不成熟的他们来说,挫折少导致情绪容易波动,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因而,当困难来临时缺乏迎难而上的品质,倾向逃避并一蹶不振,喜欢沉溺在网络世界中自我放纵,希望通过网络倾诉情感、发泄情绪,渴望得到安慰得到帮助。

(二)喜欢标新立异,集体意识淡薄

互联网从上个世纪90 年代起进入中国,“90 后”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为“90 后”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他们通过网络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得社会信息,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知识架构、知识含量、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远超“70 后”“80 后”。大量的信息激发了“90 后”的创造力,使得他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不喜欢随波逐流,不会对某种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思考、讨论再取得共识。他们爱憎分明,对外界事物的喜好表现更加直接,敢于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拥有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而不是一味地被强迫获取知识。他们有强烈的被关注欲,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另一方面,由于“90 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人很也关注他们成长,这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同伴亲密生活。因而,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当与他人产生分歧的时候,往往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集体意识比较薄弱。

(三)拥有责任意识,价值观尚未成型

“90 后”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他们通常比较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期待被社会进一步了解和认同。据教育部发布的2014 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健康、积极,他们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支持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调查表明:有91.2%比例的大学生赞同“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说法。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5]。另一方面,还处于成长成熟的“90 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各具个性色彩、不同意志品质、来自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内心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但“90 后”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价值观还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价值观念具有短暂性和从众性的特点,容易在不良思想观念影响下滋生私利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导致是非观念模糊。

(四)善用数字技术,网络依赖度高

“90 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要高于任何年代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视野更宽广,但依附于网络,导致他们不喜欢思考,而是更善于依赖网络平台解决如学习、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各方面问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人人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更是与“90 后”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今天你微了吗”已经成为许多人每天见面的问候语。他们通过QQ、微信、微博等与同学朋友保持交流互动,发布内心所想、所感,通过各大论坛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末端,缺乏自我约束和判断能力,网络虚拟的环境为“90 后”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释放自我、展现个性的平台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促使他们增强了对虚拟网络的依赖心理。过分的依赖网络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带来问题,部分学生不愿面对这些困难,选择了自认为轻松的逃避之路。他们更愿意到匿名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求自己的满足感,这是他们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

三、“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开放、更加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各类“微媒体”的使用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及时、广泛、直接和深入。在“微时代”,无论是教育者或是大学生,都可以随时利用“微时代”新媒体掌握热点问题、发布或者获得各类教育资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互动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微时代”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了大学生极高的表达自由及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性

在“微时代”,大学生通过简单的指尖操作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掌握各类信息,而且一经发布就有可能“病毒式”传播。加之“微时代”信息的迷你性,每一条内容表达的信息都有限,在这些信息中既存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的内容,也存在与之相悖的思想观念。由于“90 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他们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旦一些不真实、不健康的消息无节制地涌进大学生们的信息渠道、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容易对“90 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

(二)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传统教育是将教师提前设定好的内容以课堂教学或是实践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而在“微时代”大众化和多样化的网络媒体下,学生可以凭借各类载体自由获取网上海量信息,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信息单向传播,对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今的“90 后”大学生认为没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别人只能给予建议而不能帮他们决定,他们需要的是顾问而不是指导者。

(三)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方式展开,由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确保大学生的行为发生正确转变。这些方法是正面的、可操控的。在“微时代”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网络资源海量性、获取的便捷性,“90后”大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查询资料,直接引用网上的知识或者他人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

四、“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信息传播以及思想表达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由此发生变化。“90 后”大学生是当下高校学生主体,是网络活动最为活跃的参与者。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基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充分认清“微时代”下新的教育环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促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强化“微意识”,占领“微阵地”,营造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氛围

“微时代”既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弊端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微时代”的意识,把握“90 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要求高校熟悉“微媒体”基本原理和价值,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微时代”。教育者应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摆在首位,积极学习“微媒体”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概念、新技术。坚持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大学生的内心期待、价值需求、生活习惯等线索,加深对学生“微生活”的了解程度,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以微媒体促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推动微媒体进步”的目标。二是高校可开设校级和院级官方微博、专家教授微博、知名校友微博与学生互动,用积极、健康的信息占领“微时代”的阵地,达到信息发布、文化传播、权威发声的目的。辅导员可以根据各组织结构特征,在班级、团委或社团中开通微博,并开展符合他们特点的线上活动,引起他们的共鸣,让校园主流价值观的微博、微信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发挥隐性教育优势。三是扩大校园微媒介覆盖面,营造良好“微时代”氛围。校园微博圈既是信息传递的平台,又是情感交流的平台,更是价值引导的平台,它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活动的重要网络场所。学校应整合校、院、班级、个人等多种形式微博,形成层级丰富的大学校园微博圈,动员各级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入微博圈,使微博圈在学校实现全面覆盖。不仅可以保证各种信息的实时有效传递,也可使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二)运用“微媒体”,加强“微互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

