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念探究与路径创新

2022-12-08

  摘要:高校场域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教育因子”来实施创新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指向,规定了其鲜明的“育人”意蕴,使得其与高校第二课堂具有耦合性特征。二者的耦合性特征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提出新命题、新契机和生长点。基于此,夯筑育人底色、挖掘精神文化资源,构建育人共同体,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乃是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实践路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践路径;耦合性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且价值导向鲜明的教育形态,其所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因子为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嫁接点。高校第二课堂要敏锐地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性特征出发,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优势,从创新创业教育中汲取育人智慧,科学设计和重构高校育人的实践路向,切实践行“三全育人”的新理念。

  

  一、本体探究:创新创新教育的育人属性阐析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育人色彩,对其概念予以本体论层面的辨析有助于澄澈双创实践中的诸多误区,为双创教育育人初心的达成提供“合法性”,更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第二课堂育人的应然路向提供科学化启思。就其概念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学界有较多的讨论,而且该概念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流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动态性和多元性。大体而言,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一)复合概念说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认知上,有些学者将“创新”与“创业”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组合,即坚称“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广义的创新’和‘广义的创业’两个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概念”。在复合概念说看来,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双重概念特征,将二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加以整合,形成了全新的综合性概念[1],具有典型的复合型概念特征。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占仁认为,创新是思维层面的创造,创业是行动层面的创造,创新支撑创业,创业体现创新。教育模式说,即声称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内涵是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的辩证统一[2]。显而易见,该概念的内在属性乃是从创新人才培养出发的教育模式变革,其最终致力于育人成效的彰显,而非单纯地创业型理路,抑或是简单的创新型理路,而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聚合到了人才培养层。

  

  (二)知识超越说

  

  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知识论的变革,即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学习的最终落点在何处等问题的界定。具体而言,这一典型的观点更加强调的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对知识习得的超越,旨在鼓励大学生从知识学习的单一样态中脱离开来,达到一种重在能力、素质和品格的形成。如陈慧军[3]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为基本旨归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因此,“知识超越说”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致力于学生个体的价值增长,社会层面的价值实现,而这种价值意义的臻达往往需要新时代大学生能力塑造、素质奠基及卓越品质的三重合力。

  

  因而,基于对以上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内涵的本体辨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言说仍存在一些多元异质性,学界也根据对这一概念的多元探究试图达到对其本质属性的把握,从而力图达到对“概念精准化”的揭示。但是,即使存在对概念的多元认知,仍能够从中梳理出相对一致的概念特征,无论何种概念认知其都致力于对于“人”这一教育主体的探讨,二者均致力于寻求异于以往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行动方略的全新探索,以及致力于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人的素质构成的深层省思和实践探求,等等。以上认知对于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下我国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坚守育人初心,回归教育原点提供了新的现实可能和实践路向。

  

  二、现实审视:创新创业教育为第二课堂带来的育人新命题

  

  (一)第二课堂中的价值观引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加强

  

  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抽象层次最高、最具普遍性和概括性及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从深层本质和深层规律层面来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意义问题的价值意识[4]。双创教育的首要之责乃是育人,价值观的培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路向。对第二课堂育人而言,要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旨归,实现在双创时代背景下的育人能力适切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归根结底,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究其根本仍需回归到“教育”中,统筹考虑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到第二课堂之中,实现第二课堂对“立德树人”根本价值导向的遵循。

  

  高校的第二课堂要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然而,窥视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时还尚未完全走出固有错误认知的窠臼,如有的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创业就业,鼓励学生开公司、办企业,甚至是降格为做小买卖,有的在教育实践中走向了“创富”教育,直接或间接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比拼最终财富的多寡和物质回报的高低。这些错误思想也需要在第二课堂育人中借助价值观层面加以澄清,主动创设教育机会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引领学生走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化认知和科学化践行的轨道。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多元价值背景下社会各方达成价值共识的现实尝试,都完全可以成为价值澄清的有效精神法宝。这些乃是党在价值认知领域的重大理论创造,渗透着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国民情感,贯穿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规约,理应成为在创新创业教育框架下高校实现第二课堂有效育人的价值基点。

