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色彩的纯粹性看色彩课程中设计意识的培养

2022-06-09

  [摘 要]色彩,本无美丑之分,之所以对色彩产生喜爱、厌恶的感觉,多数是出于心理暗示。经过设计师精心搭配的色彩,总能赢得人们喜爱,证明了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色彩之美需要设计,画面的色彩更是如此。

  [关键词]色彩 写生 设计 布局 表现

  在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中,色彩的神奇魅力不仅在于被发现、观察、欣赏着,还在于通过对色彩的深化认识和巧妙运用,把更加绚丽缤纷的色彩反馈给世界。世上没有不美的色彩,之所以对色彩产生喜爱、厌恶的情绪,多数是出于心理暗示。在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中,明确色彩本身的纯粹性,以及如何搭配和使用色彩,就能创造美的画面,让色彩传达出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色无美丑:纯粹地看待色彩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有崇尚的颜色。从文献记载可知,西周至春秋时期,用服装颜色区分尊卑的观念已经产生,颜色在中国古代的礼俗中起到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色彩的运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到唐朝上元元年,高宗又规定“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旧唐书·高宗纪》)这使得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大小官员的品秩序列都显示得清清楚楚,从此正式形成由黄、紫、朱、绿、青、黑、白七色构成的颜色序列,成为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随着封建社会的分崩离析,色彩的使用才冲破了严格等级观念,开始追求个性表现。

  脱离了地位和身份的色彩,其本质是纯粹的,每一种色彩本身都美丽无比。色彩的纯粹性在抽象艺术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抽象艺术的色彩表现脱离了一切我们所熟识的表象和感觉,它不依附于任何具象的形态而独自存在。但我们能够感受,而且是深深感受到它的美。这种美是捉摸不定的,却有着与心灵节拍相吻合的节奏。画面上欢腾的色彩,歌唱的色彩,沉静的色彩 ,野蛮的色彩,悲伤的色彩和恐惧的色彩,所有的色彩和富有意念的图案交织在一起,犹如乐曲中的旋律,歌颂着艺术的美。

  二、美由心生:色彩需要设计

  中国古代崇尚的颜色,和当今的流行色设计其实同出一辙。秘诀在于,如何将某种颜色变成最美丽的色彩。古代的色彩之美依附于身份和地位的显示,当今流行色依靠的是色彩搭配和设计。每当各大时装品牌和时尚杂志经过精心设计,发布了当季的流行色搭配,追逐流行的人们就觉得突然也特别爱这个颜色。会有一种“对!这就是我喜欢的颜色!”的感叹。流行色之所以流行,是设计师们通过精心设计,使得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协调恰到好处,色彩搭配完美呈现主题,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任何色系都显得十分美丽。

  事实上流行色的设计就是让色彩通过合理的搭配,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情绪。色彩搭配的明暗、冷暖、深浅的各种变化与情绪的起伏相吻合,有目的地让各种色彩来使人的精神产生波澜和反响。色彩本质是纯粹的,但要让某种色彩赢得大多数人的喜爱,还需要精良的设计。在画面建构的世界中,如果色彩表现建立在绝对的视觉体验上,那这种视觉体验也会成为一种纯粹性的色彩装饰。失去了存在的限定,色彩的形式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色彩是纯粹的,但色彩之美需要设计,画面的色彩更是如此。倘若能够完全掌控画面色彩的布局,色彩之美自然得以完美体现。

  三、表现之法:色彩的布局

  1、超越真实之美:色彩的平面归纳。超越静物具象写生的范畴,展现绘画平面色彩之美的大师首推林风眠。静物是林风眠盛期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在布局方面借鉴了马蒂斯和惠斯勒的绘画,重视色、光和平面分割技巧。他笔下的水果、花卉造型古朴,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在色彩表现方面,用色彩的写实性平面归纳创造出唯美和高雅的画面,既接近直观的视觉印象,又体现出单纯和独特。

