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学前教育发展问题以及目标构建论文(共4篇)

2022-06-08

  学前教育现如今已经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的部分,而且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持续建设对于满足幼儿教育多样化需求、健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茶文化融合思想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培养模式中的运用


  李娟(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当代人对于孩子的教育追求越来越高,既注重孩子的国际文化教育,又注重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本文就对茶文化融合思想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培养模式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地进行筛选,加强茶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合,提高学前教育的文化思维。


  关键词:茶文化;融合思想;学前教育;双语教学


  1前言


  茶文化对我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要将茶文化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学前教学中,首先需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我国茶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内涵,我国茶文化思想的形成历史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有着物质基础,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精神,因此,我国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最初形成于先秦时期,由于当时缺乏对茶的深刻认知,导致茶的影响不大,但随着茶的生产,茶文化的物质基础逐渐开始构建,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扩充,特别是在唐代之后,我国的种茶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茶在当时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茶在人民生活中的渗透,茶文化的内容也开始深入人心,茶文化体系也开始构建起来。我国茶文化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元素,使得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所以在学习茶文化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茶文化体系中的茶诗、茶歌的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我国茶文化体系。为此,要将茶文化体系融入到学前教育中,加强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首先就要加强教师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全面深刻认知。


  2茶文化对于当前学前教育的影响分析


  2.1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通过在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知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过程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发现美、体验美、评判美以及创造美,在学前教育阶段中,教师应当加强提高学生的发现美、体验美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为学生提高多种审美体验,比如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茶诗中体验美,也可以在茶歌中体验美。加强茶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入教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我国茶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的体会,让学生从对美的外在体验上升到内在体验,比如,通过学习茶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茶礼仪,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


  2.2提高学生的探索热情


  在学前教育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上升的阶段,该时期的学生对于外界知识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更是要为学生提高更加优质的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热爱。我国茶文化形成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茶文化所蕴含内容的趣味性较强,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加强茶文化知识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热情。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进行茶艺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较大的冲击,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情感教育也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的发展,加强茶文化内容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教学,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由于我国茶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更是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体系,所以,在开展茶文化融合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比如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德精神,能够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资料,更有利于提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礼仪,更是对学生之后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4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茶文化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和其他传统文化不同的是,茶文化的生活气息非常强,以致于当代人忽略了对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加强对茶文化的传承更是要从幼儿抓起,加强茶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教学则尤显重要。为此,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传承意识,加强对茶文化的传承。


  3茶文化融合思想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培训模式中的具体应用


  3.1加强实物情景和生活情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英语在我国的普及教学,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学前阶段就注重对学生开展双语教育,在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在茶文化的融合教学背景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借助茶文化体系,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内容不同,通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西方茶文化知识,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场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辅助教学,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来选定茶文化教学内容,然后将茶文化教学内容拆分成不同的教学课题,比如茶歌教学、茶诗教学、茶艺教学等,通过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来将教学课题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在开展茶艺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茶艺表演,通过观看茶艺表演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收集到的茶艺表演用具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茶具等,在讲解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双语教学,先用汉语讲解,然后再用英语翻译,在提高学生对于我国茶文化认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情景教学,让学生收集到生活中常用的茶具,并且将生活中冲茶的步骤展现出来,在展现冲茶的过程,要求学生用双语进行讲解,对于部分特有的茶具名词,教师可以在旁侧进行指导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2加强课堂讨论式情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融入茶文化内容教学,教师对于学生开展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英语教学,更是英语和茶文化的结合教学,通过学习茶文化,进而学习部分英语名词或者英语概念,或者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因此,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加强课堂讨论式情景的应用,让学生就现有的茶文化知识以及英语知识,对部分茶文化内容进行描述讲解,在加深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比如表演在茶楼喝茶的情景,主要的角色有服务人员、客人、茶艺表演人员等,选择几名学生来扮演不同的客人,选择不同的茶叶以及茶点,但是在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对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不管是开展实物情景教学还是讨论式情景教学,教师都要作为指导者在旁边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并且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对于我国茶文化的深刻认知。