  

  (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育人的实践取向亟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紧密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和现实问题,是一种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需要通过各种实践,让大学生在其中进行深刻体悟、持续反思,形成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否则脱离了实践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失去了其生命力和本真意义。

  

  有学者研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想素质要求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思维、开阔的视域、实事求是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精神等,而这些核心素质无一不需要通过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获得。有学者甚至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关心学生的实践体验,它强调个体体验对于意识形成和能力培养的突出作用,通过课堂实践、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和企业实践等,让大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形成体验和获得感悟,在实践中实现成长和磨炼。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走向具体,从书斋走向田野,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进而提高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对第二课堂育人工作,就要克服以往工作模式中过度的说教化、纯理论化的育人机械主义思维,走向实践型的育人机制,让工作更具“鲜活化”和“个体体验化”。

  

  (三)团学人员在双创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和有效协同亟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中团学工作人员并未存在缺位,但是这一角色并未从深层次渗透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之中。从现实来看,第二课堂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仍停留在对常规工作的形式化改装上,甚至沦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浅层次套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诸多素质特征并未在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中鲜明地提炼出来,极富针对性地提升培育弱化了第二课堂的最终育人实效。如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担当意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往往没能很好地予以提炼。

  

  创新创业教育中团学工作人员参与不足就会导致有多种潜在流弊: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中自我科学定位不足,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的把握无法深入。二是在内容的把握和筛选上,缺乏主导的价值标杆,呈现出模糊化、相对主义的倾向,很多内容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三是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团学工作人员往往仍旧停留在过去的说教、灌输,显得极为苍白无力。这些理念上、内容上和方法上的诸多弊病亟待团学工作人员进行多方位转变,切实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因而,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深入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模式之中,破除表层化、镶嵌式和应景性的窠臼,让第二课堂在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全过程育人。

  

  三、基于双创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能力提升路径创新

  

  (一)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第二课堂的根本价值底色

  

  大学与其他组织有着一个本质性区别就是教育性。教育性是大学组织与生俱来的根本特征[6]。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以创新和创业助力高校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应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两大命题来展开。因此,第二课堂的育人工作需要坚定地将“立德树人”作为双创教育的根本价值底色,积极拓展各种有益的育人资源。作为一项育人的特殊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也必须关注当前价值领域发生的最大且深刻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亟待拓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达空间。第二课堂工作需要及时感知并调整以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着力思考构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载体,使得第二课堂的开展在双创教育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态下找到了育人合力的突破口。

  

  在第二课堂的育人工作需要坚定地将“立德树人”作为双创教育的根本价值底色的逻辑基础下,地方高校需要积极拓展各种有益的育人资源。第二课堂工作需要及时感知并调整以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着力思考构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载体,在双创教育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以山东临沂大学为例,该校始终秉承以沂蒙精神育人加以实践尝试,典型的做法是在将沂蒙精神为育人资源,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作为双创教育的根本价值底色。临沂大学以沂蒙精神为例,将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从沂蒙精神的内涵的时代发掘和创造性转换加以统筹,其通过挖掘沂蒙精神所包含的独特的“艰苦创业”“敢于拼搏”“善于创造”“开拓进取”和“坚忍执著”等价值因子,找好结合点巧妙地融入到第二课堂育人渠道中。

  

  (二)借助特色精神载体,进行第二课堂双创融入文化支撑

  

