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思想及战略目标探析

2022-06-08

王世红,宋永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 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引和有效目标的激励。在分析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企业协同创新战略目标体系中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如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整合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等,同时指出了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思想及战略目标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在诸如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自身实力、存在区域以及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等系列因素影响下做出的综合判断与理想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最终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确定其作用亦是不同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思想;战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 C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70?04

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在历史演化中逐渐成为军事术语。现已超越了军事科学的界限,被广泛地运用于诸如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之中。在经济学中,战略主要是指“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本文主要使用经济学意义上战略的内涵。战略其本质就是一种取舍和选择的智慧,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界定清楚未来的努力方向和为之奋斗的策略的选择。一个战略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力量与战略措施等各个组成要素,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认识和探究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问题,同样也要从这些视角去切入。只有从宏观角度高屋建瓴地对企业协同创新进行全面透视,才会明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思路与行动目标。众所周知,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属于意识范畴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科学的战略思想做指引,企业的协同创新工作就会误入歧途;没有明确战略目标的感召,企业的协同创新工作就会陷入茫然。

一、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思想

(一)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特征

1. 纲领性兼顾全面性

企业协同创新的战略思想必须是经过企业上下多方反复酝酿和推敲最终才形成的,一旦确立,企业高层就应该以某种方式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是企业未来的行动指针,具有纲领性特征。战略思想的概括提炼是走“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战略思想只有被企业的员工知晓、理解、认同与接纳后,才会产生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提高战略思想传播与记忆的便捷性,战略思想的内容务必要尽可能地精炼与简洁,同时还要兼顾全面性,它应事先考虑周全,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涉及到和设计好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方方面面的问题。

2. 稳定性兼顾灵活性

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思想一旦被确认和固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战略思想的确立往往是未来较长时间段内的指导思想,一般不随意更改。然而,企业系统所面临的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从长远来看,当企业所处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以致原有的战略思想业已陈旧或者已与形势发展相悖时,此时战略思想就应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又体现出其灵活性特征。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一劳永逸与一成不变的;灵活性是建立在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的,它不是随心所欲和朝令夕改的。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 现实性兼顾前瞻性

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思想的生成,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扎根于现实的沃土,它是在紧紧立足企业的现实情况下和准确判断企业面临的现实境遇的基础上,系统地凝练而来的。在具备现实性的基本要求下,战略思想还必须兼顾前瞻性,就是能够对企业未来协同创新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性和预见性。这就要求战略思想的制定者自身拥有较高的素质,制定者至少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对社会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对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规律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否则,制定出的战略思想就很难符合要求。

(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内容

基于上述特征的分析,可以将企业协同创新的战略思想概括为:以熵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灵活选择协同创新的模式,实现相关协同方之间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最优整合,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据此,还可对该战略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

1. 协同是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产品种类还是数量,都已达到了惊人的数目。产品生产的日益过剩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所有这些都对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仅靠“单打独斗”式的干,很难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于是“抱团发展”、合作发展和多赢、双赢的理念逐渐成为了企业界的主流价值观。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以及突破企业界限的合作、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从而为我所用,这些做法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惯常动作”。其实,在此过程中,处处可见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与其他主体之间“协同”的影子。竞争合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就催生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人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独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因为一条供应链它不仅仅依赖自身的能力与资源,它更多地是整合了这个链条上各个节点企业的资源,形成了综合实力,“协同效应”由此显现。所谓协同(Synergy)就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1]通过协同,力求发挥出1+1>2 的功能。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其目的和意义也正是在此,故而协同的思维和理念是核心、精髓与实质。

2. 模式是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基本载体

模式(Pattern)是一种确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指人们从实践活动中升华提炼出来的、可供解决某一类问题作参考的一套核心知识体系,其本质就是方法论问题。模式可供人们模仿和借鉴,它为人们思考和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考方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良好的模式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促进作用;相反,不良的模式由于并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强行模仿或者实施,必将造成不良后果。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层出不穷,究竟选择哪种模式,是多重因素综合抉择的结果。模式是体现和贯彻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基本载体,有了模式作为依托,协同创新的内容才会有了真正、有效的“宿主”,其战略思想才会“共生”于此并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地深化、吸收和内化,才会释放出其强大凝聚功能。

3. 创新是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的最终归宿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创新”内涵的界定,创新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企业运用合理的模式,遵循协同的理念,目的就是能够实现创新,从而使企业永葆蓬勃生机。企业的协同创新就是指“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和体制壁垒,融合汇集、协调一致,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创新,实现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的有效结合和协同互动”[2]。可见企业协同创新的主客体是多元的,基于共同的利益,相关创新主体走到一起,本着共赢、多赢的游戏法则,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可以将众多的企业资源进行协同,相互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通过对企业人、财、物、市场、技术等的有效协同与整合,将会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目标