  3.3加强游戏参与式情景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其玩心非常重,而英语教学以及茶文化教学则稍显枯燥,为此要引起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对于英语以及茶文化的学习兴趣,加强游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则十分重要。通过加强游戏参与式情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课堂参与度,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游戏教学,比如可以开展“你画我猜”的游戏,每个学生自由组合,每四人一组,其中两人在台上比划,两人在台下竞猜,在开展完冲茶过程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冲茶过程中所用到的茶具用英语标识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需竞猜的茶具,比如常用到的茶具有茶杯(teacup)、茶壶(teapot)、茶碗(teabowl)、茶盘(teatray)等。学生在竞猜茶具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茶具的认识,更是加深了对各种茶具英语翻译的认识。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学是当前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应当融合适当的文化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开展学前教育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茶文化的融合教学,提高学生文化认知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2篇: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选择


  李丽娥


  1.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当前财政的教育投入政策保障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应着力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地方财政也应以中央财政“十二五”时期对学前教育投入500亿元为契机,改善“入园难、入园贵”矛盾。


  首先是在投入方向上,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城镇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幼儿园的民办幼儿园办学成本高,所以收费高、入园贵。在城镇,由于公办幼儿园的示范效应和政府监管,因而办学条件大都较好;但在农村,大多办学条件简陋,质量低劣。因此,在投入方式上可选择学前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专项发展基金等方式,建立专项基金对城乡幼儿园进行财政补助。


  其次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机制。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水平、家庭和幸福感。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成年后的学业、就业、收入、家庭生活、健康等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可见,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背景下,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强化对各类办学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幼儿教育必须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机制,避免财政资金被贪污、挤占、挪用。


  2.调整不同体制财政投入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从扩大规模向解决学前教育结构性供给不足转变,坚持突出学前教育发展结构性和公平性目标。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和公平性问题,应该突出以特定地区和特定弱势群体子女入园,享受有基本质量学前教育为目标。总体入园规模和入园率根本提升在于特定地区或者特定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园问题的解决。因此,应该瞄准的方向和方法,一是瞄准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乡镇和村以下幼儿;二是瞄准城市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建档立卡)子女;三是瞄准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3.建立不同等级的财政投入公平机制。首先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烙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消除“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制度性障碍。这方面改革的目的是消除“入园难”和“入园贵”难题。要继续强化民办园按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分类登记管理,提供不同模式的学前教育服务。在“学校化”“机构化”“规模化”的幼儿园应该鼓励和扶持志愿者、NGO等力量成为办园主体。其次是创新学前教育服务的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4.改革学前教育体制和机制。首先是明确和调整现有学前教育投入方式和方向,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政府只负责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供给方财政资助方式转向补需方和补供方结合的方式。在前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财政投入主要用于为数不多的幼儿园资助专项并非补需方的项目中。


  其次是改革学前教育财政现有投入方式和方向,加大对软件和学前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的学前教育投入。


  最后是要建立梯度收费方式。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规定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明确中央政府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创建“中央政府学前教育示范项目”、创建学前教育领域的“提前开端”计划专门服务于弱势群体子女接受有基本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服务。在解决结构性入园和教育公平性难点问题方面有创新和贡献的地区要实施奖补和扶持。


  第3篇:学前教育督导评估问题审视、问责与逾越①


  秦旭芳1,丁春宇2(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2.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


  摘要:在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督导评估成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其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却存在评估结果重功利、队伍状况显弊端、评估过程欠规范等问题。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科学开展,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当务之急是要破解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明确出现评估问题的原因,以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是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建立和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督导也是业界各国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惯常做法。[1]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科学开展,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当务之急是要破解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明确出现评估问题的原因,以寻求解决之道。


