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及其当代价值

2022-06-08

孙庆民1,2

(1.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201)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指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与此相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现阶段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集科学性、实践性、伦理性、发展性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可以破除西方社会思潮围攻,使人们明辨是非;破解当下发展难题,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突破体制障碍,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增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 理论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7-0020-05

收稿日期:2015-05-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5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受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政治学资助

作者简介:孙庆民(1970-),河北南和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指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与此相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现阶段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体系。

一、历史之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生成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经历了由萌芽到生成,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现实的历史,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了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生成继承了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从柏拉图展现的完美优越的 “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许多先贤通过各种努力展现了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和理想。然而,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1]这些思想由于产生于不成熟的历史环境,从其产生伊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生成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俄国的初步实践使其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自1848年之后,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法国巴黎公社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虽然短暂,却开启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征程。马克思在1881年就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2]列宁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契合了俄国革命的特殊历史环境,在俄国这样一个既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不发展的国家中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十月革命的成功进一步表明,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正确的。”[3]苏联无产阶级政权的成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这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多种总和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俄国革命点燃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在不同时期体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彰显了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我们党之所以能发动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开展武装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键就在于我们党把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即一种“彻底为革命而斗争,虽死不惜的信念。”[4]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5]建国后,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定期进行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形成积极上进的氛围,保持了较好的社会风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得以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二、理论之维: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首先,马克思主义有着科学的基础和来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远流长, 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 经济科学和哲学的最高发展, 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升华。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是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其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彻底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客观真理性的反映。”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其自身的彻底性,这是群众信服和践行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按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再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是具有科学品质的理论。马克思在对人类历史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运动规律进行冷静客观研究和无情批判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结论,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6]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首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完成自身解放指明了道路, 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而奋斗。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正是人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有力武器。恩格斯评价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其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相结合。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并且提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实践性特征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不仅从哲学的原则出发,而且通过对人类现实生活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科学分析创立了科学主义理论。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8]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 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强调人民群众在现实斗争中的利益。

其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再完美的理论也不可能始终满足现实世界所有人的全部需要,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发展性是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其生命力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契合人类社会的进步脚印,始终激发人们跨越历史界限去探索美好的未来。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价值之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期,消极腐败、理想信念缺失和道德滑坡的危险已经十分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更凸显其当代的价值。

其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可以破除西方社会思潮的围攻,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期创造的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下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对我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意想不到的、极端危险的冲击:比如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旨在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说、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受其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剖析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十个方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的信仰失落问题。有专家指出:“‘ 信仰失落’ 问题在当代中国,主要地不是个人缺乏扬善惩恶、追求不朽的内在动力,而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9]一些社会成员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使得党面临失去人民的信心和信任的危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一旦一个国家和社会人心涣散,信仰缺失,国运势必会消解,反之亦然。

人们之所以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不牢固,没有凝聚成一种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也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更需要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引领和整合全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占据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可以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整合,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理论自信,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并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调动起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理想。胡锦涛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明确指出:“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信仰、信念的动摇上。”[10]在当下激烈的意识形态交锋中,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凝聚中国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可以破解发展难题,整合中国力量,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当代中国但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错综复杂吊诡的国际环境等外部因素、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现实问题、多重的历史因素相互交织,使进入改革开放深水期的我国在发展中困难重重。我们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更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发展不科学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后遗症。比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和社会思想多样化;城乡发展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农村、农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最终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协调导致我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一些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顺畅出现忧虑之心。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勇敢承担起艰巨的历史重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主要原因在于我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而我国在抵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救世界资本主义”的观点被广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十几亿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和实践,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团结一心,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其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可以打破体制障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一整套不同层面、相互衔接和联系的制度构成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之所以出现不科学发展的现象,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交织而成,但“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公平的理论,对在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没有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11]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来抵制和消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沿着和谐健康的道路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首先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发展经济不能侵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立足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其次讲究公平公正,追求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且明确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跟靠资本剥削完成原始积累、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正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指出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抛弃经济理性或限制其作用,代之于价值或生态理性。”[12]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真谛在于,我们要把市场经济限定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手段和工具,真正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这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彰显的是具有根本性的理论、道路和制度问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价值取向。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切入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和基本的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的呵护和坚守。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而是激励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旗帜,是人民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因此,最为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等,使之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保证全体中国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抵御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侵蚀,进而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其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活生生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当前,我国正处于“四个深刻”变动时期,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并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决定了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涵盖不同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真实的历史事实、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都证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于当下中国的价值,它是当今时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这种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种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这种信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36.

[3] 任晓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早起进程及其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1).

[4] 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32.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6] 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8]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9] 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

[10] 许志功.理想信念:民族凝聚力的支柱[J].前线,2000,(12).

[11] 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12] 姚燕.国内外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探析[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9.

[责任编校:赵立庆]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