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永州瑶族民居室内装饰文化初探

2022-06-09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瑶族居住文化,对瑶族民居室内装饰进行了梳理,分别从瑶族民居的空间构架、室内家具、室内空间的装饰文化入手进行阐述,论述民族文化对民居文化的相关影响,进而阐释民族装饰设计文化对当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瑶族民居 装饰 风格 

 

  一、永州瑶族的居住文化 

 

  永州地处湘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永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可以解析出“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等现象。永州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文概念,而其中的永州民居更是永州文化的存续和延伸。永州民居具有多元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了汉族和瑶族两个民族的自然人文观念,在美学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永州千家峒又是瑶族的发源地,其民居装饰的形式产生和演变提供了研究依据。在民居装饰上平地瑶因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风格形式上基本与汉民居类同。而过山瑶族因地理、人文、经济等环境的影响在装饰上与平地瑶在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主要对较有代表的过山瑶民居装饰进行阐述。 

 

  民居建筑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建筑的美往往与一定时期的哲学、美学、文化观念和当地的宗教礼仪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技术上有所反映。因此,要理解和掌握建筑美的丰富多彩的形态以及建筑美所蕴涵的艺术韵味时,我们就必须探究其内在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必然会反映在民居的形式规制上。① 

 

  (一)历史因素对居住文化的影响 

 

  从目前永州地区的民族分布状况来看,瑶族的主要聚居区集中在山地较多的南部五县,如道县、江永、江华、宁远、蓝山。这种分布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古代,土地资源是各封建势力争夺的主要对象。随着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向南方扩张,与居住在本地相对落后的瑶族之间必然发生冲突。《瑶人世出根源》中记载:“泰德王三年丙寅年正月十三日,开山耕种二十七年,长毛反乱,十二姓瑶人出身又到千家峒,开山耕种五十六年。来差人入山,请吃饭,三年差人不出,蒋大人起二十七蓬官兵围山,破败十二姓。”②其结果是原住民要么与汉族达成妥协杂居相处,要么就是原住民远离冲突是非,开始新一轮迁徙。“莫徭在汉代的先民具有巨大的能量,表现为多次举行起义,义军从零陵一直大打到广州、越南。莫徭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主要表现为迁徙”。③最终影响到瑶族形成了文明程度不同的两个分支——平地瑶和过山瑶,从而在民居风格上形成了显著的差别。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居住文化的影响 

 

  瑶族民居装饰风格的差异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源自地理环境的不同,从永州现存的民居来看,平地瑶因受汉族民居的影响,大部分民居建筑都修建在丘陵和山间的盆地,或者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建筑和农田紧密相依,反映出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特质。而过山瑶民居则多修建在山地之中,与之相伴的是梯田和半狩猎的生活,反映出的是原始生存和传统农耕混合的山地文明特质。在人文方面,汉族有完善的礼教制度、深厚的传统规范,因此在民居装饰上所体现出的美学观念、价值取向、风格样式等都是厚重而丰富的。瑶族由于其文明的发展受到汉族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均衡性,其民族价值观念、文明特征都带有融合的特征,例如瑶族的十二姓氏与汉族相同,在祖先崇拜的文化起源上与汉族祖先的历史有交往。④最终形成了一种与汉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故而在民居上也得以反映。 

 

  二、永州瑶族民居的室内艺术特色 

 

  (一)瑶族民居的室内设计平面布局 

 

  由于瑶族在生活习俗上有平地瑶和过山瑶之分,平地瑶深受汉族影响,生活习俗日趋汉化,室内布局与汉族相差无异。而过山瑶文化中虽然受到过汉族的影响,但总体上说受到原始部族的等级体系影响成分较多。民居室内布局中更多体现的是原始民主,例如:除了长幼有序,按辈分住正房之外,在同辈的子女中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可自由选择厢房的顺序。过山瑶常见的室内布局方式与汉族的单体民居“一明两暗”相仿,但其在整体形式上又有所不同,以复合空间为主要表现形式。布局上过山瑶族民居突出的特点是“礼、全、用”。“礼”指的是受到汉族的影响,以正房为轴线厢房向两边展开;正房前厅用做祭祀、会客,后厅是长辈居住的场所,中间用木板做区隔。“全”指的是功能齐备,过山瑶族民居在单体建筑中依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生活区,主要包括正房大厅、卧室、厨房等;畜养区和沐浴区这个空间大都设置在生活区之后,而沐浴区和畜养区之间有简易隔离。两区间地面有排水沟连接,一般沐浴区地势要高于畜养区,这其中必然考虑到节水和卫生。在建筑的外围附属有贮藏室,依据个人情况可以自由设置。“用”则是指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此外,过山瑶民居也有采用如吊脚楼式的空间结构形式,在空间布局形式结构上,采用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动物,其特点具有通风、散热、防潮作用。但在平面布局上,由于结构的局限性,上层无法做比较规范的开间,但在房间内部可自由区隔。其次也有部分多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两层居多,也有少量带夹层的三层。其下层饲养家畜和家禽,地面开门方便进出。上层住人,开间形式类似于汉族的“一明两暗”,亦有人在住房空间内设置小夹层,有木楼梯可供上下,夹层上可放置杂物等。 