  一、现象审视:多维视角看督评


  (一)评估结果重功利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结果对于督导评估的主客体,在某种意义上,均有一定的功利性。评估强调的主要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幼儿园的相关信息,“证明”幼儿园是否达到了某种规定的标准或等级。这种评估过于强调结果鉴定,而弱化了评估在幼儿园发展中“促建、促改”的功能。对于评估主体,即学前教育督导的主管部门而言,获得了管理政绩,如地方优质园数量与比例的提升可直接提升地方形象,获得诸多荣誉称号,其实质是为了捍卫学前教育督导部门的自身利益。对于评估客体,即多种所有制的学前教育机构而言,可根据评估鉴定确定收费标准,故其接受评估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此可以理解为,评估主客体对评估动机的理解、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评估的实际效果。


  (二)评估队伍显弊端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队伍的直接弊端,集中在实施评估人员的构成趋于行政化、临时化。行政化主要表现在评估人员总体结构及素质方面。我国多数地区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人员包括行政人员、幼儿园管理者、评估理论人员及其他评估人员,其中行政人员和幼儿园管理者为主体。从学前教育督导人员素质来看,我国许多地区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人员缺少学前教育评估的理论、技术方法,评估实践经验不足,同时对该领域新政策法规、统计测量技术等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学习。临时化是由于各地区专职学前教育督导人员人数较少,为保障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得不聘任兼职督导人员。兼职人员并未经过或只经过短期培训上岗,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信度难以保障。


  以上问题,导致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对象丧失话语权。“孤芳自赏”和“主动放权”都是幼儿教育机构丧失话语权的无奈之举。“孤芳自赏”指部分地区原本是教育质量及社会声誉评价甚好的示范园所,却在督导评估中受制于标准,处处被动,完全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园所的优势,最终导致此类园所的积极性普遍较低,无奈之下,只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自我安慰、自我欣赏。“主动放权”特指未被评为示范园却也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办园标准的普通幼儿园,由于评估的硬件及师资水平等标准所占权重较大,是此类幼儿园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望尘莫及的,在统一的督导评估中,它们丝毫不占优势,也是常被忽略的群体,长此以往便不再争取,听之任之。


  而作为督导评估客体的幼儿教师,他们是督导评估中“受害”最大、最“忙碌”的群体。每次幼儿园督导评估,他们都是规定的“忠实”执行者。幼儿教师作为无权者或沉默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也想正确地做事,但在强大的行政权威面前,他们不得不放弃对评估的伦理和道德判断的责任,或人云亦云,放弃了本应坚守的伦理立场。


  (三)评估过程欠规范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发起者兼有“运动员”与“裁判员”的矛盾身份。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政府部门是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活动的发起者,开展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要求地方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因此政府为保障学前教育质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地区学前教育机构参加督导评估。实施评估中,多数地区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队伍由行政人员和管理者占主导,其具有绝对的行政权力。这样,评估人员既是评估标准制定的“裁判员”,同时又是参与评估的“运动员”,其矛盾性引发争议。


  各地区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未考虑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区别。同时,对优质园与一般园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忽视优质园的办园特色和真正质量,使其在“软件”方面也毫无优势。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多数省份的省级评估标准却没有差异对待,这种不公平使学前教育等级督导评估陷入绝对平均主义。


  政府在评估中不仅占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其权利身份,使其可以用经济杠杆制约和维护自身权力,即规定不同等级学前教育机构享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如某些地区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简单等同于幼儿园等级评估,并进一步把等级评估庸俗化为划拨等级创建经费、升级奖励经费、确定改革示范区、提高幼儿园收费标准的依据。


  二、源头之问:多元问责谈本质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现象可以呈现为多种样态,但评估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教育评估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对评估本质的认识不同,所形成的观念也不同,对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认识,主要集中于为什么评、谁来评、怎样评三个方面,即评估目的、评估主体及评估方式。


