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职学生现代化阅读模式探讨

2022-06-09

  摘要:人类的阅读行为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加速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曾经给人类带来划时代的变化,时至今日,数字媒体介入,人们的阅读内容、手段和渠道更为多样化。对于高职生来讲,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以高职生阅读现状为基点,从分析由技术革新带动阅读理念的嬗变入手,去探寻适合高职学生的现代化阅读模式,以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生课外阅读审美活动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5年,就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美国1997年由总统提出“美国阅读挑战行动计划”,要求家长、老师乃至社区与孩子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日本要求学生关心尊重国语如同国旗,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汉字1006个)。英国规定每生每学期要读完的几部完整作品。[1]我们国家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四月份公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新的一次调查结果揭晓,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的77.6%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2]。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并提交《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为全民阅读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

  如今各国教育界人士阅读量的提升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每一次社会经济发展变革,都会带来思想领域的革新,阅读理念的变革也是如此。

  一、我国阅读理念之嬗变

  我国是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酿就了文化的醇美与厚重,也孕育了绵长久远的读书之风。上可追溯到先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礼记学记》)先秦时期,人们非常重视断章识字、读清句读、触类旁通,最后能教化大众。《道德经》中“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则阐述了人们观感世界的主客体方法。东汉时期,造纸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在石壁、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和布帛上书写的历史,其促进了思想的交流、文化的融合和教育的普及。先秦有关阅读的主张是只言片语,尚不是独立明晰的理念。汉朝两晋时,统治者为了江山社稷,大力推行着传经颂道的教育与阅读政策,书籍承载着沉甸甸的传承教化的重任,《五经》《四书》《孝经》等为钦定读本,为此作注释者代代传承,先生教授学生时无论口口相授,还是断句串讲,只是将古书用通俗的语言说出来,不作太大创新,此所谓“训诂”,学生因学而思,并非因思而学,主体性并不强,在形式上非常讲究朗读、吟咏、背诵,内容上则开始强调理解和感悟,诸葛亮主张“观其大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认为“好读书,不求甚解”等。

  自隋唐始至宋元,活字印刷的发明,使书籍价格更为便宜,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科举制度的兴起,书籍的普及使得人们的识字率提高,继而又扩大了对于书籍的需求量。面对如此变革,统治者推行的阅读文本带有明显的说教色彩,强调记忆和深读。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作书《训学斋规》中强调“熟读精思”,其所谓“思”,要求师生达到理解一致,配合默契便可。明清时,一方面科举越发细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学而优则仕”“内圣外王”仍是天下之文人所共同追求的,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但明清末经济的发展,带动学界思想的革新,程朱理学的弊端越来越显示出其僵化教条的一面,此时思想家如王夫之一再强调读书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要符合学生本体需要,要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他在《习性诸论》中强调“自悟”“自勉”“乐为”,无不彰显出对于人本体的重视。如上所述,古人读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功利性,要能“经世致用”,其根本目的是在统治者允许的范围内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外敌入侵,文化思想领域新旧交替百家争鸣,西方的文化思想与本土的文化精髓撞出了激烈的火花,这是一个文化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教育界受前苏联凯洛夫的影响,无论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学都强调“三中心”和“五环节”。而之后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肢解了阅读文本的美感,剥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与文本对话的可能,学生的课内阅读是戴着镣铐跳舞,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近十年来,在新课标的推行之下,很多语文教师尝试用新的理论引领学生阅读——建构主义理论、审美特征论、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型阅读论、语感学习理论、多元理解理论等等,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过去的训练型变为鉴赏型、感悟型,由过去的二元价值观变成多元理解与多角度分析,由封闭型语文阅读变为开放型大语文阅读理念,而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也从过去的选拔评比性评价转为发展性评价。

  南帆、王晓明等学者曾经指出“文学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感受能力的培养”。[3]他们提出了一个方向或一种可能——把阅读当成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和能力。根据2012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如今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带来了阅读模式、阅读观念的变革,应该用何种理论性框架支撑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尚可深入。

  二、高职生阅读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3年10月份对无锡地区六个高职校学生投放了五百份调查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活动的前三项为看电影、电视、听音乐(28%)、玩游戏(13%)、聊天交友;经常阅读的课外书籍类型前三位为娱乐动漫幽默休闲消遣类书(38%)、文学书籍(25%)、报纸杂志(12%);高职学生最喜欢的小说类型(前三项)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25%)、魔幻故事(25%)、言情小说(18%);读中国四大名著的方式(前三类)通过电视电影(43%)、读原著(32%)、网上游戏(10%)……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有关“语文实践活动”部分中指出“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方面”,方法上要“利用家庭、校园和社会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融探究、实践、体验、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之中,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留有更大的空间”,并且“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语文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对照这些标准,我们回视高职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情况不容乐观。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