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以故事为契机,以情动人

2022-06-09

  【中图分类号】G42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章的灵魂。语文课文,是那样切近中学生的生活情感,这些文章是作者思维的火花留下的永恒的闪光。这些知识、情感伴随着作者荡气回肠的故事,闪着夺目的光彩,走进教材。它们闪烁着智者的光辉,是同学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一把钥匙。遵循着“提升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的新课标理念。我以为,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享受写作。在面对这些生动活泼的学生,用恰当的切入点引爆学生思想的火花!

  我常常以故事为切入点,教学生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把每一篇美文当做故事去感知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从小时候听童话故事,到后来自己会看故事。却常常不能够把这些和语文、写作融会贯通。把语文的课堂教学同孩子们已有的美好阅读联系起来,同孩子们的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或类比,或对照,或升华,或补白、或仿写。常常使同学们兴致盎然。效果很好。

  比如品读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美文,留给我们深刻印记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我们似乎曾与质朴善良的保姆长妈妈一起伴随着小鲁迅的成长,“阿长”的质朴、善良、热心也熔铸在了鲁迅的品格中,那一声“三哼经”让我们此生怎能忘怀这个普通劳动者;

  我们曾经与朱自清一起遥望父亲的“背影”,那个在阴云笼罩日子里给予我异乎寻常爱的“父亲”,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摇曳在我们晶莹的泪花里;

  那个挣扎于生存状态下的农民“父亲”坐在旧台阶上渴求的目光,他那如何积攒毛票实现梦想的日子,曾那样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我们也感受了车夫“老王”惨淡的一生,他在弥留之际带来的鸡蛋是那样沉甸甸地压在你我愧怍的心里;

  我们还看到了把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背负在行囊中永远前行的“信客”……

  这些“底层的光芒”,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处处可见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平凡的,伟大的,一个“坟”字,便是“土”里掩埋着的“文”章故事。很多故事写的都是重复的主题:诚实与尊严,挫折与梦想,爱与感恩,亲子之情,报国思乡,理想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科学与探索,贫瘠与苦痛,无奈与无助……潮水一样绵绵不绝。正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追求。

  随着这样的引领,这些情感熏陶便不知不觉植入了同学们心底。同学们即会把这些经典作品和他们自己的写作整合起来,因此也乐于阅读,乐于写作。

  更深入一些,把课堂教学当成读读朱自清、鲁迅、余秋雨、泰戈尔、杜甫等作者的故事,读战争的故事、科学的故事或者作品人物的故事。把作文当成写自己的故事,写同学们的故事,写你看到的各种真实的故事……莫言编故事编到了诺贝尔领奖台上。同学们读课文写作文也是这么简单。于是,在同学们的心里,语文的阅读、写作顿时简单了许多。

  以文言文为例,对于古诗文来说,疏通文字,理解作者的感情是难点。常常是花费很多精力,效果似乎也不见佳。我就把古诗、古文当做故事去讲。讲作者的故事。课文讲的就是那时那地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故事。学生就学的兴致盎然了。

  比如看杜甫的故事:年轻的杜甫,正逢唐朝盛世。诗人意气风发。所以,在漫游泰山时,写下了《望岳》,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读这首诗,我就让同学们先读出故事的味道来,再读出诗的情韵来。同学们自然读出的节奏就能感染我!远比去讲各种朗读技巧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在这个基础上,稍微一点拨朗读的方法,学生便悠然神会了。

  安史之乱前,杜甫的身体是比较健壮的,据史料记载:他十五岁时“八月枣熟,日上树千回摘枣”。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从长安到凤翔投奔肃宗,只有四十五岁的他,骨瘦如柴,衣杉褴褛,光脚登一双麻鞋(《述怀》)。杜甫在战乱中生活贫困,流离失所,战乱结束了,他的身体也完全垮了。他患有消渴症、肺病,进而半身不遂,以至“右臂偏桔”,聋的是左耳,牙齿落掉了一半,视力衰退,脚也不灵便。

  于是在《春望》中,诗人即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写春望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发生了三年,诗人逃离长安城前一个月写的。请同学们读出《春望》中故事的味道,读出诗中的感情。同学们读的声情并茂,读完了,对诗也基本理解了。教师稍一点拨,同学们便豁然开朗,再教理解啦,赏析啦,就很容易了。再看安史之乱中杜甫写的《石壕吏》,学生的理解都会很深刻的。因为,在学生的眼里,杜甫已经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忧国忧民的长者了。

  再看苏轼的故事: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讲到这些时,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感叹道:“真霸气!”。他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那么,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同学们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这些,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国学经典,厚德载物。课外,同学们再读到有关苏轼的诗词文时,便很容易被感染了。

  再看陶弘景的故事,王维《使至塞上》的故事,陶渊明的故事,张岱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可是,这种“痴迷”的味道,却是多么的相似!

  看作者的故事,和大师牵手,同学们的心胸都会跟着开阔,境界也会跟着升华。

  是的,只有那些参与生命当中的人,才是我们真正惦记的。因为,一起分享过寂寞,分享过得不到所爱的失落,也一起有过小小的细碎的快乐。这些成为了记忆,沉淀了感情,结晶为爱,转化为永恒,变为故事,放在人的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

  作者、人物、自然、自己就这样在各种故事里交融在了一起,自己就是自己的观众,读者也都是观众。看看故事,然后长大,丢开手中翻烂的故事书,过自己的人生,就这样。

  钱梦龙说:“语文阅读教学要走进学生心灵,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就是让学生与作品在精神上融为一体。唯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个性化的课堂,这样的阅读才是成功的阅读。”信然。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