  (一)评估目的显追求


  评估目的主要是为政府管理活动服务、为幼儿园服务、为幼儿服务,如果“心中只有标准,眼中没有儿童”,或评估只为提高收费,评估只为提升政绩,那么,这样的评估进行得越多,毒害就会越深,消费色彩也会越浓[2]。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应在质量、声誉、效益等方面有所侧重。


  1.学前教育质量追求


  无论示范幼儿园评估、等级幼儿园评估、幼儿园准入或基本质量评估等何种形式评估,其目的都是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从宏观层面看,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2010年召开的首届世界学前教育大会,更是从“筑建国家财富”的高度来认识学前教育。在此背景下,以“如何更有效地判断并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的学前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3]。我国各省份幼儿园评估定级标准目的在于规范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按质定级、按级收费,实行优质优价,从总体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4]。


  2.社会声誉追求


  “声誉”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和经济交往中,可具体表现为个体声誉和组织声誉两个方面[5]。幼儿园同时承担着个体及组织声誉,其建立和维护的过程较为复杂和艰难。幼儿园作为一种公众的教育服务,就必然追求社会公众心中的认知度、可信度、美誉度。先进的办园理念、鲜明的园本特色、优质的保教工作、完善的家长服务、良好的园所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等都为其所追求。评估结果优异的幼儿园无论对幼儿园所自身、幼儿及家长,还是在此工作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光环与荣耀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追求是一样的。学前教育评估在一定层面上规范了办园行为,保障了学前教育质量,同时更在此过程中努力赢取社会声誉,创建自己的口碑。


  3.经济效益追求


  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作为评估的主要追求,但鉴于我国对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现状,也不得不将其列入评估追求的考虑因素之一。在学前教育等级评估过程中,公立园与私立园在经济效益追求上是不同的。公立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财政拨款,如“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有编制员工工资财政拨款,聘用员工由幼儿园自行解决”“幼儿园建设财政投资,全部员工工资待遇及幼儿园运营自收自支”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公立园,几乎都是评估等级越高,所得到的财政拨款也会越多。私立园的经费运作主要是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私立园评估等级越高,生源增多,相应的经费也会随之增加。所以经济效益也是在学前教育等级评估过程中公立及私立幼儿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评估主体需审查


  评估主体是决定评估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其的关注也不容忽视。


  1.评估机构独立性审查


  评估机构是整个评估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因此它的主体地位应该具有独立性。然而各地差异较大,主要有三种督导机构设置模式。第一种为政府授权,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模式;第二种为完全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只能履行督学职能,无督政职能的模式;第三种为与教育行政部门平行设置的模式,此种设置易使监督机构的关系难以协调,常出现彼此矛盾和相互推诿的现象[6]。由此可见,评估机构独立性是有效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2.评估人员结构及素质审查


  评估人员作为评估的重要主体,其结构及素质直接影响评估效果。我国暂未形成公民社会观念,缺乏公共意识,鲜有专业性的社会教育评估组织,教育利益相关者很难介入幼儿园评估,行使其监督权。因此,在评估人员的组成上要专兼职人员优化组合。评估人员同时要有专业知识、评估经验、政策理论水平[7]。


  (三)评估方式该追问


  1.评估标准追问


  评估标准是否具有正确性、独立性、实用性及目的性是有效评估的前提。对一切教育活动质量(数量)要求的规定,称为教育评估标准,一般包括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内容的规定,即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某一教育现象。而评估标准是指根据指标体系,判断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获得相应的分数、等级或评语[8]。对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追问,不是重新制定指标体系,而是要根据其正确性(完整反映评估目的,正确体现评估客体的本质与现实情况,单个指标正确地反映所要评估的分项目内容)、独立性(检验同一个指标集合中,两两指标间的相关性及程度)、实用性(有利于评估人员采集统计评估信息、做出价值判断,有效地体现评估对象需要)等质量标准,确保正在实施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9]。而评估标准主要是明确评估的目的性,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案,目的不同,评估者的立场、观点也不同。