  当前国家均致力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课堂的实践可以在双创中找到智慧。一是可以探索依托本土精神所孕育的创新创业文化,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培育策略。二是依托精神的时代典型强化创新创业示范效应,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示范辐射策略。三是系统考察本土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中出现的精神典型,为双创教育提供精神引领。就众多地方高校而言,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并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精神载体。就第二课堂而言,育人理念和目标的最终达成还得依托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唯此方能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如办学驻地位于山东临沂的临沂大学就巧妙依托当地宝贵的沂蒙精神文化资源,基于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毕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高级素养的培育,单纯地专业层面的跟进显然无法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要大力引导大学生积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保护好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好奇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敬畏感,积极宣扬创新典型、创业故事,营造健康向上的筑梦文化,努力激发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增强他们的原创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大学生改革创新意识和创业创造心态,促进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业与创新相结合,在创新创业中积极探索、大胆追求质的突破和飞跃。大学生双创素养的培育不应仅停留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单纯的技术性探讨,而应依托对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培养有价值引领作用的精神文化资源。比如,山东临沂大学在推进地方精神文化资源的育人融合时也有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该校的思政工作注重以沂蒙精神为支撑的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施路径,依托厉家寨、九间棚及新时期赵志全、王传喜等沂蒙精神标杆为研究对象,探讨沂蒙精神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依托,进而拓展沂蒙精神育人的新空间。

  

  (三)基于双创教育统整第二课堂育人共同体

  

  第二课堂的育人抓手就是将这一资源通过合理的工作手段产生育人实效,其离不开对育人共同体的打造。高校的育人共同体建设在关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是重要的要素性保障,其建设成效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7],“广泛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8]”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要统筹多元育人共同体,调动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学科专业师资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在“三全育人”的高校育人新理路下,高校的育人资源亟待需要加以整合。毕竟,新时代高校育人不仅仅是一种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高级素养和全面人格的培育,显然这种育人目的的达成是无法依凭单一主体的力量实现的[9]。第二课堂育人要努力激发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增强他们的原创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大学生改革创新意识和创业创造心态,促进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业与创新相结合,在创新创业中积极探索、大胆追求质的突破和飞跃。

  

  由于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临沂大学近年来就通过专业创新实践中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该校学生在奔赴沂蒙山区、小凉山区等的实践中,磨炼了意志品格、明晰了责任担当,培养了“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成为沂蒙精神育人的生动实践。第二课堂活动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志愿服务行走体悟中,学生感知了国家现实、了解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潜移默化中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奋斗献礼祖国。这一创新做法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空对空的弊病,做到了与当下大学生专业上的紧密结合。值得关注的是,在师范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校通过利用师范生在支教、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扎实了教师基本功、培养了仁爱之心,成功实现了第二课堂育人共同体的搭建。

  

  (四)改革评价机制,深入推进第二课堂的评价改革

  

  第二课堂的开展并完善其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10]。第二课堂评价改革要积极对接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未来趋势,注重通过评价创新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如在评价机制上,注重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评价模式。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通过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

  

  比如临沂大学在进行第二课堂评价改革时,注重将评价改革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中,凸显评价机制中对创新性和创业等元素的彰显。该校近年来典型的做法是推行了“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制度,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上,注重品德养成、社会实践和学术创新等评价维度,凸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企业实习实训表现等具体指标点的价值。在评价功能上,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以往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第二课堂结合点的问题,也改变了偏重于专业层面而忽略了精神理念层面的提升,回归双创教育的本质。通过第二课堂评价改革,旨在构建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与反馈的机制,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帮扶与支持的机制,推进第二课堂课程化、学生组织活力化和团学工作职能化,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

  

  综而观之,“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核心概念下所内隐的以上诸多概念特征都为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的高校拓展了新的育人空间,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第二课堂育人能力空间的拓展,育人效果的优化和育人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生长点。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完全可以凭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作为,勾勒新的育人图景。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4):1-6.

  

  [2]薄存旭.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考察与语义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3):1-7.

  

  [3]陈慧军.高校双创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高校辅导员,2018(1):45-49.

  

  [4]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5]习近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N].光明日报,2016-12-09 (1).

  

  [6]张世爱.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86-87.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http://jyt.zj.gov.cn/art/2018/10/30/art_1228998760_27484766.html.

  

  [8]张伟.转型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逻辑与战略抉择[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3):8-15.

  

  [9]张明瑞.“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理论社团特色育人的实证研究——基于L大学“研习社”的个案考察[J].山东高等教育,2021,9(3):75-80.

  

  [10]李勇,莫明心,胡立坤,等.基于AHP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2,8(16):18-23.

  

  作者:张明瑞,张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