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批评性话语分析视阈下中亚主流网络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

2022-06-08

郗 佼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各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沙俄和前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当今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对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交流,对维护我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国家形象;网络媒体

0 引言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尊严和国家威望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软实力的核心力量。在全球化进程中,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五国中的重要成员国,在我国的边疆稳定,区域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简称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与所有中亚国家接壤,是世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1992年1月2日与中国建交。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2012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双边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存在和战略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中乌关系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整体地位有战略性影响,乌可为中国在中亚地区发展提供一个战略性支点。中乌间开展的能源合作、反恐及安全合作、经济及交通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我国政府提出:创新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和平发展策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了解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敌意”还是“友好”,是“强大”还是“羸弱”,才能更有利的不断深化两国友谊,不断加强互信互惠。对于发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交流合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在国际的不断竞争中,国家形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关系着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研究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中亚和平发展战略,并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提供参考。

本文探索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定位。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的形象如何?

(2)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的形象突出形象是怎样的?

2 研究设计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网上发布的官方信息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内阁部长胡拉莫夫于2007年12月17日颁布的第259号令《关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声明由政府管理与支持该网站。该网站有乌兹别克语、俄语、英语三种版本,其中,俄语、英语均由乌兹别克语翻译而来。该网站信源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UzA),内容包括政府概况、新闻中心、公共服务、民生信息、民意调查、相关政府部门官方网站链接等,基本上能够反映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的报道态势。所以,本文选取门户网至今(以2014年10月1日为准)的所有涉华报道作为第一手材料和研究对象,以此来研究乌兹别克斯坦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文结合定量研与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的涉华报道。本文于2014年10月1日北京时间20:00在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网英文版中输入“China”或“Chinese”,共检索出消息来源均自于该网站的文本报道231条,最早的报道为2009年6月15日。根据该网站对新闻主题的分类,本文也将新闻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科技和体育方面,从报道内容和词汇选择方两面,总结分析门户网关于中国的报道与评述,从而归纳出这些主题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3 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自2009年6月15日至今(2014年10月1日10:00)共有231篇涉华报道,其中报道量最多的是政治方面,共86条,占37.2%;经济报道71条,占30.7%;军事、文化、社会、科技、体育共74条,占30.1%。

本研究从报道内容和词汇选择两方面对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

3.1 报道内容分析

经济主题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1)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门户网的涉华报道中谈及招商引资报道共38条,约占到经济报道的54%。在这38条报道中,33条为关于召开商业展会的报道,约占到招商引资类报道的87%。其中30条都在描写中国积极踊跃参加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各类展会。有两条新闻报道中国展品在乌兹别克斯坦展出,其中一条是新疆展品在乌兹别克斯坦展出。最后有一条新闻报道了乌兹别克斯坦商品参加2012年的广东商品会展。

在30条关于乌方开办展会的报道中,关于重工业机器设备展览商会有2条,占所有展会类报道的6%,中国公司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无正负面报道内容;关于新科技成果类商业展会的报道有3条,中国政府以普通代表参加。关于新医疗器械展会有3条,其中一条有中国代表讲话,数正面报道。交通展会有2条,只是提及中国参加,正负面均无报道,农业7条,其中有3条提起中国代表参会并发言,报道内容均属于正面报道。能源类展会报道5条,其中3条涉及到中国石油公司的参与,均属正面报道。关于旅游展会报道共计2条,主题是强调其潜在的旅游优势,对中国报道只是提及中国公司的参会,无特别报道。

2)关于乌兹别克斯坦不同行业的发展报道22条,约占经济报道的30%;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各个行业均被提到,包括:旅游,能源,新贸易区,科技和交通等。

中国在对乌兹别克的工业发展方面报道为最多,共计6则,分别从重工业和轻工业两个方面进行报道。六篇报道均属积极正面报道,其中2篇有专门提到中国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持和科技指导的作用。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报道有2篇,2 010 年的报道提到中国旅游公司同其他国家公司一道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旅游公司合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业的起步发展予以支持,属于正面报道。

关于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科技现代化建设报道有3 篇,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现代化建设分别是通过公司合作,政府支持的形式进行,其中包括新科技的引入,机械设备的引入。报道中提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机械化飞速发展,并多次强调中国公司与其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属于正面报道。

关于资源类报道有4篇,其中三篇是关于中国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能源公司合作,促进其生产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以及中国第四条能源管道在乌施建,受到乌方欢迎,属于正面报道。另外一篇是关于水资源的报道,报道中民却提出中国政府对乌兹别克斯坦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从而对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属于正面报道。