  2.评估流程追问


  评估流程的合理性、便利性、通畅性与否是值得深思的。唯有将其流程化、规范化才能顺利实施,才可避免评估的随意性。在制度层面要逐步细化评估内容,如评估目标确定、主体选择、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运用、具体实施等。要明确各阶段任务和要求及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构建一个通用模型,使评估活动成为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进程,提高评估的效率[10]。此外,要利用政策法规保障评估流程的科学性,同时建立健全评估流程的各项制度,如评估流程运用方法、范围等,保证评估流程本身的高效。


  三、误区逾越:多方行动促发展


  (一)全面考虑评估对象:以实际保发展


  按“多类型、多区域”考虑评估对象,便于明确同类相关幼儿园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并正确地体现在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中。


  1.多种类型共兼顾


  依据办园体制划分多种类型。办园体制不仅决定着办园的政治方向,而且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者、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性质及其关系。目前我国存在九种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教育部门办园、其他政府机关办园、国有企业办园、集体或民营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部队办园、居委会或村委会办园、社会团体或民间团体办园、公民个人办园。这九种幼儿园又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其他部门办园[11]。另外,集体办园与其他部门办园及教育部门办园,可以统称为公办园,这样便可将幼儿园划分为公办园与民办园两类。当然,无论怎样分类,都不能忽视本地学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基于分类,研究各类型幼儿园的属性、本质与现实情况,依据各地实际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各类型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


  2.多个区域齐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幼儿园差异性大,用同一指标评估,对欠发达地区园所来说不公平,所以,在教育部的统筹下,按地理位置或经济发展情况,将全国幼儿园进行划分,如西南地区,华东、华北、华中地区,中南、华南地区等。各地可联合成立评估中心或相关机构,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指标体系,并组织实施评估。因此不同类型、区域的幼儿园,制定、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指标系统、权重系统、标准系统)也不同。随着多样化指标体系的出现,指标体系自身的正确性也随之提升[12]。


  (二)内修外练评估队伍:以专业保质量


  1.坚持内修提升评估人员专业能力


  督导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三方面专业能力。一方面,不仅要求其融会贯通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了解学前教育改革中的新观点、新趋势,还需要具备如质性评估、与家长及园内成员的讨论沟通或工作汇报等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经典及现代的测量与统计知识、技能,即需要掌握对评估内容进行细化、量化评估的能力。此外,还要求评估人员具有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经验和教育机构外部评估经验,即较高的教育教学问题甄别能力。


  2.不断外练加强评估人员专业培训


  加强评估人员专业培训是确保评估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要求,学前教育部门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评估人员职初、职后培训系统。职初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学前教育评估政策、能够进行观察分析、跟随评估小组进行幼儿园不同专题实地评估;职后培训是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在评估策略、如何聚焦问题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13]。此外,还可在评估后及时交流、反思,进修学前教育、统计测量等相关专业课程,参加国内、外会议交流学习等。