(一)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的特征

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运用选定的模式进行协同创新努力达成和实现的期望值。战略目标就像灯塔一样能够指引人们的航向,它以远大的愿景吸引着人们努力去实现它,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就其特征而言,战略目标不仅具备了战略的某些共性特征如宏观性、长期性、全面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之外,它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即战略目标还具有可分性、可接受性和可控性。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阐释。

可分性。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目标不是单一目标导向,而是多维目标的集合,是一个网络化的目标体系。按照不同的维度可对其进行不同的划分从而使之更加具体,更加容易操作。例如按时间维度进行细分,可以将战略目标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按照目标涉及的具体内容来考量,又可以将其分为诸多子目标。鉴于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则重点考查以下几个子目标: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它们是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四个子目标,准确地界定和实现了它们,总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可接受性。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的可接受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战略目标要能够为企业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认可,员工应真正认识到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选择特定模式的深刻原因,在内心深处是支持和接受的;其次,战略目标要是可实现的。好高骛远、大而空不具备可实现性的目标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适得其反,让员工对企业的未来丧失信心;最后,战略目标还应具有适度的挑战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目标设置过低,就丧失了其战略意义,员工轻易就能实现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干劲;目标定得过高,员工通过努力也不易达到,就会挫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设置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实现,不仅可以让员工产生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还可以强化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可控性。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的设置究竟合理、可行与否,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其未来的检验和评价问题,在战略目标细分构成目标体系的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可以控制和检验的目标,才具有实践意义。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理清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目标体系的控制因素与变量,确定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效果的绩效考评方法及指标等问题,为进行目标的可控与检验做好铺垫。

(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的内容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其绩效和结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兴旺有着直接和举足轻重影响的领域,都需要有目标。他在其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明确的提出,企业应该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的领域共有8 个:包括市场定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3]。德鲁克对企业目标体系的内容做了精彩和全面的概括,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赞同。参照德鲁克的观点,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目标的内容应该也包括这些基本方面的内容如市场目标的界定、创新目标的界定、盈利目标的界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资源整合目标的界定以及社会目标的界定等。这些不同方面分解目标的内容就构筑起了整体战略目标。

市场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方面要取得突破,产品的市场覆盖率与市场占有率要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美誉度和青睐度进一步传播,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努力使企业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创新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要在技术方面、市场方面和制度方面分别实现创新。技术上,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注重研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技术。市场方面,着重挖掘新的消费群体与消费空间。制度上,通过协同打破现有思维障碍,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等,进行管理创新。

盈利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财务状况要进一步好转。通过技术、市场和制度的创新,企业的盈利空间要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盈利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与相关协同方可进行人才的交换和互相帮扶,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在协同中培养一批高潜能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精干人才。在协同中,逐步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资源整合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与相关协同方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合作会更加深入,在协商的框架范围内,逐步将一切可供整合的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目标:通过协同创新模式的实施,企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日益增加,能耗逐渐降低,实现集约化生产,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通过协同,企业的实力增强,可以更好地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三、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确定需注意的问题

由上观之,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都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们的确定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性质、自身的实力、存在的区域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确定就是在这众多因素影响下做出的综合判断与理想的选择。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最终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确定其作用亦是不同的。

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异同。企业生命周期就是企业动态发展的轨迹,按照其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主要阶段。企业每个阶段呈现的特征大不相同,因此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理应也各有异同。

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异同。企业的协同创新活动必须牢牢立足自身实际,每个企业涉足的行业、优势和特色均不相同,所以在具体选择协同创新模式上不能“一刀切”或者盲目跟风。如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可以根据参与变量的个数划分为第一代协同创新模式,即两要素协同创新(如技术与组织的协同、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技术与营销的协同、技术与战略的协同等);第二代协同创新模式,即三要素的协同创新(如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市场、技术与管理的协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协同,战略、知识与组织的协同等);第三代协同创新模式,即多要素协同创新(如产品、工艺、组织、文化的全面协同创新,市场、技术、战略、人力、组织、信息全面协同创新,市场、技术、产品、工艺、战略、组织、资源、文化全面协同创新等)[4]。企业选择协同要素的不同就决定了模式的不同,模式的不同就决定了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的差异。企业选择的协同重心不同(如选择技术型协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等模式),其战略思想与目标也应随之而调整。

企业所处区域环境的异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离不开企业所处地域的资源丰富度和资源可得性。每个区域均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这是区域企业赖以生存的大环境。资源丰富的区域如发达地区,企业资源整合的空间就会更大,协同创新模式就会更加灵活和多样,而资源稀缺的区域如欠发达地区,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就会受限,协同创新模式就会比较单一和呆板。如此一来,其战略思想与目标的差别就“水到渠成”了。

企业自身性质与实力的异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还与其自身性质与实力息息相关。一般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它们在政府的要求和约束下,其协同创新的意愿相对比较强,协同创新的动力比较足,协同创新的能力也比较强;相反,私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含微型企业),它们的协同创新意识淡薄,发展容易出现“近视症”,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匮乏,协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由此可见,不同性质与实力的企业在实施协同创新时必定会确立不同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