 

  (二)瑶族民居的室内家具装饰艺术 

 

  从永州地域范围来观察,瑶族的家具文化没有汉族发达,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所致。相比较汉族的家具装饰艺术,瑶族要显得简陋许多,无论在家具的样式和图案装饰上都是如此。 

 

  在永州除比较汉化的平地瑶以外,过山瑶的家具与当地汉族家具有明显的区别。过山瑶由于定居在高山的山谷居多,其地域温暖多湿,室内多设有“火塘”用来驱寒去湿。由于两族的家居环境不同,其家具的样式和陈设必然会不同。加之瑶族经济条件不如汉族,在家具装饰上一般多采用避繁就简,力图实用。其中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躺卧类家具、椅坐类家具、摆放类家具、盛装类家具、室内装置装饰用类家具。躺卧类家具主要有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椅坐类家具主要有靠背椅、扶手椅、座凳类三类;摆放类家具主要有桌子、案。相比较汉族而言,文化和美化装饰类的家具相对匮乏。 

 

  瑶族家具的主要风格体现在装饰手法和图案的表现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与汉族家具装饰相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主要原因是瑶族缺少家具加工的经验和技术力量。一般瑶族居民会到汉族村庄请师傅定制,或者授意制作。在加工手法上一般以木雕居多,简单休漆,漆色上一般以红色居多,少见金色和其他颜色。其图案装饰因地区差异而不同。接近汉族聚居区的平地瑶风格类似汉族,而居住在远山的过山瑶则趋于本民族的特色。因此,瑶族地区家具的装饰风格出现了两种风格,一种是平地瑶的室内家具在审美趣味上和汉族雷同,比较追求传统的吉祥图案和戏曲题材;另一种过山瑶的室内家具则比较富有瑶族特色,一般多采用瑶族的祖先崇拜,其图案大多以盘瓠形象居多,有时也采用自然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于家具上,如太阳图形、锦鸡图、木棉图形等。 

 

  (三)瑶族民居的室内装饰文化 

 

  瑶族室内装饰在其文化中多保留了原始崇拜的部分和吸收了有利于其自身的汉族文化营养。诸如,图腾崇拜、道教师公之类。在具体的装饰效果上,多呈现出诡异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这些装饰文化多体现在室内装饰的木雕构件中,如“盘瓠”图腾、道教中的“天师捉鬼”等图像。 

 

  瑶族因受经济的制约,室内没有过多的装饰,室内装饰除了家具外,更多的是体现在构件装饰上,其装饰理念基本上追求“实用为本,装饰为辅”的思想;瑶族的建筑构件装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枋装饰和门框装饰。梁枋装饰比较朴素,突出造型线条和技巧构思,在梁枋部位很少进行彩绘,而是稍稍髹以单色土漆(也有不髹漆)和进行简单雕刻。门框装饰中,入口的栅栏门装饰上有些特点。栅栏门是设立在大门前的辅助小门,“我国南方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气候炎热潮湿的省区的居民大门前,通常安置一种通风兼防备的简易辅助门——栅栏门,其形式有单扇、双扇,也有少数为四扇,纵向高度为大门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之间。上段用棂子或图案纹样作为格芯题材,下端裙板或素板,或浮雕。”⑤从永州瑶族的民居留存来看,素板的栅栏门比较常见。室内门框多以素板材制作,没有过多的装饰。 

 

  其次,除了室内堂屋(厅堂)有些必要的装饰布置外,其他空间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堂屋装饰也相对比较简单,只在入堂正墙上设有神龛,除供奉盘王神像外就是祖先牌位。神龛上面墙上用红纸写上如“祖德留芳”等字样。 

 

  结语 

 

  民居装饰其最终效果总是和民居建筑紧密相联的。装饰文化也会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在瑶族民居装饰效果上则呈现出个体化、简约化的特点。只有通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发掘与吸收,才能复合现代设计技术、设计材料、制作工艺来创造更具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新形态。 

 

  (注: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C341) 

 

  注释: 

 

  ①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12—112. 

 

  ②③宫哲宾.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320—320,335—335. 

 

  ④瑶族简史编写组.瑶族简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76—77. 

 

  ⑤刘森林.中华装饰:传统民居的装饰意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15—11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