  (三)持续优化评估程序:以科学保优质


  1.重视自评体现评估对象主动性


  评估过程中要重视被评估机构在评估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度,强调被评估者的自我评估,即幼儿园的自评。自我评估是学前教育机构自我发现、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的过程,它不是政府或社会问责,而是学前教育质量的自我问责,是出于自我反思、改进和提高的内在需要。自愿是自评的前提,如美国的NAEYC评价系统中规定,任何早期儿童教育机构,只要愿意利用自我检测工具改进工作,即使不打算完成其他步骤,也是可以的。因此,要使评估对象成为评估主体,在反思和研究中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纵横反馈促进评估结果切实有效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多层面反馈可增强督导评估结果的透明度,也便于了解评估的问题所在,同时各级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完善相关政策,纠正不适宜的评估做法。纵向层面,有助于督导评估自上而下指挥系统的贯彻执行及自下而上的评估结果汇报。即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相关政策等要经由国家——省——市——区(县)——幼儿园的传输路径,此种传输并不是机械执行上级通知,而应遵循国家标准导向,充分体现本地区实践与特色。为保障最终结果的科学有效,需注重传输的各个环节。而自下而上的传输,为保障其透明度,要建立中介组织督导评估机构,以此来保障结果传输的全面、客观、公正性。同时,中介组织督导评估机构由于其价值无涉的立场,能够用“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或隐或显地存在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实施的全过程,自然能保障其全面、客观、公正性[14]。横向层面,可以进行同一省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的内部比较,也可以进行各省份间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的相互比较。具体来讲,这种横向层面的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同一省份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省份同类幼儿园的比较。通过同一省份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比较,可以总结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地区不同幼儿园在保教队伍、办园条件、保教水平等方面的特色,便于本地区向优质幼儿园借鉴学习。同样,通过不同省份同类幼儿园的比较,可以找寻本地区与其他地区同类幼儿园的差异,进而了解对象园所在学前教育投入、办园理念、保教质量等方面的有益做法,从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发展自我。


  国家管理教育,实质上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来实现的。而教育政策的体现和落实则由教育督导协调监控。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起步较晚,经验缺乏。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因此其间的矛盾与问题不可避免,而对其的解决却要实实在在。对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注重本国、本地实际,各级政府要各司其职、规范体制,不可机械执行国家政策文件;督导人员要根植实践,不可在督导室内自导自演;学前教育机构要表达需求,不可畏惧、盲目跟从权威听之任之。持续改进与完善,将是我们对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不懈的价值追求。


  第4篇: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融入学前教育目标构建


  周丽妤(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本文首先对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及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就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在学前教育目标中的融入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以此推动国内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学前教育;目标构建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其一直从唐朝延续至今。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早已成为华夏儿女生活中的必备之物;世间还有着“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说法,这足以看出茶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还是其精神追求之所在。传统茶文化可以剖分为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茶叶、茶名称、茶具等;精神方面则包括茶文学、茶艺、茶思想等。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很显然属于后者,其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标志。在全球化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趋加深。新的时代给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程设计等加以创新。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既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又可归属于文学范畴,其可以被视作学前教育的启蒙读物,此类古诗词作品对于学前教育目标的构建和学前教育的创新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相关概念阐述


  1.1传统茶文化古诗词


  传统茶文化古诗词事实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茶诗、茶词等作品,这些作品以茶为主题、以茶事活动为主要描写内容,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流传至今的古代茶诗词作品不下2000首,其中唐宋时期就占大半。举例来讲,包括元稹的《茶》、徐寅的《尚书惠蜡面茶》、刘禹锡的《尝茶》、白居易的《琴茶》、柳宗元的《夏昼偶作》、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等在内的唐代茶诗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包括黄庭坚的《品令·茶词》、苏轼的《西江月·茶词》、秦观的《满庭芳·茶词》等宋代茶词也有着不少追捧者,这些作品对当今文学创作和文学赏析有着重要的启示。当然,在茶诗词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文字美和意境美,同时还能够透过文字本身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等。


  1.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提出的概念,他将针对1-7岁学龄前儿童开办的教育机构称作“幼儿园”,同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及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在我国,学前教育主要表示针对3-6周岁学龄前儿童开设的教育项目。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养成来讲至关重要,因而学前教育的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在开展学前教育前,教师往往会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这些目标主要针对儿童的成长需要。近年来,我们发现不少地区的学前教育目标往往以“智育”为主,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因而存在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前教育目标迫切需要调整和革新,教学目标有必要从机械式教育朝素质教育转变,从仅注重智育朝注重整体素质培养转变。


