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职英语后续课程探析——基于一年期高职英语课程的思考

2022-06-08

苏玉仙

摘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为一年,加之高职生源英语基础薄弱,要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困难很大。因此,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于一年期高职英语的后续课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英语;后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职业英语

作者简介:苏玉仙,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07-03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教司在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9年10月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1]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保证高职英语课程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应该按照《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建议,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为一学年,两个学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且技术工人的收入及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在国人眼中上高职就意味着层次低,是无奈之选。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文化基础大大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英语课程为典型代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大专层次,学制设置普遍是三年。多数高职院校的第六学期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半。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以及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极少数院校达到了一年半或两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并提出了积极推进高职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环节较多,理论课程较少。基于此,自2005年以来,大部分高职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数被大大压缩,英语课程由原来的4个学期(200课时左右)压缩为2个学期(120多课时)。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两极分化情况突出。笔者对所在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和2011级非英语专业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了初步统计,两个年级学生的高考成绩情况十分相似。其中,及格成绩90分(满分150分)以上的不足20%,80分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1/3,60分以下的占1/3,60-80分段约占总人数的1/3。面对这样的现状,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领会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大胆改革英语教学,突出应用性特点。

二、高职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英语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此,高职英语新的课程目标是:(1)继续全面贯彻“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并以培养“实用能力”为主攻方向的总体目标;(2)进一步完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贯彻“加强实用、加强表达、加强听说”的要求;(3)以“双证书”为目标,完善高等学校应用能力A或B级教学考试,并在此基础上与行业指导部门合作设计“职业英语考试”,作为教学考试的延伸。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定位,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应该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点。当前,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教学已日益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主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上规定为高职英语开设以ESP课程为代表的后续课程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于高职英语总课时太少,致使许多学生刚入英语门,而英语课却被迫中断,并不久就会忘掉。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选修课,例如在第3、第4学期开设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两年英语学习不断线,但毕竟覆盖面太窄,而且选修课学时一般是必修课的一半且约束力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合格率,一直徘徊在仅高于全省平均通过率的几个百分点,难以大幅度提高。尽管过级考试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目前我国的各级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下,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等级证书很看重。若大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英语等级证书而影响其就业,那英语教学也不能证明是成功的。这个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高职英语后续相关课程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现实基础

高职英语又称为高职公共英语,是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设置为一年,称为通用英语学习阶段。但高职教育在我国是高考的第五批次录取,也是最后录取批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很低,而且层次差异大,少部分学生几乎是没有基础。鉴于我国特色的高职生源情况及课程设置时间来看,要达到培养目标以及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开设后续课程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大胆改革,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和工具。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目前,针对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关于开设什么样的英语后续课程,国内英语界学者主要提出了三个方向:专门用途英语(ESP)、分科英语、大学英语通识。专门用途英语(ESP)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为高职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指明了方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已日益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的主流,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 1987)。Hutchinson强调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学习,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一部分专业英语技能。[2]因此,专门用途英语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输入,以及与专业目的相匹配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国学者Hutchinson和Waters是最早对专业英语(ESP)的概念做出论述的。他们认为,ESP的形成是3个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英语不断发展以适应特定需求,语言学及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他们指出,这3个因素似乎都指向语言学习中日益发展的专门化,ESP真正有效的教学原则必须基于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我国学者陈莉萍对ESP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她认为,ESP的存在有3个理论依据:(1)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2)有关语体、语域方面的研究成果;(3)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交际工具,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3]因此,ESP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专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使用。由此可见,陈莉萍的论述基本上与Hutchinson和Waters所提及的前两个因素相一致,是对这两个因素的具体化。功能语言学也是ESP的主要理论依据。[4]尽管目前人们对ESP理论的认识、探讨还不深刻,尚未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这并不能否认ESP存在的必然性。也正是由于ESP的存在,才使满足学习者不同目的的英语需求成为可能。

专门用途英语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国内学者讨论更多的是学术英语。专业英语是用英语讲解比较浅显的、通用的、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修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的英语表达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5]职业英语(EO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是指在某一特定工作环境或职业中所使用的英语。其目的性和实用性更强,因为职业英语主要是就工种而言的。这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以“就业需求为核心”不谋而合。

四、高职英语后续课程的设计思路

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设置以及生源的文化基础实际,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职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与某种特定学科、职业相关的,而且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的目标和特殊的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是从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阶段的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向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的过渡和延伸的。[6]因此,ESP是实现基础英语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到全面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的课程表现。

高职英语的最佳后续课程可以设置为职业英语(EOP),通常被称为行业英语。这是因为职业英语能够满足两个要求:(1)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满足社会需要、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2)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自然过渡,让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行业英语的普遍规律和日常交际会话,即经过职业英语的衔接,自然过渡为专业英语学习。[7]

综合以上因素,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可设计为如下学习模块:基础(通识)英语2+职业(行业)英语1+专业英语1,共开设4个学期或3个学期,总课时在180-200学时之间。这样,可保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与此同时,英语学习模块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较为灵活地设计。例如,模块一:基础英语(2学期),第1学期48学时、第2学期48学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模块二:基础英语(1学期),96课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

开设一学期的职业英语,主要是作为后续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课程。诚然,由于不同高职学院的专业和特色差异较大,高职英语课程模块具体是开设4学期还是3学期,需要根据不同高职学院整体课程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英语课程模块可以设置为3个学期,即模块二:基础英语(1学期),96课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这样,既可兼顾专业课程设置,又可强化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完整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是“基础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这不仅契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而且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多层级的实际,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总之,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但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普遍为一年,既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的最低课时标准,也不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情况。加上不少高职英语教学继续重复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综合以上因素,要顺利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困难较大,那么,高职英语走向职业英语教学的道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Hutchinson,T &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4]Robinson,P.C.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91.

[5]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6]黄萍.ESP教学法与课程设置的发展与趋势[R].重庆: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研究基地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所,2012.

[7]王朝晖,廖国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ESP课程的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128-129.

[责任编辑 盛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