报道中还提及到了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交通和新贸易区建设的报道分别为3篇和4篇。交通方面主要报道了中国的火车头廉价卖给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交接仪式,属正面报道。贸易区建设主要提及中国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新经济贸易区投资落户,并且对贸易区政策的支持等,属正面报道。

3)关于中国和乌兹别克斯贸易合作政府主题报道共计10条,占到总报道的14%。关于中乌政府间合作主题报道2009年有两篇分别为中午双方签署贸易合作协议,中乌经济合作论坛在塔式肯举行,会议高度赞扬了中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方政府在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的积极性,属于正面报道。2011年一篇中乌贸易扩展到新建的经济贸易区,属于正面报道。2012年对中乌政府合作报道共计4篇,分别报道了:中乌贸易合作的发展,并对发展的未来展望,属于正面报道;中乌商讨贸易紧密纽带现状,并对中国的报道属于正面报道;以及两次贸易研讨会的举行,双方对现状进行肯定,并对进一步加强合作表示期许,属于正面报道。2014年有3篇报道,分别是1篇中乌贸易合作论坛在乌方举办和两篇对中乌关系现状的评论性报道,报道内容均提及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和中乌在贸易过程中的互利互惠,均属正面报道。

4)有1条,是关于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召开的报道,关于商讨如何进一步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济交流上的合作共赢。

3.2 词汇选择分析

本文选取长篇评述性经济主题报道各3篇,并对其进行词汇选择分析。

经济主题报道词汇选择分析

三篇报道字数共计2181字,出现正面词汇共175频次,占到所有报道字数的8%。包括名词78频次,动词23频次,形容词49 频次及副词25频次。

1)描写中乌关系的名词词汇friendship(友谊)出现频率为3次,partnership(伙伴)出现频率为9次,Cooperation(合作)出现频率最高为20次。其他明显表达双方关系的褒义词汇还有guest(客人),partner(伙伴)等词汇,均属于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描述。

另外,描述中乌经济贸易关系的形容词有mutual(相互的)出现频率3次, reciprocal(互惠的)出现1次,以及important(重要的)(出现5次)necessary(必要的)等词汇的多次出现,均属于对中乌两国贸易关系的正面描述,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树立。

2)描写中乌积极贸易合作发展现状的词汇有effective(高效的),favorable(喜爱的),strategic(战略性的),active(积极的),high-level(高层次的),legal(合法的),steadily(稳定地)(出现3次),consistently(一贯地)(出现4次),constantly(不断地)(出现2次),notably(显著地)(出现2次)等等。这些词汇均属于正面积极词汇,均对中乌经济贸易合作现状给予积极肯定。

3)描写中乌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趋势展望的词汇有,dynamically(向前运动地)(出现3次),deep(加深的),optimal(最佳的),promising(有希望的),further(进一步的)(出现7次),advance(前进)(出现5次),increase(增长)等表示正面发展趋势词汇的选用,均体现对中乌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看法,均属于正面报道且树立了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4 讨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关于对中国的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中国的国家形象积极友好。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形象在乌兹别克斯坦主流网络媒体中得到肯定。

其次,中国是中亚国家的友好伙伴形象突显。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上,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再次,中国始终恪守平等,互信,互利等原则,从而使得中乌贸易在多边合作中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也证明中国用实际行动在乌兹别克斯坦树立起了一面积极友好的国家形象。

最后,在动态的网络媒体中,中国的国家形象持积极正面的形象,但又因为中国这一大国形象的树立,在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合作过程中就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国家利益面前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从以政府传播为主导下放到人民交流传播为主线,扩大中乌两国的民间合作和文化交流,从而使中国国家形象不只停留在经济政治你来我往的层面上,而应该注重人民间的认识的高度统一上来,这既对树立一个丰满的大国家形象有利,更重要的是在加深了解互信促进和谐发展发面确立起重要的认知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K.E.Bolding. The Logic of Image of National Rel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9.

[2]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3.

[3]李寿源.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的独特风景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传播社,1999:120-305.

[4]李希光,刘康.妖魔化中国的背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

[5]门洪庆.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17-21.

[6]王伟,王宇刚.抗美援朝在战争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J].军事历史,2014(2):14-18.

[7]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2).

[8]http://www.gov.uz/en/[OL].

[责任编辑:汤静]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