  2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茶文化古诗词作品流传上千年,其不仅有着语言美,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意蕴。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很多家长在孩子年纪尚浅时就让其背诵诗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诗歌的浸润和影响。对于学前教育而言,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作品在课程中的融入有着以下重要性:


  2.1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传统茶文化古诗词作品既注重音律上的前后押韵,同时也注重形式上的对仗工整,通过对此类诗词作品的学习将有助于幼儿提升汉语能力。首先,汉字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学生通过模仿和背诵诗歌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发音规范,同时更为形象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含义。比如,“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张籍《夏日闲居》)这句诗中的“辰日”和“卯时”可以帮助幼儿对古代时间概念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传统茶文化古诗词都是古代文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书写出来的,对这些作品加以学习可以使幼儿对诗歌的韵律、用词等产生兴趣,并在仿写和训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字创造力。


  2.2帮助学生认识茶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传承茶文化,我们有必要将茶文化诗词作品融入到学前教育之中,将茶文化传承工作“从娃娃抓起”。在茶文化古诗词中,幼儿可以了解到各类茶文化知识。比如,“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郑邀《茶诗》)中描写了烹茶制茶之法、“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小山《寒食》)描写了以茶待客之道、“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郑谷《峡中尝茶》)描写了煎茶之妙。再者,一些古诗词中也对提到了茶叶名称,比如“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阳羡茶”以及“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林锡翁《咏贡茶》)中的“武夷茶”等。


  2.3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阅读的诗词等作品十分有限,而诗词凭借其朗朗上口的特点更容易被幼儿记住,通过诵读茶文化古诗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茶文化古诗词作品透过文字本身营造出浓厚的意境,而富有意境之美的诗词作品往往能够使幼儿更易体会到潜藏在诗词之中的独特魅力。比如,在“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琴茶》)这句诗中,诗人将“琴”与“茶”放在一起,表达了自己既平和又超然的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琴茶一味”的意境之美。除此之外,茶诗词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古代文人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词读起来生动形象,可以有效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2.4帮助学生知礼明礼


  茶文化将中华文明中的礼仪规范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礼仪。茶道礼仪对于茶人的着装、言行举止等都有着相应的要求,当然在日常的茶事活动中“礼仪”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倒茶七分满”就体现了待客时对客人的尊敬。比如,“为客烧茶灶,教儿扫竹亭”(张籍《赠姚合少府》)就是诗人烹茶并让孩子打扫饮茶场所的情景,这其中体现了诗人对于饮茶待客的认同,同时也体现除了浓厚的茶文化礼仪思想。阅读此类诗词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我国茶文化礼仪的内涵,知道“可为和不可为”,并成为一个知礼明礼之人。


  3中国传统茶文化古诗词在学前教育目标构建中的融入


  3.1语言教育目标


  传统意义上,针对幼儿的语言教育目标主要为识记拼音和汉字,但是这很显然对于幼儿的学习是不够的。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对语言教育目标进行设置,可将语言教育目标与茶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联系起来。举例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茶诗词中一些与颜色、形状、大小、数字等相关的词汇,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汉字的明确含义,使学生在背诵茶诗词时能够对这些词语留下深刻印象。


  3.2文化导入目标


  在学前教育中导入茶文化内容切忌不可太过突兀,而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举例来讲,教师在讲解一些茶名、茶具、饮茶方法时不应该巨细无遗地讲述出来,因而一些茶文化常识太过抽象,3-6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很难真正理解这些内容。教师在教授文化知识时可以将知识“形象化”,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讲述茶诗词,使学生对茶诗词产生浓厚兴趣。


  3.3能力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情景扮演等活动充分了解茶诗词中的情景和画面,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想象和实际结合起来。当然,教师也可以举办“茶文化诗词诵读大赛”,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水平得到提高。


  3.4礼仪教育目标


  “知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茶文化古诗词中包含很多与“礼”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下选取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相关礼仪规范,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告诉学生言行举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切忌强迫学生进行模仿,而应该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