“90 后”大学生的个性鲜明的思维模式和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为了激发“90 后”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应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运用各类新媒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一是以生为本,变理论灌输为师生互动。“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要强调从细微处展开,将身边实事融入课堂,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放下身段,关注学生微博,加入学生微信,加强与大学生的“微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价值观。二是充分利用“微媒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高校要建立起“微媒体”工作长效机制,搭建“微媒体”技术平台,切实将“微媒体”工作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微媒体”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例如,发挥“微媒体”在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热点事件剖析以及舆论导向等多方面的功能,加强高校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微媒体”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各个不同层面的校园微媒体相互联系和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辐射和扩展。三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工作的内容。在紧抓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知识的同时,制定出一套能够体现“微时代”信息更新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例如,高校可根据“90 后”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娱乐、时事热点等不同方面的需求, 利用“微媒体”量身定制一些内容,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用性、针对性。

(三)融入“微环境”,树立“微权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构建一支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更大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尽快融入“微环境”,尝试使用微媒介工具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大学生能够自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高校也要对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技术武装和政治教育,要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又懂微博、微信、微访谈等网络技术,具备优秀素质的复合型政工队伍。一是加强培养教师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素养。建立起“岗前、专题、职业化”培训体系,使用“教学、科研、交流”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优化思政教师的队伍结构和综合素质。思政教师应主动学习先进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了解主流网络文化,寻找网络文化与传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共通之处,通过各类“微媒体”有效开展网络教育。二是加强思政教师舆情监控能力。面对数量众多、纷繁复杂的微博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信息洞察能力,发现可疑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将事故防患于未然。充分运用各类“微媒体”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形成良性互动,从学生的“微言”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校园舆情,抑制不良信息的传播[6]。三是提高引导教育能力,努力树立“微权威”。思政教师应改变过去刻板、严肃的工作形象,向时代化、偶像化、年轻化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微博、微信强大的集聚效应,建立个性化、魅力化的微课堂,占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吸引“90 后”大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

(四)激发“微动力”,引导“微行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

“微时代”下信息庞杂、监管难度大,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教育者一方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自律能力和道德判断力,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习和交流,避免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一是可以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激发学生“微动力”。在校园里,学生的观点无形中影响若干同伴,“朋辈教育”“同辈互助”等成为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新渠道。因此辅导员可以借助学生干部的力量在学生中间开展教育工作,通过一些微博、微信知名度高的学生干部充当“微领袖”,鼓励学生在“微媒体”上发表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人的言论,发布关于美与丑的正面言论,围绕主流价值观开展相应的话题讨论,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良好网络舆情,帮助主流价值观的传播[7]。二是引导“微行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大学不同于中学,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主要靠自己安排,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提高自律能力和自我修养。在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活动流行的背景下,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引导“90 后”大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形成良好上网习惯的责任。面对各类网络诈骗和谣言,要帮助同学们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以防上当受骗。此外,“90 后”大学生的网络技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还要引导他们准确理解“义”与“利”的关系,避免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6]。

五、结语

成长于“微时代”的“90 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世界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网络生活是否积极健康,会对他们的成长成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面对“微时代”下全新的教育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牢牢把握时代特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搭建微教育交流平台,努力构建与“微时代”趋势相适应的“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60.

[2] 潘小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3(23):212-213.

[3] 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95-97.

[4] 90 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 思想早熟 自信张扬[EB/OL].[2008-08-27] http://www.chinanews.com/edu/dxxy/news/2008/08-27/1361939.shtml.

[5] 邓晖.逾九成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N].光明日报,2014-05-27(04).

[6] 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76-78.

[7] 王冬梅.网络环境下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能力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25-127.

[8] 杨维东.“90 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36-37.

[编辑:何彩章]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