  从林风眠的用色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绘画过程中用心去感受与细致观察必不可少,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主观处理。在准确把握色彩关系的前提下,对描绘物象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炼与整合,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用有限的色彩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并重新进行画面构成,以使得形象主题更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整体的色彩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言以蔽之,“写生”充满感情和感知,而“归纳”则偏于理性。静物色彩表现要超越具象写实,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需要将理性法则和感性体验有机地融合。

  2、体现理性之美:色彩的运用法则。首先,要明确色彩的搭配原理,并有自己的见解。色彩的搭配原理是理论基础,知道应该怎样用颜色,为什么要这样用,能不能用别的颜色,用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这些色彩的理论知识,我们通过各种书籍很容易学习和掌握。但知识终究是静态和被动的,必须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出自己的见解。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色彩。例如本文之前提到的流行色设计,一个普通的色彩,通过搭配以后,呈现出迷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如何得来的?不是这种色彩天生使人喜爱,也不是它独自显示出这样的美丽,而是设计师通过对设计理念、流行文化的挖掘,通过这种色彩类似色的衣物层次,颜色或和谐或对比的包袋、鞋袜、各种精美的配饰,考虑到模特的肤色、发色甚至是瞳孔的颜色,而得出的精密设计使然。

  另外,需要明确色彩依附于形状存在,而形状需要设计。莫奈对色彩形状的看法是:“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我们可以不局限于再现物象的造型与轮廓,但画面上的每一笔色彩都要经过考究,画面上的每一块色彩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形状,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随意乱涂。相同的色彩,用不同的形状来展示,其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我们似乎可以在作家笛安的文字里找到印证:“淡蓝色其实是一种很轻浮的颜色,可奇怪的是,当它尽情地蔓延成天空那么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轻浮,原本是‘宽容’的一种。”

  3、创造感性之美:色彩的主观表现。感性是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心理现象。在绘画中,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的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可扩展为一幅画面的构图、色调、层次与笔触等经过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有感而发的写意性表现强调的即是对画面意境的追求,一笔一色里充溢着某种感情的语言,“有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有如激情澎湃滚滚而来”(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正如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Edward Maryon)的名言:“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当生活中的感悟充满了画面,画面的色彩又转述了这些情感给观众时,色彩灵活的、艺术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之美才被激发了。

  色彩的感性,在中国画色彩的主观性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华民族对色彩的意向性研究早在汉代就形成了正统的学说,当时对色彩的认识与“阴阳五行”学说关联,将赤、黄、青、黑、白色列为最纯的正色,又把色彩分为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颜色。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史论家谢赫针在《古画品录》中对中国画色彩观念提出 “随类赋彩”之说,可解为色彩与所画的对象类似。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关于色彩的施用,也主张“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绘画色彩观,并不以追求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的绝对真实,而是看重色彩表现与物体的精神意义上的相似。画面色彩是画家完整地观察客观物象,深刻领悟其本质精神,并基于人文含义而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换句话来说,在中国画的色彩使用上面,人的主观审美思想主导着色彩表现,为了达到传达画家的思想、情感的目的,改变物象原本的色彩,是常见的手法。因此,画面色彩与所表现的物体往往达到情感上的相似而不是客观的相同,这就解释了中国画中色彩的主观性,为了达到某些意境,画家可以采用与物象完全不同的色彩来创作。比如画竹,翠绿的竹子在画家笔下,配合其多重的人文含义,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竹子素雅宁静,虚而有节,其神仙姿态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从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画家们出于对竹子的喜爱,便用代表刚柔并济、尊贵的朱砂色来进行描绘。而郑板桥笔下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坚毅之气,理应是沉稳坚实的墨色才能体现。这些脱离光色和环境的局限,进行变相而独立发挥作用的色彩使用方法,使得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核心期刊查询色彩的运用富有个性与装饰性,充满主观精神之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